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內向,只有自己在一個空間里才會感到自在,舒適,才會感覺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偽裝出來的一個人。

我很想知道 那些外向的人是不是真的可以通過與別人交往,通過交朋友,與別人一起玩耍來充電,來使自己更有活力,感到更加舒適,而不是把社交當做一種壓力。

我感覺我可以孤獨終老


應該有吧,比如你能遇到欣賞自己的導師,能夠提供給比較客觀中肯的建議。然後你能接觸到一些很優秀又願意跟別人一起成長的人。

感覺大部分人社交都會抱有一些功利的目的,這些的話不太可能幫助你提升啊什麼的。


社交環境的正反饋會給人自信,讓人擁有很好的狀態,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所以說,應該是好的社交會給人充電,反之則會消耗你


同問。我感覺拋開一切不談,最累的就是成年人之間鬥智斗勇 各種套路夾雜著的交往 我想知道這樣的社交 然後贏了別人 真的開心嗎…?

或許不管什麼樣的人 和「高情商」人交往都開心。

各種搞事找茬 自以為是的人多了

人與人之間的 交往就累了。

社交充電的想法 會不會太理想化了?

要是一些人,可以依靠言語贏得戰勝別人,獲得快感的話,不斷給自己充電的話,我無話可說。


社交本身是費心思的一件事

特別是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不同階層思想覺悟不同,就不能呆板按照一個思維來對話。

社會大哥講得是義氣,市井小民講的是利氣,年輕人講得是勇氣,漂泊打工的人講得是骨氣

在群體中要有永爭第一的口氣,出人頭地


個人認為:

社交其實就是和人的交流,有的人,對他們來說社交就是一種待在人群中的方式。

其背後原因,個人覺得其實就是歸屬感和參與感。喜歡社交的人其實喜歡的是那種待在同類中的歸宿感,且他們對社會生活有很強的參與慾望與需要。

他們不一定喜歡勾心鬥角,但一定對世俗的一切很熱情,因為他們在世俗中找到了存在感,世俗也表現出了對他們的接納,世俗就像他們真正的家,參與世俗,參與社交就是他們認為最舒服、最有意義的生活狀態。

這也是咱突然理解了為什麼總有些年輕人喜歡到處交朋友,總有幾個中年阿婆喜歡聚在一起聊八卦,總有些老人家喜歡有人陪著嘮嗑,他們喜歡的不是交朋友,不是聊八卦,不是嘮嗑本身,而是這些活動證明著他們被世俗接納著,證明了他們在這個「家」中。

順便說一句,個人覺得內向的人們本來在社會活動中就佔少數,再加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腦中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家,本質上表達出的就是對世俗的不需要,久而久之,世俗中的人們也就不將其納入他們的「家」中了。

如此一來,內向者和外向者就像鄰居之間一樣,雖然只隔了一面牆,但你不太清楚、也不怎麼想知道對方家裡每天到底在幹什麼,互相理解就變得比較困難了。

以上,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及對該問題提出之原因的看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