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美式的校园轻喜剧


在美国,因为是来读书的,所以至今给我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冲击就是:

母胎里带出来的观点说,美国的学生课业没压力;父母、老师都是尊崇孩子的意愿,任由其自由自在的快乐成长;他们数学基础浅,且学得慢;国外很公平,不想国内走靠关系拍马屁......

这些都是骗人滴!!!

直到自己来美国读书,以上这些从头到尾被实力打脸(我的感受肯定和我个人经历和环境、专业有关系,但是真的,我就是一路被打肿)。

他们为了申请理想的大学,也是压力极其大,复习SAT就大半条命没有了,完了申请好学校还要看学习以外的生活。复习完考试又要练体育、学乐器、参与活动和比赛等等,很多方面做的也就是为了文书好看,进入大学能有的玩儿。压力之大和竞争的激烈,完全不是国内的时候想想的。

完了大学里见识到美国同学的学习方法:喜欢团队合作、资源共享;非常踏实、认真、规规矩矩的,很实诚;为了拿高分,完全不会觉得达到老师某些额外的任务而不好意思。

读书轻松?老师和蔼?可能因为我们学校是工科学校,我觉得有魅力的老师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是因为他对学生要求低、上课划水轻松过而受欢迎的。具体不说,就举个小例子吧,第一年的一些基础课一般都是在最早的时间,7:45开始上两大节,一上午。冬天,东部,大雪天啊,7:45上课,爬著山来上课的学生啊,真是又困又冷。有一次老师发现,下面有同学因为暖气打得高开始瞌睡了,她就把教室的窗户全部打开。笑著说:「我要睡著了,我睡著了谁讲课,让我吹吹风,清醒一点。」真的那个天气,风吸进去一口,就有种宫寒不孕的感觉了.......这事儿别说是中国的大学,在高中发生,我们班上就肯定有人跟老师怼,较真讲道理。可能还去给学校汇报呢。本来印象中美国学生多么胆大,结果大家跟狗一样缩起来上了大半节课。倍儿精神。大家脑部一下,大冬天还是会穿短裤出来的美国人。。。就这么怂,老师就是这么彪悍。

简单说,那四年玩儿得很开心,学得很扎实,交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太多的帮助。真的不是白活的四年。但是也真的是我学习生涯中最痛苦的四年。从小到大,还都不是差的学校,也都不是轻松的,却把最辛苦的体验交给了美本lol

第一次为了考试和作业每周加起来只睡几个小时;第一次为了在学校认真复习,不被打搅,我和好朋友躲在学校很老的图书馆,因为被保护等原因这个图书馆十点就关门了。我们在那里复习得如痴如醉,结果三点多,清洁人员来巡山,我们吓坏了怕被处分,又著急又想笑地在很老的走到里面走;第一次为了提神,吃了美国室友推荐的咖啡因浓缩含片.......

当然,我们这种学风彪悍的学校,压力这么大,又在山上,自然而然就是个有趣的party school。这里开始就和我以前知道的美国大学一样了:一群健身婊啊,一帮肌肉男啊,唱唱跳跳做出耍废的样子;提点儿啤酒走街串巷开party;看著美国同学的傻乐呵劲儿.......

唉,就这样一边写一边回忆那段时光和老同学们,都有点小伤感了呢。

反正都是平常人,普通得正常得很.......没教养的没底线的,虚荣爱攀比的等等,反正什么样的好什么样的坏都有。哪儿哪儿都一样的。相比较整体素质,我自己感觉,还真的是中国人/亚洲人比美国的大部分土老冒眼界开阔多了。local没有护照的是大有人在的。我有个同事,从小都是这个州长大,这个州读的大学,完了去的大学爸爸爷爷叔叔都是那里毕业的,工作四五年了,还跟自己的大学好哥们儿住一起= =.......

我觉得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心存世界的,心里有个小萌芽的,看得到别的国家的厉害我去膜拜一下的那种;可能历史的原因吧,美国的学生(上班以后就明显同事不像以前的同学那样了)普遍给我一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感觉。中国人的诗和远方,对大部分只想安稳生活就足够足够的美国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是超纲的。当然自己开心就好了~

一切的自由和公平都是主观的感受和相对的比较的来的结果。只能说,在哪里都一样,只是有些政府更下善于提倡公平无歧视,其实掀开皮囊都一样。小老百姓的我们,就做好小我。

如果给我一次机会重新选择,问问我自己还会这样,来美国读书吗?

我想说,如果我对这四年有记忆,打死我都不来了!!!!!!!!!这经历很有意义,有不一样,但是套用一句俗话,人间不值得。

我爸妈一直问我为什么毕业留在美国工作,其实我是害怕,回国真的玩儿不来......每次回国,同岁的朋友都特别会来事儿,我一百样不懂,完了社交圈都在美国lol 所提回国这件事情,正在打算因为迟早想回国发展,还是要尽早~


留学,让我越来越孤独

我早就憧憬著纽约,不论是它整齐街道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以及摩肩接踵的行人们,还是那错综复杂川流不息的地下铁路以及道旁飘香四溢的各式酒家。因此,在这样一座永不停歇的大都市里学习生活成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梦想。

初到纽约,我的感受和那些为新事物而感到惊叹不已的旅行者们没有什么不同。每天我所接触的人和物都可用一个「」字形容:新走过的街道,新乘坐的地铁线路,新去过的博物馆,新品尝过的餐厅,以及新认识的同学们。每一天都从对新的事物的期待开始。在新生欢迎周里,学校所设置的大部分活动都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听了一场关于合理规划时间的讲座,参加了关于如何申请学生校内打工的workshop,参观了之前从没驻足过的博物馆,在学校的食堂里装作一个在曼哈顿打拚多年的纽约客向刚认识美国同学们谈论纽约不同的地铁线路,跟著之前素不相识的十几名同学们一起漫步了布鲁克林大桥,以及看了一场期待已久的百老汇演出... 我顿时感觉在纽约的生活就像是狂欢,就是无忧无虑地接触新事物,尽情地玩耍。

pic cr Roustam Nour

尽管我在新生欢迎周和新认识的同学们在食堂里插科打诨,在中央公园赞叹湖水和摩天大楼的相得益彰并在布鲁克林大桥上远眺曼哈顿下城的灯火辉煌,在新生欢迎周的狂欢结束之后,我不得不马上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我这才意识到了自己对在纽约上学经历的幼稚和无知。

每次上课时,我发现能容纳400多人的礼堂里几乎没有一个熟悉的面孔,而这节课坐在我旁边的Josh明天可能就换成了Brandon。我感觉自己好像被陌生的人群围绕著,而之前在饭桌上相谈甚欢的新同学们又都不见踪影。走出教室,街道上人流如织:他们有的在和同伴们谈笑风生,有的陶醉在耳畔播放的古典音乐中,有的则头也不抬地大步奔向前方。然而,对我来说,他们是那么的陌生,疏离。

然而,我不想就这样甘于现状。我天真的以为自己也能和在大课上遇到的萍水相逢的陌生同学交朋友。当然,这美好的想法很快就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我发现很多课上的同学们早就在某个时刻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他们无时不刻地在与小团体内的其他人说话,而我自然就无法想办法和这些小团体中的一个人打交道,尽管我知道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话题,因为我知道任何的尝试都很有可能得到白眼或嘲笑。另一方面,尽管我有的时候能遇到自己一个人来上课的同学,但他们不是在戴著耳机不想与人交流就是在忙自己的事情。

我把这关于人际交往的困扰告诉了认识的学长,学长只能勉强安慰我说道:在这所学校大家都是各忙各的,因为学校实在是太大了,哪像那些文理学院,大家都被那「抬头不见低头见」紧密社群连在一起。学长又接著说道我在开学时很容易的就能和第一次见面的同学聊天是因为大家当初完全都不认识对方,所以都愿意主动交流。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情况就完全改变了。我对这陌生,疏离的人山人海感到沮丧,但是我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必须主动去面对这种孤单。

于是,我便去参加那些我注册过却从未参与的社团的活动,并试著和那些课堂规模比较小的课上的同学们聊天。通过前者,我能在每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们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物。而那些和我在课堂上聊天的同学们则成为了我紧密的好友。

当然,除了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并保证正常的交往之外,我开始慢慢接受并理解独处的意义。独处可以让我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有时,自己在疲惫时确实连宿舍门都不想出,但是,我仍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思考这世界是如何演变成它今天的样子的。我个人的习惯是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专栏文章。这些文章是我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政治与司法体制的宝贵窗口,并给了我充足的资料使我能做有依据的判断或是思考,而不是在和朋友们聊天时下一些空口无凭的定论。可以说,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爱读新闻的爱好帮助了我的社交并让我能够克服孤独。


出国三年多。我7岁开始上芝麻街学口语,大概这是我第一接触的影视作品。加上后来陆续看的,总体来说,国外学校和我当初想像的一样,不知道上面某评论为什么这么多抱怨。自己不能适应不代表对方影视和实际文化不符。很多文化例如滑板 涂鸦 在中国校园至今少见,就凭这个说人装b?

first: 电影里的美女身材很苗条,现实中其实都是大号的,很少有特别苗条的,从茱莉亚罗伯茨到梅根福克斯。

second: 电影里老美总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实是有很多的低端社区超市里面的食物都是过期的,整个超市一股臭味。

third:电影里美国高中生活都是极其糜烂的,其实大部分放学后都只是老老实实回家,也没那么多聚会。

各种太多了...


1.关于文化熔炉(melting pot),我来美国之前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个术语,但是来到美国之后我发现现实并不像我理解的那样。

你在美国确实能看到很多不同的种族,白人、黑人、西班牙人、亚洲人、印度人,但都他们都在自己的社区、社交圈和文化中,真正融合在一起的人不多。大多数时候,你只看到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待著。美国确实是非常多样化的,但是真正的「融合」其实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

2.篮球和NBA在美国并不那么受欢迎。

到美国之后,我很惊讶NBA没有我想像中的那样流行。后来我发现NBA在美国职业体育中只排名第三或第四,最吸引人的是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

3.许多美国人没有护照,因此从未出国旅行。

到了美国之后,我意识到美国的地域非常广阔和多样,以至于在美国旅行足以给你带来许多不同的体验。这或许是许多美国人没有护照的原因。

4.美国人的聊天禁忌。

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们也有禁忌。第一个是种族和种族关系。人们通常不谈论这些,或者只是在没有其他种族存在的情况下讨论这个话题。

另一个禁忌是体重。对某人说「你很胖」或「最近看起来你体重增加了很多」,真的不合适。

随著我与美国人的交往越来越多,我发现当你对一种文化了解得更深的时候,会发现本质是一样的,不同文化的形态和样貌看起来不同,但毕竟我们都是人类,要抱著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去观察人。

5.水龙头的水直接喝,直饮水放心喝。

6.美国的药店和零售店比你想像的大得多。CVS和Walgreens本质上是药店,可是比小型购物中心还要大。此外,他们不只是卖药物,而是卖一切!

7.很多人认为美国人都是胖子,但是其实有很多人非常关心自己的身材和健康。我经常看到人们在大城市的繁忙街道上跑步。

8.如果你认为美国的比萨尺寸很大,可以再想想。它可不是大,而是巨大!HUGE

9.素食主义者可以选择的素食餐厅非常少。但是如果你愿意接受油炸食物,那你会热爱美国的。

10.有趣的一点是,在寒冷的美国北部,当下雪天和异常寒冷的时候,人们会去像Walmart Costco的大型超市里面散步。你能想像这些超市有多大大大大。

11.当你在美国的商店、博物馆或者一些公共场所,可能会有一些美国人跟你聊天。美国人并不是冷漠、保守的,而是非常开放友善

12.人们会鲜明地展示自己的政治立场,不会顾忌太多。

13.美国遍地都是麦当劳,哪怕是在鸟不拉屎的地方,也会孤零零地有一个麦当劳。这可不是开玩笑。但美国麦当劳2016年才开始有外卖服务

14.在美国,搭飞机比坐火车便宜。

15.美国的可乐可以续杯,买了一杯就能无限续杯。

16.非常依赖GPS。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单位工作五年了,然后没有GPS导航就找不到路。我在美国交了一些朋友,他们都是惊讶,我竟然不用导航就能找到路。

17.信用卡社会。在美国,到处都接受信用卡。

18.喜欢晒日光浴。亚洲人人喜欢美白,提亮肤色。而在美国,恰好相反。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一家晒黑沙龙,药店有晒黑膏和喷雾。

19.收银员会跟你寒暄。买单的时候,收银员都会问候你: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最近一切都顺利吗?甚至有个收银员在结账的时候会给我打折,因为我总是在她那个收银台结账。这些收银员真的很nice,并且通常都非常有礼貌,许多人会发自内心地赞美你,「You look good today!」

20.对健身的痴迷。我看到很多人在路上跑步,一大早起来在gym健身。我认识的一些人会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这与很多肥胖人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1.人们不会走著去一个地方,他们出门全靠开车。汽车是必需品。

22.大多数的中学都提供质量很高,几乎接近专业水准的体育设备。许多学校有交响乐团、乐队、戏剧社,几乎也是专业级别,而且会免费演出,

23.在美国有很多孩子会在在快餐店、洗车行等地方打工,即使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这并不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24.家长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在单独的房间睡觉,哪怕这个孩子才刚刚出生。

25.一些医院看起来像是五星级酒店

26.医生会如实将一切告诉病人

27.通识教育的理念。在美国高中毕业后,不知道上大学学什么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学生在大学拓展自己的视野,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可以在某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获得一个更高级的学位。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上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音乐家可以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美国校园的party文化,女生都很开放,人人都很轻松

我发现是真的

然而作为华人,这一切跟你没关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