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0的過人之處是什麼 ?有什麼優缺點 ?為什麼服役時間這麼長?現在有多少個國家在使用?


一個東西用了很久並不一定是因為真的很強,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如果較真的話,那麼大部分用戶可能會說:「不然用什麼?」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空軍的主力運輸機運9如果真的要刨根問底兒的話,大概可以叫安12Z。

安12是什麼時代的飛機呢?

和C130差不多……

運9是在運8基礎上開發出來的,運8是在安12基礎上開發出來的,C130和安12幾乎是同時研發同時投入部隊,現在在中美兩國開花結果——而不是美俄。

而且這兩款飛機除了機頭有點差距以外其他地方還真挺像……


中國最牛的轟炸機轟六(現在也是唯一的轟炸機了吧)是最初仿造(應該叫參照,畢竟是正規引進的生產技術)的前蘇聯圖16轟炸機。

圖-16轟炸機由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Tupolev)於1950年開始研製,1952年首飛,1955年交付使用。

也就是,是已經有64年的老式飛機了。

當然我們魔改的水平還是很強的,最新的轟六K已經改的和原型機差別很大了。最大航程也達到了9000公里,還能發射各種導彈了。

92歲的俄羅斯老兵安德烈維奇尋找自己教過的中國飛行學員的故事。視頻中不僅有感動我們的深厚友情,也曾因為老人的一句話讓場面十分尷尬。老教官安德烈維奇對中國飛行員無意中提到:「你們現在已經不使用圖-16了吧?」,這讓在場的中國空軍代表團尷尬莫名。

難道你要讓米軍買AN70或者A400M嗎?

戰術運輸機的麻煩的地方就在於,這玩意影響的東西過多——甚至可以直接決定運輸設備的規格,比如A400M就運得動M2步兵戰車然後再追加幾台悍馬,而C130就不行。

且機隊規模太大時換完全不同的新機,會導致後勤運輸上的混亂,尤其是在戰術或者戰略空運時裝卸調度和起降都是按計劃來,而不能隨性而為,混用多種型號飛機會明顯增加複雜程度。


不過美軍確實沒得選,冷戰時早年活塞式以及其他一些渦槳的戰術運輸機運不了特別重的東西,C130基本上是可接受範圍內的最佳選擇,而渦噴/扇式戰術/戰略運輸機由於早年航空發動機性能糟糕以及客觀特性來說,並不太適合於環境糟糕的野戰機場。

真克服很多問題,遇到不少新需求(例如快速全球部署)的時候冷戰都已經結束了,像C17都是95年才服役的,換整個機隊甚至力量投送思路的錢是海量的,而優先順序不高的情況下自然就擱置了。


運輸機最敏感的指標是貨艙橫截面積。在上世紀50年代研發的各類運輸機中,C-130是橫截面最大的。最小2.74×3.04米的橫截面應該可以裝載85%的裝備了,在陸軍中除了履帶式裝備其他基本都能裝。相對的,蘇聯更大一級的伊爾-76的橫截面也只有3.26×3.16,C-130的大肚量造就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戰術運輸機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出現在他需要的地方,這就決定了三樣

第一,必須數量足夠多,經得起損失,潛台詞就是夠便宜

第二,短距離起降能力超好,1000米平地能起降

潛台詞就是飛機不能太大

第三能夠運輸除坦克等少數重裝備之外的絕大部分裝備

結合這三個選項,你只有兩個選擇1繼續用C130,2花大價錢搞出一個並不比C130強多少的新機型,而且違背原則1


便宜

這麼多年的老飛機經濟性依然突出,而且只需要養一套機務和機組班子,不需要迭代

皮實

抗造,能上航母,能綁火箭,能落簡易跑道

好使

能裝,能在沙塵暴里完成起飛,能在側面懟個炮,能在翼尖加加油吊艙

這麼好的東西

不用它用誰?


中國的運8,原始來自於蘇聯的安12運輸機。

安12是1957年面世的,基本對標美國於前一年面世的C130。

在國際上,安12被戲稱為C130斯基。

直到現在,中國的運9也可以算是安12的現代化改裝版本。

運9,是中國空軍的最新版本的運輸機之一。


c130是50年代洛馬給美國空軍研製的前線運輸機,在130之前這種級別的運輸機各種構型都有,130之後上單翼加尾部大貨倉門的設計成為主流,就是日後研製的所有運輸機都繼承了這個特徵,c17如此,伊爾76如此,運20也一樣,可以說130是各國主力運輸機的祖宗。所以130在技術上比同時代的具有顯著的優越性與前瞻性,這是130頑強生命力的源泉。

另一方面,130直到今天仍通過技術升級維持戰鬥力,好平台加先進技術,關鍵還省錢,沒理由不繼續用下去。

最後就是新技術還不成熟,而且130這樣的前線運輸機未來是否還有存在價?未來的運輸機還會用渦槳發動機還是渦扇?複合材料利用比例多少合適?氣動上是否需要革命?這些問題10年內都沒法解決,130作為成熟機型沒理由退役。


實際上升級後的c130(現在新出廠的)和早期的(比如彎彎的越戰版)的差距跟h-6和h-6k差距差不多大....新的你看儀錶的航電基本都是電子化了,全機的系統也是。彎彎越戰版的儀錶盤咋一看跟dc-3差不多...

但同樣的他們的短距起降、野戰機場適應性都很好。只能說設計指標現在還沒有什麼革命性的技術能革新它。


因為成本低


便宜,成熟可靠,成本低。


C-130最大的優點是便宜,目前黴菌能夠在未鋪裝跑道上起降的只有C-130和C-17,而後者為了實現未鋪裝跑道起降導致價格高昂,所以一般避免在未鋪裝跑道使用(萬一損壞了代價太大),所以很多臟活還是只能C-130干

其實這是很多兵器設計的死循環,為了實現在惡劣的環境下使用導致價格高昂,價格高昂導致指揮官捨不得將它們投入到惡劣的環境中使用


運輸機設計製造本就不易,又是二線軍機,對性能要求不算太高,使用頻率也不算太大。只要皮實耐用裝載量夠用,就不會頻繁更迭,只會修修補補改改部件,比如換個發動機,升級一下航電什麼的,壽命自然長。


C130j的性能蠻厲害的


「路徑依賴」。

在既有成果上的不斷改進,雖然上限提升有限,但是下限很高,再低也不會比原產品低到哪裡去,而且成本會低很多,或者說,效費比會高一些。

相對的,從頭設計一款設備,雖然由於科技進步,其上限會更高,但是因為技術不成熟,其下限也會較低,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本會高得多的多……這種成本不光在於要從設計、製造上從頭做起,還在於人員培訓,生產線建設,後勤保障等等一系列問題上,甚至很多相關產品都要做出調整,成本高的很……

所以,和平時期,除非裝備出現了革命性的代差,否則裝備基本都是小改大改再魔改……

放到生活里大概就是,兩年前花8k買的電腦,再花1k升級,肯定也沒有今年再花8k買電腦性能好,但是便宜啊……


第一,有這個需要。

第二,C130機隊狀態還行,距離非換不可還遠。

第三,C130服役這麼多年,儲備的零部件,積累的相關人才,成型的訓練體系都要換掉,成本太高了。


講真的,我們國家的運五都還在用,人家c130的年紀也不算多大吧,如果c130是美軍的空中大巴,那我們的運五就是空中拖拉機,需求決定存在。


安-22和運-8現在也在用啊,中小噸位的戰術運輸機又不需要更新換代那麼頻繁


設計於上個世紀的TCP/IP網路為什麼現在還在使用?無語了,竟然能問出這種問題……拜託,了解一下現在的C-130到底有多強大再來問這個問題……洛馬公司已經把C-130魔改得成了一個移動兵團了(只看那個減速裝置就可以讓人害怕)……這是什麼意思呢?就這麼說吧,一次性運送一個裝甲營到你的眼皮子底下你還不能把它打下來,就是這麼個概念……用實實在在的性能告訴你,在戰爭膠著狀態也能對敵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從而快速瓦解敵方軍團戰術實施……以後還可以為其搭配海基起降平台,和海基補給站……配合兩小時打遍全球戰略提供後續的壓制服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