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個人觀點提問


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一個按時回家喫飯並能陪著做遊戲的爸爸足矣。這就是最好的環境。

壞的示範比比皆是,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什麼是好的,努力做到最好就行了。


都說3歲定終身,0-3歲敏感期密佈,幼兒期的教養環境對人的終生髮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具體會有怎樣的影響,要看言傳身教的內容是什麼,又是如何影響的。

就我個人而言,幼兒期父母照顧我的經歷有限,為後來的獨立和不喜歡依賴埋下源頭。


在正式養孩子之前經常看到那些新聞,什麼雙語寶寶,什麼能背多少位的圓周率,能背誦多少首古詩,甚至臺灣那個還有小孩子成了成功學「大師」。養了孩子之後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養孩子比訓狗麻煩多了。先不說讓孩子學那些東西對他們到底有沒有好處,你能讓好動頑皮的孩子靜下來學那些東西,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摧殘,同時也是需要大量精力的事情。所以退而求其次,讓孩子快樂幸福健康的成長就很不錯了。

孩子往往對這個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急切的想要去模仿,這其中有好的東西也有壞的東西。

比如我偶爾會說個口頭禪像「哇靠」這種,特別是打遊戲的時候。孩子就學會了,她不知道什麼意思,但習慣說。你越是阻止,她越是不斷的重複。後來她再說,我就不接話。孩子覺得沒意思了,慢慢的就不說了。還有我喜歡喫飯時看手機,孩子有了平板之後也習慣看著動畫片喫飯,到現在也沒改過來。

還有一種,我媽帶孩子時偶爾會說「我老了,老了會死的」。孩子記住了,在外面見到了老人,打過招呼之後,就當著人家的面問「她們老了會死的嗎?」後來我盡量不讓我媽說了。

孩子受到身邊人的言傳身教,總是會接觸一些不良習慣的。這些習慣對還沒有建立是非觀的孩子心裡沒有對錯,所以盡量不要很嚴厲的阻止或打罵。孩子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慢慢的引導他們改過來就好了。


就我家少爺而言,有...至少相對比較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到了初中還沒有調整過來。


這個有點大驚小怪了,嬰兒纔多大幾個月的孩子會慣壞,我覺得這個前提就是可能家長太焦慮了,擔心以後孩子會怎麼樣,幾個月孩子他什麼都不懂,你只要照顧好孩子就可以了。

模仿能力很強,如果家長們老是有一些不良的東西,它會影響他不,他喜歡模仿,不久而久之啊,他這個小時候的事情他對他印象很深刻,帶來的影響會很壞,所以說你有時候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要及時改正,要不以後長大了會不得了。

根子還是在大人身上,我也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要經常要一些不良,易產生不良的言傳身教,給孩子這個東西改正了不行嗎?又不是很難的事情。

大人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方方面面自己做個表率,要不以後帶來麻煩很大,他要花很大代價去改正,而且社會也不會去包容他那麼多缺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