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一個,就是接納,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你過多的苛責與糾正,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負面心理暗示,反而會擴大其缺點的存在感。要知道,人無完人,孩子更不可能身上毫無缺點。尊重和理解是教育的土壤,它們的主要成分就是「接納」。因此,教育時,父母不能讓孩子先否定自己,應試著接納孩子的缺點。

第二個,就是加固,加固正確的行為方式,這個過程最好能做到毫無痕迹,不讓孩子察覺到你在糾正他。比手「孩子吃手」,我們不要過多說教,輕輕拿開孩子的手就可以了,給孩子一些時間,自行理解,慢慢消化。而對於一些如「膽小」之類的行為習慣,父母應該更多的從自身找原因,一般這種性格的形成,通常與家庭對孩子「溺愛」或「過度保護」分不開。準備幫孩子克服「膽小」的心理障礙前,請耐心而逐步地自查並消除自身的因素,為孩子膽子慢慢大起來推波助瀾。

簡言之,不當眾議論並批評孩子不良行為習慣,更不要強行讓孩子改變缺點。別一察覺孩子缺點,就恨不得一夜之間把缺點從孩子身上拎走,要明白,缺點得到改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你要善於發現孩子正在「努力改變」的細節,並及時給予肯定,然後強化其「好」的一面,忽略其「弱」的一面,這樣子,孩子的優點才會慢慢擴大,缺點才能逐漸縮小,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會有所改變。

退一萬步說,即便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保留了下來,由於我們對孩子的愛,也請接納他們,包括他們的缺點。因為父母的接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如果分享對您有幫忙,歡迎點贊並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哦。

生活中遇到育兒困惑,可以關注我 @張景依聊育兒,留言或是私信與我一起探討交流。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不良行為是什麼呢?

孩子的不良行為一定是模仿他身邊的某些人的,家長應該先想想他這些行為是跟誰學的?如果是家裡的人,那就應該先去糾正成年人,如果是無法糾正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可以少接觸,如果是爸爸媽媽,則必須改,否則不可能改正孩子!


孩子如果有不良的行為的話,作為父母是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忙糾正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是特別聽父母的話的老爸老媽就是天說的話有很多的孩子都不會有太多的一個看拒,如果孩子產生了不良的行為的話,在小孩子不是很懂事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用命令的語氣跟他說話,或者說直接拒絕他這些不良行為的習慣強制去糾正,給他說一下如果這樣做下去的後果是什麼樣的,還有就是用她同齡階段玩的好的

孩子作為他們的榜樣去給他樹立一個正確的習慣。

現在的小孩子都比較早熟也比較的董事,作為父母要言傳身教,如果孩子還是特別小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命令強制的語氣去糾正他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可以用同齡小孩子給他樹立一個正確的榜單。或者說讓她玩的好的一些小夥伴去和這個小孩子去說一下去引導他一下,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是特別的注重也是看中跟他玩的比較好的朋友對他的一些意見跟看法的,他很在意在他玩伴心目中的一個形象。

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的情況下,比如說小孩子已經上初中了已經上高中了或者在讀小學三年級以上了, 那麼父母就要學會適當的去講道理去引導孩子糾正他的這些不良習慣,同時也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合理的利用獎勵機制跟懲罰機制去引導孩子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培養出一個正確的習慣。

比如說孩子最想要的一件東西那麼你就可以拿這個東西作為他的一個獎勵機制,讓小孩子去改掉他的這些不良習慣,如果在多少天內改掉了那麼久給他這麼一個東西,如果改不掉那麼適當的還要懲罰他讓他做一些家務或者是其他的東西。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現在身上的不良行為,是跟著他身邊的人學來的嗎?如果是跟著學來的,建議一起改掉。


為什麼會覺得是不良行為呢?

在家庭教育裡面,其實所有的父母認為的不良行為,它的背後一定都會有父母的影子,家長去覺察下,應該就會發現這些蛛絲馬跡。

而且每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都是愛的缺失。所以父母可以覺察下,孩子的這個不良行為是為了尋求關注還是別的什麼?


所有孩子身上的行為都是父母及家庭的映射,要改變孩子,可能先要改變父母自身


1.如果是真的不良行為,必須直接制止並嚴格執行這個規範標準,以後發生也是一樣的處理。不會有家長有時規範,有時又妥協放鬆的時候,孩子就能改正。

2. 家長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這個行為不可以,讓孩子了解或者你可以詢問孩子是否知道這個行為是好或者不好,很多時候孩子是知道的,這樣讓他來說,然後以後做什麼樣的正確行為代替這個不良行為,讓他自己提出如果會發生要怎麼處理,也是很好的方式。


孩子天生沒有不良行為,就算有也沒有定性,忽視這些,只找優點,優點多了自然沒有不良行為。


首先判斷一下哪些行為屬於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是不是和孩子的年齡段相符。有些家長覺得是不良行為的也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自行消失這時候家長就無需過多干涉,也不要過分提醒孩子。家長的過度干涉反而強化了這些行為。如果一些行為已經超出了道德層面,那麼家長肯定要干涉了。如果是低齡兒童可以通過繪本故事來講給孩子聽。如果是青少年可以讓爸爸出面來溝通。如果孩子還是不聽教誨那麼就讓孩子自己承擔不良行為的後果


當前的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了越來越迫切的問題,教育孩子不能只考學校和老師,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孩子的成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做父母的應該約束自己的不良習慣,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2、從孩子的是非觀:家長應該從小教會孩子應有的是非觀,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應該做的,讓孩子對於事情能有一個評判標準。

希望父母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要從小就重點培養和糾正,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好的起點。


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則,首先父母要先做到,然後再要求孩子。


孩子小,就打;孩子大,就教


榜樣的力量!看看自己有沒有不良習慣!


多誦地藏經迴向給孩子,孩子會改觀


自己做好,身教勝於言教


謝邀 目前表示不具備育兒的思想和方法,所以也還沒有想過要和一個小朋友怎麼相處


沒有不犯錯的孩子,犯錯是好事,但是必須一次就把錯誤糾正了,要不然很很有可能屢教不改,犯錯不可怕,就怕犯同樣的錯。


首先父母認為什麼是不良行為呢?——打架?抽煙?喝酒?沉迷遊戲?賭博?

如果是以上幾種行為,父母肯定是要干預教育的。

其次,如果是小一點的孩子肯定是不知道哪種行為是正確的,很多時候往往跟風,覺得很酷,自己也去模仿,這時候父母就需要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會影響身體健康,爸爸媽媽會傷心的。

那麼,如果是大齡兒童了,這時候往往比較叛逆,很難聽得進去父母說的話。

不過也不代表就不教育了,也是需要父母擺平心態,不要用大人的身份去命令孩子不要這樣做,不能怎樣做;這樣反而適得其反;這時候把孩子當成一個大人,用平等的心態去溝通,孩會更容易去接受,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