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何看待少兒編程教育火爆?


簡單的說:大勢所趨

具體的說:

今年年初,少兒編程平台「編程貓」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具體融資金額暫未披露,本輪融資由光大控股旗下光控眾盈資本領投,老股東展博創投持續跟投。此次融資後,編程貓將進一步打磨產品,完善編程課程體系。

許多業界行家開始預測,未來編程教育會出現一個現象級的公司。

近年來,編程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2014年,英國將編程列入小學必修課;

2016年,美國撥款4億美金,用於小學編程教育推廣。

2017年,新加坡小學一年級孩子就會開始學習編程,小五就會接觸Python。

目前全球有24個國家都將編程納入了基礎教育體系,但中國的滲透率不到1%。

那些很早就送孩子去學編程的家長,現在已經嘗到了甜頭。

對於許多已經躍躍欲試的家長,一怕錯過這個機遇,二怕給孩子選錯了後悔莫及。

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學編程的最佳時機是7-12歲,

而且孩子現在學科負擔還不是很重,正是邏輯思維快速發展的時期,

幫他們掌握一門受益終生的技能,是在正確的時間做的最正確的事。


一 steam教育發展

  • 2003年「人工智慧初步」和「機器人製作」建議列入高中選修課程;
  • 2004年全國創客類、機器人類競賽開始萌芽;
  • 2015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報告提出構建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推動STEAM的創新教育作為未來綜合性人才的教育模式;
  • 2016年1月年十三五全面深入推進教育性細化工作指導意見,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新模式;
  • 2016年2月《教育信息化工程要點》:加大教育信息化和典型示範推廣力度,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開好局;
  • 2016年3月教育部副部長林惠清:玩具充實各類創新教育資源,搭建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
  • 2016年4月為創客教育「STEAM」課程提供教育裝備支持。

二 中國人工智慧編程教育

  • 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開發基於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台,還提出要完善人工智慧領域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慧專業等。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體,遊戲的開發和推廣;
  • 2014年,英國政府規定5歲以上學齡兒童必須學習電腦編程課程,法國將編程列入初等教育選修範圍內;
  • 201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呼籲所有人都學習編程;
  • 2017年,浙江作為高考改革試點省,迎來了信息技術科目的首度高考,其中分值佔比與傳統選考科目一致,為100分。

三 2018年人工智慧進入全國高中新課程標準

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有關情況。在此次「新課標」改革中,正式將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處理、演算法、開源硬體項目設計等正式劃入新課標。教育部放出大招,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生,將要學習人工智慧了。修訂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學習內容分成了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和選修課。

高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是全面提高高中生信息素養的基礎,包括「數據與計算」和「信息系統與社會」兩個模塊。

1.數據與計算

  • 了解數據編碼;
  • 學會採集、分析、可視化數據;
  • 學會一種程序語言,並使用程序語言完成簡單的演算法;
  • 了解人工智慧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社會的交互融合引發了數據量的迅猛增長,數據對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影響日益凸顯。本模塊針對數據(包括大數據)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價值,分析數據與信息的關係,強調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與技能,發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模塊是信息技術課程後續學習的基礎。

2.信息系統與社會

  • 知道信息系統基本工作原理;
  • 可以開發簡單的信息系統;
  • 判斷安全風險,了解安全防範技術;
  • 學會遵守相關法律和道德倫理規範。

在信息社會中,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環境,在改變人們生活、工作與學習的同時,也塑造出一種全新的生存與發展方式。本模塊是針對信息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強調利用信息系統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提升學生信息安全和社會責任意識而設置的必修模塊。

四 編程教育現狀

現在,作為一線城市上海來說。編程教育主要的執行者有四類。

第一類,教育培訓機構的轉型。教育機構原有的語數英傳統補習方式,加之潮流導向,在自有的生源,教師團隊的基礎上進行演化。教師首先接受編程培訓的洗禮,掌握編程教育的精髓所在。學生則再demo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轉換,或者順從潮流虎爸虎媽的影響,轉由編程學習。學生家長也由一報一,到一報多。教育機構也會從中攫取不少的利益。

第二類是科技公司,他們本身就是這個社會編程知識最為豐富的一塊區域。當他們的領導人嗅到商機之後,或許原有的程序員也會發生轉型,變為編程教師。對於他們,或者道路是坎坷的,漫長的。

第三類是學校。學校原有的計算機教育實為模型,教授的知識無外乎ppt,畫畫,僅此而已。編程教育帶來的另外一個方面被各個學校所熟知,即NOIP競賽。學校注重的是升學率。而編程課的出現,既給他們原有的計算機課程注入了活力,對他們的升學也會有一定的幫助。有些學校也會因此聞名。比如華二。

第四類是創業型公司。他們想在這一個新興的行業里獲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道路是異常艱難的。他們首先介入的是教育培訓行業,而這個行業已經由很多的行業大佬所把控。他們得重新招生,市場體系,教學體系,授課體系,無疑都是一個個巨大的挑戰。即使干出一點成就,也許會被行業中教育培訓行業的大頭兼并。

五 教師團隊的任務

人人都想從編程教育中攫取財富。市場部抓住熱點招生,想必是輕而易舉,但是落實到編程教育還是由我們的教師團隊把控。

第一點:對於編程零基礎的孩子來說,我們要做的是培養他們的編程思維及邏輯思考能力。這是一個起點。

第二點:這些孩子的出路在哪裡?僅僅是培養給他們會編程嘛?不,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在編程大賽中獲取一個比較好的名次。奧數取消了,那麼各個高校就不會提前批錄取優秀學生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他們就會還需要一個考量的標準。這才是這些孩子學習編程的目的所在。

第三點:教師團隊的教學能力。對於入門的老師來說,小學組是能教的,因為比較簡單。但是到普及組,提高組。裡面的各種演算法,難度等同於計算機研究生水平。那麼這個時候,入門的教師應該知識炮灰。因此。我們應該為孩子負責,提升自己的授課能力,真正的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培訓機構,也不要趁熱點賺錢。作為一個長遠的發展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培養一批能夠勝任各個年齡段授課的老師,對每一個孩子負責,有始有終。而不是盲目招生,讓編程教育成為賺錢的名頭,要讓編程教育惠及每一個孩子,把政策落到實處。


個人覺得編程從娃娃抓起確實會開發兒童的邏輯思維,也可以提升他們對計算機科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少兒編程也可以提升信息競賽、演算法競賽等等的火熱程度,對於能夠篩選出對計算機有天賦的人這件事來說也有積極影響。

但是也應該擔心,童年就應該是玩樂的年代。讓兒童提前接受邏輯性這麼強的東西,會不會固化兒童的思維,讓他們的頭腦變得死板,缺乏想像力?

可能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但這應該是少兒編程設計者應該擔心的問題:如何使編程既可以像玩具一樣簡單,又可以使用最少的代碼和參數實現最多的功能,達到真正的寓教於樂?而不是讓少年兒童過多接觸複雜的指令,從而過度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第一次用心作答,希望各位大佬輕噴。

隨著少兒編程在國內越來越熱,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送孩子學習編程。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長對編程教育抱著遲疑態度:我不想讓孩子長大做程序員,那現在有必要學習編程嗎?

然而,少兒編程真的有用嗎?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編程?

從幾歲開始學最有優勢?

家長要如何選擇才不至於盲目跟風?

這幾年,人工智慧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前發展:AlphaGo贏了柯潔;百度無人巴士量產;京東開始啟用機器人送快遞;谷歌的AI都學會了自行freestyle...

科技的顛覆式創新,隨之引發教育風向大變革。除了語數外「老三樣」的基礎教學外,一門新興學科正以燎原之勢席捲中華大地——它就是「少兒編程」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編程的重要性,紛紛將孩子送去培訓班充電學習。

少兒編程已成為大勢所趨?

打開百度搜索「少兒編程」,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利好資訊,似乎印證著這一行業的欣欣向榮。國際上,日本、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早已把編程教育納入小學課程表,重視兒童學習編程成為教育的主流。

國內方面,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浙江、北京和山東也確定要把編程基礎納入高考的內容體系。

縱觀投融界,2018年少兒編程賽道上的資本市場呈井噴狀,經緯、華創、紅杉、真格、 藍湖等資本不斷加碼,總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

行業內,眾多創業者不遺餘力地為少兒編程背書,鱗次櫛比的培訓班更是異軍突起。

從小學編程,真的有必要嗎?

短短一年時間,少兒編程的風口就那麼突然來了。那麼,回歸到家長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從小就培養孩子學習編程,真的有必要嗎?它到底能為孩子帶來什麼?

其實,作為一個標準的文科生,之前我對編程一點概念都沒有,以為只是玩玩電腦、敲敲代碼、做個遊戲那麼簡單。直到今天在網上查資料,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

我們都知道,少兒編程的火熱最開始是人工智慧發展帶起來的。這就意味著,未來如果孩子不懂編程,他就沒辦法適應社會的需要。在人工智慧時代,編程不只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思維的創新與體現,它已經成為每一個孩子必備的基本能力。

一方面,編程能夠幫助孩子提升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程思維就是「理解問題——找出路徑」的思維過程。它可以將一個問題清晰具體地描述出來,將一個個大問題逐步分解成獨立的小問題,由複雜變簡單,由抽象變具體。

比如在用編程製作遊戲時,孩子們需掌握每個組件的連接,一步一步解難,獨立設計問題,獨立思考解決方案,獨立探索與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大腦思維不斷運轉,綜合能力就會得到慢慢提升。

另一方面,從現實的角度看,掌握編程的技能,更容易幫助孩子獲得名校錄取、申請國外留學的機會。

他叫溫鎧瑞,是成都一名普通的初三學生,他從五年級開始接觸編程,到初一系統學習信息競賽相關內容。在剛剛結束的清華大學信息體驗營中,溫鎧瑞同學憑藉出色的成績,提前三年被名校鎖定。可以說,是編程幫他敲開了清華的大門。

這位年僅17歲的IOS蘋果軟體工程師——馬舜喆。他六歲開始學習編程,曾利用課餘時間開發了5款蘋果手機應用程序。2017年,馬舜喆受邀參加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作為獎學金獲得者和蘋果總裁庫克見面,這讓庫克非常震驚。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更別提國外那些如數家珍的科技大咖。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6年級開始學習編程,埃隆?馬斯克9歲就開始學習編程,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也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就開始接觸編程了。而打敗人類圍棋頂尖高手的AlphaGo之締造者、谷歌人工智慧設計師傑米斯,從8歲就開始喜歡上編程了。

未來已來,小孩子學習編程早已時不我待。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家長應該如何選擇,才能在少兒編程的賽道,為孩子謀得生存與發展?

家長如何選擇才不會盲目跟風?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連續兩年親自為編程宣傳活動「編程一小時」站台,憑一行「moveForward(100)」成為了全球首個寫過代碼的總統。

一起為「編程一小時站台」的豪華陣容還包括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維密超模Karlie Kloss、NBA球星波什、格萊美獎得主黑眼豆豆等。白富美Karlie Kloss自己還開設了資助女孩子學編程的Kode with Karlie基金會。

五年前,美國的教育界就很清醒地說出了少兒編程教育的核心:不是要成為程序員,而是意識到編程將成為讀和寫一樣的基本素質,意識到編程是為了適應未來必然的科技化要求。

隨著科技滲透生活,未來20年,對於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掌握,可能會變成一項基礎能力,編程教育在此時此刻更顯重要。

因此讓孩子從小學習編程勢在必行,掌握紮實的編程能力不僅能讓孩子未來在高考競爭中或是工作中擁有更多的優勢,更能為孩子成為未來走向國際名校的助推器!


以後我被裁員了,就去教小孩子,放心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