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試圖進入歐美圈,就簡單說一點我的感受。

歐美沒有東亞那樣的「偶像產業」,就算是boy band和girl group也是按照歌手的運營方式在運營的。(其實這多少也會在某些時段產生空缺,畢竟產生組合的方式過於隨機,不能保證一直有能造成有影響力的組合誕生,比如最近幾年,歐美在組合這方面明顯被韓國組合侵入了市場。單以spotify單日數據來看,girl group十個里只有四個不是韓國的,如圖)

然後就被「文化滲透」了(哈哈哈)

說回它跟內娛的不同。其實比起韓國和日本來,內娛的偶像狀況和歐美才比較類似,那就是沒有偶像產業,就算通過選秀成團,成員也很快會開始當演員,團體也很難長久有屬於集體的資源。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娛產業(特別是音樂產業),遠沒有美國那麼發達。

拿內娛粉絲熱衷的做數據舉例,內娛缺乏一個特別有影響力且維持時間非常久的音樂榜單。這使得做數據這件事看起來就很虛了。

在美國,有Billboard公告牌榜單作為業界公認的權威榜單。

在推特上隨便一搜都能看到各種billboard數據分析號,沒有什麼推廣內容,就是單純的展示數據,每一條都有相當多的轉評贊。

和該榜有關的流媒們也會通過展示內部chart來提高歌曲的播放量。當然,這些用戶量巨大的流媒們自己的榜單本身也很受重視。

Apple Music

Amazon Prime Music

Youtube

Spotify甚至會標明波動

電台播放量也在榜單計算範圍之內,有些音樂電台就會把他們每個時間段播得歌提前通知給大家。

專輯銷售這回事…我不在美國,不清楚美國本土還有多少唱片店,我只知道亞馬遜是真的好用。我在澳洲用澳亞買CD,結合當地人們的工資也是真的便宜。法定最低工資17刀左右(現在不止了),亞上簡裝CD經常打折到十幾刀甚至幾刀,剛出的新專輯也就二三十。美國亞馬遜購買CD還會直接附送MP3下載文件(也可以直接購買mp3文件),而這個也可以算在b榜數據里。

歌手本身也很重視這個榜單,最近剛從監獄出來的69還因為懷疑數據造假而怒噴。

我覺得這個榜單最妙的,是幾乎把大家聽歌的方式全算進去了。想買CD和黑膠的買唱片,想下mp3的去亞馬遜下mp3,想聽流媒的買個會員聽聽流媒,一點兒也不想花錢的上youtube看官方和vevo發的mv或者聽聽電台,這些全都能在榜上算進數據里。

從另一個角度講,你是一個純粹的路人,不懂什麼是數據,只是普通聽聽歌,但其實你已經幫著為數據做貢獻了。

不要說什麼歐美很隨意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們重視數據,他們也重視啊。只是人家的江湖規矩早早就定好了,在裡面生活的人早就習慣了,可以安安穩穩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2020.11.6更新:

看了幾個評論,覺得某些人可能有誤解,那種看起來沒什麼實力的人依然有人捧,這在歐美也是有的。偶像組合歐美是有的,但同一個公司有計劃地一代一代培訓-推出-經營唱跳團體,並只以此盈利,這樣的東亞偶像運營模式確實沒有,但也並不是沒有偶像。只是沒有「idol group」這種說法,歐美男團叫boy band,女團叫girl group,或者統稱為「pop group」。雖然不是任何時期都有如Back Street Boys,Westlife, One Direction之類的現象級團體,甚至 5 Seconds of Summer,Why Dont We這樣小範圍紅過的團體也不常見,但幾乎任何時期都有這樣類似的以年輕男/女們的顏值和唱跳為賣點的團體,要說唱的有多好,跳的有多好,不見得,並不是非要有Justin Timberlake這樣的實力才能進偶像團體的,他們的賣點,長期被很多人不屑,但他們確實存在著。無論在哪兒看漂亮的帥氣的年輕人唱歌跳舞,幻想他/她們是自己的另一半,這樣的需求總有很多人有。


啊……歐美那邊有飯圈的說法嗎?

歐美和內娛的區別大概就是,不會有粉絲花錢捧個什麼都不會的廢物吧???


歐美有飯圈?飯圈文化是從日韓傳過來的,跟偶像文化是結合在一起的,簡單來說就是娛樂公司培養偶像,為偶像製造作品,打造人設,規划行程。然後偶像和團隊吸引大批粉絲,發行專輯一類的東西賺錢,打造知名度。歐美很多明星雖然也有團隊跟公司但是獨立性很強,有自我的風格和意識,專業性也不差,歌手、演員可以各司其職互不干擾。

偶像是包裝出來的虛擬的形象,但是明星可能就是比較真實有實力。

飯圈本質上就是欣賞偶像,偶像是核心要素。但是歐美圈可能就是作品排行,歌曲榜單排名還有影視劇知名度。

而且最重要的是歐美那邊正主向來都是自己上場撕,根本用不著粉絲動手……


歐美因為本身環境,包括消費市場,版權管理這些方面,相對較為規範,所以相對來說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1、他們藝人的數據是路人貢獻的就可能真的是路人貢獻的,因為大部分人習慣在官方平台收看或者收聽,所以如果不是粉絲只是單純喜歡某一作品進行欣賞的同時,就已經是數據的一部分,當然不是說歐美沒有盜版啊。

2、歐美藝人,該接代言還是接,該上節目也是上,並不是有些人說的好像特立獨行的看不上商業化,大家進娛樂圈,除了熱愛,剩下不就是為了賺錢嘛。

3、男/女友粉,cp粉,狂熱粉,都有,但是因為藝人本身大部分比較擅長自己動手撕逼,所以粉絲間有時候就直接吃瓜了,另外藝人戀愛掉粉也會有,但是大部分都有作品,後期也能輸出其他作品,所以不care。


這個問題讓我三進三出 欲言又止 進來說聲不好意思 我實在想不到怎麼表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