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盡量避免飯圈專用辭彙

這幾天b站推送了幾個視頻 作為純路人 真的很驚訝 韓國女團那麼那麼多 但是好多叫不上來名字的 舞台效果都很棒 外行人都能看出來舞蹈動作幅度大又整齊劃一 功底都很好 很有力 歌曲開沒開麥聽不出來 但是都不喘 聽說韓國練習生都要很久才能出道 感覺功底都很紮實

反觀國內的女團 就很少 質量也emmmm反正b站有不少名場面混剪 看了幾個確實也有很大進步空間

很疑惑?為什麼呢 中國人口是韓國人口的多少倍呢 而且中國市場環境這麼好 競爭又小 粉絲包容度也高(求生欲。。。不是特指誰哈 請不要對號入座)


我現在只要看到中國某某某方面不如其他國家的時候第一反應總是想到這玩意兒高考不考。在國內大環境下吧有兩種東西是沒有用的,一種是考試不考的,還有一種是缺少消費群體的。很顯然國產女團和韓國女團之間相差的那些所謂質量就是後者。


因為能讓你見到的韓國女團已經是最好的那一批,而中國女團大部分是挑剩下的那一批人。

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錢字。

有錢不一定行,沒錢一定不行。

中韓娛樂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

先說中國

中國目前擁有世界第二的電影市場,但是,音樂市場只排名世界第7,略低於韓國。

2010年到2019這段時間裡,可以說是影視行業蓬勃發展的十年:全國電影票房從2010年的101.72億元一躍升至2019年末的642.66億元,十年增長超過6倍;

互聯網有那麼一句話,站對風口,豬都會飛。

2010-2019年這10年的影視圈就是這樣的——阿豬阿貓阿狗拍電影都能大賣,誰都來拍電影了。管他面癱不面癱有沒有演技,劇本寫得合不合理,導演有沒有腦子。

請流量、翻拍經典、找一個IP、宣傳跟上,電影票房大賣是常態,虧錢才是不正常的。

所以,中國娛樂圈的好苗子沒有一個去唱歌的。更不要說當女團。

作為對比,國內音樂圈最蓬勃發展的10年,1998-2008年,恰好是因為受到DVD 電視衝擊,電影市場頹廢的10年。所以,很多人說:「那個年代的歌更好聽。」這句話是有原因的。

因為在當時是整個娛樂圈的人都跑去唱歌,唱歌更賺錢,甚至偶像劇的男女主角都會唱歌。

給你算兩筆賬吧。

一、演員的收入。

中國目前的電影市場在600億人民幣上下,工作日的電影票房大概在5千萬,周六日能到2億,碰上節假日電影票房破幾個億。

一個質量不錯的電影,首周的票房大概等於總票房的一半。正常發揮能到10億rmb票房。(當然存在bug的好電影,能拿20億以上的票房。)

大部分片方的電影製作成本都在5億以下,因為按照院線、宣傳、片方的分成比例,回本線大概是製作成本的2.5倍。即一部製作成本是3億的電影,要到7.5億票房才能開始回本盈利。

假設演員的片酬佔到總成本3.5億的40%,演員們的片酬能到1.4億,男主女主拿走其中的40%,即一個主演級別的電影咖能拿到2800萬。

當然,以上是大概算的平均值,肯定有個例遠超這個數字。例如,某電影成本7個億,女主角拿8000萬票房,一點都不為過啊 。再例如某電影成本預算3個億,可是人家願意給男主角一個億,這是人家的事。

在中國,一個當紅的演員(你能知道這個人一年好幾部電影、電視劇上映,票房收視率還不錯的那些),一部片的片酬2800萬就是所謂的中位數。

假設他一年能拍兩部電影,加上廣告代言、商演,一年下來,平均一年收入一個億。

當然,這是紅了的那些演員的片酬。

不紅的演員,新生代的無名演員,只能接一些網劇、或者沒有辦法上星的劇。總投資成本不到一個億。演員幾乎是給導演打白工。

然而,韓國由於人口基數問題,一年的總票房才100億人民幣左右。

韓國喜歡算觀影人次,你知道所謂的韓國「千萬票房」折算到實打實的票房才6億人民幣,一年下來才幾部電影能達到千萬票房啊。歷史最高票房鳴梁海戰,全球才8億多的票房。所以韓國的演員很苦,因為總電影的市場就這麼大。

所以,韓國當紅的演員,一部戲的片酬大概等於中國同級別演員的1/4。

很多當紅的韓國電影咖一部戲片酬是10+6的模式,即10億韓元(約人民幣600萬)+6%的分紅。

以《釜山行》為例,全球總票房6億多人民幣,成本才8000多萬人民幣。

賬面上看主演孔劉賺大發了,然而,但是,如果票房不好達不到回本線,孔劉就只是拿固定片酬的,無法參與到片方的分紅。

每年大批的韓國電影,觀影人次在百萬徘徊,全球票房總收入不到5千萬。

很多韓國電影咖,所以,根據韓國稅局的統計,一線演員的平均工資並不高。根據韓國稅局2016年的數據,top1%演員的收入竟然只有1600萬人民幣。

很多粉絲都覺得太低了,然而,這是因為韓國商業環境決定的,以小博大。低片酬高分紅。如果紅了,就能拿天價的廣告代言分紅(當初宋仲基在中國一個廣告破千萬),如果不紅,只能拿10億韓元片酬。一年收入,還不如中國演員一部電視劇片酬。

二、歌手的收入。

很多人好奇,歌手,愛豆一年收入多少錢?

你知道,好的演唱會音像設備一次性租用70-80萬,本身就是價值千萬的設備,還要買保險。再加上場地租賃、照明設備、組織方人工費用、安保費等。

有時數據差不多的兩個團,實際賺的錢,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BTS這種bug就不要統計了,因為能在歐美開大型巡演的kpop組合就他一個。

我們還是以普通一線組合能取得收入來計算。

首先給大家科普幾件事:

1、演唱會不賺錢(經濟學意義)

和電影一模一樣,主辦方(電影院)負責賣票,拿走的一般是大頭;剩下的是製作方,要承擔製作成本,舞美、燈光、伴舞、差旅;然後歌手自己的團隊,樂隊等。

有人會問:「主辦方憑什麼拿大頭?為什麼歌手不自己當主辦方?」

因為演唱會籌辦時間線太長了,風險太大了。例如某知名體育館,你想要開演唱會,提前2年都不一定能預約到場地。如果碰到了重大事件,重新排期,例如最近發生的wuhan事件,你的錢就壓在那裡,幾乎血本無歸。

所以幾乎沒有歌手會自己籌辦演唱會,都是找主辦方的。即主辦方給一筆錢歌手,邀請歌手出席主辦方舉辦的演唱會。看看演唱會最後的字幕,都是要拿錢的啊。

你知道,好的演唱會音像設備一次性租用70-80萬,因為那些東西本身就是價值千萬的設備,還要買保險。再加上場地租賃、照明設備、組織方人工費用、安保費、保險等。

一般的歌手團隊大概就是拿總票房收入的10%。

一個正常的一線歌手,一年撐死了開30場演唱會,假設動員能力真實數字是每場1萬。很多韓國公司為了吹噓,拿總座位數來當實際動員,實際扣除觀景不好的位置、贊助票,實際的銷售肯定比公司報的數要低。

每張票800(實際肯定有高有底),演唱會單售票收入2.4億。進到歌手自己口袋的只有2400萬。

當然,歌手除了演唱會的票房收入,還有周邊銷售收入以及後續的DVD。為什麼韓國組合喜歡去日本就是這個道理。一般情況下,周邊銷售收入大概等於總票房的30%左右,某些bug能到100%甚至以上。

周邊銷售是實打實的錢。所以,很多歌手不是盼著門票賺錢的,是盼著周邊賺錢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團、老歌手,明明開演唱會有粉絲捧場也不會開演唱會的。隨著粉絲年齡增長,演唱會的周邊賣不出去了。單賺一個票錢,他們覺得太少了。

專輯

專輯百萬銷量和30萬銷量,實際賺到手的錢,可以是天與地。

因為你知道作曲家團隊是怎麼簽合約的嗎?跟主板演唱會和電影院類似,娛樂公司承擔主要風險,同時也有可能賺取超額利潤。作曲家會這麼簽合約「x+y」,專輯銷量低於x萬,我拿多少錢,超過x萬,我要分Y%。

一般娛樂公司都會設定保本線X,就是說,過了這條線才會結算,否則,大家都只拿最低工資。

假設這條線一般是5萬銷量(剛好能cover視頻製作、作曲家團隊、衣食住行等成本)。

30萬的銷量(兩次回歸,一張專輯100塊),20萬銷量分成,愛豆能分到的錢是15%,大概是300萬。

但是,如果是100萬的銷量?(兩次回歸),80萬銷量分成,愛豆能分到的錢是15%,大概是1200萬。

如果是200萬的銷量?愛豆能分到的錢是15%,大概是2700萬。

音源和專輯類似。相對而言,隨著海外版權的拓展,現在分到手的錢越來越多了,很多經紀公司就是靠著海外版權活的。

海外版權的銷售已經成為了不比專輯銷售高的東西。

廣告代言

很多無知的人會有一個錯覺,我家xxx很紅,所以他廣告代言費很高。

我家xxx代言了銀行等很貴的東西,很牛逼的企業,所以他廣告代言費很高。

我告訴你,廣告代言和你紅有一定關係,更重要的是你的帶貨能力。

你代言一個奢侈品,是帶奢侈品飛還是人家帶你飛啊?

最近幾年韓國現在實際身價的兩個代言人是一個是足球明星孫興慜,另一個是白鍾元。一個是賣體育用品,一個是賣食物。

很多無知的腦殘粉,以為自己愛豆代言了nike,穿著知名品牌,自己就能拿高額的廣告費,想多了。

以韓國足球明星孫興慜推算,估計韓國歌手演員沒有一個比這位高,因為體育用品的廣告代言一般是最能刺激消費的,所以代言費也是最高的。

你可能會覺得,怎麼韓國明星好慘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這是人口基數決定的。例如我們的武球王,這樣西甲替補的水平,一個廣告身價也有千萬人民幣。

他目前一個廣告1000萬人民幣一年(實際肯定有高有底),一年接7個廣告。

當紅的一線歌手愛豆演員估計要折半差不多了。

所以,很多kpop組合喜歡去歐美鍍金,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真能混成亞洲天王,在歐美揚眉吐氣,東南亞、內地、港澳台的人氣都會上去,廣告費自然水漲船高。

一個一線愛豆團,假設他擁有海外市場,能賣出大量的周邊+百萬銷量+30萬演唱會動員能力。

一年總收入能到1.5億,假設組合成員7人,每人每年分成2000+萬。

當然,BTS TWICE EXO這些是bug。

例如BTS TWICE去年在日本Oricon的銷售額就高達4億多人民幣了。超出模型統計範圍。

所以,韓國最近幾年的kpop市場很熱鬧。

因為賺錢啊。

我這麼辛苦拍一個電影電視劇,如果沒有中國市場那是多慘啊。

宋仲基《太陽的後裔》多火啊,然而,你知道,《太陽的後裔》總製作費用130億韓元(約6869萬元人民幣),宋仲基只拿片酬10億韓元。單靠韓國那個小市場,韓劇轉不了多少錢。但是《太陽的後裔》在中國一集版權費賣了24萬美元,約160萬人民幣。但是,賣版權就賺回成本了。還沒有計算廣告植入,東南亞日本等國的收入。

扯遠了

2005年之後,電影市場開始火爆,

0幾年的時候,全年電影票房才10個億不到,誰去拍電影啊?

然而,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

以及

音樂市場的地位開始下降,音樂市場開始遭遇MP3等互聯網的衝擊。

唱歌發唱片不賺錢。各大音樂高校培養的音樂人才,要麼進國家隊當藝術家,要麼給影視劇配樂。實打實音樂學院出來的歌手沒多少個。

因為不賺錢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去干。

韓國剛好相反,韓國電影市場早就過了高速增長的時間段了。

2013年觀影人次突破2億次之後,連續5年停滯不前。這是人口基數決定的,畢竟全世界的韓國人就這麼多。

前幾年韓國最火的電影《釜山行》,全球票房+本土才6億人民幣。反觀我們的澳門風雲系列123總計10億票房。

所以,韓國娛樂圈就業趨向跟我們剛好是反過來的。

最直觀的數據。

根據韓國稅務局的數據。2016年韓國歌手top1%的年度平均收入是40億韓元(2400萬人民幣),top1%的演員只有20億韓元(1200人民幣)。注意以上是平均值,個別特例肯定存在。所以,不排除某些韓國歌手一年收入破億,但是,平均值大環境放在這裡供各位參考。

注意根據稅務局的數據,韓國歌手(愛豆)斷層比演員厲害。

top1%的平均收入能有2400萬人民幣。

但是top10%的平均收入只有600萬人民幣。

而演員的收入曲線相對均衡,並沒有大面積斷層。

韓國愛豆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最頂級的那一批韓國愛豆是看不上電影電視劇市場的利潤。

次一線的愛豆卻跑去演電影電視劇。

因為能像BTS TWICE EXO這種級別的kpop組合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團,能在韓國本土賣專輯銷量10萬就可以慶祝了,在日本能賣一個千萬的銷售額可以滑軌了。

你身在中國,那些次一線的韓國女團,你壓根不認識,見不到,也不了解。所以,產生倖存者偏差。因為你了解熟知的韓國女團已經是最好的那一批。

韓國和中國不同,人家是先看有沒有可能當愛豆,因為最頂級的愛豆比演員賺的錢還要多。

中國很多女團,策劃理念都很好,就是找不到好苗子。

如果人家真的能唱,早就培養要進國家隊了。

如果人家真的長得好看,早就被挖掘拍電視劇了。

如果人家家裡有錢懂職業規劃,早就決定好通過藝考進個中戲北影。

誰來參加偶像練習生 創造101?

大部分都是家裡窮,沒有錢支撐她們走這條路。

少數是家裡太有錢,真的來玩的。

隨著影視業的寒冬,這個趨勢會有所改變,因為影視圈也開始增長緩慢了。

大批中戲北影北舞上戲的畢業生,能歌善舞卻無戲可拍。

同時,成名演員的片酬越來越理智了。

會慢慢有一部分人才和資源流動到音樂圈。

有了這些人和資本,才會有高質量的女團。


《Produce 101》系列,是偶像產業一個很值得觀察、值得玩味的現象。一套通用的基礎規則,卻在韓、中、日三國產生了不同的化學反應,造成了不同的社會影響。


PD 101 第一季海報
PD 101 第一季海報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PD101》的基本規則——


1.通過節目組海選,招募 101 位來自不同經紀公司的偶像練習生。


2.在節目中,通過真人秀、紀錄片、公演相結合,展現每位練習生全方位的特點。


3.被稱為「國民製作人」的觀眾們,通過每期節目周而復始的投票,分批將選手們淘汰。


4.最終倖存的 11 人組團,出道。


5.這支 11 人組合僅進行限時 1 年的活動,隨後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這套基礎規則後來在各國的版本中被普遍使用,只有一些細節調整。


《PD101》策劃團隊曾明確表示,他們受到了日本 AKB48 模式的很多啟發。而站在中國人的角度去理解,我們也會發現它和《超級女聲》等國民級選秀綜藝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也就是說,這是一套放在韓、日、中三國都能玩下去的規則,它彷彿找到了亞洲少女偶像模式的最大公約數。


AKB48 每年的活動說白了,要麼是正在選舉,要麼就是在去選舉的路上。除了一年一回的總選舉,還有給歌曲投票的、依據事件投票的各種內部活動,已經玩成了商業閉環。


2016 年,「票選」這套東西已經讓日本人玩到有點兒膩了,與其再搞個《PD101》,還不如來個《最後的偶像》更合觀眾們的胃口。


至於咱中國呢?其實那兩年少女偶像綜藝咱也沒少搞,《蜜蜂少女隊》啦,《國民美少女》啦,而且湖南衛視還把久違了的《超級女聲》新一季打造成了「超級女團」組合出道。但兩相比較下來,韓中偶像綜藝整體水平的雲泥之別,甚至令咱們觀眾感到羞恥。


超級女團
超級女團

一、靈魂之問:為什麼中國做不出優秀偶像綜藝?


第一季《Produce 101》紅到國內之後,北京一家知名報社曾打電話採訪我,問:「為什麼中國做不出這樣優秀的偶像綜藝呢?」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當時記者這個問題讓我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既視感。


記得 1990 年代,我還是個中學生,痴迷足球,常看到足球媒體絕望地發問:「為什麼中國做不好足球呢?」


2004 年,我去《遊戲機實用技術》雜誌做編輯,那時候很多讀者在來信中也會問:「為什麼中國做不出這樣優秀的遊戲呢?」


後來還有人問過:「為什麼中國做不出優秀的晶元呢?」


如今同樣的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中國做不出這麼優秀的偶像綜藝?為什麼?為什麼?


想到這些,我當時忽然就有點兒煩,直接反問記者:「你說,我們上哪兒找選手去呢?大馬路上拉人么?」


資本看好女團是在 2014-2015 年,這剛一年都不到,灶還沒燒熱呢,漁船才剛下水,玉米才抽芽,我上哪兒去弄一鍋貼餑餑熬小魚給你吃?


在製造業領域,咱們中國既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更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生產集群。在文化娛樂領域,咱們的消費市場同樣龐大,有些部門的生產製造也越來越牛,但總的來說,底子還是很薄,需要好好養一養。


韓國人的困擾就跟咱們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對他們來說,《PD101》的出現,有效緩解了他們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偶像產業產能過剩」。


此時的韓國,娛樂業「御三家」SM、JYP、YG 把持著行業頂級資源;在它們之下,一群實力不俗的腰部企業為爭奪剩餘資源進行著慘烈的搏殺;而在金字塔的底部,更多中小型經紀公司苦苦掙扎,尋求著突圍的機會。


但咱們前面說了,韓國內需市場小得很,5000 萬人口的國內市場根本容不下這麼多經紀公司,容不下這麼多偶像練習生。到了 2010 年代中期,韓國政府用補貼方式培養的整整一代青少年藝人都長大了,「僧多肉少」的問題日漸激化。


《PD101》當時的主旨,正是幫助這些非一線經紀公司解決出路問題,在「御三家」之外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賽道。回顧歷史比較一番,我們會發現《PD101》和當年日本的《明星誕生!》簡直如出一轍。


二、101 來了!


2016 年初,第一季《Produce 101》在韓國 M-net 頻道開播。


在參賽的 101 位少女中,只有最後成為冠軍的全昭彌來自 JYP 子公司旗下,其餘 100 人全部與「御三家」無關。這些原本極難得到頂級資源的練習生們,每一個眼神中都流露著渴求出人頭地的慾望,每一次錄製、每一場演出都全力以赴。用我當時的評價說,她們找鏡頭、抓鏡頭的本事都「快成精了」。


節目組也很清楚他們是在「開闢全新賽道」。因此相比勝負本身,節目更注重抒寫每一位選手的故事,儘可能抓住每一位選手的每一個細節,哪怕是一顰一笑,一個小動作,都逃不出攝像機的鏡頭,逃不出編導的眼睛。


於是,節目整體的綜藝張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留下眾多「神級演出」場面。《PD101》不僅在韓國收視一路飆紅,熱度還直接延燒到了中國等海外地區,吸粉無數。


《PD 101 》第一季的《BANG BANG》是難得一見的高水準偶像舞台
《PD 101 》第一季的《BANG BANG》是難得一見的高水準偶像舞台

全昭彌和金世正、磪有情等 10 位韓國女生,以及來自中國的周潔瓊成為節目最終的倖存者,她們組成 I.O.I 進行了為期 1 年的活動,隨後各回各的經紀公司。


I.O.I
I.O.I

不過,《PD101》模式的問題在這時也開始顯露出來:與節目本身「開闢新賽道」的主旨背道而馳的是,很多在節目中走紅的選手,甚至是進入了 I.O.I 出道的成員,在節目結束、組合解散後,很快就人氣暴跌,甚至退出娛樂圈了。


我們先把問題擱在這兒,繼續往下看。


第二季《PD101》於 2017 年播出,以大致相同的規則來選拔男子組合,本文在此按下不表。又過了一年,人們翹首期盼的第三季消息終於發布,帶給全亞洲偶像迷一個巨大的驚喜——2018 年,M-net 聯合 AKB48 Group,將第三季節目打造為《Produce 48》。


PD 48 海報
PD 48 海報

三、日韓偶像大混戰


在日本偶像產業誕生 47 年、韓國偶像產業誕生 22 年後,一衣帶水的這兩個國家終於迎來了一場少女偶像大混戰。


實力出眾、渴望擁有舞台的韓國練習生們,以及貌似實力不那麼出眾,但偶像氣質與修為都十分到位的日本天團成員們,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異文化對撞。


在節目開始幾期,大部分 48G 成員對節目表現出了高度不適應,看著一個個「色藝雙絕」的韓國女孩,只會不停感慨「天啊,這是人能做出來的動作么?」「她那段舞我怎麼可能會跳?」


但反過來,日本小偶像們彷彿天使下凡一般的治癒力、透明感、初戀感,也讓韓國練習生們羨慕不已,「怎麼能這麼可愛啊!」「好想把她抱回家!」的讚歎聲同樣不絕於耳。


在錄製過程中,日韓偶像們同吃同住,彼此學習,深入交流,無論在公演上還是真人秀中,都創造出許多前所未有的名場面。一個月後,韓國練習生們的氣質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個人特色越來越鮮明。


而 48G 成員們的歌舞明顯厲害了起來,一些在 48G 本來不算特別突出的成員,比如宮崎美穗、竹內美宥、下尾美羽等,也通過節目獲得了韓國觀眾的廣泛好評,留下在 48G 都無法完成的經典舞台作品。


宮崎美穗、竹內美宥等翻唱防彈少年團《無法傳遞的真心》,是 PD48 最經典的舞台之一
宮崎美穗、竹內美宥等翻唱防彈少年團《無法傳遞的真心》,是 PD48 最經典的舞台之一

最終,張員英、安宥真、曺柔理等 9 位韓國女生,以及宮脇咲良、矢吹奈子和本田仁美 3 位 48G 成員組成 IZ*ONE 出道。


IZONE
IZONE

宮脇咲良和矢吹奈子都出身 HKT48,也都是指原莉乃手把手培養出的嫡傳子弟。


其實從 48G 的角度看,她們並不存在類似韓國中小經紀公司的生存難題。這群擁有即戰力,又「吃喝不愁」的小偶像們加入節目,本身也有著開拓韓國市場的野心。竹內美宥等本來就要畢業的成員,也獲得了簽約韓國公司的新機會。


而對於韓國練習生而言,無論是否搶到了 IZ*ONE 的名額,她們在日本的知名度都獲得了顯著提升,不少人也就此邁過了日本市場「加拉帕戈斯」的門檻。


而 IZ*ONE 更天生是一支還沒出道就火遍了全亞洲的超級組合。


四、「錦鯉」楊超越:「101」在中國的奇幻漂流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5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偶像大歷史:藝能少女的殘酷物語

海爾凱特 80 後,原遊戲雜誌編輯、新華社東京分社特約記者、少女偶像組合資深運營。

¥19.9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02-2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北落北落

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在中國,至少現在,唱跳舞台是沒有市場,賺不到錢的。

前幾天去看了張韶涵演唱會,總監在talk里說了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現在做唱片,基本就是賠本賺吆喝,能收支平衡那就是走大運,發唱片只是因為想圓自己的夢以及不辜負粉絲的期待。一個出道將近二十年,實力不錯的歌手都這樣說,就想想那些只能通過女團出道的,唱跳能力真的能支持她們賺錢嗎?!

整體來看,女團成員基本上可以說是無法通過solo選秀出道或者考入專業藝術院校,又想出道的那些女孩,大部分人的上限都不高,也就有了諸如演員和愛豆有壁的說法。

至於那些上限更高的,在中國,娛樂圈現實是台前的那些位置,演員大於歌手大於舞蹈,女團可以說生活在最底層,而且就中國的情況,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進入演員裡面,不做娛樂圈最底層的女團。能solo的誰又願意和其他人一起呢?!

至於韓國,偶像想往上跨越困難,有足夠的舞台,還有其他各種因素,導致了韓國女團競爭激烈又不能去演員那裡搶食,搶不過,只能瘋狂內卷,拚命提高舞台,用來吸引觀眾,自然,看著比中國女團質量好了。


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在中國,至少現在,唱跳舞台是沒有市場,賺不到錢的。

前幾天去看了張韶涵演唱會,總監在talk里說了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現在做唱片,基本就是賠本賺吆喝,能收支平衡那就是走大運,發唱片只是因為想圓自己的夢以及不辜負粉絲的期待。一個出道將近二十年,實力不錯的歌手都這樣說,就想想那些只能通過女團出道的,唱跳能力真的能支持她們賺錢嗎?!

整體來看,女團成員基本上可以說是無法通過solo選秀出道或者考入專業藝術院校,又想出道的那些女孩,大部分人的上限都不高,也就有了諸如演員和愛豆有壁的說法。

至於那些上限更高的,在中國,娛樂圈現實是台前的那些位置,演員大於歌手大於舞蹈,女團可以說生活在最底層,而且就中國的情況,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進入演員裡面,不做娛樂圈最底層的女團。能solo的誰又願意和其他人一起呢?!

至於韓國,偶像想往上跨越困難,有足夠的舞台,還有其他各種因素,導致了韓國女團競爭激烈又不能去演員那裡搶食,搶不過,只能瘋狂內卷,拚命提高舞台,用來吸引觀眾,自然,看著比中國女團質量好了。


目前仍然在活躍的三人以上的大陸女團,壽命最久的是七朵,2012年出道。

這個組合就是一群深圳大學的女學生組成的,中間解散了幾年,又重組起來,發歌就那麼幾首。

然後就是2012年的SNH48,走日系AKB模式,成員和前成員加起來快五百個人了。

這種模式很簡單,不怎麼挑顏值和實力,也沒什麼培訓,三個月就可以出道。出道之後劇場公演+握手會,完整的面對面模式,並開發出配套的文化產品,平均兩三天做出一首新歌、自研的直播平台和周邊遊戲,哪怕不出圈國民度為0,也能賺錢,一年營收上億,甚至一度被稱為國內唯一賺錢的女團。這種團,成員退團無所謂的,哪怕是連退了四代ACE,元老成員還實際在團的十個不到了,它也還好好地活著。

但這種模式做不出大明星,AKB前例在那裡,元神七畢業那麼多年了,人生最高成就還是AKB前成員。

Idolschool、1931、蜜蜂少女隊、sing,都有借鑒這種模式。最多的時候,2016年國內一年有幾十個女團出道。

但是基本上都只培養了一兩個月,會唱首歌會做廣播體操就可以了。業務能力靠自學。

文娛寒冬到來,這些不賺錢的大多倒閉了。創造101,就是把各個瀕臨倒閉的女團,拉過來,選了十多個人出道。

然後火箭少女紅了。可火箭少女也沒紅太久,一年多的時間,一半多成員又回到了摳腳狀態。

為什麼?因為她們的天賦上限就在那裡。2018年往前推三到五年,那時候沒人看得起女團,會去做女團出道和當練習生的都是走不了演員路線,也沒法通過選秀solo歌手出道的。說白了就是藝校和正規經紀公司挑剩下不要的。

但韓娛不是這樣的。

Twice出道是走的綜藝選秀模式,其實就是JYP把公司里養的練習生都拉出來,然後看一看哪些比較好,最後綜合各方面意見選了9個出來。這裡面練習時間最久的朴志效10年,最短的名井南也有一年多。

Blackpink,練習時間都有4~6年。精挑細選,整個公司就選出這4個人。正式出道前就做了很多的預熱,讓公司的前輩幫忙帶了很久——前輩有誰?權志龍。

你往前面推算,基本上這一代的女團,公司都是十年前就開始布局選人。十一二歲的小姑娘,選進去養三四年,一批批淘汰,挑出幾個好的出來賭。

內娛不敢這麼玩,因為風險太大了。我給你培養幾年,轉頭一有點紅氣了你就跑了,怎麼辦?這樣的事情內娛多了去了,而且粉絲都特別支持愛豆跑路。

韓國藝人不敢輕易跑,因為公司背後都有財閥支持,跑路就是封殺。

而公司的企劃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韓國三大社的老闆本身都是歌手出身,在培養偶像團體上具有豐富經驗。Twice之前,JYP培養過wondergirls和MissA兩個成功女團,而Blackpink之前YG培養過2ne1。他們做一個女團就至少要專心做三四年,而且新女團出道老女團就會逐漸養老。

挑不到合適的人寧願先等著,比如SM五年沒出新女團了,據說就是在等一個大主唱。

內娛的公司是什麼樣的?

基本上都是沒有女團培養經驗的公司。

SNH48的公司老闆是做勁舞團的,1931的老闆是搞YY直播的,idol school就是日本早安少女的中國成員回國搞的,她自己在內地都不紅,Staff一大堆都是從SNH48跳槽的。楊超越那個團原來是掛在中櫻桃底下,中櫻桃簽了一大堆網紅模特。香蕉娛樂不提了,老闆王思聰。

可能有錢一點的就是樂華,這個公司也就十年的歷史,偶創爆之前最紅的藝人是韓庚和周筆暢——但是韓庚周筆暢是靠樂華捧紅的么?不是。杜華當初說賭一個億uniq會火也沒火。

哇唧唧哇,老闆龍丹妮是經驗相當豐富的,天娛前總裁,現在手裡資源也多,背靠騰訊。可你仔細想想,龍丹妮當天娛總裁那麼多年,真從她手裡培養出來的歌手,就李宇春和華晨宇,都是solo。

天娛從來沒捧紅過任何一個團,相反天娛藝人粉絲都恨透了天娛。

苗子,沒選好——最好的苗子絕對不會出來做偶像;

培養時間,沒人家久——從訓練到出道平均時間三個月;

運營,沒經驗不成熟——一堆網遊公司網紅公司能做出來個屁;

市場,不存在——內娛有唱跳音樂市場么?愛豆的歌完全沒人聽,做音樂基本賠錢。

拿個頭和人家完整流水線出來的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