接觸發燒器材很早了,但不想鑽很深,更喜歡音樂本身,但逐漸對聲音也有更高的追求。目前長期一個人在國外工作,不想入太累贅的設備,例如書架箱等,覺得耳機是個不錯的選擇。平時主要用QQ音樂聽無損


質的提升倒是不至於,但QQ音樂的音源十分一般,建議升級下音源再去入坑


真正的發燒耳機系統,是錄音+回放設備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完整的回放設備包括轉盤、解碼、放大和揚聲器4個部分。具體每一部分的作用可參考老回答:

音樂播放器的選擇是不是比耳機的選擇更加重要??

www.zhihu.com圖標

總之,聽音系統的每一環節,都會對音質產生不同程度的量變,也可能成為系統的瓶頸。比如題主用手機藍牙連WH1000XM3,那麼手機只起到「數字轉盤」的作用,解碼和放大部分都經由耳機本身的集成音頻模塊完成,其中的短板正是這一模塊。

一般來說,提升短板效果最明顯的是挑一副好耳機,如果預算不足,那麼在耳機上花儘可能多的預算是最合適的方案。發燒耳機並不難選,也不費錢,花個2000元,就能擁有森海hd650、鐵三角r70x這樣的大廠良心耳機,也是真正能代表hifi級別全尺寸頭戴的產品。

你用過的性價比最高的耳機是哪一款??

www.zhihu.com圖標2020 年 618 買耳機有哪些建議和推薦??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預算充足,想要體會一把「嚴肅搭建」的hifi系統,那麼還得在前端上下功夫。越高端的耳機,對前端的要求也越高,理論的潛力也越大。在好耳機發生過一次質變之後,接下來的前端搭建就是把該幅耳機驅動到更理想的水準,把可能存在的瓶頸效應全部去除。此時,完整聽音系統各環節的量變所積累的第二次質變就會發生。關於回放系統關聯揚聲器搭配的幾項關鍵素質,這裡給幾個定性指標作參考:

①動態

動態用圖像類比就是色深。動態越大,圖像越鮮活生動、色彩更豐富,反之就缺乏生氣、有灰濛濛之感。聲音的動態效果表現為3個方面:第一是錄音層面的數字信號採樣位寬,比如主流的cd格式是16bit,一些高品質的母帶資源可以達到24bit或32bit,就pcm編碼來講,bit數越高,錄音理論上的動態就更大,強弱對比更分明,聲音也越接近真實。

bit即縱軸,採樣深度,bit數越高越接近模擬波形

第二是回放設備中的解碼能力和模擬放大設計水準,即對於高bit編碼數字錄音的還原能力

動態性能比樂彼P6(118dB)翻了一倍的P6 PRO(121dB)

目前ds架構的高端hifi播放器解碼能力都能輕鬆達到32bit以及dsd256硬解(比如AK4497、ES9039PRO等DAC晶元),整機動態普遍超過110dB,動態「先天不足」的r-2r架構的hifi播放器也能做到超過120dB的動態,這在以往的隨身聽里是難以想像的。對於一些大編製交響、電影原聲,可確保提供較高的氣勢,爆棚的瞬間更為震撼(強弱落差更明顯),聲音感染力更強。

第三是輸出電壓,減少動態削波失真。這條主要涉及上了hifi耳機之後適配前端的必要性。

削波失真示意

削波失真:前端無法響應突變峰值信號的高壓擺需求時產生的失真,一般也叫「削頂」,和儲備功率有關。高端hifi播放器為了照顧動態較大的古典錄音,並充分驅動後端揚聲器,必須給出一定的「功率冗餘」,因為大動態錄音的瞬時峰值響度往往達到普通樂章響度的數十倍,一旦無法滿足峰值功率,就會出現「削波」,劣化聽感。這就是推力大的播放器的一大好處。

樂圖鈦菊,罕見的單端推力amp;>平衡的播放器

②解析

解析很容易理解:儘可能多的還原出信息量,呈現更豐富的細節,這裡依然可以從錄音和回放設備來解構:錄音方面,主流的pcm編碼,位寬越深、採樣率越高,理論上更接近原始聲波,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同樣一首歌,24bit/192KHz採樣的就要比16bit/44.1KHz大很多。

採樣率可以看作是描的點的數量,點越多,越逼真

回放設備的解析力一是看解碼二是看放大,在解碼性能相對冗餘的前提下,模擬放大部分對解析力的影響更大一些

前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充分驅動揚聲器單元,使其作低失真的振動、發聲。有了足夠的壓擺,才能讓揚聲器的振膜振動更充分,更好地還原出高倍頻泛音列,讓音色更加自然。

現在高端播放器耳機口的輸出電平都可以到2Vrms以上

當然,不同耳機對前端的驅動要求差異很大,因為它們的阻抗和靈敏度不同,一般來說,頭戴式耳機驅動要求高於入耳式/耳塞式耳機,按換能類型來排列驅動難以程度,大致為:靜電(最難推)&>平板&>動圈&>動鐵(最好推)。為啥很多便攜前端推不動大耳,主要問題不在於推響,而在於大動態情況下的功率需求無法滿足

所以,動態和解析其實是有很大關聯的。一些極限頻域(10KHz以上的極高頻)的峰值響度還原,會影響到小提琴等頻響較寬的器樂的音色,正是在這種相對極限的地方,才更考驗器材的還原能力、更能表現出器材的素質差距。但這些「極限頻域」,又是人耳相對不敏感的地方,所以到了hifi級別,再往上升級,就只是95分到95.5分之間的差別,感知度就那麼明顯了。如果用錄音電平普遍偏高、動態壓縮嚴重的商業流行唱片來對比試音,回放設備之間的差距就會進一步縮小。

低頻頻率越低、極高頻頻率越高,人耳越不敏感

③失真

最明顯可感知的就是底噪,即有效樂音之外的所有雜訊之和。耳機靈敏度越高,前端信噪比越低,底噪越容易感知到。一些靈敏度在115dB/mW以上的動鐵耳塞,如果接在收音機或老式CD機上,就很容易變成「底噪探測器」,因為以前的設備信噪比往往不到100dB。

可以把底噪理解成畫面的「噪點」。信噪比低的器材,聲音就比較「臟」,反之高信噪比的機器可形容為很「乾淨」的聲底。如今高端hifi播放器信噪比都能做到整機120dB以上,基本屬於「零」底噪。

已停產的市面信噪比最高(131dB)播放器:樂彼L4

另有一個指標來衡量失真,即THD+N(總諧波失真+雜訊),其中包含上述提及的削波失真和底噪,還有奇次諧波失真和互調失真

互調失真:不同頻率信號通過非線性電路產生的疊加干擾,和有源器件與電路設計有關;

奇次諧波失真:輸出信號相比輸入信號多出的諧波成分,分奇次和偶次,奇次諧波失真類似高頻雜訊,尖銳刺耳,由非線性元件引起。

除了以上「有害失真」之外,還有一部分「有益失真」,即對聽感有著正面影響的失真,比如偶次諧波失真和「頻率補償

偶次諧波失真是總諧波失真中的一種失真成分,因為正好和基頻差整數倍的八度音,所以能對應泛音列頻率,起到增加音色自然度的作用,主要看非線性元件的工作特徵;

頻率補償:對部分頻段的修飾(削減或增益),達到對整體音色的改變,運放、分頻電路等都會有影響。

總之,要想搭建高品質的真hifi聽音系統,高質量的錄音、高質量的回放設備都不能少。好的耳機是迅速實現「第一質變」的捷徑,對於錄音的探尋以及前端的搭配才是之後實現「第二質變」所需要折騰的重點。當然,如果題主嫌麻煩,還是依賴QQ音樂生態的話,目前的hifi流媒體機型有不少好選擇,甚至還有4G模塊的萬元級hifi播放器。


會有,但是以wh1000xm3去判斷下一幅耳機什麼音色好壞其實沒有意義,因為一開始被教育壞了,就像練鋼琴姿勢習慣不對要從頭再來,先搞好一套hd650加個鈺龍千元的解碼耳發吧。


如果可以接受在固定位置聽歌,想要有質的提升,且專心聽音樂,我推薦個比較舒服的配置。

首先先選擇耳機建議森海塞爾的HD600,如果對版本有追求可以考慮收個老版的,當然能收到HD580系列就更好了。(老耳機如果耳罩、海綿都老化了,盡量配個原廠的,問清楚這一塊。)

台式耳放的話,不折騰的話來個萊曼(別買高仿和原版直刻)也夠用,如果有更好的追求上個經典的搭配也是沒問題的。(之後對音色有更高的要求的話,可以考慮不錯的膽機來調一下味道,會更舒服。)

解碼、界面建議盡量與耳機放大器價格差不多,且比較經典的最好,怎麼說呢多少看自己的需求來,推600真的是豐儉由人了。

當然你搭配個好的播放器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有LO口也可以,直接接台式耳放。

這樣一套家裡或者辦公室,真的是享受聽音樂的時光,不會總是想著切歌。


看你的投入了 入門的話先試試千元耳機直推 比如ikko oh10 如果感覺不錯 再試試3k左右耳機直推 如果感覺可以就試試增加前端比如現階段3k以內能買到的dx160(2000到手) 然後繼續增加耳機到旗艦比如w80 n5005等 一般來說5k以上耳機與其說是素質問題 更多的是調音取向問題 當然還有挺多坑爹貨 一般來說大廠家旗艦不會太差 比如4k左右t8ie就挺好 還有就是耳機更新換代很慢 甚至有時候更新換代之後反倒不好聽的也有 所以一定要自己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