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關於mRNA疫苗的介紹,感覺其機制類似病毒感染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產生抗體。考慮到mRNA本身不穩定,在疫苗的生產和存儲過程中或者在人體內,有沒有可能發生mRNA變異,進而產生出一種新的病毒呢?


病毒並不單純的是一個RNA片段,他還有對應的蛋白外殼,甚至某些病毒還有自帶的酶。病毒的基因信息裡邊是完整的包含著這些蛋白的遺傳信息的。

而我們用的mRNA疫苗只是會產生一個單純的抗原帶白,那麼按著正常的理解,得突變到什麼程度能突變出一個完整的病毒的構建?

打個比方,我給你一句「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然後你要靠著這一句突變出整首琵琶行來。


沒可能。

網上很多人甚至將其帶入轉基因的坑,簡直無法直視。


不會的,新冠是包膜病毒,除了核酸RNA,還有包膜。

它的核酸不具備獨立產生病毒的能力。何況mRNA疫苗還只是截取了其中一段rna來做的。

如果人類的技術能突破這個限制,讓mRNA疫苗的那段核酸就直接有了獨立產生完整病毒的能力。

說真的,我除了擔心瘋子胡亂應用這個技術,對mRNA疫苗本身反而不擔心了。

說明人類的技術不僅非常成熟了,還進入了創造生命的領域。

對新東西的警惕,不能瞎警惕,也不能胡亂安東西上去。


概率學問題,mRNA由DNA轉錄,表達出某種蛋白,接觸樣本足夠大,總會產生嵌合重組。

五個問題:

第一,假設這些mRNA 不被反轉錄,它們在人體細胞內的壽命如何? 平均多長時間,合成多少個病毒蛋白質後會降解.

第二,這些病毒蛋白的合成是否會導致宿主細胞因過度工作凋亡?如果有,有多大概率?

第三,這些含 mRNA的質粒在注射進人體後,傾向於和哪類細胞融合?有沒有特異性?是否會進入和傷害無可替代的細胞例如神經細胞,心肌細胞,造血細胞和生殖細胞?

第四,接受這種質粒的人體細胞產生的病毒蛋白質有多少比例被釋放出細胞遊離於體液中,有多少附著於細胞膜上,有多少停留在細胞質中?

第五,生產這種蛋白的人體細胞有多大概率受到人體免疫系統的直接攻擊,人體免疫系統是否有機制可能將這種蛋白質識別為無需攻擊的自體蛋白?

突變不出整篇的琵琶行,但可能產生,床前明月光,地上鞋兩雙。君問歸期未有期,紅燒茄子油燜雞。


1、疫苗並不是完全的新冠病毒,而是其中刺激產生抗體作用的抗原部分。不需要等同於新冠病毒。

2、如果說是輝瑞新冠疫苗,作為一種新的技術路線,遠期效果並不知道。


大概是把mRNA當成了RNA,搞清楚RNA和mRNA的區別就不會這樣提問。


這正是我想回答的問題。

極大概率會的,說不會的人是因為沒有認清到病毒的代謝機制,和RNA相關,無論是病毒的哪種核酸,其產生一系列的代謝產物,來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

人體的免疫代謝機制是一個很特別的分子體系,針對RNA核酸的作用會產生相應的代謝產物,但很遺憾,人們似乎已經忘了免疫系統是一些分子的相互作用,而浮於這種概念表面。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產生的代謝產物一開始是可以被人體的代謝系統反應的,也就是免疫系統激活,形成代謝通路,但是這種代謝通路被形成後會使病毒和肢體之間得到物質交換,在一段時間內病毒是不適應的。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是久而久之,當病毒適應後,卻成了有利於病毒更加適應的物質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極易造成病毒的變異。

而滅活疫苗相反,滅活疫苗的各種分子進入肢體後都可以產生自己的代謝通路,但是,滅活疫苗由於工業處理造成其分子和病毒本身存在廣泛的不同點,造成肢體的分子代謝通路和病毒需要的通路治療存在廣泛的不同,其代謝產物是病毒難以適應的,且每一劑疫苗的滅活後分子是存在不同的,病毒適應性降低,或者說需要適應的時間很長,且無法在病毒的體系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中發生變異。這就是滅活疫苗的優勢。

RNA疫苗,短時間有效,長時間必然造成病毒變異,西方不僅在養蠱,還在往裡面加佐料,而自己卻不知道,西方世界正在做一個空前絕後的樣本量極大的人體實驗。

勇氣啊!!


畢竟只轉了一段結構基因進去,對於整個病毒基因組來講還缺那麼多序列,怎麼就會重組出新的病毒?293細胞穩定轉染了腺病毒E1基因,這麼多年也沒聽說全世界哪個實驗室不外轉質粒的情況下293細胞會產生腺病毒。另外RNA這東西在體外有多容易降解凡是做過實驗的都知道,在體內表達後也會很快被降解。

整合事件的發生應該也是微乎其微(當然或許也有例外),即使整合了本身mRNA上游不帶啟動元件個人推測也很難啟動的了,而且人類的一生中也是會無數次的被病毒感染,也就相當於轉導了很多次病毒基因,然而大部分都只是瞬時表達的。

如果按照大眾轉基因的想法,那我們在實驗室每天包裝慢病毒(HIV改造的),腺病毒(有可能重組出野生複製型)是不是早就突變得泛濫成災,我們這些做實驗的生物狗是不是都被感染成了轉基因人?

知乎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一大堆生物外行胡說八道。畢竟生物狗,誰都能來踩一腳。


不會,致病性的部分已經去除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