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性已經吃飽了,但是盤子里食物還有剩,這時候你會怎麼選擇


抽象一點,不願意浪費食物對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意義,有的人把它作為美德,有的人是為了節約,歸根結底是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勞動成果,別人把糧食生產出來不容易,我們勞動花自己的錢把糧食買來也不容易。

但當我們實在吃不下時我們為了不浪費糧食還吃損害的就是我們的健康,看上去我們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保持節儉的美德,從健康和美德之間二選一,其實不是的,因為到這還沒完。身體一出問題麻煩可就多了,自己難受不說,家人朋友還擔心,身體難受得去看病吃藥吧,還佔用和浪費了社會的醫療資源。把自己身體搞垮了,浪費的是社會的人力資源。這一圈下來浪費得更多了,更罪惡了。

所以真正的不浪費是一開始就吃多少點/做多少,一不小心點/做多了,自己又實在吃不下可以打包或放冰箱,實在不行扔掉也比強行吃下去強。


還想吃的話高溫滅菌密封,而後視情況凍存或冷藏。

不想吃的話就丟掉。

當然不管是丟還是存,偶爾為之尚可,形成習慣就不大好了。

還是應當根據本人的食量烹調。

不光兩個人一起生活需要磨合,即便一個人獨自生活,精神依舊需要與自己的肉體磨合。

打算得細緻一些,才像是人過的日子。


首先,決不能浪費食物。

其次,吃不了可以兜著走。

1、理性消費,摒棄「愛面子」、「講排場」陋習。

2、加入光碟行動,適量取食,不隨便剩飯。

3、不偏食、不挑食,養成健康合理的就餐方式。

4、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剩餘打包帶回家。

5、推行分餐制,控制用餐量。

6、積極監督身邊親朋,及時制止浪費現象。


打包,下頓吃。

吃撐不舒服,也不利於健康,實在吃不下就算了


這不是一個對等條件的選擇題,浪費食物受到道德譴責,但強制吃,吃撐了也難受。

其實,只需要控制配餐分量就可以實現不浪費,夠飽不吃撐。

這個進餐量不要給自己定硬性指標。因為人的身體是複雜的。有時候吃了很多還是餓的不要不要的,但有時候吃了一點點就會覺得很飽,

每餐先評估一下自己的飢餓程度,對比餐飲分量,是否能吃完,在外面吃飯,可以問問有沒有小分量的,如果不夠,就再加。

這樣既美德,不浪費,更不會餓肚子。也是一種很愉快的體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