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是唯二個學科(還有一個是哲學,哲學好歹是科學之母,研究對象說不清楚真不重要,因為從邏輯學上其概念外延最大,內涵最小;與之相反的是數學。),連自己是研究什麼都能眾說紛紜的學科(社會學誕生150多年還能這樣,真是牛13)。當初作為入門書讀了日本大師青井和夫的《社會學原理》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80590/?

book.douban.com

第一章開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還認為這是社會學的「魅力」。同時在後面章節又加入了日本佛學(「第5章 向「無」的挺進與從「空」的回歸」)。個人對社會學頓時產生了極其不佳的印象,所以只要是體系性的內容都可以往裡加嗎?

作為曾經的學生,研究對象還有如何研究是一個學科應該告訴它的學生的,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的;我那時候上的社會學,特別是理論課,其目的就是社會批判學課,加上社會學的想像力,教人做公共知識分子...學習社會哲學大師哈貝馬斯、卡爾馬克思、馬克思韋伯。(附:純說社會學想像力,有些做理論的會不服。但是社會學家最關注的實際上就是各種「社會結構」作為理想類型對個體社會行為的限制作用,往規範這一科學目的來說深了,就是容易成為「公知」)

作為一個社會學本科經歷的前學生,沒有資格談論社會學是什麼(這個問題留給象牙塔里的人吧),我只是從應用角度闡釋個人的觀點(遵循醫學的轉化原理,還有科學的操作化原理),主要參考了謝宇、劉軍還有經濟學的教科書第一章(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首先,社會學混淆了經濟學中提出的所謂「實證」和「規範」(哲學中的所謂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二分法)。社會學想像力是規範的社會科學的目的,但是實證是在規範之前的,只有一個問題得到證實了(例如社會資本、市民社會等概念),才能被拿出學術界變成應用的基礎。

其次,社會學理論中討論最多的三大問題(社會唯名論,即個人塑造社會;還是社會維實論,即社會塑造個人)(定性定量之爭) (宏觀微觀之爭,微觀怎麼呈現出宏觀現象,可以發現這個問題和社會唯名論有點重)。

這些問題混淆了科學研究是一個過程,華萊士科學環(定性是提出理論,定量是驗證,就像現在大數據只是統計的補充一樣,大數據是提出理論的好工具)。

補充說明: 關於大數據為何是提出理論好工具,看文末補充1。

而社會唯名論和社會維實論只是個人和社會學研究中心對象-社會結構相互作用的不同環節而已。

宏觀現象在社會學中涉及多級層次性,在統計學對應於多層線性模型。在社會結構看來也只是一個具有層級的結構,每上一層就有新的行動者湧現出來(複雜性的湧現概念,或可參考機器學習中的詞典學習)。社會網路分析中將這類層級表達為多模網路,在機器學習中可以用雙曲嵌入將這些層級映射到雙曲空間即龐加萊球中。也就是說社會學有工具可以處理宏微觀的相互影響,而且也是個結構問題(懂數學的朋友都了解,這其實是一個幾何體)。一個典型例子是用多層線性模型建模班級(班主任)和學生個體(性格)對成績的影響。

最後,社會學中心對象的社會結構是什麼?這裡給出兩個比較容易操作化的概念。一個是鄧肯提出的人口學指標(相似的人口結構有相似的社會行為,這一點在謝宇的書中被提到了;個人在上社會研究方法課時,問卷設計部分講到第二塊社會行為測量問題、第三塊人口背景問題;這樣的設計思路背後的原理即是鄧肯的邏輯)。

但是光有人口學指標是不夠的,經驗表明只能解釋社會行為差異的10%。其它怎麼辦呢?劉軍的《社會網分析講義》將網路視角納入進來,轉述了SNA這一興奮的領域認為人口學指標只是屬性數據,而社會網路是關係數據,能夠解釋更多的社會行為變異。

綜上,我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結構的產生、運行和消亡的科學。這完全基於社會學早期學者之一斯賓塞的《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的劃分(也是社會學創始人奧古斯特 孔德的分類),並且與牛頓力學的靜力學和動力學是雷同的。當然,這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定義只是「一家之言」。

最後,再多嘴一句,作為社會學的學生,本答案是對於更簡便在行業外應用社會學結論和視角而言的,不是對社會學定義的理論的討論。至於某些博士們或者學者們要從學理上討論,正如本文開初那樣,交給這些象牙塔里的學者吧。

這裡之所以還會回答社會學的問題,是因為對社會學定性定量方法比較痴迷,歡迎各位分享,定性方法好久沒新東西了。

補充1:關於大數據,了解資料庫的同學都聽過數據粒度的概念,社會數據的粒度不可能從一開始就無限細粒度的,這是其一。其二,無論何種大數據,只要一搜集並存儲就代表著過去。而對於基於抽樣方法的統計來說,基於大數據的粒度我們能提出假設,並主動抽樣去尋找粒度更細的數據;其二,統計在抽樣過程中是帶著假設的,例如抽樣目標群體和重複觀察時間段,這些可能是在之前的大數據分析中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包括在內,或者資料庫中是很久以前的數據沒有進一步跟蹤。這些原因都能說明大數據和統計實際是相互補充的關係。但這一點不包括本文評論中的點估計和區間估計,這只是相關演算法普及性的問題。

補充2:除了以上關係數據、屬性數據,個人曾經提出過,地理屬性數據和自然語言數據(模因,meme)也是「社會結構」。地理屬性數據體現在社會學量化研究中經常採用的探索因果關係的工具變數(借鑒了計量經濟學模型中的外生性,常常是某地區河網密度之類的地理變數)。自然語言數據則是筆者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時,word2vec等模型將自然語言表達成n維歐式空間中的向量,實際上也是一種「幾何體」。幸運的是,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舉辦的計算社會科學培訓班,越來越重視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工具的培訓(paddle ERNIE等)。

注1:關於社會結構的思路,完全肇始於一篇統計學與社會學的交叉論文,Ratfrey 《統計學在社會學中的應用,1950-2000——一個簡要的回顧》

統計學在社會學中的應用1950-2000一個簡要的回顧費?

www.doc88.com圖標

注2:對數理社會學感興趣的,也可以參考本科時期的拙作《西方數理科學社會學進展》(PS,由於是2006年成文,年代久遠,其中很多參考文獻已經失效,特別是互聯網部分;困於時間精力,不再更新)

1西方數理科學社會學進展 - 百度文庫?

wenku.baidu.com

注3:本人本科老師文軍的《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幫助了解背景。

【西方社會學理論】- 文軍(華東師範大學)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注4:網上找到一個相對比較粗淺的學科介紹視頻(主要社會學,附帶心理學),看來2020年了學界基本沒變。如果遵循實證主義者的光榮傳統,可以多做社會科學大數據和心理學實驗,爭取做出更多的諾獎級成果。例如可以參考基於卡內曼決策理論的2002年、2014年、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Nudge助推,及其他和記憶有關的諾貝爾醫學獎,如Eric Kandel。大數據領域沒有諾獎,應該多做智慧城市。

聊聊我的專業—什麼是社會學?為什麼選擇社會學?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社會學很難被總括。因為社會學內部的流派太多了,流派之間在許多關鍵問題上存在分歧。一般認為,最基本的分歧主要是解釋面向的微觀與宏觀之間的差異,也被稱為行動與結構之間的差異。由此衍生出很多相倚問題。所以,當你把這個問題呈現給不同流派的主要人物時,他們可能會給你完全不同的答案。

如果非要進行總括的話,我個人認為,社會學是一門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研究和解釋社會現象的學科。這裡有兩個關鍵點:第一,方法。社會學非常注重對方法的討論,百年以來發展出很多很多研究社會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適合的研究主題或研究對象,方法之間也時常存在孰優孰劣的爭論,每一次爭論都會引發一大波討論;第二,社會現象。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往往會涉及到更為抽象的形而上層面,因為它會暴露出回答者看待這個社會的視角,不同流派對「什麼是社會現象(如何界定研究對象)」的解釋不盡相同。

以上兩點是我所能概括出來的目前主要社會學家之觀點的最大公約數。其實這道題對於社會學家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大家都各有各的理論取向、方法論與研究策略,他們並不強調達成一致共識。這道題的最大意義在於給門外漢做講解,讓他們快速地了解社會學是幹什麼的。所以我的回答也是以此為目標進行總結的。


看到評論中有人用鄭杭生的社會學概念,我個人比較喜歡戴維波普諾的概念:研究人類行為和社會的社會科學。我認為社會學並沒有研究社會良性劣性一說,也可能鄭杭生的社會學概念偏於研究目的和學科意義。

關於社會學是研究什麼的,我覺得可以通過類比的方法來得出,物理研究物質的運動規律和一般結構,化學研究在分子原子上物質的變化規律。

一個學科,定義很簡單,研究對象,研究目的或者說是學科的意義。

社會學,研究對象:人和社會;研究目的:探尋人類和社會所涵蓋的各元素的關係。

答主提出問題應該是剛選了社會學專業吧哈哈哈哈,這個學科,只要你足夠了解,就會愛上它。

三種視角,衝突論,功能主義,符號互動論。

沒有對錯之分,三者相得益彰。

衝突論認為世界處在對稀缺資源的爭奪之中,人類社會由競爭推動著進步。典型代表是我們熟悉的卡爾馬克思。

功能主義認為是社會各結構之間的相互良性作用,具體的話可以了解社會有機論。

符號互動論用一種相對微觀的,偏向文化的視角分析問題。

總的來說,社會學是一門很包容宏偉的學科。它不會教你如何掙錢教你一門具體的技術,但是它會讓你了解諸如權力,階層,階級等概念,又或者像公眾和大眾的區別,這門學科不會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它會讓你自己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有更宏觀又更細緻敏感的認知,他告訴你事實,教你方法。像給了你一個關於世界的望遠鏡,讓你更加了解世界,清楚自己的定位。

它可以讓你活的更透徹明白。

時間有限,分析生活實例的日後再補充。

最近在準備考研了,聊兩句布希亞,內爆,模擬,超現實。

簡單來說,內爆就是事物的界限被消解,多元化的現代化對事物的評判也眾口難調,模擬就是,結果與過程的顛倒,或者是模型與個體的顛倒,超現實是什麼呢,總的來說,你可能相對你聽到的看到的,你更信任外部的權威聲音例如媒體或者廣告元素對你的輪番轟炸。

很多有意思的理論,後現代的社會學家像福柯權力與語言譜系、利奧塔的敘事、布迪厄的場域,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告訴你,現實世界是怎麼樣的。


社會學研究的是社會運行中的各種現象及現象背後的規律。

微觀到一個家庭,宏觀到國家國際,都是社會學研究的目標群體

社會運行的各個方面,比如經濟、文化、政治、道德法律等等都在社會學的研究範疇里。

利用模型化思維解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理,是社會學的主要目標,繼而能夠改善社會的發展狀況,這是社會學的主要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