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會貸款 有錢隨便花


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有一篇文章,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更多類似文章可以關注公眾號靜聽濤聲依舊。

題目《怎麼讓孩子自信起來》

一個自信的孩子,才會去勇於嘗試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才能更容易成功。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非常關鍵。

當然,自信並非自大,自信是對自身能力的較為客觀恰當的評價,自大則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

那麼,一個不自信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的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對如何培養孩子自信獲得啟發。

每個人面對同樣的結果,會有不同的歸因(歸結產生這樣結果的原因)。在《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這本書中,作者有如下的表述:

悲觀的思考者,往往進行消沉性歸因,當壞事發生時,他們進行內部歸因——「這是我的錯……」,並且認為未來的改善不在他們的控制之內——「我不可能把它做好……」。

同時,面對好的結果,他們則會以為是暫時的幸運,或者是他人行為導致的結果。這樣的歸因風格導致了絕望感,從此,讓他們缺乏了改善個人命運的嘗試。

我對書中這段話非常贊同,因為我的學生中就有這樣的孩子: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個以前學習不錯的孩子,高考沒有發揮好?現在看來,答案可能就在上面那段話中。

那個孩子本來智商比較高,也很努力,但是,到了高三,因為受過幾次沒考好的打擊,於是開始懷疑自己,逐步失去了自信。後來的考試,即使考好了,她也一直說是幸運和偶然,在高三最後階段,成績經常起伏不定,她變得越來越焦躁,最後高考失利。

所以,改變孩子的歸因方式,對樹立自信非常重要。但這又不是能夠輕鬆做到的,想當初,我也曾多次告訴這個孩子,你考好了就是你的真正的實力啊,為什麼你不自信呢?但是依然沒什麼效果。

那麼,現在我明白了,對於這樣不自信的孩子,必須通過耐心細緻的培養,讓他們逐步調整思維方式,以此來改變「消沉性歸因」。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需要從哪些方面來做工作。

首先,應該讓孩子意識到,他的歸因方式是有問題的,要讓他對自己錯誤的歸因有一個清晰的覺察,明白這樣錯誤歸因的危害。

告訴孩子「當你這樣歸結為主要是自己導致了失敗時,這就是消沉性歸因。」既然我的歸因是有問題的,那麼,就需要嘗試著去改變。

怎麼改變呢?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了。這就過度到了第二點。

第二,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布置一些能夠成功完成的作業,讓孩子體驗自己的能力,並且家長要跟上描述性讚賞。

什麼是描述性讚賞?就是不要簡單說「你太棒了,你很聰明,你就是有能力」等等,而是具體說一下孩子在哪些方面、通過努力取得了什麼成績或者進步,家長對此有什麼感受。

比如孩子彈琴彈的很好,你不要簡單說「你彈的太棒了」,而是要具體描述一下:「你把這首曲子演奏得很有力量、有節奏,我真的很喜歡。」

家長要學一點發現孩子優點的技巧。其實無論孩子做的如何,我們都可以通過發現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來鼓勵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往往專門挑出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以為這樣指出不足才能避免孩子驕傲,才能促進孩子進步。

比如,孩子做了五道題,錯了兩道題,那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你做對了三道題,這說明你是有能力做對的。然後,讓孩子帶著這樣的心理去看那兩道錯題,孩子就不會失去信心,並且更願意去改正錯誤。

家長要清楚,孩子沒你想的那麼膚淺,你一誇他,他就驕傲地不知天高地厚了?那樣的孩子極少,反而是你對孩子真誠的肯定,會激發他的動力,關鍵是你讚賞的方式是否正確。

再次,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具有「消沉性歸因」的傾向,可以運用「小的歸因扭曲」來進行矯正。

什麼叫「小的歸因扭曲」?就是為了鼓勵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長可以將他們失敗的責任適當歸結於困難情境,從而讓孩子增加對問題的掌控感,讓孩子逐步變成樂觀的心態。

這樣的方法可能對家長來說比較困難,因為我們很反感對孩子做錯後的強詞奪理,一旦孩子強調理由,家長就採取嚴厲打擊的策略,害怕孩子因此就不努力了。但是,家長需要注意,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家長要清醒地意識到,讓孩子太過自責不利於他改正錯誤。我們要避免不分青紅皂白地想方設法讓孩子產生自責,因為一個太過自責的人,是缺乏力量的,他會感覺到自己無能為力,從而更不會去嘗試改變。

經常讓孩子產生自責心態,這是孩子失去自信和力量的主要原因。

總之,要讓孩子自信起來,需要家長不斷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對自己另眼相看。為了增加效果,可以讓孩子無意中聽到家長對孩子的正面評價;也可以通過某些儀式感,讓孩子對自己成功的時刻更加牢記於心。

如果孩子又進行了「消沉性歸因」,家長可以進行提醒,並且表達你的感受和期望,讓孩子重新走上自信的軌道。


謝邀!

我們兩個小孩,兩個人對不同的事展露出興趣,當然因為喜愛程度,同一個事情(比如畫畫,數學)產生不同的表現。她們當然自己也會覺得,對方在這件事上比我強。如果我們只去誇那個做的好的,另一個下一次對這件事就不會有自信了。我們通常是儘可能保持一樣的反應。

如果是一個孩子,很沒自信可能也會有不同的原因造成吧。比如自己經常被大人責怪做錯事,或者過於保護,但去到了集體生活就感覺自己不能處理好,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是小孩,這個自我還沒有完全形成。

沒自信的孩子,可能是因為天生害羞,可能是因為自己身邊很少聽到讚美,怕自己做不好,也可能是大人自己覺得孩子不夠自己想像中的自信,都有可能。

但是沒自信也沒什麼,只要大人記住不要瞎打擊Ta,平時做錯事了不要大聲責罵。不過我也不認為就光靠誇一定是好事。

讓孩子知道做的好的地方會被看到會被欣賞,做的不好的會被指出,那麼ta漸漸會發現,這都是對事不對人的,那ta會自如一點,今後也會客觀的去思考。

另外吧,如果沒自信但是又很敏感,其實也很正常。大多數人不是都會有那種不安全感嗎?都盡量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很有譜兒,心裡其實澎湃著呢。敏感其實也是很多藝術家會有的特質,誰知道現在看著沒自信,將來是不是會把這一部分投到創作中去呢,對吧。不是非要人人都跟台柱一樣,出來就獨當一面什麼的。(很自信也很好,但我相信特別自信的孩子的父母,很多會擔心孩子會不會過於自信導致摔的很慘。是人就有煩惱啊!)

自己舒服就行了,孩子也是,自己舒服就行。有些路ta們走著走著就懂怎麼自處了。大人也彆強迫非要「自信起來」,反而可能好心辦壞事。加油,大家!


自信是通過周圍人的反應逐步確立起來的。你的孩子受人歡迎,被同齡崇拜,那他的自信當然就有了。

漂亮的孩子自然是受人喜愛的,若長相不算突出,可愛同樣也是受人歡迎的。如果說漂亮是天生的,而可愛是可以後天打造的。

1.注重孩子的衣著。經濟條件好的,可以把孩子打扮得潮一些。品牌童裝,衣料柔軟,穿著舒適合體,款式有設計感。模特兒一般的小豆丁,誰見了都想去逗一逗。從大人的言行中,小孩兒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也會從大人的微妙表情中體察到自己在老師等成人眼中的價值,從他們的偏愛中找到自信。而同齡孩子,是會以老師的馬首是瞻,老師喜愛的,他們也會更包容和偏愛他。

經濟條件一般的,起碼讓孩子的穿著乾淨整潔,清爽且衛生習慣好的孩子,相信沒人會拒絕。

2.培養孩子有趣的語言。古人云:「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語言其實是人的第二張臉,也是內在思想的一個折射。有趣的語言,必定有一個有趣的靈魂。而擁有有趣靈魂的人,肯定會受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多帶孩子閱讀和出行,增長孩子的見識,讓孩子樂於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身邊有這樣一個總能帶給大家新奇事物的小夥伴,就算是偶爾犯了錯,大家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原諒。

3.培養孩子愛笑的習慣。笑容,是另一種語言,也是與人為善的一種表現。走出家庭,就是一個社會人,再小的孩子也是一樣。對他人微笑,就是願意接納別人。你願意接納社會,社會才願意接納你。

從心理學上,對他人微笑,就是對鏡中的自己微笑。自我的表情,會從他人臉上直觀看到,經常對自己微笑的人,心情就是開朗陽光的,沒有人會把陽光的又一個自己拒之門外。

4.持續發展孩子的一種特長。凸透鏡之所以能夠讓陽光點燃白紙,就是因為集中力量做了一件事情。所以,不要貪心不足,試圖把孩子培養成全才。孩子擅長哪一樣,就鼓勵他堅持做下去。不一定會在這方面有所成就,但就普通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中,能夠有讓老師和領導重用的資本。這件事身邊人都做得不如你好,你的不可替代性,會給自我增添自信,並且獲得別人沒有的機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就是必然的了。

不過,說歸到底,言傳不如身教。有自信的父母,才會培養出自信且有個性的孩子。培養孩子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對自我的培養。愛,就是互相馴養。若真的愛孩子,就要接受孩子的馴養,為他做一個榜樣。在你的工作領域,作出成績,受人尊重,自帶氣場。耳濡目染、春風化雨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只有一條路,讓他體會成功

自信來源於對成功的確信,沒有體驗過成功就不可能自信,即使有,也會因為失敗和不確定性被打擊

成功如何得到?靠分析靠持續刻意練習,靠自己的投入。

從小事情開始,讓孩子參與定一個小目標,讓孩子刻意練習,家長鼓勵、提供條件,讓孩子體會成功。

比如跳繩1分鐘100下,從開始到達標,這個過程分析、練習、陪伴,成功之後,告訴他可以用這個經歷來驗證各種目標。

這樣的經歷越多,自信越深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