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最近開始玩微博,發現很多人在說袁隆平,他的水稻到底有沒有大面積種植。?

網上對袁隆平的評價褒貶都有,我現在很不明白的想請問大佬,他的水稻到底有沒有人種,和口感。或者說商業價值,或者說是對人類的貢獻到底體現在哪裡,為什麼這麼多人


數據來源:


我一直覺得是其他人做了貢獻卻沒有榮譽,而不是袁老的貢獻配不上榮譽

袁隆平的水稻現在不牛逼不代表當年不牛逼

大家狂吹謝華安難道它的方法不是建立在袁老上面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還行?

大家可以狂吹其他科學家,但是黑袁老真沒必要,他雖然沒讓你吃飽,但是讓你爺爺奶奶沒餓死,讓你爸爸媽媽能吃飽,讓你能現在吹逼說雜交稻真難吃


沒有,他培育的幾個品種要麼沒大面積推廣,要麼因為各種原因被市場淘汰。


我也看過,關於袁爺爺的一些評論。說把袁爺爺過度神華,說雜交水稻是個姓李的發明的。都是些道聽途說,就覺得自己知道了真相。散播謠言。跟微信上那些大媽們差不多,沒有什麼謠言識別能力。


1、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發明了雜交水稻,是為雜交水稻之祖。

2、日本人發明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通過尋找合適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

3、馮克珊於1970年11月23日,在南紅農場找到野生水稻。

4、顏龍安於1972年冬第一個成功育成「二九矮1號」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並開始向全國提供不育系種子。

5、張先程於1973年選育出強恢復系IR24,首次實現了三系配套。

6、謝華安於1981年利用自己培育的「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第一個成功培育出真正的雜交水稻「汕優63」,「汕優63」是播種面積最廣,種植時間最長的雜交稻。

7、朱英國院士單獨培育了細胞質「紅蓮型」和「馬協型」雜交水稻。

8、石明松單獨發明了二系雜交技術。

9、陳日勝於1986年搞出了海水稻。

================================

以上關鍵技術進程,都沒有袁隆平!

另:中國的糧食結構中,水稻產量僅佔三分之一,而雜交水稻占水稻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另有常規稻、粳稻各佔三分之一)。

按通常的說法,雜交水稻增產20%,其中農藥和化肥的貢獻佔80%,種子的貢獻佔20%,所以,種子在雜交水稻增產的貢獻僅佔4%。

因此,雜交育種對中國糧食的總貢獻為:4%/9,即千分之4.444,就按千分之五算吧。

現在,有1000個人吃飯,後來又來了5個人,你們說,需要多做這5個人的飯么?

每人少吃一口飯,多出來的完全可以撐死這5個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