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受當時的航海技術水平所限制,也有人說和當時的中國地圓說還沒有成為主流思想有關.會不會和季風的季節性有關係?


題主說的三個因素都有關係。先說季風吧。風帆戰艦時代的航海技術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連洋流的作用都認識的少之又少。雖然我們現在推測可能存在一支隨洋流東渡太平洋滅掉瑪雅文明的殷商艦隊,但那只是猜測,更何況他的艦隊是從山東半島走的,和鄭和的出發地不一樣。彼時中國航海技術尚不足以稱之為遠洋航海,鄭和船隊的航行路線基本上是站站補給式的,這就註定了他們必須沿著海岸線航行。同時,鄭和船隊裡面還有相當數量的非水手成員,不足以構成支撐遠洋航海的人力資源基礎。地圓說這個應該是和哥倫布航海兩相比較得出來的結論。中國古代一直是華夏中心論的觀點,真正認識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還是鄭和航海後一個世紀,利瑪竇把世界地圖帶到中國。因此,中國那時候不是地圓說不是主流,而是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可能部分水手在航海過程中發現了地圓這一特性,但是始終沒能上升為成體系的科學理論。再來說航海技術。有人做過比較,說鄭和的寶船比哥倫布的大多少多少。沒錯,中國的造船業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但正如我前面所說,鄭和船隊不是一支純粹的艦隊,鄭和本人都不是一個職業水手,那麼你何談要遠航呢?難道不是優先保證這支船隊承擔的非航海任務的完成嗎?一切技術,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如果題主還是不死心,可以看看有個英國人寫的《1421:中國發現世界》,裡面嚴謹論證了鄭和發現新大陸的過程。信則有,不信則無。兼聽則明嘛。


為什麼是歐洲發現新大陸,而不是伊斯蘭文明,或者中華文明。這個就是地理因素導致了歐洲發現在概率比較大。

其實伊斯蘭文明也是有機會的,摩爾帝國在地理上就有同樣機會。但是那時候中華文明的指南針技術還沒有傳播到西方。所以遠洋航行的一個重要技術缺失。方解石畢竟不如指南針那麼直觀、容易操作,而且伊斯蘭文明也沒能從維京人那裡學到這方面的技術。

中國明明更早指南針技術,結果沒更早發現新大陸,也是因為地理因素,導致發現新大陸的概率不如歐洲。

歐洲和中國、日本,與新大陸之間都只是隔著大洋,按理說歐洲能發現,中國、日本沒理由不能發現,當然太平洋比大西洋更寬。中東地區、印度離新大陸更遠,所以把他們排除在外。

乍一看似乎是如此,實際上並不是

地理因素,讓西歐大航海、大殖民,發現新大陸的成功概率較大

人類是動物的一支,越早期的人類,受到自然界影響越大

那麼為什麼是西歐首先發現美洲,而不是中國

這就是自然條件造成的概率問題,由於西歐的地理條件,導致了西歐發現美洲的概率,要大於世界上其他地區。

一、中國沒有地中海,在航海技術上不如環繞地中海的地區。 地中海相比大洋,航行條件更安全,適合航海技術逐步升級。中國出門就是大洋,航海技術升級需要大步子,這步子一大,不就容易閃到腰嗎?中國航海是下南洋較多,沿著海岸線航行即可,所以也不需要太難的航海技術升級。

二、歐洲大陸被幾條山脈、大河切割開來,相對來說容易割據。加上地中海、大河上的海盜劫掠,東面大平原的游牧民族劫掠,使得統一的大國不容易形成。這也給了歐洲諸國帶來了長期的戰爭威脅,也必須持續發展軍事技術。互相吃不下對方,也有了對外擴張,尋找新土地、新財富的動力。

三、遠洋航海早期靠風力、洋流。歐洲向西航行的船隻,藉助東北信風、加那利洋流、北赤道暖流,到達中、南美洲的機會比較大。

回航的時候,西風、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漂流,也能比較容易的將他們送回去。

這兩點讓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並成功返航的機會變大。

在歷史上歐洲其他航海家,探索新土地多次失敗之後,比如說葡萄牙,在哥倫布之前,也派出過航海家向西方探索新土地,但是他們照搬了發現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亞述爾群島,向西北延伸的老經驗,選擇向西北航行與風力、洋流對抗,導致了失敗。最終哥倫布誤打誤撞出發向西南,回家向東北,交上了好運。

中國的話,風向是往印尼、印度吹,只能向那邊航行。就算向東北航行到日本後,繞過日本,借著西風帶向東航行,結果是越來越向東北走,結果就是越來越冷,哪怕好運沒凍死,讓中國找到美洲,那也是北美洲,而且登陸後,碰上就是高聳的洛磯山脈。

北美洲本來就不如中、南美洲富饒。結果還碰上這麼大的山脈,殖民的可能性更是小了很多

根據現在的考證,更早發現新大陸的歐洲人是維京人,他們就是到了苦寒的北美大陸,結果最終放棄殖民意願。北歐維京人的航海技術達到了,結果自然條件限制,使得他們沒有能像西歐那樣殖民。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如果中國發現北美洲,殖民可能性不大。

————————————

為了防誤解,我補充一下,我說的是地理因素導致歐洲發現新大陸的概率最大,不是說必定是歐洲發現新大陸,那就成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宿命論了。

如果沒有舊大陸其他地區傳播過去技術,比如說中國的指南針,阿拉伯人三角帆技術,那麼歐洲想發現新大陸難度要高上許多。還有中國的火藥技術,讓歐洲人在新大陸軍事征服上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

中國、日本發現中、南美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從日本出發,是有一定機會借著北太平洋洋流、加利福尼亞洋流,到達中、南美洲,不過風向十有八九會把船吹到苦寒的北美。


從另一種視角談談。

存不存在這是個問題。(the existence problem)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人埃拉托斯特尼就測出了地球的直徑和周長,但是真正去填滿地圖每一個未知角落的是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們。

雖然早在大航海時代開始的大約80年前,鄭和就已經率領他幾十艘船的龐大艦隊繞過印度海岸抵達阿拉伯,並且先後航行七次。

但是這如此宏大的壯舉卻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以至於漸漸成為一個傳說。這位我們中國的航海先驅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足跡,也沒有改變歷史。

但是為什麼大航海時代卻為歐洲帶來了資本主義萌芽呢。

原因之一就是那時的人們是帶著「存在問題」出航的。大航海時代的航海者出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尋找新航路,以打破奧斯曼土耳其對路上和海上香料商路的壟斷。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證明存在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就是因為帶著要證明新航路存在的「存在問題」,所以才會對世界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就如同高斯證明n次方程存在解一樣,新航路的開闢永久的改變了世界的形勢和歷史的發展進程。是的,存在問題就是如此的重要,比如神學最大的問題就是神存不存在。

而鄭和的七下西洋都是沿著已知的路線航行的,並沒有帶著「存在問題」出發,他並不是為了想要發現什麼而出航的,他航行的唯一目的僅僅是揚我國威而已。

所以,鄭和無論如何都不會發現新大陸。所以,他在世界歷史上一點都不重要。

太平洋比大西洋寬。。。中國往東或者往北走沒有目的地。。。


首先,太平洋跨度遠大於大西洋,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地利。

其次,中國在東亞雄踞一方,可以說是絕對霸主,與歐洲列國競爭不同,中國天朝居安自滿,沒有競爭環境,這是由於中國的封建制度過於發達,民族分裂程度小的原因,人和。但是探究歷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之所以封建社會發達,同樣是取因於地利,這說來就話長了。再次,同樣由於封建制度發達,重農輕商思想嚴重,遏制資產階級萌芽。鄭和下西洋耗資巨大,唯獨可與各國經商貿易獲利。由於資產意識薄弱,交易未能被重視,因而天朝人未能看到其中的好處,於是封建的故步自封思想佔了上風。要知道哥倫布可不是歐洲第一個航海家,是歐洲旺盛的大航海時代氛圍造就了他的成功。而中國沒有這樣的氛圍,也沒法產生這樣的氛圍總結,天時決定地利,地利決定人和,人和決定歷史軌跡,這是註定的

明朝有錢有實力,歐洲國家們相對大明又弱又窮,對財富追求的渴望決定了最終的成敗。

對遠方財富的追求決定了是歐洲人發現了美洲而不是鄭和。

哥倫布的任務是開闢新航路,鄭和的任務是沿著已有航線去宣示國威,兩者根本目的就不一樣。而決定哥倫布任務目的原因,是西班牙王室和哥倫布本人對財富的渴求,前者是指望著未來到達東方的新航線、後者和傳統冒險家一樣渴求著冒險、聲望和金錢。

對新大陸財富的強烈追求決定了是歐洲人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而不是中國。

就像其他答案所說的,鄭和船隊或許到達過美洲,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嗎?歷史上哥倫布從美洲大陸返回,帶回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動物、植物、水果引得滿城轟動,鄭和也帶回來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動植物,同樣也引起了轟動。可是哥倫布拿著自己從土著手上刮來的一點黃金宣稱,美洲遍地都是黃金,就等著人去撿,於是所有人都紅了眼睛,缺錢的國王、大貴族、冒險家和戰士、農民、竊賊、強盜所有人都瘋狂了,上不了哥倫布的船隊的,自籌船隻拼了命也要劃著去美洲。

我們能夠想像鄭和拿著一些黃金宣稱澳洲、太平洋群島甚至美洲遍地都是黃金嗎?他是一個傳統嚴謹的官僚,並不是一個浮誇、浪蕩的冒險家,他干不出來這種事。即便他發現了美洲並向皇帝做了彙報,也並不能改變中國大陸為主的國策,南洋那麼多無主之地明朝都無動於衷,越南這塊肉吃到肚子里都吐了出來,更何況美洲,鄭和船隊的最終下場仍然還是解散。即便幾百年後面對已經開發部分的菲律賓,靠著海貿立國的鄭經提出想佔有發展,大臣一通勸諫也仍然放棄了。

冒險家們對財富的追求決定了歐洲可以成功而鄭和船隊不能。

由於歐洲的殖民順風順水,常常會讓很多人產生錯覺,那就是美洲土著戰鬥力實在太低,馬和輪子都沒有的民族,換明朝也行。然而仔細看美洲的征服史,會發現其實這其中政府發揮的作用其實很有限,更多的是依靠那些冒險家們的主觀能動性,去克服各種各樣被認為是無法戰勝的困難。

例如最早「發現」太平洋的巴爾沃亞,帶著一百多人就敢橫穿墨西哥地峽,這片熱帶雨林和沼澤簡直就是行軍的噩夢,但是對於財富的夢想最終讓他的大膽冒險成功。而巴爾沃亞對印加財富夢想的繼承者,西班牙最傳奇的人,皮薩羅帶著200人征服了600萬人口的印加帝國。當他的部隊被印加皇帝接見後,被數萬大軍包圍在中間,所有人都害怕不已,很多人都嚇得尿了褲子。然而這群人前一刻還在膽戰心驚,下一刻就敢動手劫持皇帝,最終憑藉著機敏、殘忍與勇氣,打退一波波的印加人的有組織抵抗,成功干翻了一個600萬人的帝國。

在這就是西班牙征服者,一群由落魄貴族、冒險家、地痞無賴、流氓強盜組成的群體,他們虔誠、篤信和勇敢、敢於犧牲、不畏困苦、追求著榮譽和使命,但他們同時卑鄙無恥、毫無誠信、是肆無忌憚的罪犯和叛亂者,他們愛冒險愛喝酒愛賭博、寧願去死也不安安穩穩種地過日子。正是這樣的一群人為歐洲開拓了新世界的土地,而他們也正是這整個大航海時代的縮影。

我認為傳統中國人思想中的,明朝皇帝發現了新大陸,於是派出大軍征服,這種思維帶來的結果不是另一個鄭和船隊、就是另一個明朝征服越南的故事罷了。

所以本身還是明朝本身由於社會結構相對完善、資源較對豐富、社會相對安穩、政府控制力和實力相對強大帶來的相對歐洲更加傳統保守的社會氛圍,始終沒有孕育出催生冒險家們的社會,只能就這樣錯過了這個以及之後的數個時代。

頗有玩味的是,看看現在我們社會上那些無畏艱難困苦、敢於拼搏、極具開拓精神,同時又滿口謊言、無恥成風的企業家們,又看看富有安穩、居於領先地位的歐洲人在商業競爭中節節失利,或許有時候,富裕和安穩的生活,也是一種不幸和病症吧,雖然大多數人一生奮鬥的目標,就是為了患上這種病。


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當時的政治背景,其次鄭和為何只下西洋而不是東洋(美洲新大陸在東邊)? 以及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

這幾個問題弄明白了,題主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當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朱允炆想削藩,結果皇叔朱棣被迫起兵造反!朱棣攻下皇宮後竟找不到皇帝朱允炆,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憑空消失了!朱棣對外宣稱皇帝被大火燒死了,然後派鄭和(宦官)七下西洋秘密去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因為朱棣懷疑朱允炆順著海上絲綢之路逃到歐洲了!朱允炆找不到,他朱棣心裡就不會安穩!美洲新大陸在東邊,鄭和卻往西去歐洲尋找,歐美之間相距8000多公里,所以沒有發現新大陸是必然的!
忘記添加補充問題了,我在添加回答裡面再添加進來.關於這個問題,有人說是受當時的航海技術水平所限制,也有人說和當時的中國地圓說還沒有成為主流思想有關.會不會和季風的季節性有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