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仗上了人勢,寵物心理學告訴我們,寵物之所以看起來好像很通人性,舉止很像人,是因為寵物一直把自己當成了人。

殖民地=寵物國


按中國對歷史時期的劃分,近代時期印度還沒獨立建國,也就是印度在近代不存在。現代時期的末尾,印度才剛剛獨立,沒有能力也沒有實力來跟中國硬抗,最多是私下支持一下藏獨分子。真正開始跟中國發生邊境衝突的是在當代。

馬克思曾說,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數千年來一直被外族輪番統治,說句實話,真正的印度原住民都是底層階級。知道最牛的原住民國家是哪個不?就是中國。世界上有多少原住民被摧殘被奴役被趕到荒郊野嶺去生活,唯有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在歷史絕大部分時間裡,都屹立於世界之巔,雖然近百年被欺負了一下,但現在又重新崛起。

回頭看看世界各州的原住民有幾個能活的很好?歐洲的原住民已經被非洲克羅馬農人滅絕,英美所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也不是原住民,僅此這一點,作為中國人就應該自豪,自信。

完全可以無視印度,一個長期被入侵被統治的國家,好不容易獨立建國,便信心爆棚肆無忌憚,自己都不知道有幾斤幾兩,在紛亂的世界裡,印度就是一道奇葩的前菜,給大夥開胃來的。


不是印度和中國過不去,而是印度和周邊的陸上鄰國都有衝突。和鄰居關係差長久來看對印度不是好事,一旦印度變得虛弱,那麼周邊國家就會一起欺負它


印度不對外惹事,內部問題跟很容易爆發。

印度是什麼國家,其實用「九頭蛇」可以形容。從社會結構分析,印度是一個沒有經過現代化改造的國家,總體上缺乏現代國家的基本條件,就是一個能基本代表印度的對外交流實體。

在政治上,印度土邦林立,從殖民時期就存在的地方勢力,仍然有較大的權勢,對於印度中央政府有較高的抗拒能力。印度中央推行的政策往往會受到各方阻攔,導致無疾而終。典型的如種姓制度,印度中央層面早已經廢除,但是在地方仍然有很強的殘餘。

在軍事層面,脫胎於殖民地時期的軍隊,本身就有較高的獨立性。而印度獨立過程中,由於國大黨採取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導致政黨對於軍隊的控制力度較低,使得軍隊有獨走的傾向。

另外,還有老生常談的獨立勢力。由於歷史上並未完全統一過,印度在獨立後掌控的地區,更類似於侵吞而非統一,激起了多地的獨立力量,更不用說有印度還有根深蒂固的宗教、民族矛盾。

在這些因素下,印度各方勢力各有各的「腦袋」,各有各的思想,形同有九個腦袋的怪蛇。在缺乏外部壓力下,這九個腦袋會打做一團,互相攻伐,不僅有可能會打斷印度現代化歷程,更有可能致使印度分裂。

所以,印度對外採取了強硬政策,頻頻對外挑起事端,讓印度九個腦袋不至於自己打起來。在過去的幾十年,印度在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摩擦中多次佔據上風,如同獅子搏兔,已經不足以轉移印度的內部矛盾了。

而莫迪上任後,又雄心勃勃的要把印度建立成世界強國,其志向之遠大,可以和當年的尼赫魯一比。既然要做最強的國,那就要喝最烈的酒,惹最強的鄰國。而且在新冠疫情下,印度經濟又大幅度下降。在印度鄰國中,就我們最強。。。。。


印度作為一個近代國家肯定只能在近代跟中國過不去,之前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罷了。

摘錄一段《印度對華戰爭》的一段話。按照強權政治的邏輯,處於擴張時期的帝國,總是要向外擴張它們的邊疆,直至遇到強大鄰國的抵抗、或天險的阻擋、或是向前推進的動力消耗竭盡時,才會停頓下來。

這段話中的強權帝國不是印度,而是英國。印度對於英國的重要性在這裡不再累述。英國為了保護王冠上寶石其實並不想跟龐大的中國產生直接衝突。只想在中印(英)之間獲得一個足夠安全的緩衝區。甚至考慮過支持zd以獲得優勢緩衝區。西藏地方政府以割讓一部分領土獲得英國對獨立的支持。當然這事英國佬也沒辦成,連西藏都不認這個蛋疼協議。

而印度這種殖民地獨立出來的國家,總是會天然的企圖收復所有前任宗主國殖民的所有領土,並此作為自身版圖。但問題英國佬劃下的那條可笑的線,無論清,民國,共和國三代皆不承認,哪怕地方西藏割據政府都不承認。爭議地區一直住著藏民,連英方當年都沒做到實際統治,一直由西藏政府治理。甚至中印矛盾時期,印度還驅逐了西藏的稅收官。我至今沒想通,西藏是中國領土,西藏政權實際管轄範圍內的藏族聚集區怎麼會因為就來過幾次的英國佬考察隊劃了條看不見的線就成了印度領土?

印度其實不想對華敵對,只想繼承英國人的一貫態度,佔領一片優勢緩衝區,以避免對華戰爭,哪怕這片緩衝區在你家。

至於哪怕以中印戰爭為代價,也要獲得避免中印戰爭的緩衝區,這種邏輯或許只有印度人能想的出來吧。


因為印度一肚子窩囊廢,嫌中國太強大了,攻陷印度首都只用一個月


兩個大國之間一定要有緩衝區。

中國與俄國之間,俄國分裂了外蒙古。

中國與印度之間,印度想分裂西藏,沒那實力而已。

對於中國而言,分裂西伯利亞隔絕中俄,分離克什米爾與東北七邦隔絕印度最有利。但歷史上過於理想主義,不少機會都丟了。


應該說現代,近代阿三還是殖民地啊


很簡單 國際政治說白了就是國家間圍繞生存空間而進行的博弈都統稱。

國家間的生存空間的博弈包括什麼呢?土地、資源、交配權、影響力、話語權、等等

人有五大基本訴求 那國家也同樣會有這五大基本訴求

古代印度和中國因地理條件限制和生產力限制不會發生什麼矛盾。但現代社會 地球明顯在生產力的作用下 從時間的維度上變小了。 那就勢必會產生 相互訴求被對方阻礙的矛盾。


其實說起近代史,中國和印度都應該算是「難兄難弟」,印度在近代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中國則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國都遭受過帝國主義的奴役,所以說,如果是算1840-1949年為近代史的話,近代印度和中國的過節實質上是在印度土地上的英國殖民者和中國過不去。

在清政府時期,英國就看中了中國的西藏地區,妄圖將西藏從中國割裂出去,為此英國殖民者派出自己的軍隊襲擊,侵佔我國的藏南地區,而當地的藏族人民和清軍進行了有效的抵抗,迫使英國暫時放棄藏南地區。而到了民國時期,英國殖民者賊心不死,私自劃定了「麥克馬洪線」,當時的民國政府是不承認這條線的,可是英國政府卻私自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條約,雖然民國政府表示強烈抗議,但由於國力有限,最終只是不了了之。

新中國成立後與剛獨立不久的印度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中國政府宣稱「印度是中國人民的朋友」,尼赫魯多次出訪中國,而周總理出訪印度時與尼赫魯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兩國外交的基本原則,總的來說,中國和印度在整個五十年代時期關係還是十分友好的。而到了六十年代,由於國際環境風雲突變,中蘇關係惡化,中國一下子同時與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交惡;印度得益於地理位置的優越,美國和蘇聯處於自己戰略利益的考量而極力拉攏印度,同時,印度自身就存在著狹隘的民族主義,繼承英國的地區霸權政策,從而使印度有底氣向中國發難,不過最後的結果則是以中國的勝利告終,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就這樣僵持了幾十年,直到改革開放後中印關係才逐漸正常化。

因此,任何試圖謀求霸權主義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任何利用戰爭來謀求利益的事情都是害人害己的,任何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事情都是會付出代價的。


印度想要繼續稱霸就必須打趴中國。。


夜郎自大,一如國人覺得美國已經趕不上中國了,殊不知中國最為強大的就是藏拙。別人不知道的底牌纔是真正底牌,可以反敗為勝。


中國人喜歡嘲諷印度想繼承東印度公司在從中東的亞丁但緬甸的勢力範圍。印度也確實是這麼想的,包括「印度的印度洋」等想法。某種程度上也怪不得他,當初英國女王當初加冕的是印度的皇冠哦~

英國在二戰後衰落了,美國繼承了英國的全球霸權,印度有心繼承東印度公司這一片,胃口也不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