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最近家裡親戚生小孩要我寄這邊的奶粉回去所以有感而問。日本這邊奶粉品牌就那麼幾個。新生兒奶粉里最貴的固力果800g2500日元不到200人民幣。明治的2000日元,再下來森永和光堂等老鋪還更便宜。再看看國內淘寶隨便一搜清一色進口奶粉(看名字都是什麼美呀什麼米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進口我也不清楚),一罐到要2,3百比日本買的都貴。國產的只有飛鶴我孤陋寡聞以前也沒聽說過這個牌子,但是最近好像比較火。


嬰兒奶粉本質的成本並不貴,但包裝成各種各樣的嬰兒奶粉品牌就貴了。所以貴是貴在了品牌上,而非產品本身。另外高價嬰兒奶粉現象主要出現在國內市場,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內用戶的消費觀問題,很多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貴的奶粉質量必定更好,更安全。很多乳企也認準了用戶「只買貴的」這種心理,紛紛推出各種高端系列、超高端系列;

2、國內嬰兒奶粉品牌眾多,競爭大,奶粉品牌投入的廣告費用、代言費用投入較多,最終還是由消費者在買單,所以奶粉價格更高;

3、渠道經銷投入大,大多數國內市場上的嬰兒奶粉品牌經銷渠道分5層:奶粉品牌方--總代--省代--區代--縣代--母嬰店鋪,各層經銷商都是要盈利的。

相比國內奶粉市場的高價現象,國外市場的奶粉價格則很穩定,以我們國際媽咪APP上最受媽媽們追捧的歐盟發達國家的嬰兒奶粉品牌為例,德國市場上最高端的嬰兒奶粉品牌應該為德國愛他美白金系列,參考媽媽們在國際媽咪APP德國直郵涵蓋一切費用的到手價(這裡已經包含國際物流費用、稅費)大概在260元人民幣/罐,保稅倉發貨的價格會更低。

同樣,荷蘭市場上最為高端的嬰兒奶粉品牌為荷蘭牛欄白金系列,媽媽們在我們平台荷蘭直郵到手價僅為220元人民幣/罐;

英國市場上最為高端的嬰兒奶粉品牌-英國愛他美白金版直郵到手價也僅為200元人民幣/罐等等,這些都是歐盟發達國家的高端嬰兒奶粉價格。

上面我列舉的是,媽媽們在我們國際媽咪APP國際直郵歐盟發達國家最高端的嬰兒奶粉到手價格,多數的發達國家主流嬰兒奶粉品牌售價100-200元以內,其中這個價格還包含了國際物流費用、稅費、以及我們平台合理的利潤。

對國外嬰兒奶粉品牌信息感興趣的用戶可以關注我,也可以下載我們國際媽咪APP參考對比。

發佈於 2020-07-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潘德媽媽潘德媽媽

謝邀@小柚柚

中國人的育兒觀念一直就是這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尤其是計劃生育時期,全家兩代人撫養1-2個孩子,壓力要小很多,所以在孩子身上是非常捨得花錢的,孩子在家庭的地位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其次,中國傳統的育兒觀念,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重視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國老一代和年輕一代的母嬰家庭消費者,對於寶寶母乳替代品的選擇近乎苛刻。

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後,讓父母對奶粉的要求更加挑剔了,對於安全、品質和功能的關注遠遠大於價格,致使在過去幾年母嬰用品產業呈現持續的品類升級。

同時,隨著這一輪的消費升級和全面二胎政策開放以後,中國將再次迎來嬰兒潮,新晉父母群體為85後,90年出生的消費群體佔據,他們的高消費意願和品質升級需求,同時催生中國嬰幼兒消費市場迎來高端和超高端奶粉需求大爆發。

發佈於 01-1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一隻耳一隻耳母嬰食品行業從業者

謝邀@小柚柚

這個要是因為國內奶粉的業態和市場環境,目前奶粉的銷售層級分總代理(廠家)、經銷商、終端門店,最後才到消費者手裡,每一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從業人員,每個層級基層銷售人員有都有明確的提成機制,大概粗略估算,從一罐奶粉出廠到消費者,屬於銷售人員的提成佔到零售價格的8-14%(新客為1.5-2倍)。以上只是提成而已哈,還沒算基礎工資。市場成本和人員成本是奶粉中佔比最大的,這些其實最後買單的都是消費者,包括奶粉的配套贈品,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麼說吧,門店的奶粉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一線品牌流量產品,門店有零售價15-20個點的毛利,配送經銷商要有進貨價5-7個點的毛利,廠家(總代)可以有出廠價200%-300%的毛利,但是這種品牌市場推廣費用驚人,人員成本也是非常高。還有一種是二三線品牌,門店有零售價30-40個點毛利,經銷商有進貨價15-20個點的毛利,廠家(總代)有出廠價100%的毛利。後者是母嬰店主要的利潤來源。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奶粉這麼貴,簡單說是吃這口飯的人太多了。

接下來再簡單講一下環境,2017年後奶粉開始採用配方註冊制,原本高達幾千的進口品牌一下銳減到幾百個牌子,很多進口品牌無緣國內市場,2018年之前進口品牌已經把市場活動力度拉到無限接近1送1的力度,競爭非常殘酷,但是配方註冊一出,昔日的競爭對手無法進口,價格又開始推高,國產品牌也打了一場翻身仗,連續推出高端和超高端產品,也間接推高了奶粉價格。總之母嬰行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也就有了利益鏈條,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這個生意都沒辦法完成,這就是奶粉江湖。所以作為消費者,要做理性選擇,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好的也不一定貴,怎麼選擇,多做功課。


中國人的育兒觀念一直就是這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尤其是計劃生育時期,全家兩代人撫養1-2個孩子,壓力要小很多,所以在孩子身上是非常捨得花錢的,孩子在家庭的地位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其次,中國傳統的育兒觀念,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重視孩子的學習教育,中國老一代和年輕一代的母嬰家庭消費者,對於寶寶母乳替代品的選擇近乎苛刻。

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後,讓父母對奶粉的要求更加挑剔了,對於安全、品質和功能的關注遠遠大於價格,致使在過去幾年母嬰用品產業呈現持續的品類升級。

同時,隨著這一輪的消費升級和全面二胎政策開放以後,中國將再次迎來嬰兒潮,新晉父母群體為85後,90年出生的消費群體佔據,他們的高消費意願和品質升級需求,同時催生中國嬰幼兒消費市場迎來高端和超高端奶粉需求大爆發。

發佈於 01-18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一隻耳一隻耳母嬰食品行業從業者

謝邀@小柚柚

這個要是因為國內奶粉的業態和市場環境,目前奶粉的銷售層級分總代理(廠家)、經銷商、終端門店,最後才到消費者手裡,每一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從業人員,每個層級基層銷售人員有都有明確的提成機制,大概粗略估算,從一罐奶粉出廠到消費者,屬於銷售人員的提成佔到零售價格的8-14%(新客為1.5-2倍)。以上只是提成而已哈,還沒算基礎工資。市場成本和人員成本是奶粉中佔比最大的,這些其實最後買單的都是消費者,包括奶粉的配套贈品,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麼說吧,門店的奶粉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一線品牌流量產品,門店有零售價15-20個點的毛利,配送經銷商要有進貨價5-7個點的毛利,廠家(總代)可以有出廠價200%-300%的毛利,但是這種品牌市場推廣費用驚人,人員成本也是非常高。還有一種是二三線品牌,門店有零售價30-40個點毛利,經銷商有進貨價15-20個點的毛利,廠家(總代)有出廠價100%的毛利。後者是母嬰店主要的利潤來源。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奶粉這麼貴,簡單說是吃這口飯的人太多了。

接下來再簡單講一下環境,2017年後奶粉開始採用配方註冊制,原本高達幾千的進口品牌一下銳減到幾百個牌子,很多進口品牌無緣國內市場,2018年之前進口品牌已經把市場活動力度拉到無限接近1送1的力度,競爭非常殘酷,但是配方註冊一出,昔日的競爭對手無法進口,價格又開始推高,國產品牌也打了一場翻身仗,連續推出高端和超高端產品,也間接推高了奶粉價格。總之母嬰行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也就有了利益鏈條,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這個生意都沒辦法完成,這就是奶粉江湖。所以作為消費者,要做理性選擇,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好的也不一定貴,怎麼選擇,多做功課。


這個要是因為國內奶粉的業態和市場環境,目前奶粉的銷售層級分總代理(廠家)、經銷商、終端門店,最後才到消費者手裡,每一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從業人員,每個層級基層銷售人員有都有明確的提成機制,大概粗略估算,從一罐奶粉出廠到消費者,屬於銷售人員的提成佔到零售價格的8-14%(新客為1.5-2倍)。以上只是提成而已哈,還沒算基礎工資。市場成本和人員成本是奶粉中佔比最大的,這些其實最後買單的都是消費者,包括奶粉的配套贈品,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麼說吧,門店的奶粉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一線品牌流量產品,門店有零售價15-20個點的毛利,配送經銷商要有進貨價5-7個點的毛利,廠家(總代)可以有出廠價200%-300%的毛利,但是這種品牌市場推廣費用驚人,人員成本也是非常高。還有一種是二三線品牌,門店有零售價30-40個點毛利,經銷商有進貨價15-20個點的毛利,廠家(總代)有出廠價100%的毛利。後者是母嬰店主要的利潤來源。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奶粉這麼貴,簡單說是吃這口飯的人太多了。

接下來再簡單講一下環境,2017年後奶粉開始採用配方註冊制,原本高達幾千的進口品牌一下銳減到幾百個牌子,很多進口品牌無緣國內市場,2018年之前進口品牌已經把市場活動力度拉到無限接近1送1的力度,競爭非常殘酷,但是配方註冊一出,昔日的競爭對手無法進口,價格又開始推高,國產品牌也打了一場翻身仗,連續推出高端和超高端產品,也間接推高了奶粉價格。總之母嬰行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也就有了利益鏈條,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這個生意都沒辦法完成,這就是奶粉江湖。所以作為消費者,要做理性選擇,貴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好的也不一定貴,怎麼選擇,多做功課。


我來回答下你這個問題,為什麼國內的奶粉比外國的奶粉貴?

國內的奶粉指的是國內市場正規銷售的中文版的奶粉,包括國產奶粉和國行的進口奶粉,國外的奶粉指的是海外的外文版本的奶粉。

國外的奶粉便宜,首先,由於原產地和配方的雙重因素,海外的奶粉成本本來就不高(國外的像歐盟、澳洲、紐西蘭的畜牧業非常成熟發達,人少地多,每個國家的奶粉品牌就是那麼三到五個,而且都是有一定歷史的家族品牌,日本和韓國這些發達的東亞國家也差不多這樣,品牌不多且都比較集中);

其次,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除了廠家13%左右的合理利潤外,最多就只經過經銷商和終端兩個利潤環節,(海外的終端一般是超市和藥房,母嬰門店是中國特有的),這些終端也很少再要求其他的高額度的費用支持,推廣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總結起來就是銷售環節少、推廣成本低;

然後,海外國家對乳製品的補貼一直有的,但都是補貼一部分給到奶農,這樣一補貼,使得原料成本進一步降低;

另外在海外許多的高福利發達國家,由於老齡化嚴重,為了鼓勵大家生小孩,國家對出生的嬰幼兒也是有補貼的,直接補貼給到生小孩的家庭,但是沒有給補貼給到乳製品企業一說。

國內市場正規銷售的奶粉為什麼貴?首先,原料生產成本高。找海外工廠代工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但是會被戴上"假洋鬼子」的帽子。現在國內的大型乳企的做法都是收購、參股或者直接在海外建廠,海外新建的規模大配置高的工廠建設成本是非常高的,這部分投資也是要從奶粉利潤中逐年收回的,而且投資回報的周期也是很長的,企業需要加快回報速度,使得企業運轉良性;

另外,2018年奶粉註冊新政正式實行,一個工廠只能生產三個系列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代加工和假洋品牌被清除出市場,使得拿到配方註冊名單的乳製品企業的成本變得更大;

其次,某些高端配方奶粉成本會比普通配方奶粉高1/3甚至更多,而合法進口的國外奶粉由於涉及運費、關稅、檢驗費及物流等,使得成本進一步增加;

第四方面,國內奶粉貴也與國內消費者的心態和乳企的銷售政策有些關係。奶粉賣得越貴,奶粉賣得越好,便宜的沒人敢買,使得整個乳企行業採取的都是高價的定價策略;

第五方面,造成國內奶粉高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渠道成本太高。打個比方,一個國行的進口奶粉進海關到中國總經銷,從國代到省級代理,從省級代理再到地級市代理,地級市代理再到縣城代理,然後最後到母嬰門店,終端母嬰門店拿到最大一部分利潤,到了母嬰門店,導購員也是要拿奶粉提成的,否則奶粉就沒人幫你推。歸根結底就是品牌太多、同質化嚴重。如果一旦面對大型的母嬰連鎖,經銷商和廠家想死的心都有,各種進場費用、五節一慶的節假日促銷費用以及鋪貨賬期等,基本上就是花錢買吆喝了;

第六方面,高運營成本個高額的推廣成本。國內的人工成本其實已經非常高,差旅、會議、促銷支出年年攀升。想要品牌有知名度有銷量,那就得加大投入,做廣告,請代言人,各種品牌建設和曝光度都是需要錢的,這些錢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市場執行層面想要渠道下沉就要組織架構合理、人員充沛,從總部到大區,再到區域經理、城市經理,最後到業務代表,渠道和架構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麼複雜競爭這麼激烈。

不過這也是中國乳製品必須走的一個過程,支持中國乳製品也是加強中國的經濟內循環,中國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現在技術設備和管理都已經同國際接軌,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現在隨著電商平台的發展,各種跨境保稅區興起,產品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年輕的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慢慢會把泡沫擠掉,恢復到本來的同其價值相等的合理價格!


很多答主一針見血的指出國內奶粉貴的原因了,廣告費,代理層級之間賺差價,奶源進口等等,各種原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