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什麼?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的一位學生家長。

這位家長的母親,也就是學生的姥姥,當年就是被她的父母催促著甚至可以說是逼迫著結婚,又在完全不喜歡孩子也根本不想要孩子的情況下,在雙方父母家人的巨大壓力下懷孕生女。

這位家長在一次班級外出活動過程中和我長談過一次。她告訴我,她是在母親的哭泣和抱怨與責罵聲中長大的。

她的母親有兩句口頭禪:「就為了生你,我受的都不是人受的」、「就因為有你,我這一輩子都過得這麼苦……」

之所以說是口頭禪,是這話並非在特定環境和心情下才會說,而是時時刻刻掛在嘴邊。比如某一天,她母親做飯的時候發現沒有鹽了,就會說:「就因為有你,我這一輩子都過得這麼苦,做飯連勺鹽都沒有」。任何最日常的話,都可以把這兩句口頭禪當開頭。

這位家長和我說:「有些話聽多了人就會免疫,可是她這兩句口頭禪我聽了四十來年,現在我自己的孩子都上高中了,還在聽,還是沒有免疫。四十多年了,每次聽都特別難受」

而匪夷所思的是,她的母親年輕時經歷了被人強迫著結婚生育的苦和不甘,可以說一生都未獲得內心的幸福和對自我生活的認同,但是在她大學畢業後,她母親也一樣催促甚至強迫著她早早結婚,也一樣在她並不想要孩子的時候不斷施壓讓她抓緊生孩子,還曾和她說:「你如果爭氣,就生個兒子」。

她說:「我非常不理解,我媽媽也並不是沒有文化的人,她怎麼會這樣,怎麼會說出這種話」(她母親是小學老師)

她兒子出生後,她的婆婆問醫生的第一句話是:「我閨女怎麼樣?」

而她的親生母親,對她婆婆說:「凈問沒用的,先問是不是男孩啊」。

醫生一心以為她媽媽才是婆婆,甚至在她出院那天悄悄告訴她:「你這婆婆真不怎麼樣,你以後過日子要防著她點兒」

這位家長和我說:「怪吧?我爺爺奶奶和我爸爸都不重男輕女,都對我特別好,很愛我,只有她嫌棄我是女兒。她總是說,她受了那些罪生了個孩子,結果生出個我,是個兒子也多少值一點。到我生孩子的時候,我公公婆婆和我愛人也都不重男輕女,只有她,不斷給我施壓說必須生男孩……」

她母親嫁的人,也就是這位家長的父親,其實人很好,可是就是因為結婚並非她心甘情願的事,生孩子也並非她心甘情願的事,她就一生痛苦,並把這種痛苦不斷向外發泄,讓她身邊每個人都不好過。

這位家長雖然也是被催促著結婚,可是自己對愛人還比較滿意,也就知足。雖然按本心說並不想生孩子,可是因為自己受過的這一切,發誓要好好愛自己的孩子,沒有重複她媽媽的人生軌跡。

然而她還是告訴我:「我在我兒子和我外甥女(她愛人姐姐的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用各種辦法告訴他們,人這一輩子,順從自己的心意特別重要。尤其是像在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大事上,千萬不要被別人左右。沒有什麼人生選擇是必須做的,你自己願意最重要。人只有願意,內心才滿足。只要內心能滿足,怎麼活著都會很舒服。別人都說是對的那個選擇,如果讓你覺得不舒服,那就是錯。別人都說是錯的那個選擇,如果讓你覺得舒服,那就是對」

當時這話深深觸動了我,我把它認真記到了當天的工作日記上。

我是一個比較軸的人,什麼事得我自己從內心真正認可才可以。在我自己來講,絕對不會因為別人的標準、世俗的標準,去做任何我自己人生的重大選擇。

但這話我輕易不敢對別人說。因為我自己有相對寬鬆的環境,我的父母非常尊重我。至於旁人,不重要,我父母本身也不是會被別人的意見和標準左右的人。但並不是人人都有我這樣的環境。我告訴別人「你一定要按你自己的內心想法來,不要去管別人怎麼說」,這是「何不食肉糜」。

但我真的發自內心地覺得:人如果能夠因為「迫不及待想要和這個人生活在一起」而結婚,能夠在「夫婦二人都非常想要孩子並且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確定自己可以為一個生命負責,也願意好好愛這個生命並甘心為Ta放棄一部分自由」的時候再要孩子,真的是非常幸福也真正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任的事情(這僅僅代表我自己,僅是我個人觀點和感受)

我不能告訴任何人要盡量遵循內心去做選擇,因為其實為了外部壓力和環境而做人生選擇,本身也是一種選擇。

但我想斗膽奉勸各位:不要輕易依據自我的人生追求,對別人的婚姻和生育問題隨意提建議。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和標準當「正確答案」,用來評判甚至干涉他人的人生。

因為幸福沒有標準,只是個人感受。

因為你看不到別人生活和內心的全貌。

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路過人間,你也不見得活得多明白。

因為一旦別人按你的建議做了選擇卻因此過得不幸福,你負不起責。

因為不是你的事兒也不關你的事兒。

因為人生來就應該享有的一種最基本也最珍貴的權利,叫自由


我覺得婚姻這種結合形式就是為了抵抗社會壓力而誕生的。


可能會的,但比起人為和社會壓力,我比較希望沒有生理限制,一輩子什麼時候都可以生。

這樣前半輩子該體驗的都體驗了,錢和生活條件也攢夠了,再生孩子。

如果按人的壽命來說的話,要是能50歲生孩子就最好了,該忙的都忙過去了,該積累的也都積累了,身邊的人開始一個個離去了,這個時候的新生命能給人最大程度上的喜悅。

但現實是,人的生理限制逼著絕大部分人在心智、物質、精神、知識儲備等各個方面都沒準備好的時候,就要生孩子。

如果可能,我希望50歲生孩子,而不是20幾30歲。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戀愛到了一定的階段,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種迫切的想法,內心呼喚:我要和他結婚,然後生個可愛的小寶寶!

不知道別人是不是會有這種想法

如果有人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幫我解釋一下原因,那我十分感謝!

再回到這個問題,按照問題的思路,難道有了人為限制和社會壓力,我們就要被迫選擇結婚和生孩子嗎?!難道沒了人為和社會壓力,我們就不結婚生孩子嗎?!

其實我認為,要不要結婚、結婚後要不要生孩子、什麼時候生孩子,都是我們自己要考慮的,與別人的想法無關、與社會的壓力無關,畢竟,結婚生子、家庭生活、撫養子女都要我們自己對自己負責,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時間精力上!具體家庭情況具體分析。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聊天說,她和男朋友決定結婚後不生孩子,做「丁克一族」。我一時間居然沒明白「丁克」是啥意思,特意百度了一下。

其實,能看到這個回答的,肯定都是關注「母嬰」「親子」等關鍵詞較多的人,肯定不是「丁克一族」,按照傳統文化的思維,我不能理解丁克這樣的想法(除非是被動型)。

結婚了不要孩子幹嘛!從父母角度看,斷了傳宗接代、繁衍生息的延續性,會被爸媽罵死;從社會交往角度看,主動丁克不養育孩子的,還比較少見,也融入不了有孩子的圈子。

回到問題,我想,結婚生孩子應該都是我們自覺的社會行為;結婚早、結婚晚,生孩子早、生孩子晚,生一個、生兩個,那是每個家庭需要根據實際去考慮和規劃的。


謝邀。

會!!!

擇一人,選一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溫暖相伴,共享天倫之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