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學播音很久了,可能沒有悟性,總找不到氣息的感覺,每次覺得自己已經在用氣息了,老師說沒氣息;覺得自己在用嗓子,老師說有點氣息了。真的不知道用氣息和不用氣息的感覺的區別,找不到。

我知道有的人天生就會,根本不用找就有氣息,就像我的上顎只要說話就會自己頂上去,有的人上顎就松著就需要練。我就想知道那些氣息不好,找不到氣息的是怎麼突然找到的?


發表一些個人觀點。

既然你學專業很久了,應該不至於分不清用嗓子和用氣息的感受差異。那麼老師的點評可能存在誤導,你可能需要從「自己朗誦時是否音量較小」,「自己發聲是否太緊」這兩個方面找下原因。很多老師容易把一切發聲問題都歸結於氣息,其實這是不科學的。科學發聲裡面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鳴控制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聲音在表象上出現問題。

以上所述只是個人分析。畢竟播音主持是一門講究口傳心授的學科,在沒有聽見你聲音和作品以前,所有的分析包括技巧講解都是徒勞的。

給你推薦一位線上聲音教練 @自渡鵬鵬 ,科學發聲領域這位老師造詣很深,你可以向他尋求幫助。


我先通俗的舉幾個例子,讓你理解如何用到氣息。

先體驗:做鼓腮幫!是不是只有嘴唇良好閉合才能鼓起腮幫子。要麼閉死嘴唇不出氣或者嘴唇微漏氣才能鼓起腮幫。OK!

把嘴巴張大,讓上下嘴唇距離拉大,然後試著鼓腮幫子,或者吹氣,這樣能做出來鼓腮幫子或者吹氣么?(注意:不是讓身體呼氣,而是用嘴巴吹氣)如圖的口型試試:

想一想,如果聲帶不閉合剛好,你能控制好氣息?(不把嘴唇閉上,能吹口哨?)

再舉例子:

a 煤氣罐裝滿液化氣之後,是不是必須有一個開關才能更好的利用內部的液化氣?是不是才能更好的保持住瓶內的液化氣?並根據需要控制好閥門大小來靈活利用液化氣。

b 自來水管,是不是只有裝了水龍頭,你才能保持住管內的水不泛濫失控?才能控制水流的大小,才能更好的利用?

不是氣息量的問題,是閥門的問題。先有閥門,才能有氣息支持。剛才的鼓腮幫子,就是口腔內有了氣息支持,才會鼓起來。而腰腹的核心肌肉來在發聲時,可以控制這個支持,且也會在發聲時讓腰腹被動膨脹(因有劍突支點讓聲帶閉合剛好才有膨脹)。

千萬記住,要先找到胸口劍突支點,才能閉合剛好聲帶(聲帶閉合剛好,縫隙變小,才能去控制氣息和利用氣息)劍突支點是放到那,向下力量柔和,像嘆氣時胸口力度。

可以考慮一開始去找憋氣來理解閉合與胸口關係(可以參考瓦式呼吸,深蹲時候,背上是杠鈴負重的圖來思考一下),在家可操作的部分,比如拔河或者推牆(假設要把牆推倒一樣),在用力過程中,我們會自動的下意識吸氣,然後胸口(或者劍突位置)一用力(發出 嘿或者嗯等口語之後瞬間閉合死聲帶保持氣息,讓肺內有支撐來穩住胸腔周圍骨骼和肌肉)自動憋住氣息後才會去使大力拉或者推,進行拔河與推倒牆體。這是人體的本能反應,是為了更好的讓氣息支撐住骨骼和肌肉。但是在我們看來,這裡有個東西很重要,只要胸口劍突支點一著力,聲帶就會自動閉合住來保持和控制氣息。呼吸肌肉(腰腹核心肌肉自動或者被動提供剛好支持),劍突支點就是聲帶閉合的開關,就是我們說的閥門。

如果減弱胸口劍突支點力量,聲帶就不會像深蹲、拔河、推牆時閉合那麼死。另外呼吸肌肉(腰腹核心肌肉)被動配合,氣息力量就不會過大,兩者就找到平衡。如果剛好且靈活控制胸口劍突支點力量,也不會過分漏氣,聲帶閉合會剛好,肚子會略膨脹,或者說腰腹會有保持氣息的感受,氣息就受到了控制,這跟我們之前做的鼓腮幫子一個道理。

唱歌時用胸口劍突支點主動向下延伸力量,使得腰腹的核心肌肉被動保持氣息成為可能(因為聲帶閉合閥門的控制到位了),胸口支點柔和向下延伸力量,氣息才能運行。但總體架構和思想還是保持,並通暢運行為主。(實際影響是用腹腔氣壓影響橫膈膜來控制肺部氣息)

(有了胸口支點控制氣息,並同腰腹核心肌肉保持氣息的感受之後,再體會嘆氣時劍突支點力向下延伸的運行氣息的方式,在發聲時用嘆氣一樣下沉氣息的方式去運行氣息先向下再被動向上經過聲帶)唱歌就是讓聲帶閉合剛好,然後向下延伸劍突支點力再受到腰腹核心肌肉保持反射上來運行氣息經過閉合剛好聲帶,發聲就行,發什麼音高都是同樣的方式,謹記!!!練什麼不重要,重要是都用一樣方法去發聲。這樣就科學了,因為聲帶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被動就省嗓子。

好的聲音是,有控制的保持氣息節約用氣的,用剛好氣息經過閉合剛好聲帶讓聲帶發聲,得到優質的基礎音。沒有優質基礎音就別考慮利用共鳴腔的放大和混響。如果會吹口哨,你絕不會非常大力的逼氣息或者使特大力吹氣,而是讓嘴唇保持剛好的縫隙,讓剛好的氣息控制著經過嘴唇產生口哨聲。

不懂用劍突支點(穩住喉頭閉合剛好聲帶)向下延伸找腰腹核心肌肉的被動支持,那麼就不要談控制氣息,也沒必要去練氣息,因為沒有閥門的氣囊是不可能控制好氣息的。在歌唱藝術里,不僅僅是尋求方法,更多是我們做了很多練習,在練習里遇到身體的正確運行。

胸口支點與腰腹核心肌肉力量平衡的控制氣息,聲氣息就平衡,聲音就好聽!

我不尋求,我遇到!這句話真的是摯真的藝術哲理,前提是去實踐去練習,而不是光看不做,光做不想,且無一定的練習量。共勉各位!

很多文章我會提前發到我的微信公眾號的CCSING2018,歡迎關注!


可以試一下嘆氣,嘆一口很長的氣,然後感受在氣息快結束的時候,腹部的發力感。

再之後,嘗試用嘆氣的感覺去讀書,把聲音壓下去,狀態提起來。


氣息沒有那麼玄乎,我們每個人都會呼吸,都有氣息,你嘗試嘆一口氣,徹底放鬆下來,用一種特別舒服的狀態,不要苛求聲音來朗誦,氣息自然就用上了。


唱慢歌或對著很遠的地方喊一個人讓他聽見,你就體會到以氣托聲的感覺,這樣用到朗誦上才有感染力!目前很多學了幾年播音主持都不能完美演繹一首詩朗誦區別就是不會用氣息參與朗誦,而是用播音發聲的方法朗誦,聽起來好像播音沒有感染力。


吸氣時感覺肚子最脹的那一塊兒是丹田,把氣保持在那個位置,然後一邊吸肚子,一邊把氣化作吐字的動力,這樣就是用氣說話,同時配合把口腔打開,說話就會顯得字正腔圓了


第一,姿勢要對,什麼雙腳與肩同寬的要求我相信你老師肯定告訴過你。

第二,找感覺。找得到就很容易,找不到就難了,這個真的說不清楚,就有的時候一個偶然你好像突然打通任督二脈,就會了,只要找到一次感覺,後面慢慢練就會越來越好。建議手放在腹部上面一點點(就是常說的丹田),我老師說肚臍下三指處即丹田,氣沉下來的話你會明顯感覺到這裡是硬的,這個時候發聲就是「用氣息發聲」,發聲比較渾厚有力,以及說話會省力不少,嗓子沒那麼容易疼,不用氣息的話,聲音會比較尖,薄弱,感染力差了很多,最淺顯的感受就是氣息發聲更好聽。

第三,勤加練習。所謂三天不練門外漢,就算你現在還是不會,但是還是要堅持每天練習,找一找氣息在你體內的感覺(莫名有一種玄學的既視感)

第四,切記保護好嗓子。沒有找對感覺的時候不要拚命練,無用之功。不如深呼吸練習,「吸氣,沉下去,吐氣」連續慢慢的做,同樣用手感受氣,當你感到丹田鼓了,別泄氣,嘗試發聲,不用朗誦就發「嗚」之類的音慢慢吐氣,你會感覺到丹田像個氣球一點一點奄下去。不用練很久,一次最多二十分鐘。

當初我老師跟不會氣息的同學通俗的說就是「吸氣,使勁兒往下用力,就好像你便秘了在用力一樣」我估計題主都快陰影了吧,但是一定不要緊張給自己暗示不好的東西,一定要放鬆,我好幾年沒練了現在還真找不到那種感覺了。

最後,多請教你的老師,你老師才是經驗豐富以及最了解你的人。


其實對於有過訓練的人,你即使感覺是在用干嗓的時候也是靠氣息在發聲的一一不信你以後有機會和人大聲爭吵的時候就可以知道(當對方聲嘶力竭時你卻在考慮用氣,實際上也能促使自己冷靜,這是更重要的修行,哈哈))!實際上,在有一定的基礎後,更重要的是松馳,與其刻意的去講求技法,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內容和感情上,最好把技術忘掉(包括老師的批評)一一你見過隨時在計較自己呼吸正確與否的人嗎?朗讀就是呼吸,印度有句古語:生命的氣息立足於語言而歌唱一一呼吸、歌唱,體驗生命的氣息??就這麼簡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