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問題不僅六歲的孩子會問,十六歲的孩子也要問。

只是,六歲的時候,孩子是用問句說:「媽媽,為什麼有的小朋友不喜歡我?」

十六歲的孩子,是用陳述句說:「媽媽,我覺得他們討厭我。」或者,「媽媽,我害怕他們對我有看法。」

能說什麼?

很多父母先入為主直接回復:「那你看看你做了什麼讓別人不喜歡啊?」或者:「你可以去問問別人為什麼不喜歡你啊?」

嗯,許多人,明明沒有做錯什麼,也不存在什麼原因,但就是會受到排擠,這需要反思孩子自己嗎?

我反倒認為,應該提請寶貝注意的是:

第一,別人的看法並不重要。

我們不會和任何人,從小到老一直相處著,並長久無縫相處到老死。

過於重視別人的意見,就是過於依賴別人的意見,對多數人都是相當危險的心態,因為人都無法負責他人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交際圈夠寬的話,就能找到夠喜歡自己的人。

  • 所以我會對十六歲的孩子回復:別人想讓你成為他喜歡的模樣,他配么?
  • 我會對六歲的孩子回復:寶貝,你喜不喜歡自己呢?

第二,每個人對喜歡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彼之蜜糖,我之毒藥。

我們總在無數多的標準里生存,但是總有一條標準是適合且僅適合自己的。

對待這種情況,別人的標準,根本就不重要啊。

自己有一套評價體系就好了。

我一定會問孩子:

  • 你喜歡的小朋友什麼樣的,為什麼?
  • 你不喜歡的小朋友什麼樣的,為什麼?
  • 所以,你認為以你自己的標準,你是喜歡自己還是不喜歡自己呢?

要是孩子就是很喜歡英雄主義,覺得殺人除惡很酷,那麼,恭喜你,你可以給孩子推一系列的書,包括但不限於《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教父2》。

特別《教父2》,必須在所有英雄主義的書里,擁有姓名,內涵極其深厚。

要是孩子讚賞的是德行高尚的完美主義,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去看看,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媽媽、爸爸都不完美,所以,寶寶也不用事必完美。

第三,你永遠有機會修正別人心裡的印象。

首因效應很重要,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沒錯。

然而還有近因效應啊,也就是交往最近一次給對方的印象呢。

還有暈輪效應、刻板印象、定勢效應和投射效應啊。

這一大堆心理學名詞,只說了一件事:我們,作為心理學大師,對TM人和人之間,產生印象,很難得出客觀一致的意見。

也就說明,別人當下的想法,並不重要。

留下一口氣,永遠有機會從當下開始,改變在別人心中的印象。

這時候就需要探究三方面問題:

  • 孩子究竟在他的社交圈,給其他小夥伴,造成了什麼印象?
  • 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
  • 怎麼改變?

孩子能主動關注別人對他的喜歡程度,真的非常可貴,說明他長大了。

家長要教育孩子的是,行得正,走得直,耳朵可以聽一聽別人的意見,但是,別人的意見再大再牛,那也僅是其個人的想法,沒必要太放在心上。

尊重自己,才是最高的尊重。

別人想讓你成為他喜歡的模樣,他配嗎穆晨王的視頻 · 957 播放

我女兒跟我說過,「媽媽,幼兒園裡的某某不喜歡我,不跟我玩」。我當時就說:「寶貝,這不是你的問題,不是你做的不好或者把夠優秀,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不喜歡一個人可能沒有理由,你是不是也有不喜歡的小朋友?」

女兒「那個誰誰總是欺負我,我不喜歡他」

我「你這種就是有理由的不喜歡,其實這種有理由更多的是我們不喜歡那個人的行為或者性格,如果他不欺負你,也許你至少不討厭他。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討厭一個人沒有什麼理由,就是不想跟他玩,不想和他做朋友,他或許本身沒有毛病,這就只能說明我們沒有緣分。所以別人不喜歡你,是你們沒有緣分,不是你做得不好。」

我「不論別人對你怎麼樣,都不要把別人的行為帶到自己身上。就像是你看見別人生氣了,千萬別覺得是自己惹了別人生氣。對於不喜歡你的人,你更不需要去喜歡他,他不跟你玩有什麼關係,你找你好朋友玩呀,你在學校里有那麼多好朋友的,對吧。」

我自己的主旨就是:人活著一定要跟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快樂快樂,人生這麼難,能少一個人添堵就少一個。至於那些跟自己合不來的人,不好意思,我也跟你合不來,我也不稀噠跟你做朋友,更不會委屈自己討朋友!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回應:同理心(處理孩子情緒)+尋找解決方案。

「xx,不喜歡你,你感到很傷心,對嗎?媽媽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會覺得很難受。「

孩子情緒緩和了,然後再跟孩子溝通。

「讓我們來看看,xx不喜歡我們的原因是什麼呢?......"


題主你好,看到這個題目,彷彿看到幾年前的我,也會面臨孩子同樣的問題。

「為什麼有的小朋友不喜歡我?」其實每個孩子在不同年齡段都有可能提出這個問題,包括我女兒6歲以前經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感知力,通過別人對TA的語言,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而做出的主觀判斷。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反應。這種情況的關鍵在於家長應該怎麼引導?這對家長是一個小小的挑戰,您的回答很可能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中對一些事情的主觀認知。

說到主觀認知,我們先來普及一下匯愛家感育理念中三個維度中的感知力和意識感受。

感知力中的感就是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統稱五感,人們通過五感來獲得信息。知就是人的知覺,人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通過這些信息而得出的主觀判斷,就叫知覺。這種感知的能力就叫感知力。感知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比如6歲的孩子就能通過別人對他的的態度,來判斷別人喜不喜歡她。

而人的意識感受就是,你聚焦哪裡哪裡就會放大,比如孩子總是注意到小朋友不理TA,內心就會有不好的感覺,以此TA得出的結論就是:「小朋友不喜歡我!」做出的行動就是回到家跟媽媽訴苦,覺得自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希望能得到媽媽的幫助。

那麼這個時候,媽媽應該怎麼回答呢?

我記得女兒上幼兒園階段也會問我這樣的問題,一開始我都會安慰她,以為緩解下她的情緒就沒事了。可是我發現這種方式是無效的,女兒依然會跟我抱怨,告狀,覺得自己是個受氣包,大家都不喜歡她。好在此時我已經在學習匯愛家的感育理念。我認識到,女兒的感知力比較強,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只是她的意識聚焦總在小朋友不喜歡她的事情上,導致她總會有不好的感受和情緒。

有一次女兒回來又跟我抱怨:「媽媽,樂樂又不跟我玩兒了,她是不是不喜歡我?」這次我沒有急於去安慰她,而是把她摟在懷裡跟她聊天。我說:「寶貝,跟媽媽說說今天在幼兒園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啊?」

女兒馬上眼睛發亮跟我說:「媽媽,今天苗苗老師給我們發棒棒乳酪,別人都是一個,就給了我兩個!」我一臉好奇的問:「是嗎?苗苗老師為什麼給你兩個呀?」女兒說:「有一個小朋友今天沒來,就多出來一個,苗苗老師知道我愛吃乳酪,就把多出來的這個乳酪給我了!」我誇張的說:「哎呦,苗苗老師對你真好!」女兒美滋滋的說:「苗苗老師可喜歡我了,我也喜歡苗苗老師!」

我感嘆到:「呀,看看我閨女,就是這麼招人喜歡,老師都這麼喜歡你!再跟媽媽說說你喜歡跟你們班那個同學玩兒啊?」女兒開始數:天天,樂樂,子豪,悠悠。。。數了4-5個。我驚訝的說:「寶貝,你這麼多好玩兒伴呢?這些都是你喜歡的同學嗎?」女兒說:「對呀,我們幾個總一起玩兒。對了媽媽,悠悠明天過生日,邀請我參加她的生日會呢,你看還給我發了卡片!」

我看著邀請卡,感嘆道:「寶貝,咱們都參加過好幾個同學的生日會了吧?他們怎麼都請你呀?」女兒得意的說:「他們喜歡我唄!」我馬上說:「寶貝,你有沒有發現喜歡你的人好多哦,有同學有老師還有爸爸媽媽,你就是一個特別受歡迎的寶貝!」女兒聽了重重的點頭,一臉傲嬌、燦爛的笑容。之前對樂樂的抱怨早就拋在九霄雲外!

在這次對話中,我並沒有順著她的抱怨去給她安慰或者講道理,而是轉移了孩子的意識聚焦,引導她去關注一天當中開心的有趣的事情,讓她有美好的感受,並及時的給她一個錨定,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她是受歡迎的。把她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她受歡迎的事情上,孩子自然就不會總去關注那些她認為不好的事情。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回到家,我都會問問女兒幼兒園裡發生的一些有趣的,特別的事情。漸漸的,女兒很少再跟我抱怨同學不跟她玩兒之類的問題。聊得最多的是她認為很開心的事兒。甚至有時還會分析跟同學間發生小矛盾的原因,自己做出調整。整個人變得的更加陽光快樂!

非常慶幸,在孩子上幼兒園階段我進入匯愛家學習感育理念,能夠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感育技巧支持女兒的成長。讓我深刻意識到,我們父母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腳手架,而學習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希望我的經驗能支持到題主,祝您和孩子生活幸福愉快!


匯愛家認證感育講師:侯利玲

匯愛家感育,用「感」讀懂孩子,用「育」啟迪一生!助力千萬家庭幸福!

發佈於 2020-08-1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Dr.SusanDr.Susan?

約克大學 化學博士

作為一個在異國他鄉的媽媽而言,當孩子問起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或者是媽媽,為什麼別人討厭我,為什麼沒人喜歡我之類的,我會更加的敏感,擔心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霸凌現象,在這裡說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給其他媽媽一些幫助。

  1. 首先不要忙著回答孩子,而是讓他繼續說下去,當一個引導者和聆聽者。

通過聆聽,你可以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知道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有沒有霸凌現象,社交上是否過於內向都是可以在聆聽中發現細節的。不要孩子一開口,你就說我覺得寶貝你是最棒的,別人不喜歡你沒關係,爸媽愛你啊之類的。這樣子只能短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實際上孩子是希望得到除家人以外的人的認可的。

2. 注意孩子的感受並且站在他的角度表述你能理解。

適當的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比如說對他說,別人不喜歡自己一定會很苦惱心情沮喪,我太能理解你不開心的點了。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很多情緒的變化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保持積極的向上的心態,一味的灌雞湯我們自己也知道是不好的,那為什麼對著孩子尤其是對著男孩子就總要他像個男子漢只能堅強不能軟弱呢。

3. 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例如「你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而在他們心裡可能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法。問很多問題可以引導他們完成思考過程。他們可能會自己走出沮喪的感覺,就好像我們工作中多思考一下也會反應到,也許某某某並不是對我有成見,而是他在忙一個項目或者其他的,並沒有注意到我。

4. 多和老師交流,組織一些活動,評估孩子的社交能力

多問老師孩子日常在學校里的狀態,適當的組織一些生日派對邀請孩子的朋友過來玩,有意的去探尋一些信息來衡量孩子社交能力的優缺點。而派對上的小遊戲還可以看看孩子的團隊合作。

5. 詢問有沒有其他同學有這樣的困擾,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有些孩子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不被同齡孩子喜愛,比如,捲髮,偏胖或者帶著厚厚的鏡片。當孩子遇見這些問題時,可以詢問他還有其他的孩子被嘲笑或者戲弄嗎?讓孩子感覺到,我不是一個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遭遇,這不是我的不對同時我也要幫助那些和我一樣遇見困難的人。


作為一個在異國他鄉的媽媽而言,當孩子問起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或者是媽媽,為什麼別人討厭我,為什麼沒人喜歡我之類的,我會更加的敏感,擔心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霸凌現象,在這裡說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給其他媽媽一些幫助。

  1. 首先不要忙著回答孩子,而是讓他繼續說下去,當一個引導者和聆聽者。

通過聆聽,你可以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知道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有沒有霸凌現象,社交上是否過於內向都是可以在聆聽中發現細節的。不要孩子一開口,你就說我覺得寶貝你是最棒的,別人不喜歡你沒關係,爸媽愛你啊之類的。這樣子只能短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實際上孩子是希望得到除家人以外的人的認可的。

2. 注意孩子的感受並且站在他的角度表述你能理解。

適當的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比如說對他說,別人不喜歡自己一定會很苦惱心情沮喪,我太能理解你不開心的點了。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很多情緒的變化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是一味的讓孩子保持積極的向上的心態,一味的灌雞湯我們自己也知道是不好的,那為什麼對著孩子尤其是對著男孩子就總要他像個男子漢只能堅強不能軟弱呢。

3. 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例如「你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而在他們心裡可能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法。問很多問題可以引導他們完成思考過程。他們可能會自己走出沮喪的感覺,就好像我們工作中多思考一下也會反應到,也許某某某並不是對我有成見,而是他在忙一個項目或者其他的,並沒有注意到我。

4. 多和老師交流,組織一些活動,評估孩子的社交能力

多問老師孩子日常在學校里的狀態,適當的組織一些生日派對邀請孩子的朋友過來玩,有意的去探尋一些信息來衡量孩子社交能力的優缺點。而派對上的小遊戲還可以看看孩子的團隊合作。

5. 詢問有沒有其他同學有這樣的困擾,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有些孩子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不被同齡孩子喜愛,比如,捲髮,偏胖或者帶著厚厚的鏡片。當孩子遇見這些問題時,可以詢問他還有其他的孩子被嘲笑或者戲弄嗎?讓孩子感覺到,我不是一個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遭遇,這不是我的不對同時我也要幫助那些和我一樣遇見困難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