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看這個孩子自己怎麼想的,如果孩子在歡樂的環境下長了,不會覺得自己孤單,成家和不成家對孩子影響不大;如果在一個不好的環境下成長,心裡想法和正常孩子不一樣,孤僻難接觸,就難說成家好還是不成家好,可能自己覺得還是自己一個過好!

沒有親人的孩子長大了,看其自己的成長環境,還有自己的想法,來決定成家好還是一個人過好。

我自己傾向是成家,因為人是社會人,只有融入這個社會才能享受這個社會帶來的喜怒哀樂,經歷也是一種財富,所以成家也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可以影響其一生。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成不成家和有沒有親人沒得直接的關係,說實話,我覺得,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總要體驗千般滋味才算過完一生。

若是從小沒有親人,定期待親情,所以在改成家的時候成家,享受愛情的甜蜜,和另一半的相輔相持,孩子繞膝,體會付出的不易和收穫的幸福,和對愛人家人親人的牽盼。

若是從小沒有親人,而自身抗拒成家。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害怕再一次失去又回到一個人的狀態。若有這種想法,我覺得應放寬心態,敢於敞開自己的胸懷,打開自己的心門,試著去接納去愛,去體會不一樣的風景。

若是從小沒有親人,而自身又非常享受單獨一個人的生活,對親情愛情也沒有任何期待,那你可以遵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完全沒有必要糾結,跟從自己的本心走吧,做一個遵紀守法,心存善良,從容不迫的人。


這個成家不成家的,好像跟你有沒有親人沒啥關係。

但是既然樓主這麼問了,我就認真的答:成家好。

沒親人肯定缺愛,而家就是愛的港灣,正是你迫切需要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想成家,得有個對象才成。

看樓主問這問題,對象肯定沒著落。

別說樓主沒親人了,那有親人的多了去了,都想成家,就是對象不好找? ?

你要是遇到心動的人了,估計都不會在這問成家不成家的問題,一門心思都得想著咋讓心動的人也心動你,愛情如果來了,你天天都得想著咋成家。


我就是那個沒有親人而成家了的那個人,父親和弟弟(同父異母)因為意外事故去世,後媽和妹妹(異父異母)走了,我從小是奶奶帶大的,奶奶也去世很久了,其他的親戚也就是過年問候一下,真正的屬於沒有親人了,然後我再發生變故的那一年,脾氣變得非常暴躁,整個人也沒有了之前的上進,悲觀的情緒一直圍繞著我,我覺得自己夠堅強,但是到現在回過頭看一下,我就是一個無處發泄的刺蝟,脾氣古怪,情緒不平而不自知,當初還在上學,出了事連學都不想再上了,不知道怎麼堅持到畢業的,男朋友在大學的時候談的,多虧了他一直的陪伴,才讓我覺得我還是有人關心的,一個人真的很孤單,不願意成家結婚和沒有親人不成家是兩回事,家的港灣都沒有了,就需要自己再去找一個,現在我孩子都有了,看著她很幸福,生活的動力也多些。

如果可以,你還是成家吧,因為真的是成家好一些。


兩者沒有直接關係。我認為成家好。有一首歌叫做《我想有個家》。這個歌詞寫得非常好。我17歲開始,都在南下打工。戀愛幾次都失敗。有家,但是出來都不想回去,除了想看母親。自從母親不在了,原來的家對我完全沒有吸引力。

我成家15年多了。感覺到現在的家就是我理想中的家。有溫度,有愛,有辯論,有摩擦,有矛盾,有風雨,有彩虹…

當年要不要成家我糾結過,苦惱過。用我兒子的一句話:媽媽,你做到了。看著一家子,心裡真的很知足。我們覺得一家人,有甜蜜的負擔,有幸福的惱火,也有強大的動力。

如果沒有孩子,我就不會逼著自己去改變未來,改變自己。如果沒有孩子,我也不會反思自己,學會愛別人。如果沒有孩子,我也不會去學習關於教育孩子的所有問題的知識。如果沒有孩子,永遠不能活在當下,沉浸在過去的憂鬱里。

所以,如果你兒時也好,婚前也罷,感覺自己只有我一個人,很不幸福。請不要灰心,找一個彼此相愛的人組成家庭,有了孩子後,孩子就是你燃起希望的火種。一聲「媽媽」帶來一輩子的拼勁。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終於不在害怕。因為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是她們兩個給了我無限的力量。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真正的價值與寶貴,倍感珍惜。

當然要踏上幸福生活的這條路是有很多曲折和坎坷的。只要咬緊牙關,不放棄,再難,也會被你狠狠的甩在身後成為過去。

以前我總想自己是女人要是男人該多好啊。自從當了母親我的想法完全變了。覺得母親好神聖的職位,因為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無人可以取代我。而且我可以做一個高質量的母親。孩子們是如此的幸運……

親愛的你,相信自己,前半生被辜負,後半生只要努力去超越自我,歲月會給你翻倍的愛的回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