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美式的校園輕喜劇


在美國,因為是來讀書的,所以至今給我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衝擊就是:

母胎裡帶出來的觀點說,美國的學生課業沒壓力;父母、老師都是尊崇孩子的意願,任由其自由自在的快樂成長;他們數學基礎淺,且學得慢;國外很公平,不想國內走靠關係拍馬屁......

這些都是騙人滴!!!

直到自己來美國讀書,以上這些從頭到尾被實力打臉(我的感受肯定和我個人經歷和環境、專業有關係,但是真的,我就是一路被打腫)。

他們為了申請理想的大學,也是壓力極其大,複習SAT就大半條命沒有了,完了申請好學校還要看學習以外的生活。複習完考試又要練體育、學樂器、參與活動和比賽等等,很多方面做的也就是為了文書好看,進入大學能有的玩兒。壓力之大和競爭的激烈,完全不是國內的時候想想的。

完了大學裡見識到美國同學的學習方法:喜歡團隊合作、資源共享;非常踏實、認真、規規矩矩的,很實誠;為了拿高分,完全不會覺得達到老師某些額外的任務而不好意思。

讀書輕鬆?老師和藹?可能因為我們學校是工科學校,我覺得有魅力的老師很多,但是沒有一個是因為他對學生要求低、上課划水輕鬆過而受歡迎的。具體不說,就舉個小例子吧,第一年的一些基礎課一般都是在最早的時間,7:45開始上兩大節,一上午。冬天,東部,大雪天啊,7:45上課,爬著山來上課的學生啊,真是又困又冷。有一次老師發現,下面有同學因為暖氣打得高開始瞌睡了,她就把教室的窗戶全部打開。笑著說:「我要睡著了,我睡著了誰講課,讓我吹吹風,清醒一點。」真的那個天氣,風吸進去一口,就有種宮寒不孕的感覺了.......這事兒別說是中國的大學,在高中發生,我們班上就肯定有人跟老師懟,較真講道理。可能還去給學校彙報呢。本來印象中美國學生多麼膽大,結果大家跟狗一樣縮起來上了大半節課。倍兒精神。大家腦部一下,大冬天還是會穿短褲出來的美國人。。。就這麼慫,老師就是這麼彪悍。

簡單說,那四年玩兒得很開心,學得很紮實,交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太多的幫助。真的不是白活的四年。但是也真的是我學習生涯中最痛苦的四年。從小到大,還都不是差的學校,也都不是輕鬆的,卻把最辛苦的體驗交給了美本lol

第一次為了考試和作業每週加起來只睡幾個小時;第一次為了在學校認真複習,不被打攪,我和好朋友躲在學校很老的圖書館,因為被保護等原因這個圖書館十點就關門了。我們在那裡複習得如癡如醉,結果三點多,清潔人員來巡山,我們嚇壞了怕被處分,又著急又想笑地在很老的走到裡面走;第一次為了提神,喫了美國室友推薦的咖啡因濃縮含片.......

當然,我們這種學風彪悍的學校,壓力這麼大,又在山上,自然而然就是個有趣的party school。這裡開始就和我以前知道的美國大學一樣了:一羣健身婊啊,一幫肌肉男啊,唱唱跳跳做出耍廢的樣子;提點兒啤酒走街串巷開party;看著美國同學的傻樂呵勁兒.......

唉,就這樣一邊寫一邊回憶那段時光和老同學們,都有點小傷感了呢。

反正都是平常人,普通得正常得很.......沒教養的沒底線的,虛榮愛攀比的等等,反正什麼樣的好什麼樣的壞都有。哪兒哪兒都一樣的。相比較整體素質,我自己感覺,還真的是中國人/亞洲人比美國的大部分土老冒眼界開闊多了。local沒有護照的是大有人在的。我有個同事,從小都是這個州長大,這個州讀的大學,完了去的大學爸爸爺爺叔叔都是那裡畢業的,工作四五年了,還跟自己的大學好哥們兒住一起= =.......

我覺得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是心存世界的,心裡有個小萌芽的,看得到別的國家的厲害我去膜拜一下的那種;可能歷史的原因吧,美國的學生(上班以後就明顯同事不像以前的同學那樣了)普遍給我一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感覺。中國人的詩和遠方,對大部分只想安穩生活就足夠足夠的美國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是超綱的。當然自己開心就好了~

一切的自由和公平都是主觀的感受和相對的比較的來的結果。只能說,在哪裡都一樣,只是有些政府更下善於提倡公平無歧視,其實掀開皮囊都一樣。小老百姓的我們,就做好小我。

如果給我一次機會重新選擇,問問我自己還會這樣,來美國讀書嗎?

我想說,如果我對這四年有記憶,打死我都不來了!!!!!!!!!這經歷很有意義,有不一樣,但是套用一句俗話,人間不值得。

我爸媽一直問我為什麼畢業留在美國工作,其實我是害怕,回國真的玩兒不來......每次回國,同歲的朋友都特別會來事兒,我一百樣不懂,完了社交圈都在美國lol 所提回國這件事情,正在打算因為遲早想回國發展,還是要儘早~


留學,讓我越來越孤獨

我早就憧憬著紐約,不論是它整齊街道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以及摩肩接踵的行人們,還是那錯綜複雜川流不息的地下鐵路以及道旁飄香四溢的各式酒家。因此,在這樣一座永不停歇的大都市裡學習生活成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夢想。

初到紐約,我的感受和那些為新事物而感到驚嘆不已的旅行者們沒有什麼不同。每天我所接觸的人和物都可用一個「」字形容:新走過的街道,新乘坐的地鐵線路,新去過的博物館,新品嘗過的餐廳,以及新認識的同學們。每一天都從對新的事物的期待開始。在新生歡迎周裏,學校所設置的大部分活動都讓我充滿了期待:我聽了一場關於合理規劃時間的講座,參加了關於如何申請學生校內打工的workshop,參觀了之前從沒駐足過的博物館,在學校的食堂裏裝作一個在曼哈頓打拚多年的紐約客向剛認識美國同學們談論紐約不同的地鐵線路,跟著之前素不相識的十幾名同學們一起漫步了布魯克林大橋,以及看了一場期待已久的百老匯演出... 我頓時感覺在紐約的生活就像是狂歡,就是無憂無慮地接觸新事物,盡情地玩耍。

pic cr Roustam Nour

儘管我在新生歡迎周和新認識的同學們在食堂裏插科打諢,在中央公園讚歎湖水和摩天大樓的相得益彰並在布魯克林大橋上遠眺曼哈頓下城的燈火輝煌,在新生歡迎周的狂歡結束之後,我不得不馬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我這才意識到了自己對在紐約上學經歷的幼稚和無知。

每次上課時,我發現能容納400多人的禮堂裏幾乎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而這節課坐在我旁邊的Josh明天可能就換成了Brandon。我感覺自己好像被陌生的人羣圍繞著,而之前在飯桌上相談甚歡的新同學們又都不見蹤影。走出教室,街道上人流如織:他們有的在和同伴們談笑風生,有的陶醉在耳畔播放的古典音樂中,有的則頭也不抬地大步奔向前方。然而,對我來說,他們是那麼的陌生,疏離。

然而,我不想就這樣甘於現狀。我天真的以為自己也能和在大課上遇到的萍水相逢的陌生同學交朋友。當然,這美好的想法很快就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我發現很多課上的同學們早就在某個時刻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他們無時不刻地在與小團體內的其他人說話,而我自然就無法想辦法和這些小團體中的一個人打交道,儘管我知道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話題,因為我知道任何的嘗試都很有可能得到白眼或嘲笑。另一方面,儘管我有的時候能遇到自己一個人來上課的同學,但他們不是在戴著耳機不想與人交流就是在忙自己的事情。

我把這關於人際交往的困擾告訴了認識的學長,學長只能勉強安慰我說道:在這所學校大家都是各忙各的,因為學校實在是太大了,哪像那些文理學院,大家都被那「抬頭不見低頭見」緊密社羣連在一起。學長又接著說道我在開學時很容易的就能和第一次見面的同學聊天是因為大家當初完全都不認識對方,所以都願意主動交流。過了一段時間後,這種情況就完全改變了。我對這陌生,疏離的人山人海感到沮喪,但是我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必須主動去面對這種孤單。

於是,我便去參加那些我註冊過卻從未參與的社團的活動,並試著和那些課堂規模比較小的課上的同學們聊天。通過前者,我能在每週一個固定的時間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們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而那些和我在課堂上聊天的同學們則成為了我緊密的好友。

當然,除了努力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並保證正常的交往之外,我開始慢慢接受並理解獨處的意義。獨處可以讓我集中精力思考問題。有時,自己在疲憊時確實連宿舍門都不想出,但是,我仍然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來思考這世界是如何演變成它今天的樣子的。我個人的習慣是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新聞報道以及專欄文章。這些文章是我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文化,政治與司法體制的寶貴窗口,並給了我充足的資料使我能做有依據的判斷或是思考,而不是在和朋友們聊天時下一些空口無憑的定論。可以說,在業餘時間培養自己愛讀新聞的愛好幫助了我的社交並讓我能夠克服孤獨。


出國三年多。我7歲開始上芝麻街學口語,大概這是我第一接觸的影視作品。加上後來陸續看的,總體來說,國外學校和我當初想像的一樣,不知道上面某評論為什麼這麼多抱怨。自己不能適應不代表對方影視和實際文化不符。很多文化例如滑板 塗鴉 在中國校園至今少見,就憑這個說人裝b?

first: 電影裏的美女身材很苗條,現實中其實都是大號的,很少有特別苗條的,從茱莉亞羅伯茨到梅根福克斯。

second: 電影里老美總是物質極大豐富的,現實是有很多的低端社區超市裡面的食物都是過期的,整個超市一股臭味。

third:電影里美國高中生活都是極其糜爛的,其實大部分放學後都只是老老實實回家,也沒那麼多聚會。

各種太多了...


1.關於文化熔爐(melting pot),我來美國之前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個術語,但是來到美國之後我發現現實並不像我理解的那樣。

你在美國確實能看到很多不同的種族,白人、黑人、西班牙人、亞洲人、印度人,但都他們都在自己的社區、社交圈和文化中,真正融合在一起的人不多。大多數時候,你只看到他們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待著。美國確實是非常多樣化的,但是真正的「融合」其實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

2.籃球和NBA在美國並不那麼受歡迎。

到美國之後,我很驚訝NBA沒有我想像中的那樣流行。後來我發現NBA在美國職業體育中只排名第三或第四,最吸引人的是NFL(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

3.許多美國人沒有護照,因此從未出國旅行。

到了美國之後,我意識到美國的地域非常廣闊和多樣,以至於在美國旅行足以給你帶來許多不同的體驗。這或許是許多美國人沒有護照的原因。

4.美國人的聊天禁忌。

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們也有禁忌。第一個是種族和種族關係。人們通常不談論這些,或者只是在沒有其他種族存在的情況下討論這個話題。

另一個禁忌是體重。對某人說「你很胖」或「最近看起來你體重增加了很多」,真的不合適。

隨著我與美國人的交往越來越多,我發現當你對一種文化了解得更深的時候,會發現本質是一樣的,不同文化的形態和樣貌看起來不同,但畢竟我們都是人類,要抱著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心態去觀察人。

5.水龍頭的水直接喝,直飲水放心喝。

6.美國的藥店和零售店比你想像的大得多。CVS和Walgreens本質上是藥店,可是比小型購物中心還要大。此外,他們不只是賣藥物,而是賣一切!

7.很多人認為美國人都是胖子,但是其實有很多人非常關心自己的身材和健康。我經常看到人們在大城市的繁忙街道上跑步。

8.如果你認為美國的比薩尺寸很大,可以再想想。它可不是大,而是巨大!HUGE

9.素食主義者可以選擇的素食餐廳非常少。但是如果你願意接受油炸食物,那你會熱愛美國的。

10.有趣的一點是,在寒冷的美國北部,當下雪天和異常寒冷的時候,人們會去像Walmart Costco的大型超市裡面散步。你能想像這些超市有多大大大大。

11.當你在美國的商店、博物館或者一些公共場所,可能會有一些美國人跟你聊天。美國人並不是冷漠、保守的,而是非常開放友善

12.人們會鮮明地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場,不會顧忌太多。

13.美國遍地都是麥當勞,哪怕是在鳥不拉屎的地方,也會孤零零地有一個麥當勞。這可不是開玩笑。但美國麥當勞2016年才開始有外賣服務

14.在美國,搭飛機比坐火車便宜。

15.美國的可樂可以續杯,買了一杯就能無限續杯。

16.非常依賴GPS。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在一個單位工作五年了,然後沒有GPS導航就找不到路。我在美國交了一些朋友,他們都是驚訝,我竟然不用導航就能找到路。

17.信用卡社會。在美國,到處都接受信用卡。

18.喜歡曬日光浴。亞洲人人喜歡美白,提亮膚色。而在美國,恰好相反。幾乎每個街區都有一家曬黑沙龍,藥店有曬黑膏和噴霧。

19.收銀員會跟你寒暄。買單的時候,收銀員都會問候你: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最近一切都順利嗎?甚至有個收銀員在結賬的時候會給我打折,因為我總是在她那個收銀臺結賬。這些收銀員真的很nice,並且通常都非常有禮貌,許多人會發自內心地讚美你,「You look good today!」

20.對健身的癡迷。我看到很多人在路上跑步,一大早起來在gym健身。我認識的一些人會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這與很多肥胖人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1.人們不會走著去一個地方,他們出門全靠開車。汽車是必需品。

22.大多數的中學都提供質量很高,幾乎接近專業水準的體育設備。許多學校有交響樂團、樂隊、戲劇社,幾乎也是專業級別,而且會免費演出,

23.在美國有很多孩子會在在快餐店、洗車行等地方打工,即使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這並不是一件尷尬的事情。

24.家長在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在單獨的房間睡覺,哪怕這個孩子才剛剛出生。

25.一些醫院看起來像是五星級酒店

26.醫生會如實將一切告訴病人

27.通識教育的理念。在美國高中畢業後,不知道上大學學什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學生在大學拓展自己的視野,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後,可以在某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獲得一個更高級的學位。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上醫學院,成為一名醫生,音樂家可以獲得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


美國校園的party文化,女生都很開放,人人都很輕鬆

我發現是真的

然而作為華人,這一切跟你沒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