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b站看廣島核爆炸的視頻時,視頻彈幕都是戾氣很重的彈幕,比如日本普通民眾死有餘辜之類的,而我本人是對民眾抱有同情的,不過在觀看視頻時我的想法也是和彈幕相一致的,有一種報復的快感,後來意識到後感到很可怕,感覺自己的思想被大眾鉗制了,請問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從眾嗎?如果是的話,該怎麼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這種情況並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謝謝回答


謝邀

要對抗從眾心理,首先要明白從眾心理是如何產生的。

1)當周圍情緒非常強烈的時候,自己的情緒也會受到帶動,從內心產生同樣的情緒。

2)當周圍人都抱有某種觀點的時候,人出於本能,會順從大多數,以保護自己不是被針對的少數。

3)當周圍給出的信息是具備明顯指向性的時候,大腦會優先處理指向性信息,而放棄進一步的信息搜集。

針對以上的產生原因,可以做以下的針對性訓練

1)分辨清哪些是外部情緒投射在自己內心從而帶動的情緒。這種情緒有正面和負面的兩種。正面的最直接就是被外部事件激發的愛國熱情等,負面就是因為社會事件引發的對社會制度等方面的負面情緒。分辨清楚情緒之後,就可以規避因為外部情緒投射帶來的情緒上的從眾。(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有必要排除,有些時候這些情緒反而會幫助我們。)

2)明確哪些是周圍人的觀點,哪些是自己的觀點。這裡需要經過一個判斷過程,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和周圍人觀點一致,判斷的依據實際上是下一步要進行的信息獲取。

3)面對外部給出的信息,不要直接就拿來用,要進行自己的分析,看是否補全了全部信息內容,特別是基礎信息是否全。基礎信息的缺失最容易導致被大眾觀點和情緒帶動,從而陷入從眾心理。換句話說,從眾就意味著沒有獨立分析能力和獨立分析的認識。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下文。

瘋魔:對事件分析方法的簡述?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從眾心理的反面就是獨立精神,但是獨立精神不等於懷疑一切打倒一切,文革的十年浩劫已經告訴我們,為了反對而反對是多麼愚蠢的事情。任何懷疑都要用事實去證實,一定不要僅以主觀去判斷。「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話是經過慘痛教訓得來的,可以說是充滿血淚的經驗,一定不要讓自己再經歷一次慘痛的血淚教育才能記住了,得不償失。


只有當無意識的被意識到,並且搞清楚,才能避免無意識,成為有意識,

要達到不從眾,需要抵達第一性,

否則要麼是從眾,要麼是從教條,

從教條也是從眾,

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事情背後的背後…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一切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果不能看到事物發展變化的本質,而執著於事情表相,就容易從眾,

由於認識本質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過程,方式方法是不停地問為什麼,

因此,要想避免從眾,

方法就是:不停地問為什麼……


我覺得對這種事應該是

獨立思考 + 換位思考

獨立思考讓我們對事情,如二戰對日核轟炸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避免盲從和盲動。

換位思考讓我們代入其他人位置去感受問題,用同理心和他們相處。如在二戰中受害的菲律賓死亡行軍的倖存者,他們的憤怒很容易感受到,所以他們有報復心,什至會幸災樂禍是很自然的。

由於所處位置不同,感受會很不一樣的。一個後世的歷史學家會對這件事比較冰冷。一個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者會感到人類的悲哀。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同,但都是合情合理,不應該受到指責的。我們只能代入,用同理心去理解。

當我們能夠兼顧到客觀事實和各人感受時,處理便會比較容易。


你需要的不僅僅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系統的思想。


隨時隨地的學會對大多數人的想法和態度提出質疑。


從眾不是問題,無意識才是病根。


並不是無意識,而是被誘導。現在社會存在大量的誘導現象,比如終端消費市場。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些連鎖麵包店的氣味非常香,其實是用了特殊的氣味劑,並非麵包散發出的味道。人有時分辨不了真、假,這些是利用消費心理學。

你說的無意識從眾只是被文字、影像、氣味等等誘導了,是人有意為之。

如果看一篇文章,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感受,可以肯定這篇文章作者沒有誘導讀者。反之,就存在誘導現象。

有時候從眾也是真像,獨立獨行還顯得假大空。


如果你自願融入群眾,那麼他們的群體觀念必然會對你產生影響,你能做的就是獨立思考,盡量沉默。很多時候不想被帶偏的話,只要做一個旁觀者就好了。


大概主要做到兩個一點:勇敢一點,謙虛一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