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同事或者同學時,為什麼我們總能保持彬彬有禮,而在面對父母朋友時,我們卻很難做到不發火。排除禮儀的約束,心理學上有沒有合理解釋?


從心理學角度說:

因為父母和朋友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心理學潛意識裡面會覺得我們的關係是最密切的、最安全的、最穩定的。無論我們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這層關係是牢不可破的,身邊最親近的人,是我們所有安全感和密切感的來源,我們對他們發脾氣或者冷落他們的話,不用擔心有什麼風險。原因是穩固而安全的關係,給予了我們發脾氣卻不用付出成本的觀點。

而對於我們跟同事、同學等親近人之外的關係,在心理學上我們認為這層關係是不穩定的、是有距離感的,所以這個特性決定了,我們如果隨便對他們發脾氣,對別人感覺到怠慢的話,總是會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說,彼此間關係的破裂,或者物質利益的損失,以及別的方面的風險。所以心理學潛意識裡面,我們都會在心裏面怠慢自己的身邊的親近的人,對於外人保持禮貌做到不發火


發脾氣是攻擊性的表達,可以把與對方的距離拉遠些,某種意義上說這麼近的距離可能會讓你有些不舒服。或許可以通過一些更理性的方式劃分邊界。用這種方式,或許這種關係很黏滯,或許對於保持邊界有點無力。

這只是看待這個問題的一個角度,或許問題遠遠沒這麼簡單。


因為親代關係是刻在基因里的,這種基因聯繫的強大會比任何其他類型的關係更難捨棄,不論是在倫理還是心理上……以上都是瞎說的

發脾氣就是因為熟嘛,感情基礎深了不會輕易崩撒


憤怒是一種情緒的表露。

在親近的人面前沒有太多壓抑和顧慮,容易表露自己真實的情緒。同時,內心的委屈也是希望被人接納包容。

可也要注意,越親近的人也越容易受到傷害,憤怒的表達可能會激發更多的矛盾和衝突。與其這樣,向親近的人表露出自己的脆弱,更容易化解矛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