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聽到最多所謂誇我的詞大概就是懂事了吧,可能是記事早,3歲開始的兒時記憶我還隱約記得一些。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後,7歲開始回到跟父母姐妹一起相處的生活,由於生疏,害怕做錯事,我學會了看臉色做事和討好。也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意識到我只有自己一個人,從未有過被保護的感覺,也因此導致我現在所缺乏的安全感。因為跟姐妹吵架夜裡偷偷哭,也曾因為覺得不被保護和不公平做出打算離家出走和爺爺奶奶生活的舉動,那時候是真的很徹底的傷心吧,也在我心裡留下了印記。但沒有退路,就只能繼續同樣的生活,其他人不想做的事情,哪怕我不願意做,也會忍著委屈去做。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到了高中的生活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也很少打電話回家,很少很少,一學期大概就只有每次到學校報個平安或者週末留宿打個電話告知而已,再沒有其他。還算是很快能夠適應環境的人吧,那時候也很安逸,是最開心快樂的時光。後來慢慢的跟家裡關係緩和了許多,我甚至開始覺得人就是要懂事,不能讓父母操心,哪怕有時候做著不願意做的事也還會這樣想,大概已經習慣了以前的那種生活吧。我是內心挺想逃離家裡想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的人,但現實問題也真的很難去改變。我挺討厭現在得自己。被誇懂事在我心裡一直都不是褒義詞,這個詞好像給我上了一層枷鎖,別人對我所付出的種種都看成是理所應當,好似我如果哪天沒有按照別人的意願去生活我就是變得不懂事了一樣,我害怕聽到這樣的聲音,每當被誇懂事,表面我在微笑,但心裡其實已經毫無波瀾,甚至想逃離這層被附加上的枷鎖。懂事,並沒有讓我過得好一點。別人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喫,但我的每次流眼淚,都是在廁所或者被窩裡偷偷哭,不僅沒有糖果,更多的是委屈。可能是因為很少得到糖果,所以太甜的東西我都不喜歡。


也不一定,懂事的人更會權衡利弊,不然白懂那些事兒了,看上去很乖說不定暗戳戳更會偷梁換柱。


(我先聲明 我爸給我了很多後媽 弟弟妹妹的話 同父同母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

根據我從小到大的經歷 認知 看清的經驗來講 要看你是怎麼定義「懂事兒」的

首先懂事兒可能在我心裡不止一個方面就可以去定義的。

比如,我會在他每一次婚姻中第一個衝出來 替爸爸分擔一下義務責任,因為他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為了不讓他跟他和阿姨之間有矛盾,學會為爸爸著想。所以可能在我弟我妹還不願意接受的時候,我就會進行緩解。再比如,當我知道爸媽離異的時候都已經是5-6年以後了,但我沒有說什麼。還有一件事兒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才上初中,因為我媽說要借我爸的車去北戴河 然後我說服了我爸爸 回來以後 我媽就把我爸的車賣了 然後我還幫我媽媽說話 但是那天我在喫早飯的時候,我爸突然拿了一摞的文件(離婚協議書,打官司的文件,孩子的分配問題等等的文件)放我面前 對我說「這是你媽媽這麼多年乾的事兒 本來不想告訴你 但我覺得你長大了 也該知道一些事情了 你媽媽僅僅是在利用你們」

我記得很清楚 那天我是怎麼哭著去的學校 怎麼接受的那一切

所以每一次在我弟我妹去找我媽媽的時候 我會留下來 哪怕我爸很晚纔回家 只因為我覺得我那兒已經有兩個陪她了 但我爸還一個人(我後媽當時不住在北京 因為怕我媽知道來找事兒)。

或者是 我猜到我爸再次離婚 都也不說什麼 而是靜靜的帶著「爸爸」的想念和義務,姐姐的愛護這些身份去看的她們。我覺得爸爸很累 不想說也是不想讓我們多想 所以我一直假裝不知道 直到我需要辦理簽證 需要他和我媽的離婚證 他才給我說。哪怕為爸爸想了那麼多 但可能在家長眼裡,他認定的懂事兒不是這樣的,拿一個真事兒說吧,上週我爸手術 結果前一天我被人騙了(這個詳細內容略),他沒有問我,也不擔心我會不會怎樣,而是直接把我vx和手機都拉黑了,讓第三個人跟我說 他已經知道了 他很生氣 對我很失望 覺得我一點兒都不懂事兒。但當時我沒有第一時間告訴他是因為他做手術,我想等他好多了再說。(我之所以被人騙也是因為想要提前準備搞我學習的事情 一心急發現自己被騙了 我也就及時止損了)那一瞬間 我很委屈 因為他沒有問過我 瞭解真實的情況 和為什麼我選擇這樣都沒有問 而是把我刪掉了 讓第三個人告訴我 還讓我第三個後媽 把我微信也刪了 那天很委屈 就跟我妹說了 我妹替我問了一下,我爸就不讓我妹提我 說我一點兒都不懂事兒 讓他每天氣的睡不著

所以,對你的問題上來回答的話 我說對的 至少對我來說 過於懂事就是要承受更多的傷害

懂事的尊重了爸爸的想法(為了爸爸著想,為了讓他工作不操心,就算有保姆我也會竭盡所能的去對弟弟和妹妹責任 包括我,我弟,我妹出國的證件 都是我自己來弄 他只負責給資料…… 因為想要好好回答問題 所以拿我的事情來說 也是不太好意思 後面我就不嘮叨了)

每個人對懂事兒的定義都不一樣,甚至很多的人都知道我已經很懂事了的時候 卻還是因為一件這樣的事 被說成不懂事 對我很失望這些話 (我身邊朋友最後 也都不幫我爸圓了)因為他直接不給我生活費 我現在人在海外 房租什麼的 他都不會為我去想的 昨天其實我纔算想明白過:可能是我爸沒有把我每一次為他著想當作是「懂事」,所以才這樣吧

因為我不知道你的經歷 和你為什麼會這麼問的原因 但於我而言 從小都承受到現在了 就算心裡失望 也不能太生氣 所以過幾天我還要去道歉(我的性子有點烈 每一次這樣做 他也不給我生活費 但那時候在國內就也沒覺得太多好喫 但是國外一個人他還這樣)我也有自尊的 所以我也沒說什麼 想先等自己調整心態再去說吧

我朋友都說我很懂事 哪怕是有的時候給年邁的老人讓了座 都會說一句 謝謝

當所有人都看到了我身上的懂事兒的時候 我爸沒看到就是沒看到 所以…… 但沒事兒的 不管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像我一樣 失眠就找劇看 無聊找事兒幹 有壓力哭一哭沒啥的

我前一段時間其實很喪 現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也沒有很開心 但也算平靜 所以我朋友給我說了一句話:就算是親人 也得互相尊重 平等對待自己的孩子 所以 有的時候多想想自己 可能懂事兒的一些行為也就變少了 因為知道沒有必要

包括我現在打完這段文字 其實真的也好受了很多 不必要把別人不覺得是「懂事兒的」行為拿出來 反而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不便和抱歉 那樣 承受的東西也就少了

可能我說的會有人不同意 但是 我會放在心裡認真衡量一下 與其讓這些事兒都澆到心窩子裏 難受的不行 比如去看看手機,幹點兒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來

加油 不需要想太多 !!!


我兄妹四個,小時候我是最乖從來沒挨過打的一個。我們家種了三十多畝地,我最怕鋤禾日當午,所以從五六歲就承擔起做六口人的飯,還要洗衣服,割草餵鵝等很多家務,現在看來真的不可思議。12歲時我父親就心梗去世了,我們更辛苦,我記得最狠的一次是我和姐姐弟弟通宵割麥子,因為白天太熱了晚上涼快點,有月亮 照明。

但是長大以後我覺得我是一個界限分明的人,各自成家後我不喜歡依賴哥哥嫂子,我的獨立堅強也贏得了嫂子的特別好感。作為家裡姐姐和弟弟供應出來的大學生,我和哥哥自然承擔起更多的經濟責任,比如說給我媽提供所有養老費用,告訴我媽不能問我姐姐弟弟要錢。但是我覺得這是自願的,不是壓力而是擔當。

如果說父母偏心讓大的出錢幫小的或者讓勤勞致富的幫助好逸惡勞的,就有權拒絕了。救急不救窮,平常過日子誰家都要有計劃量入為出,有多大的碗喫多少的飯,誰都不應該依賴別人,即使是依賴父母也不可以,這是做人的基本態度。


我覺得不應該,因為我就是一個懂事的人。所以從小喫了很多虧,也許很多人說,喫虧是福這樣的話,但放在生活中,小人看你無動於衷,凡事不計較往往容易得寸進尺。如果僅依靠懂事的特質,那人生肯定是很悲劇的。所以應該反抗也要反抗,而懂事的人是聽得太多的大道理,喜歡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什麼都背負在自己身上,非常的累,還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所以,樂觀的分析事情,不是一味的懂事理解,讓步就足夠的


沒有辦法。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冷酷的社會 。除非有利益或者是親情。不然沒有人會來非常照顧你的感受 。而會哭的孩子有糖喫 ,你懂事,你沒有哭 那麼就沒有人會來安慰你,你就沒有糖喫 。

很多東西 ,都跟社會上的一些東西一樣 。他放在那裡,但是你不去問,不去叫不去要他就不給你 。

懂事代表你有能力 ,蜘蛛俠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你越懂事,自然會來安慰你的人就越少。因為他們覺得你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而一個不懂事的人 ,大家覺得他沒有辦法照顧好自己,會給他更多的關懷 。

就像我們會給一個殘疾人更多的幫助 ,因為殘疾人在生活方面是存在困難的 。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個問題,包括家長在內 。懂事的人,他只是懂事 ,他不是無敵 。畢竟每個人的心思都是有限的,在照顧完一個不懂事的人之後,沒有呢思再去照顧一個懂事的人 。

懂事的人需要承擔更多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懂事的人也是需要發泄的 。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發泄的平臺 。如果你有什麼怨恨不滿,你可以到網上找人去傾訴 。

轉換成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有兩個杯子,一個杯子沒有蓋子,一個杯子有一個蓋子,但是蓋子上有一個孔 。些事情,就像往兩個杯子上潑了一碗水 。人們看到沒有蓋子的杯子裡面有很多水 ,而有蓋子的那個杯子只進去了一點點水 。所以人們就把沒有蓋子的杯子裡面的水給倒掉了 ,但是卻沒有精力再去倒第二個杯子 了。

長此以往,人們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那就是,有人潑了一碗水 ,只要把沒有蓋子那個杯子的水倒出去就行了 。但是每一次有蓋子的那個杯子裏也進去了一點點的水 。積少成多之後,這個杯子也會滿 。

寫微博,寫日記 。發qq空間發朋友圈 。都是一種宣洩的方式 。你可以自由選擇 。懂事 讓你沒有人安慰 。但是,有時候機會來了 ,人們也會讓懂事的人去。這也是你的優點 。

其實我很難受 ,因為看了我的話 ,你可能會變得更加懂事 。直接成一個會自己倒水的水杯 。太懂事的孩子往往是會讓人感到心痛的 。加油 。互聯網另一端的陌生人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