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大佬們剛剛做產品時候,都會犯得錯誤。


說兩個我認為最嚴重且常見問題:

1、大膽的假設,不去求證。

剛開始做產品的時候,都是憋著好久的「才能」終於可以發揮的時候,對自己想法的信心很足。那時候經常發現各種「機會」,自己真tm是個做產品的天才。驗證?沒必要,已經在我的腦子裡推算過了,萬無一失。

破解這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被用戶教育,其次是被同行教育。

從個人的角度,剛開始接手一個產品時,還是要對產品有敬畏之心,要修改一個設計先要了解設計,調研這個設計的用戶,調研這個設計的設計者,調研全面了也就想清楚了,也就是教員說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2、過度設計

和第一個問題有點區別,第一個問題是不站在用戶角度老子天下第一,這個問題是老子站在了用戶角度所以天下無敵,要為用戶負責我就要負責的徹底。新人在設計一個功能時經常不止關注此功能要解決的核心場景,同時會覆蓋所有周邊場景,即便周邊場景只有萬分之一的用戶需要用到也必須做好,否則我對不起用戶。

這樣做下去容易產生冗餘設計,次要的周邊場景的設計很有可能會對後面的設計帶來不利的影響,功能越多後續的設計越是複雜。面對一個設計,要先將場景進行拆分,關鍵場景解決,非關鍵場景是否順便解決要具體分析。如果分析後結果是模稜兩可的,可解決可不解決我一般是建議不解決的,因為暫時的不解決最多是挨罵,以後加上就是,對產品沒有長期的影響,如果判斷不清的情況下加了一個設計,想砍掉就很難了。


新人剛入行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每天基本仰仗在其他高級產品經理的陰影之下。或者是老闆或者上級給的一些任務。按部就班的工作。基本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所以最容易導致人云亦云他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這樣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產生一些誤區。

畢竟這個產品是交給你去做的而你去聽取他們的意見很容易產生一些誤會。最大的障礙就會是。產品需求了解的不夠清楚。會被領導的想法或者用戶的想法誤判。這樣怎麼能做出一個好的產品。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如果領導把這個產品叫跟你去做。必須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做事之前首先要考慮清楚做事的方式方法。避免進入一個死循環。新人更應該有自己的想法。畢竟前期第一年第二年的時候自己還對產品不夠了解的時候一定要去多試錯。在允許的條件下盡量的去多去試試一些方法。哪怕做錯了從頭再來不要害怕。最主要對需求了解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是一定要了解清楚。

因為領導可能會騙你,用戶可能會騙你。只有你自己的產品反饋回來的結果不會騙你。就像喬布斯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他做蘋果手機的時候全世界都反對他做沒有按鍵的手機。只有他自己執意獨行。這樣才改變了整個世界。產品經理就是用來改變世界的。

每一個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夢想,也應該有自己的夢想。這是在做事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還有就是一定要在協調溝通之中注意一些事情。如果你不懂技術在技術人員手裡你就是一隻螞蟻。被他們捏的死死的。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盡量多去了解一些他們的工作,他們的技術。因為經常程序兒會欺騙產品經理。

本來上面任務就是做出這個需求的產品。但是軟體工程師他會告訴你這個需求沒法實現。但是實際原因根本不是沒法實現而是他自己不想做或者是比較麻煩或者是比較難。因為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永遠都是兩條路,水火不相容。這就是為什麼經常產品經理跟程序員打架的原因。

因為你是想要做的更好。而他只是想更快地把這個事情了解。所以你們之中就有了障礙。這個障礙是一種無形的牆。最重要的就是這兩點。更多的還需要自己慢慢的去體會。

編輯於 2020-12-21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玩數據的小王玩數據的小王產品汪的養成記,公眾號: 產品人小王。

謝邀,作為產品經理,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犯很多錯誤,這篇文章分享產品新人容易犯的錯誤,來幫助產品新人少走些彎路。

一、脫離用戶

產品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就是脫離用戶自己想當然,尤其是在產品項目規劃初期,在需求不明確的情況下,不去找目標用戶群體驗證核心業務問題及解決方案,就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想法來描述用戶場景和用戶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YY出一些產品需求,總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這樣做,極少能聽到、看到、觸摸到、挖掘到用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為了避免這種「自己想當然」的行為,我們應該通過多種靠譜的用戶需求挖掘方式找到目標用戶真正的訴求是什麼,去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和感受,不管是通過電話訪談、線上交流、調研問卷、或者論壇查看、評論查看,總能發現一些和你自己之前想法不一樣的結論,只不過這時候要注意甄別需求的真偽。

二、不夠了解你的用戶

產品經理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了解用戶。同一個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境下,會有不同層次的需求。簡單來說,對於一個30歲左右的商務用戶而言,同樣是打車出行的需求,日常上下班時間、周末或異地出差時都有差異;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同樣是聽音樂的需求,在運動健身時、圖書館複習時或晚上睡覺前,也是有差異的。理解用戶、挖掘用戶需求是產品設計過程中最難的事情,其中的難點就在於,怎樣才能儘可能地接近用戶真實的想法,因此定要親力親為地研究用戶、理解用戶,要拿到第一手資料,只有深入理解了用戶,才能做出準確而迅速的判斷,同時在用戶研究時這三個關鍵因素需要考慮: 用戶是否是典型的目標用戶? 挖掘到的信息是否真實? 怎麼將用戶研究的結論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了解用戶是一個長期工作,會貫穿你的整個職業生涯,每天的積累都讓產品經理的功力加深,久而久之就變為其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三、需求≠功能

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是:收集完用戶需求,開始編寫產品需求文檔,然後交給技術人員開發,接下來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資源,驗收成果,最後發布產品。整個流程沒有錯,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在於,用戶需求是產品需求嗎?這個需求不是偽需求嗎?因此一定要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思考需求,把用戶的需求轉化成為產品需求。在火車沒有出現的時候,你問用戶最想要什麼?用戶會說,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用戶的需求看上去是要一匹好馬,但實際上轉化成產品需求就是,需要更快的交通速度。

用戶需求是提出的一個問題,產品需求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方案,而偽需求:1.方案不能滿足用戶需求2.方案不能最佳滿足用戶需求。所以當用戶需求被表達為一種解決方案時,要探尋其背後的隱蔽問題。這裡留下三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去找到背後隱蔽的問題。第一、如何找到用戶本質需求而不是用戶自己提供的方案呢?第二、要不要滿足用戶本質需求?第三、什麼樣的方案才最為合適的滿足用戶本質需求呢?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附贈思維導圖)¥ 20.00起2

四、邏輯思維欠缺

需求描述不清楚的產品經理太致命,尤其是需求評審時,如果你邏輯混亂、亂講一通然後導致技術都不懂你在說什麼,表達的需求具體是什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只好以「做不了」答覆你了。

做產品一定要梳理邏輯,你要了解需求的來龍去脈,知道應用場景和目標用戶,這樣在需求評審的時候才能夠把需求講清楚,所以產品經理要多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把需求做成結構化表達出來說清楚。

五、太容易妥協

產品經理對於產品來講是最有決策權和話語權的人,但是很多產品新人因經驗尚淺而不自信,這樣就容易失去主觀意識,容易妥協,尤其是在需求評審會上,與技術/UI討論功能需求的時候,技術/UI因為各種原因說做不了的時候;項目延期,推進項目的時候容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去妥協,這是產品經理們太常見的錯誤。

如果你的需求是經過靠譜的產品流程分析出來的,你的需求是能夠滿足用戶價值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說服對方去實現,純銀大佬曾談到過說服別人這個話題,一是你能有層次有技巧地去講道理,說服對面的人接受你的道理。二是你還得有主動說服別人的 「心力」,在面對反對意見,甚至面對頑固態度的時候,不氣餒,有鬥志。

六、追求完美原型交互界面色彩

自己在職業前期翻過這個錯誤,太過於關注交互原型的色彩美化,這樣把設計的靈感套定住了,導致後面的效果圖跟我的原型還原度太高。做交互原型的目的僅僅是我們實現產品、表達需求的一種工具,沒必要把原型做得有多逼格,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從來不在畫圖,早期非常酷炫的高保真交互至今沒有流行原因也是相同的。無論你的原型圖,交互圖多麼的出色,最終都沒有太大意義,你仍然需要設計師重構一次,你的交互動畫也需要UE或者研發為你重構一次。這樣來講,其實極不划算,因為你花在原型上的時間並沒有轉化成實際的價值。作為產品人而言,應該提高自己的輸出效率,釋放更多的時間用於策略層的思考,用於需求分析,又或者更深層次的產品設計。

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 20.50起2

七、溝通協調能力弱

估計這是大部分PM都存在的問題,在產品管理團隊里產品經理是領頭羊,各方需要你就得去溝通和協調,如果溝通力不行、很難說服別人,那麼產品將很難進程下去,別說產品周期控制了。作為產品經理,理清產品需求,然後將我們的想法向團隊中每個人闡述得清清楚楚的,他們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積極主動去溝通協調。借用純銀的產品討論五法則幫助大家提升溝通能力。

1、表達觀點時,講完不要問「你聽懂了嗎?」換一種說法:「我有講清楚這件事嗎?」

2、別人表達觀點時,如果是重要的觀點或分歧點,聽完先複述一遍,然後再回答。如果出現了某個重要的定義,先描述自己對這個定義的理解,然後再回答。

3、不要把別人已回復過的觀點反反覆復地講,就算有必要講,也只說要點即可。重複100次並不能加強1克說服力,只會加強對方的抗拒情緒。但換個角度看,你也需要清晰有力地回應別人的觀點,沉默,吞吞吐吐,只反對不論述,都會讓對方感到焦躁,逼迫著他不斷複述觀點,讓討論氣氛變糟。

4、當你表達一個反對觀點時(通常不是關鍵分歧點),如果對方的回復說服了你,就大大方方地承認「這一點你是對的」,化解對抗心理。我多次遇到過,對方反對-我說服-對方不表態然後換個角度反對-我繼續說服,如此循環5-10次,我就壓不住火了。不要讓你對關鍵分歧的不認可,轉移成對每個分歧的不認輸,恰恰相反,化解對抗情緒更容易得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5、抓大放小,不要在不重要的分歧點上對抗。陷入爭論時,每5-10分鐘把發散的對話用力往回收,主動總結關鍵分歧。當對方認可這就是關鍵分歧時,理解他的立場,尋找新的論述角度去擊破分歧。如果無法當場擊破,就約定一些雙方認可的外部仲裁,比如數據驗證/更詳細的方案/相關同事評議,改天再戰,一定不要苦苦糾纏,徒增厭憎。

以上,不僅是產品討論的議事法則,可能也是所有討論的議事法則。說起來簡單,真正討論的時候卻容易被情緒帶偏。情緒是理智的毒藥,好勝心是在會議室上方飄蕩的隱形邪魔。

八、不會管理情緒

產品經理是一個暴露在眾多複雜人際關係中心的崗位,產品新人可能因為頻繁的需求變更、神一樣的團隊、高強度的工作、BOSS的壓力,用戶的吐槽等等原因而情緒崩潰。因此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情緒管理有著獨特的意義,但是如果這份工作是你所願意做的,你相信自己的選擇,那麼在埋怨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每一次的吐槽正是一次情緒控制的失調。

自己在情緒瀕臨崩潰之前,都會本著產品優先的想法,秉著解決問題的原則,去疏導自己,產品經理是整個產品的精神領袖,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直接影響到產品進程,要對用戶負責、對產品負責。

金字塔原理(新版)¥ 52.20起2

九、不理性的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似乎是每個人都會犯的錯誤,項目在推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之前工作中遇到過項目延期,在Boss了解原因時項目經理同事卻把責任推卸的乾乾淨淨,這不是讓你來推卸責任的,而是根據實際問題,深究其原因,分析後續如何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知道問題發生在哪些環節,誰引發的問題,不是為了想他問責,而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後續的工作。如果哪些地方未得到改進,大家也可以及時地對其進行指正,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氛圍將是項目順利進展的有力保障。

十、不會復盤

完成一個項目或是活動時,要想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需要進行復盤;復盤在我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項,但是復盤帶來的好處很多,可以幫助你進步,避免下次出現同類錯。產品新人在在職業生涯前期做錯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有些人做錯事情後能夠總結反思,舉一反三,後面成長的就會很快。因此產品新人一定要學會復盤,復盤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跳出自己的角色,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加多,也更容易發現問題,更有利的幫助你成長。這篇文章也是自己的一次復盤,回顧之前犯過的錯誤,以幫助自己進一步成長。

寫在最後

用俞軍老師的話結束今天的文章:剛入行時別想著找大機遇一飛衝天,而是要看哪裡有大量迭代,能從無數的實踐中學習和積累經驗。因為產品經理的學習必然是閱讀、思考、實踐三位一體的,其中最短板決定你的上限。產品新人要多做事,多思考,要在迭代中驗證和反思,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經歷只是經歷,不等於經驗。


謝邀,作為產品經理,在成長過程中總會犯很多錯誤,這篇文章分享產品新人容易犯的錯誤,來幫助產品新人少走些彎路。

一、脫離用戶

產品新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就是脫離用戶自己想當然,尤其是在產品項目規劃初期,在需求不明確的情況下,不去找目標用戶群體驗證核心業務問題及解決方案,就理所當然的用自己的想法來描述用戶場景和用戶問題,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YY出一些產品需求,總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這樣做,極少能聽到、看到、觸摸到、挖掘到用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為了避免這種「自己想當然」的行為,我們應該通過多種靠譜的用戶需求挖掘方式找到目標用戶真正的訴求是什麼,去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和感受,不管是通過電話訪談、線上交流、調研問卷、或者論壇查看、評論查看,總能發現一些和你自己之前想法不一樣的結論,只不過這時候要注意甄別需求的真偽。

二、不夠了解你的用戶

產品經理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了解用戶。同一個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境下,會有不同層次的需求。簡單來說,對於一個30歲左右的商務用戶而言,同樣是打車出行的需求,日常上下班時間、周末或異地出差時都有差異;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同樣是聽音樂的需求,在運動健身時、圖書館複習時或晚上睡覺前,也是有差異的。理解用戶、挖掘用戶需求是產品設計過程中最難的事情,其中的難點就在於,怎樣才能儘可能地接近用戶真實的想法,因此定要親力親為地研究用戶、理解用戶,要拿到第一手資料,只有深入理解了用戶,才能做出準確而迅速的判斷,同時在用戶研究時這三個關鍵因素需要考慮: 用戶是否是典型的目標用戶? 挖掘到的信息是否真實? 怎麼將用戶研究的結論應用到產品設計中?

了解用戶是一個長期工作,會貫穿你的整個職業生涯,每天的積累都讓產品經理的功力加深,久而久之就變為其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三、需求≠功能

大部分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是:收集完用戶需求,開始編寫產品需求文檔,然後交給技術人員開發,接下來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資源,驗收成果,最後發布產品。整個流程沒有錯,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在於,用戶需求是產品需求嗎?這個需求不是偽需求嗎?因此一定要從產品設計的角度思考需求,把用戶的需求轉化成為產品需求。在火車沒有出現的時候,你問用戶最想要什麼?用戶會說,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用戶的需求看上去是要一匹好馬,但實際上轉化成產品需求就是,需要更快的交通速度。

用戶需求是提出的一個問題,產品需求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方案,而偽需求:1.方案不能滿足用戶需求2.方案不能最佳滿足用戶需求。所以當用戶需求被表達為一種解決方案時,要探尋其背後的隱蔽問題。這裡留下三個問題供大家思考,去找到背後隱蔽的問題。第一、如何找到用戶本質需求而不是用戶自己提供的方案呢?第二、要不要滿足用戶本質需求?第三、什麼樣的方案才最為合適的滿足用戶本質需求呢?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附贈思維導圖)¥ 20.00起2

四、邏輯思維欠缺

需求描述不清楚的產品經理太致命,尤其是需求評審時,如果你邏輯混亂、亂講一通然後導致技術都不懂你在說什麼,表達的需求具體是什麼?最終的結果就是只好以「做不了」答覆你了。

做產品一定要梳理邏輯,你要了解需求的來龍去脈,知道應用場景和目標用戶,這樣在需求評審的時候才能夠把需求講清楚,所以產品經理要多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把需求做成結構化表達出來說清楚。

五、太容易妥協

產品經理對於產品來講是最有決策權和話語權的人,但是很多產品新人因經驗尚淺而不自信,這樣就容易失去主觀意識,容易妥協,尤其是在需求評審會上,與技術/UI討論功能需求的時候,技術/UI因為各種原因說做不了的時候;項目延期,推進項目的時候容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去妥協,這是產品經理們太常見的錯誤。

如果你的需求是經過靠譜的產品流程分析出來的,你的需求是能夠滿足用戶價值的,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說服對方去實現,純銀大佬曾談到過說服別人這個話題,一是你能有層次有技巧地去講道理,說服對面的人接受你的道理。二是你還得有主動說服別人的 「心力」,在面對反對意見,甚至面對頑固態度的時候,不氣餒,有鬥志。

六、追求完美原型交互界面色彩

自己在職業前期翻過這個錯誤,太過於關注交互原型的色彩美化,這樣把設計的靈感套定住了,導致後面的效果圖跟我的原型還原度太高。做交互原型的目的僅僅是我們實現產品、表達需求的一種工具,沒必要把原型做得有多逼格,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從來不在畫圖,早期非常酷炫的高保真交互至今沒有流行原因也是相同的。無論你的原型圖,交互圖多麼的出色,最終都沒有太大意義,你仍然需要設計師重構一次,你的交互動畫也需要UE或者研發為你重構一次。這樣來講,其實極不划算,因為你花在原型上的時間並沒有轉化成實際的價值。作為產品人而言,應該提高自己的輸出效率,釋放更多的時間用於策略層的思考,用於需求分析,又或者更深層次的產品設計。

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 20.50起2

七、溝通協調能力弱

估計這是大部分PM都存在的問題,在產品管理團隊里產品經理是領頭羊,各方需要你就得去溝通和協調,如果溝通力不行、很難說服別人,那麼產品將很難進程下去,別說產品周期控制了。作為產品經理,理清產品需求,然後將我們的想法向團隊中每個人闡述得清清楚楚的,他們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積極主動去溝通協調。借用純銀的產品討論五法則幫助大家提升溝通能力。

1、表達觀點時,講完不要問「你聽懂了嗎?」換一種說法:「我有講清楚這件事嗎?」

2、別人表達觀點時,如果是重要的觀點或分歧點,聽完先複述一遍,然後再回答。如果出現了某個重要的定義,先描述自己對這個定義的理解,然後再回答。

3、不要把別人已回復過的觀點反反覆復地講,就算有必要講,也只說要點即可。重複100次並不能加強1克說服力,只會加強對方的抗拒情緒。但換個角度看,你也需要清晰有力地回應別人的觀點,沉默,吞吞吐吐,只反對不論述,都會讓對方感到焦躁,逼迫著他不斷複述觀點,讓討論氣氛變糟。

4、當你表達一個反對觀點時(通常不是關鍵分歧點),如果對方的回復說服了你,就大大方方地承認「這一點你是對的」,化解對抗心理。我多次遇到過,對方反對-我說服-對方不表態然後換個角度反對-我繼續說服,如此循環5-10次,我就壓不住火了。不要讓你對關鍵分歧的不認可,轉移成對每個分歧的不認輸,恰恰相反,化解對抗情緒更容易得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5、抓大放小,不要在不重要的分歧點上對抗。陷入爭論時,每5-10分鐘把發散的對話用力往回收,主動總結關鍵分歧。當對方認可這就是關鍵分歧時,理解他的立場,尋找新的論述角度去擊破分歧。如果無法當場擊破,就約定一些雙方認可的外部仲裁,比如數據驗證/更詳細的方案/相關同事評議,改天再戰,一定不要苦苦糾纏,徒增厭憎。

以上,不僅是產品討論的議事法則,可能也是所有討論的議事法則。說起來簡單,真正討論的時候卻容易被情緒帶偏。情緒是理智的毒藥,好勝心是在會議室上方飄蕩的隱形邪魔。

八、不會管理情緒

產品經理是一個暴露在眾多複雜人際關係中心的崗位,產品新人可能因為頻繁的需求變更、神一樣的團隊、高強度的工作、BOSS的壓力,用戶的吐槽等等原因而情緒崩潰。因此對於產品經理而言,情緒管理有著獨特的意義,但是如果這份工作是你所願意做的,你相信自己的選擇,那麼在埋怨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每一次的吐槽正是一次情緒控制的失調。

自己在情緒瀕臨崩潰之前,都會本著產品優先的想法,秉著解決問題的原則,去疏導自己,產品經理是整個產品的精神領袖,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直接影響到產品進程,要對用戶負責、對產品負責。

金字塔原理(新版)¥ 52.20起2

九、不理性的推卸責任

推卸責任似乎是每個人都會犯的錯誤,項目在推進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之前工作中遇到過項目延期,在Boss了解原因時項目經理同事卻把責任推卸的乾乾淨淨,這不是讓你來推卸責任的,而是根據實際問題,深究其原因,分析後續如何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知道問題發生在哪些環節,誰引發的問題,不是為了想他問責,而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後續的工作。如果哪些地方未得到改進,大家也可以及時地對其進行指正,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氛圍將是項目順利進展的有力保障。

十、不會復盤

完成一個項目或是活動時,要想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需要進行復盤;復盤在我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視的一項,但是復盤帶來的好處很多,可以幫助你進步,避免下次出現同類錯。產品新人在在職業生涯前期做錯事情是非常正常的,有些人做錯事情後能夠總結反思,舉一反三,後面成長的就會很快。因此產品新人一定要學會復盤,復盤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跳出自己的角色,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加多,也更容易發現問題,更有利的幫助你成長。這篇文章也是自己的一次復盤,回顧之前犯過的錯誤,以幫助自己進一步成長。

寫在最後

用俞軍老師的話結束今天的文章:剛入行時別想著找大機遇一飛衝天,而是要看哪裡有大量迭代,能從無數的實踐中學習和積累經驗。因為產品經理的學習必然是閱讀、思考、實踐三位一體的,其中最短板決定你的上限。產品新人要多做事,多思考,要在迭代中驗證和反思,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經歷只是經歷,不等於經驗。


0-1年的產品經理(我更願意成為產品助理),很少有機會犯錯,除非自主創業,否則一般是配合資深產品經理的工作,更多從事的是數據收集與分析,競品分析,借鑒別人產品做設計,項目管理等,這些工作沒有太高門檻,只有做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的問題。基於這些工作可能犯的錯誤包括如下。

  • 數據收集不全

由於缺乏經驗,產品助理在數據收集方面往往不夠全面,經常是在某些方面收集的信息過多,而另一些方面的信息則遺漏收集。

  • 收集的數據不準確

對於沒有經驗的人而言,最頭痛的莫過於數據來源。一般而言,新人收集數據的手段較為單一,一般是通過網上簡單查詢得到,或基於一定的線下收集。他們對於數據的準確性,往往無法判斷。

  • 將未加工的數據提供給領導

這是新手最常犯的錯之一,對於收集的信息,一股腦的提供給領導,沒有做加工篩選,也沒有自己的判斷和建議。只是簡單的將材料堆砌起來。

  • 不夠關注項目目標

項目目標是實施項目所要達到的期望結果,即項目所能交付的成果或服務。 項目的實施過程實際就是一種追求預定目標的過程。但新人在跟進或協調項目過程中,往往對項目目標不夠重視,不夠聚焦,容易被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帶偏,陷入繁瑣的項目工作中,而導致最終無法按進度和要求完成項目。

項目目標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就點個讚唄,十分感謝!


10年產品經驗、多次創業,不算什麼大佬,簡單說下我自己的看法

0-1年的產品經理可能還在摸索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產出,但是這並不是說你不會犯錯誤,相反的成熟的產品經理的錯誤,基本都是在這一年埋下的,所以這篇回答不僅適用0-1年的入門產品經理,更是對老產品人有一個自我工作梳理的方向的回答。

一、忽視產品的隱性特徵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時刻謹記用戶的需求是會改變的,無論是顯性的需求還是隱性的需求。

1.隱性需求不會獨立於顯性需求,因為其行為主體具有一致性。

2.當隱性需求被挖掘之後,會成為顯性需求。

3.隱性需求是顯性需求的拓展,顯性需求是隱性需求的基礎。

在不同的時期,對應不同的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水平而不同。但是我們依舊能夠發現用戶的「隱性需求」存在的一些共同的特徵。通過這些隱形需求的挖掘,能夠幫助我們在產品上線之初有很好的目標方向,也更容易讓我們在競品中有可以爆發的特性。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需求分成五個不同層次

我們的產品是提供某種服務的,這是產品的核心思想。在想這個服務有哪些特性、整體服務的流程、整體服務的成本是多少。

我這裡列舉一個老生常談的例子:ATM機

第一個問題,ATM機的核心服務是什麼?

取現金。

第二個問題ATM機服務有哪些特性。

顯性特性:ATM機的前端,代表公司的形象;操作流程,第一次操作到取出操作需要幾步;先取卡還是先取錢。

隱形特性:ATM機分流了銀行的營業壓力,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同事也分流了公司的核心資源。如何統計數據與同步數據,支持決策,讓ATM機發揮戰略價值,同時不讓資金過多閑置,是一台ATM機設計的隱形特性。也是核心服務。

第三個問題一台ATM機,服務的全流程是什麼?作為一個用戶體會到的一台ATM機的服務是,插卡,輸密碼,輸金額,取鈔,列印憑條,退卡。如果有問題,撥打服務熱線。

銀行的隱形需求上,一是為了分流營業網點的取現壓力;第二是為了更多的品牌曝光機會。因此,每一台ATM機,對銀行這個服務提供者來說,必須具備戰略價值。這就是數據統計的運營意義,不單純是讓管理運營的人知道,某台機器沒錢了,再不補現金進去,客戶要投訴了。還要根據數據了解這個服務點的設置、是否有足夠的客流、是否達到戰略要求、 是增加服務還是裁撤這個網點。

因此,過分強調顯性特性的,是初級的想法。過去,我最怕的就是聽誰說,我們要改版了等等。顯性特性很重要,但是顯性特性救不了你。把核心資源與時間,放在一次次優化顯性特性上,基本上是互聯網初級從業者的狂熱症

二、自己盲目猜測用戶的需求

產品經理是為產品而生,更需要從用戶角度考慮問題,不能自己生造用戶需求,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定期做用戶需求,我對自己的組員要求是每個月必須做4類個用戶調查,關註上千個用戶反饋,收集反饋上萬個用戶體驗。這個方法看似很樸素,但行之極難,也很管用。

不管什麼年齡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歡清晰、簡單、自然、好用的設計和產品,這是人對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服務是以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滿意度為中心,定義所做的一切。產品經理應該放下自己,研究服務對象。

三、不注重積累口碑

如果你的實力與勝算不到70%、80%,那麼就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當你的產品已經獲得良好口碑,處於上升期後再考慮別的。

作為一個有良好口碑的產品,每加一個功能都要考慮清楚,這個功能給10%的用戶帶來好感的時候是否會給90%的用戶帶來困惑。有衝突的時候要聰明,分情況避免。每個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四、認為內部競爭是浪費資源

微信之父張小龍:「我們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我們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體,讓每個員工都能很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

幸好有這個布局,最後微信出來了,就是這個團隊做的,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最後微信受到了用戶的青睞。為什麼自己打自己?因為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如果你不做,競爭對手或者業界總有人做出來。

五、把添加當成提高

產品經理要想像自己是個挑剔的用戶,想像自己是個笨用戶,複雜的看不懂。產品人員的精力有限,交互內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見的一塊。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慮,規範到要讓用戶使用的舒服,要在感覺、觸覺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滑鼠少移動、可快速點到等等

第一、不強迫用戶,不為1%的需求騷擾99%的用戶;

第二、操作便利。如知乎的熱榜,從頁面到搜索鍵;

第三、淡淡的美術,點到即止。圖案和簡潔並不是一對矛盾體;

第四、重點要突出,不能刻意地迎合某個特定人群的需求。

六、對產品的核心能力關注不夠

談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術突破點產品的硬指標。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外界會將它與競爭對手做比較,如播放能力、佔用內存等……

七、將產品發布當成成功

快速迭代產品的關鍵是主動變化,互聯網生態的瞬息萬變,通常情況下會認為應變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實際上主動變化能力更重要。

對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變成傻瓜,發現問題,然後想為什麼這樣?然後變成開發者。一秒鐘傻瓜,一秒鐘專業。

我會花大量時間使用我們的產品,從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把握產品走向和用戶體驗,找出不足,迭代完善。這是一條孤獨之路,但用最笨的方法往往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