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確實強。

首先就是把一堆媒體人拿下,拍攝杜比HDR視頻+M1晶元的macbook air和pro

自媒體拍vlog、各路女主播,不用iPhone 12 pro起步,簡直就是不入門的表現,就杜比HDR拍攝能力,把各種安卓按在地上各種血虐。

外加M1晶元的macbook,媒體人士不買一臺剪輯視頻,更是對不起自己的職業,人手一臺都不為過。

其次就是手感……什麼續航、快充,手感、質感擺在那裡,iPhone 12 162克的重量,這種尺寸屏幕,這種重量,能拼的也就剩三星。

對於商務人士,iPhone 12 pro max的續航是真的非常猛,不玩遊戲,早上出門,晚上到家,毫無壓力。有沒有什麼五六十瓦的快充,感知真是不強……

AirPods Max也是狂出貨,Apple官網從來都不搞什麼預售限量的鬼花招,明明白白提示你大概等多久發貨。


看來應該感到欣慰啊,國家一直很害怕,因為疫情很多公司會強制關閉,導致沒有收入和資金鏈斷裂,從而倒閉,公司員工會因此失業,或者收入銳減,引起社會動亂等問題,看來還好,中國人自古就比較有攢錢的習慣,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也還算應對自如。

不過肯定也不得不說蘋果手機越做越強,也非常會營銷,才引得一大批人願意為其買單。今年新上市的iPhone12系列全部增加了5G功能,非常符合時代潮流,滿足了現在人們追求高載入速度的需求,非常符合人們在當今社會下生活速度快的狀態。尤其是現在因為疫情,很多線下都變為線上,比如:線上教學,線上開會等等,無論是視頻還是通話,其實都需要高速的網路運轉支持。越來越快和越來越便捷的網路使用才真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這點改善促進購買成交量是毋庸置疑的。

還有就是iPhone11全系列的降價,也真的很香,吸引了一眾用戶,剛出的時候可能確實顧忌價格,所以遲遲沒有入手。iPhone11作為蘋果兩年一度的大改革,趨勢在外觀上尤其是攝像頭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降價後的iPhone11系列真的性價比很高了。和iPhone12相差最大的一個是整個手機的重量,iPhone12作為新機確實比iPhone11輕薄很多。另一個就是iPhone11系列搭配的是A13仿生晶元,12系列是A14,不過都是iOS系統,所以如果是全新手機購買回來的體驗感差別不會很大。

Apple iPhone 11 (A2223) 64GB 紫色 移動聯通電信4G手京東¥ 4399.00去購買?

Apple iPhone 12 (A2404) 64GB 黑色京東¥ 6299.00去購買?

總而言之,儘管每次蘋果系列一出都會引起很多爭論,但是依舊有穩定的用戶羣體為其買單,甚至是吸引更多的人。


我覺得主要是這幾方面的因素,共同造就了這個新歷史:

  • 持續的研發投入,打造了新的產品力,包括iPhone 12系列的合理產品線、MacBook系列全新的M1晶元性能、AirPods Max重新定義頭戴式耳機
  • 出乎意料的舉措,造成的話題性,以及順勢的營銷推波助瀾。不環保的取消充電頭、M1晶元發售解禁後的性能成倍提升、AirPods Max的高售價
  • 大中華區的整體經濟環境穩定,消費者有購買力去消費新款

正如我在另一篇回答裏展示的,通過視覺化表達,可能更清晰:

從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的比較,可以看到小米和蘋果的巨大差距,這也是市場地位不同的原因。

蘋果2021首季營收1114.39億美金,怎麼看一出新品就被國內唱衰,但實際很獨孤求敗的蘋果??

www.zhihu.com圖標

我是喜歡視覺化表達的同路鹿。

在溝通和表達中,數據是直擊人心的,但只有把他們都可視化了,才能讓更多人看到,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是我一直在實踐和探索的方向,希望與你分享,共同進步。


科技業市場本來就應該對真正搞科技搞研發的企業報以尊重。否則讓一些方案整合商佔據上游,不成了笑話。


iPhone營收655.97億美元,同比增長17.23%。

在中國市場,iPhone這兩年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

華為手機業務在去年Q4同比下跌了42%。這樣的跌幅,真是親者痛仇者快。

華為的Mate系列和P系列在國內市場讓出的市場份額,小米、OPPO和vivo暫時都沒有更好的產品去搶奪,最終智能拱手讓給iPhone了。

如果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沒有根本性的改善的話,接下來的一年,可預見的是,iPhone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會持續上升,又會回到之前iPhone在高端市場(4000元以上)一家獨大的局面。

一年後,如果OPPO、vivo、小米和榮耀在高端市場有所建樹的話,iPhone的增長可能會被拉下來。

Apple 蘋果 iPhone 12 128GB 藍色 5G 手機京東¥ 6799.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