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們所擁有的「禽獸之心」,能夠讓其無所顧忌、不折手段地為自己爭取利益最大化。

而它們所穿戴的「衣冠」,又可以掩飾其「禽獸之心」,美化其「禽獸之行」,使其風險最小化。

一方面是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是風險最小化,那麼,他們的生活,相對那些「謙謙君子、鄉愿好人」而言,想不滋潤都不容易啊!


在社會裡,人的大多數會成為「蜜蜂」,少數人會受蜂蜜的引誘而化身為「熊」。

道德的人是蜜蜂,在社會裡勤勞工作又謹守制度規則。不道德的人是「熊」,他們以貪食蜜蜂的勞動成果為生。道德的人以道德為準則,不道德的人則以自利為準則;道德的人維護秩序,不道德的人破壞秩序;道德的人自食其力,不道德的人坐收漁利;道德的人承擔責任和義務,不道德的人推脫責任和義務;道德的人會嚮往善良而為人做事光明,不道德的人會欲想得失而為人做事狠毒。

道德的人,並非一定是天生的仁慈者,而是社會作為人人的集合,人類生活在的客觀環境有塑造和強化人向道德方向發展,社會培養出的道德的人會在日常活動中遵循社會的公序良俗。不道德的人是社會裡的異變者,他們所遵循的觀念導向是與社會所提倡的價值觀念存在分歧甚至對立的,並且不道德者的目的達成是需要對道德者的「獻祭」。

「衣冠禽獸」是不道德者中的另類,他們熟諳社會的規則,更會鑽營規則和利用規則,能夠藉助社會維護規則的力量來遮掩自身的本色,表面遵循社會規則上位而合理侵佔道德者的價值盈餘,只要人不能認清「衣冠禽獸」的原貌也不能解決規則的「合理性」,「衣冠禽獸」的生存就會比道德者更滋潤。


什麼是「衣冠禽獸」呢?範圍?

什麼是「活得很滋潤」呢?標準?

「總是」,是我們自己的感覺,還是客觀事實呢?

我們問這個問題,是真想得到答案,還是發泄情緒呢?發泄什麼情緒呢?跟什麼具體的個人經歷或觀察有關呢?

發泄完後,能從這個問題的思考里,汲取到什麼營養呢?

怎麼樣讓自己下次不需要問同一個問題呢?

你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答案就在這些進一步思考的鏈條盡頭。


大致理解為,「穿的儀錶堂堂,行為卻很像飛禽走獸」

其實看過瘋狂原始人的第一部或是第二部的,早期是靠什麼生存的?

或許這大概就是人最真實的樣子,那些活得累,活得不開心的就是把自己的本性偽裝了吧,要成為別人眼裡的各種「好」

但其實老好人有幾個活得瀟洒的,有幾個活得精彩的 ,可是大家都在努力做個別人眼中的「好人」

有太多教條,太多束縛,太多顧慮,太多太多想要攥在手裡的東西,可能最後…

郭德綱說過有人罵你其實是好事,無意中在抬高你,你想想為什麼會罵你?還不是跟某個好人,某個有能力的 某個有錢的人對比之後,才開罵的。

當然那些觸犯法律的我們不在聊天範圍內,因為那有國家憲法立在哪裡。

說的就是「飛禽走獸的行為」說到底都是為了更好的成為自己。

個人觀點僅供討論!


先說原理

——————————————————

兩條人性,懶惰與傲慢。

個人認為,絕大多數人是著相的。

懶是人的本性,人天生是按照「省力原則」在活著。

根據《思考,快與慢》的核心觀點,系統I和系統II,人類的人性能用系統I就覺不用系統II,同樣也是屬於「省力原則」以最大限度的節省能量。(系統I即直覺,耗費能量少,速度快,職能部位是腦內的邊緣系統;系統II即理性,耗能高,速度慢,職能部位是大腦皮層。)這是人類進化發展的產物,在人類社會早期,有助於人類更好的生存。

在你的印象中,西裝筆挺的人和一個破衣爛衫的人,說了兩個相反的觀點,這時候你的腦子裡出現兩幅畫面,你更願意相信誰?

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

因為懶就是人性之一,這個懶在這裡並不是貶義詞,而是描述客觀事實的中性詞。有利有弊,如果人不懶,人類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工具,也正是因為懶,人類愛用直覺做出判斷選擇。

為什麼娛樂業和飯圈文化如此發達?一是既得利益者為了圈養韭菜和培養更多的工具人;二是因為懶是人性之一,「顏值即正義」即某短視頻軟體的潛規則,能看表面絕不看本質。冰山一角的案例,即快某家族收取飯圈禮物溢出至閑魚。

為什麼大多數綜藝綜藝節目布景華麗,音效豐富?為什麼地區性美食號有那麼多粉絲?盲盒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因為沉湎於色聲香味觸法是大多數人的生理缺陷。

為什麼大多數人普遍不喜歡被教育,因為教育是反人性的,也就是反人的懶性。

再說正題

————————————————————

說了一大堆原理,回到正題,為什麼衣冠禽獸可以活的很滋潤?

看完了上面的原理,再來把這個詞分開看,衣冠是「表」,禽獸是「里」。

同理羊皮是「表」,狼是「里」。

人性懶,喜歡及時反饋,同時人性傲慢,看見了「表」就自以為看見了「里」。

所以看見了衣冠,就認為衣冠即是表也是里。看見了羊皮就認為羊皮即是表也是里。

看待一個人的本性需要看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外表和語言。

觀人於臨財、臨色、酒後、忽略。——郭德綱

看一個人的行為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需要延時反饋的,大部分人往往都等不及。

為什麼說第一印象很重要,由於人性的懶,只看「表」,由於人性的傲慢,認為「表」就是「里」,如果讓我修改對「里」的看法,除非你短期做出更大的事,或者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

一旦大腦對「里」的神經通路連接完成,再想去修改它,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所以多數人不願去承受這種認知失調的痛苦。自古以來即是這樣,例如劉備於龐統,乾隆於劉墉。

所以,從人性層面解析這個問題還是挺有意思的,你可以利用這點包裝自己,也可以利用這點提升自己不浮於表面,多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