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00後,自己小時候就和我爸一起看老電影,尤其是七八歲時看的成龍拍的電影和賭神之類的和一些武打片(包括旋風小子,我當時看的時候釋小龍還是個小孩子,現在長大了才發現他都能當我叔叔……),讓我記憶猶新,還有就是劉若英陳紅姐姐拍的粉紅女郎我也非常喜歡,都十幾年過去了,我還非常非常喜歡他們,高中同學一問我這些,跟我什麼共同語言都沒有,真的覺得自己和他們有些格格不入,請知友們給點建議。感覺自己和身邊小夥伴脫節了。


不用在意,你是有點害怕不合羣罷了。

合羣,就是一種願意與他人乃至羣體在一起的傾向。心理學家表示,合羣與恐懼有關,合羣能降低恐懼,恐懼程度高的人比恐懼程度低的人更傾向於合羣。所以當我們剛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以後,往往會通過和周圍的人抱作一團來降低自己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和恐懼。合羣可以讓我有很多朋友,有困難時可以得到幫助,傷心時可以得到安慰。合羣了意味著當我有困難時,可以求助的人更多,獲得的幫助也更多。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當然要進行社交。但是沒必要為無效社交拖累自己。

你現在要正視你自己,別人喜歡什麼,難道你就得喜歡什麼嗎?

只是為了聊天有一致的談資,所以要強迫自己追自己不喜歡的明星?

現在你可以為了合羣,追自己不喜歡的明星。

那為了合羣,當朋友們看綜藝的時候,你會不會默默收起原來想要看的書,和她們一起看?

那為了合羣,你會不無視自己的經濟狀況跟著她們一起點外賣,結果導致生活費所剩無幾?

這樣做,你還是不是真正的你?

生活是自己的,做最真實的自己,不必為了合羣刻意去說一些、去做一些違背自己內心想法的話和事。

想做什麼就去做,沒必要為了暫時的合羣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再說了,誰說的小鮮肉和老明星就不能共同喜歡呢?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大人全都要。」

小鮮肉有小鮮肉的好,青春無限;而老明星則是大浪淘沙出來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從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全都要喜歡!

喜歡老明星的你,可以去嘗試發現小鮮肉的妙;你那些喜歡小鮮肉的朋友,也可以去嘗試發現老明星的好。恰好2021快手橙白娛樂盛典晚會就是一檔能把將小鮮肉和老明星聚集在一起的節目。這樣你和你的朋友就能共同發現彼此的心頭好有多麼棒了。

或許看完這後,你們就會意識到:誰說不能同時喜歡小鮮肉和老明星?我全都要!

再說了,如今的這些老明星,哪個當年不是小鮮肉?就像在橙白娛樂盛典晚會上登臺的黎明哥,當年不帥?山雞陳小春當年不酷?楊千嬅當年不美?好吧,他們現在同樣帥氣!

我們喜歡老明星的人,也是當年從小鮮肉時開始喜歡的!

你沒必要害怕因為喜歡明星的不同,而擔心不合羣。

只不過是沒發現更大的世界,要正視自己的不同,同樣別人也會正視自己的不同。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為了所謂的合羣而把自己的計劃和節奏打亂,那纔是最可悲的事。

從生到死,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有發言權,因為只有你是見證了整個過程的人。

要記住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並不在於你對他人的友善程度,而是在於你對與他是否具有價值。這個價值有多種方面,比如情緒價值、比如經濟價值。吸引力法則表明,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地吸引優秀的人和事過來。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心若浮沉,淺笑安然。


沒事兒

之所以說沒事兒就是因為喜歡小鮮肉的人早晚會換偶像,而你卻很穩定

現在的小鮮肉也不是當年的小鮮肉了

幾十年前,張國榮等人也是小鮮肉,但是他們這些小鮮肉都可以有作品被流傳

現在的小鮮肉,除了個別人能跟著蹭一下進經典,沒有一個能扛得住旗的

所以隨著時間推移,你周圍的人都會換偶像

畢竟每個小鮮肉早晚都是老臘肉,沒有足夠好的作品,他們就立不住

既然他們早晚都換,你跑在前面的就在原地等他們就可以了,何必倒退呢?


年齡相仿零零後,不過我喜歡那些明星,並不是因為家裡人的影響,而是自己莫名的一種選擇吧。譬如張譯 廖凡 王景春這些。

現在身邊的朋友,喜歡一些新時代的歌手,而我基本喜歡的都是老一代的。

張信哲 張宇 黃安 王傑 張學友 周傳雄 劉若英 陳奕迅等等,基本都是哪些時期的。

然後自己也喜歡聽民謠多一些 趙雷 馬頔 堯十三 胖子等等

但是那些新一代那些歌單熱搜榜的,我基本都不太瞭解也沒怎麼聽過。

你說我跟大家格格不入嘛?也不至於。畢竟有些喜好只是自己的選擇而已。

身邊有人喜歡寫小說的 有人喜歡攝影的 有人喜歡做文案收集改寫的 各有各的事情

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喜好,而為了合羣而去選擇可能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其實那纔是跟自己的喜好格格不入呢。與其求全,不如求己。

未來路很長,但是至少自己開心。而且你總會遇見一個願意跟你同行的人。在路上,在心田上。


就算喜好不一樣,大家依然可以做朋友。

我喜歡各個國家的神話故事,我覺得這些神話傳說代表了這些國家的價值觀,還有普通人的行事邏輯準則,我的男朋友是理科男,學習關心的是編程,但是他能夠抽出時間聽我吐槽印度神的離譜,希臘神的荒淫,這就是我們能夠在一起的重要因素。

作為一個 00 後,身邊同學都喜歡小鮮肉明星,我卻只喜歡七八十年代的明星。

其實影響大家做朋友的並不是不同喜好,而是傲慢。

和我住在一起的朋友一邊吐槽無腦電視劇一邊追,只為了能和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保留共性,可以有共同話題。

想要和別人交好總是要有付出的,不然你可以直接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不僅僅是付出錢財,至少要能和對方愉快的聊天,尊重對方的喜好。

適當的商業互吹就是可以增進友誼的,這樣對方可以知道,你對她是有好感的,因為對她有好感,所以愛屋及烏,也吹一波她喜歡的明星。

想要拉攏母親最簡單的就是誇她小孩,拉攏粉絲最簡單的就是誇獎她喜歡的明星。

但也不一定要誇獎,至少要保持尊重,難道同學之間就沒有共通點嗎?除了粉絲,她們肯定還有別的身份,至少要認同她,你們才能做朋友,你都無法認同的人還有必要做朋友嗎?


很正常。

就好像科幻大概是最講時效性的文學作品了,上世紀的很多科幻點子現在早成現實了;但經典科幻仍然比新出的很多所謂科幻更值得閱讀。

我年輕時喜歡聽劉德華、孟庭葦等人的歌;但哪怕最喜歡的歌星,他的作品我也只能喜歡其中不到一半甚至五分之一。剩下大部分聽起來毫無感覺,個別幾首……咳咳,真特麼難聽。

現在的新歌我也經常聽,但同樣大部分不喜歡——不客氣的說,大部分很難聽。但也有少量入耳的。

比如說吧,薛之謙,偶爾聽到他的一首《演員》,覺得唱的還不錯:歌本身雖然沒啥共鳴,但起碼感情唱對了。又聽了幾首,雖然和汪峯差不多,都差不多是一個固定風味,但並不違和,聽得下去。

然而有一天,十幾歲的小外甥女用手機外放歌曲,突然把我炸出來了:「這誰啊?唱歌難聽很正常,但能唱這麼難聽還真是不容易……」

哈哈,沒錯,薛之謙。

外甥女翻個白眼,把「你們老年人就是死腦筋」擺到臉上。

妹妹本沒注意,這下也側耳聽了幾句,大表贊同:「是啊是啊,能唱這麼難聽也真是能耐……這誰啊?唱成這樣怎麼出名的?」

我便回答:「他有幾首歌還是可以聽的,比如……嗯,演員。」

小外甥女本來氣的撅起嘴,不想搭理我們這些老年人了。代溝。

一聽我說還有幾首可以聽,這下來勁兒了,趕緊把演員找出來。

聽完,妹妹點頭:「嗯,這首還有點味。我就說呢,唱那麼難聽怎麼當的歌星……」

你看,事情就是這樣。任何時代,甚至任何一個藝人,都可能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的。

只不過,能跨越十幾、幾十甚至幾百年流傳下來的,絕大多數都是精品。不能給人觸動,誰會留它那麼多年,對吧。

比如說吧,陸遊,自家開書坊的,就他的詩歌流傳下來的多;可你一首首讀過去,能有幾首好的?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個級別的,真是掰著指頭都能數過來。

但是不是同時代的詩人,就他最差呢?是不是別人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精品呢?

並不是。其它詩人肯定也寫糟粕,但只有精品才能流傳下來。

因為精品複製份數多,保存下來的幾率就高;然後到了下一個時代,有機會見到它的自然還是會喜歡它,於是繼續抄錄、印刷,這樣一代代大浪淘沙,留下來的自然多數是精品——當然,並不是說精品一定能流傳下來、平平之作一定被遺忘;但精品被歷史記住的可能性就是遠比劣質品更高。

同樣的,我喜歡聽劉德華的歌,他的歌精品的確也挺多;但平凡之作甚至很難聽很無趣的也有不少。問題是後者現在還找得到嗎?

總之,喜歡看老一些的東西沒什麼問題,證明你欣賞能力在線罷了——並不是老的都是好的,而是時光篩選後、給你看的往往都是比較精華的。

同樣的,喜歡新一代歌手/演員也很正常,新時代有新事物新煩惱,老一代唱不到你們心裡也正常。

心裡不要有成見。老的,好看就看,好聽就聽;新的同樣如此——哪怕你最最喜歡的藝術家,該對他的作品說不,就響亮的說出來;哪怕你最最討厭的人,哪裡做的好,也要痛快的承認。

能做到這個,就是成長。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論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