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理性下可能的一切,以理性窮舉這些可能。有多少種理性就有多少種形而上學,完全通過形而上學理解世界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形而上學不足以成為知識,數學、邏輯不是由形而上學的支持使得其為我們認同,而是由現實世界的實驗和觀察經驗支持的。

形而上學唯一的確定就是理性本身,那些討論、想法都是理性的延伸,是主體自身的活動。


首先要知道形而上學如何可能。

形而上學依靠理性展開,一切理性的對象都可以是形而上學的對象,因此形而上學預設實體,也就是理性預設實體。這種理性實體關係與經驗、實踐、客觀等沒有直接關係。

這種可能來自於純粹理性的可能,而理性可以置於人的意識本體中。

我們可以通過理性自由的去理解一切,或者說重構虛構一切,而這脫離了具體對象的就是形而上學。有多少種理性就有多少種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沒有具體對象,不是科學、經驗、感性體驗,而是概念化的普遍理性呈現。

與永恆真理,形而上學的真理是內在的,唯有在理性中成立,也必須沉浸在理性中才能探討形而上學。


研究的是現象界的本質。


不太專業說說心得,形而上學研究的應該是共相問題,同時也是亞氏口中的第一哲學的形式展現。應該是對本體認識的解讀而非定義,如果非要定義那必然是亞氏口中的神性。


許多人總對形而上的東西嗤之以鼻,認為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個人以為,形而上告訴人們的是對事物的理解,使得人們的理解與觀察到的現象趨於一致,並從理解的角度從原理上解決人們混亂的認知問題,尤其在現代科學中,我們雖然在科學上取得極大的成功,然而在科學的認識上依然矛盾重重難有定論,難以進一步從本質上理解它們,現代科學的認識讓人們產生種種的不適,一些現象與人們的理解大相徑庭,微觀現象是否真的顛覆人們的世界觀,在人們混亂的認知里形而上就有了出場的價值。

個人以為,形而上是一種看待世界的不同視角,是人們認識世界難以拋棄的組成部分,在人們的混亂認識中統一思想的特殊凝聚力,形而上同樣是一種邏輯思維,而這種邏輯思維是建立在剖析矛盾的基礎上解決矛盾因而具有科學性,也是正確反映事物的一種方式。

我們通常看到,蒼蠅在你拍打的時候會迅速躲避,人在生活中能自動謀取職業,天地運行自有其規律……人們從中首先掌握的是規律並發展出適合人生活的方法論,人們的方法論其實就是從形而上的先驗開始,人們不知不覺地在靈活運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出人意料的是,由於看待事物的視角不同科學同樣需要形而上的幫助,通過這樣的視角與科學研究對應起來最終產生新認識產生新突破,科學認識的統一潛在運用到了形而上的幫助,科學發展越到高級階段科學能運用的手段越來越困難而對於高級階段的形而上卻越來越擁有更多的依據因而越來越具有其科學價值,比如雙縫干涉實驗,其中應該如何解讀看待問題,比如身體與意識的統一性問題、行為與互動研究、行為與互動與微觀問題上的聯繫、現象與起源問題、暗物質暗能量究竟是什麼……在人們的各種新問題中形而上卻有了可信的答案。

……


形而上學謂之道,形而下學謂之器


啥都可以形而上,沒有特定研究對象


佛經內有答案


哲學界目前認為,很難定義清楚什麼是形而上學,以及那些是形而上學研究的對象。(見:《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古代和中世紀的哲學家可能曾說過,形而上學就像化學或占星術一樣,由其主題來定義:形而上學是研究「如此存在(being as such)」或「事物的首要原因(the first causes of things)」或「不變的事物(things that do not change)」的「科學」。 由於兩個原因,不再可能用這種方式定義形而上學。 首先,一個哲學家否認那些曾經被視為構成形而上學主題的事物的存在(首要原因或不變的事物),現在將被認為是由此形成了形而上學的斷言。 其次,現在有許多哲學問題被認為是形而上學的問題(或至少部分是形而上學的問題),與首要原因或不變的事物毫無關係,例如,自由意志問題或道德問題。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存在將當代形而上學的問題統一起來的共同特徵?(見:《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和《互聯網哲學百科全書》 )

目前《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和《互聯網哲學百科全書》,都沒有夠列出形而上學的問題統一起來的共同特徵來定義「形而上學」,只是列出當代被認為是形而上學的哲學問題。

形而上學研究方法簡述:對於不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它在先驗條件(可看成公理化的假設)下,通過理性的邏輯推理推演出答案,並且不能有矛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