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體重能達到兩三噸的陸地獵食者?

是因為身體結構,還是環境不允許,或者是演化的時間不夠,或是其它的?


談論現在的話,原因是大型陸生哺乳類掠食者內在的脆弱性和外部影響:全新世以來,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聯手屠戮大型哺乳類

談論整個演化史的話,是因為人們還沒確定一些已經滅絕的大型陸生哺乳類的具體體型與食性,難以衡量其最大體重。

例如:

由Alexei Kouprianov - 自己的作品,CC BY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641401

一些學者認為,陸生哺乳類掠食者的體型極限主要被可獲取的食物與代謝需求所限制,如果沒有成羣的大型食草動物來提供食物,你很難期待陸生哺乳類掠食者的體重超過1噸。與此同時,人豢養的動物通常可以比其野生親屬重得多。所以,你可以估計「要是上面這些大型哺乳動物能存活到今天,它們在動物園裡可以被喂得圓滾滾、體重達到兩三噸」。

參考

  1. ^https://doi.org/10.1666/10-037.1


能量循環效率的問題

大體形意味著什麼呢?更多的食物,更大的領地,更多的能量消耗,而捕獵行為消耗能量。

老鼠喂不飽獅子。。為什麼?以獅子的體重去追逐一隻老鼠,即便得手,起能量消耗與獲得比也得不償失。

所以巨犬熊滅絕了。。。

在氣候的變化中首先滅絕的都是大型動物,為什麼?

因為大型動物需要更多的領地,更多的食物。。。。以及更少的總體數量——更貧乏脆弱的基因庫。。。

當一地的食物供應不能滿足條件的時候,這些動物就只能遷徙,所以你看當今的大型獸羣有遷徙的習性,食草動物追逐水、草,而食肉動物追逐食草動物。。。

如果地球出現大範圍的氣候變化,直到連遷徙都無法提供足夠食物的時候,大型動物們的數量就會不斷變少,起基因庫越來越頻發,數量越來越稀少,個體將很難找到配偶,它將徒勞的亡命於填飽肚子的努力,而它的提醒與體重讓它的努力,註定失敗。

無論先進還是過去,體形超標的「食肉動物」往往要麼雜食比如穴熊,要麼有食腐習性,腐肉將佔據其食物總數的大部分,比如短面熊,原因無他——獵食行為的能量循環效率下降。方便理解,舉例吧。。。200磅的壯漢和100磅的瘦杆子跑同樣多的路程,你覺得誰消耗的能量多,消耗的多怎麼補回來?壯漢必須喫的更多,他不能花力氣去追捕小型獵物,他必須瞄準大型獵物。

除非實在海里,巨型的藍鯨、姥鯊都以最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其捕食行為因水環境的原因變成濾食性。。。

但是在陸地上,恐狼只比灰狼大一圈,但是恐狼滅絕了,灰狼活了下賴。


認真的說,是因為哺乳動物沒進化到這個階段就橫空出世了一種恐怖直立猿把地球上幾乎所有一噸以上陸地動物都乾沒了,並且從生態系統層面上斷絕了日後出現上噸的大型陸地動物的可能性。


有接近一噸的,比如大鬣獸,北極熊啥的。新生代氣候突變太多,剛進化出一些大的,一個突變死一批就沒了。

像二疊紀的安蒂歐獸也有2噸,哺乳動物身體構造肯定比這個二大爺先進,不至於是先天因素長不大,主要是氣候多變,能穩定發育的時間不太夠

至於恐龍。恐龍的身體結構確實更適合變大,氣囊,骨骼都能減重。且中生代相對溫暖,環境穩定,有充足時間發育。比現代動物小的恐龍也比比皆是。


這就是演化的結果吧

自然環境中植物是能量的生產者,要有足夠的植物才能養活足夠多的植食性動物

有足夠的植食性動物才能養活這種大體格的陸地獵食者

另外,進食方式陸地和海洋也有很大差距

比如海洋中很多動物個體雖小但是集羣行動,肉食動物就可以用一次性大量捕獵來滿足能量的需要

一頭鯨魚幾十噸中,他可以靠喫小磷蝦生活,因為磷蝦雖小,但是數量巨大,鯨可以一次性喫上噸的磷蝦

而陸地上沒有哪種動物可以供你一口幾百隻這樣來喫的

所以如果現在有霸王龍,即使他生活在滿地都是老鼠的地方,他一口一隻老鼠,獲得的能量都未必夠活的!要是把老鼠換成更小的螞蚱霸王龍就更要餓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