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個人感覺並不能呢

比如夢遊者的反應

比如人格轉換症

比如表意識和潛意識,主觀意識和客觀意識

潛意識和群體潛意識

包括有的人們可以直觀體驗的清明夢,預知夢,前世記憶

再到我們平日生活里的靈感、直覺

我們對於自己的意識活動的認知是極為有限的,比如我們將時空拆分為時間和空間,但是依舊會在某些情況下,對有時空有種模糊的感覺

或者有一些天生感官敏銳有悟性的人,和一些習得了像冥想,禪修,呼吸吐納一類的拓展內部認知的技能,但是他們對於時空的感官只是被放大,能夠以更細緻更廣闊的精神力量來探索自己內在的精神世界

更何況我們還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認知方式,一套理論知識體系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集中的運動起來,他就會被分散,那麼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自然不會被我們所感受到,這也是我們習慣性把事情先後主次區分出來的一些關鍵因素

再來就是人和環境的相互影響,和其一體性,也就是說,人雖然可以和環境分開,但其實人就是環境本身我們的很多思維判斷和行為方式也會受到一些催眠和暗示的因素所影響

比如當我們當我們產生了某一種情緒的時候,我們並不能認識到或者往往會忽略情緒只是一個狀態,而不是我們本身,我們很容易就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從而去做出一些行動

又比如我們在感到快樂的時候會覺得很舒適,但是或許很快就過去了,然而,當我們面對痛苦憂慮或是失敗的時候,似乎會把那種感官放大,然後把自己沉浸在那樣的一種狀態里

也可以說我們被刻意訓練到了一種程度,就是我們會對於自己的意識狀態有很多解釋,而且往往只使用二元化的視角,關注正負兩面的狀態,並且我們會將很多注意力放在一些負面的事情上,當豐盛快樂的感覺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時,我們卻不會像看到負面的信念,情緒狀態一樣,那麼的去在意它,關注它,這或許也是因為我們的關注點的緣由,所以總感覺負面的事情似乎總是比正面的多一些罷了

所以呢,只是從上面這個方面來看的話我們的確很難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全部意識,活動呢,當然也可以說我們的所聽、所聞、所感的所有的東西事物,意識思想的呈現,都是我們的意識活動,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所以才能有一個正在體驗的狀態


反了,能夠被感知到的,才算是意識活動。


這種問題很好,只是問題太大,非三言兩語能說清啊。

我們的意識遍布宇空,只有佛才能坐觀天下。常人的意識是月明星稀,一葉障目,極難全部感知只能感知到很少一部分。


我們真的能清楚感知到自己的全部意識活動嗎?

當然能。但是要有正確的方法,沒有正確的方法當然就不可能,而《道德經》講的就是一種這樣的,通過自己的看得見的身體,控制自己的看不見的心意識的,使自己活在當下,成為「真人」,而不是成為一個行屍走肉的修道方法。


什麼都有一個前提和範圍,如果超出界限去探討是沒有意義的,不論對自然,對自身,人的感受認知也是有限的,姑且可以理解為超出人的意識範圍還有一個「宇宙意識」或是「外界意識」,你的所思所做所想不完全取決於你。思想意識也不能脫離實際存在,簡單的說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遇到的問題和反思,有其被動性,那麼後面的推手是誰?又是誰的意志摧開一朵花呢?


這裡補充下,這裡的意識不是指,意識的定義論里的,能被感知到的才是意識的那個意識。在這種論述里,意識必須完成與外界互證的邏輯鏈,能被理解辨識的才算意識。

個人認為,意識在被我們理解前就存在了。它有自己的屬性,和自身的需求。和我們身體不管我們是否去看到,去觸摸到,他本身就存在上個道理。

就算這裡是泛指潛意識,或未被我們整理成完整的可辨識邏輯鏈的意識活動吧。

或許題目應該改為——我們真和能讀懂我們所有的意識活動嗎?

更容易被接受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