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說過當醫生能醫治人的軀體,卻醫不了人的內心,因此魯迅棄醫從文。

那麼問題來了:魯迅的試圖通過從文的方式救國求民,請問他達到這個目標了嗎?救了多少人?應該如何衡量?總要有個衡量的標準吧?不是嗎?


沒有唄。

第一次有人邀請啊。。好激動。

拿目前我看到的作品談,魯迅並沒有將「救國救命」這樣的宏願視作自己的使命,他們那一代人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對各個領域起到的啟蒙作用。比如魯迅,他所啟發的不僅僅是關於文學方面,更多的是啟發了大黑暗時代結束後人民怎樣以更獨立、更進取、更科學、更開放的態度去思考關於自己的問題,思考關於我們國家面臨的諸多問題。成功的影響一批進步青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他是成功了的。說先生救國救民,他自己也會不安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知心,投槍和匕首不能插穿敵人的心臟,但能敲打舊世界的枷鎖,沒有拷問,不得真理,這個世界因為有反抗所以有變革,因為有思辨所以有創造,文不足以飽腹,但足以讓人產生力量,文章不是朝夕之事,不能立竿見影,但會綿延不斷,利百代而不絕,真有用的話,又何止一行數學可以表達?
魯迅,以先知覺後知,以先覺覺後覺,如此罷了。這種文人的作用,古人有標準嗎?孔子教導了多少人,怎麼算?一般小民,並不讀孔子書,知道孔子之人,未必盡知其教,這些人怎麼算?道德文章,本來是很主觀的東西,如何客觀計算。
文學家不是醫生啊,救人數量又沒有具體數字。。。不過至少救了不少出版商吧,反正我買了,我爸年輕時也買了 \(*T▽T*)/

**尚未成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