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這個問題曾經困擾我多年,因為在我讀初中的時候,班上的笨孩子能和班上成績最好的孩子打成一片,最後甚至當那個聰明的孩子上了985大學之後還不忘在假期回來和當年那幫打成一片的孩子聚會,除了他之外,別的都只是考上專科,有的只是中專。到了高中,班裡依舊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因為換成是我,是絕對不會至少在心理層面接受這樣一個比我笨許多並且還不努力的人做為我長期值得交往的對象的。去國外讀了研究生,我發現和我一起上來的同學有智力一般在國內三本讀書的,他不是屬於那種高考失利但實際上很聰明的孩子,也有智力很高從國內985大學考上來的,以我個人角度看,我和那些智力比我低的同學合作,無論是生活上的合作還是項目上的合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卡頓感,但是,和我一樣聰明的那些同學,卻能和他們相對愉快地合作,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但我覺得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也不能說我情商不夠,也不能說我包容度不夠,難道是我精神潔癖?對別人要求太高?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清。在很多地方也能看到這樣的例子,比如藝術與科學的跨界合作,眾所皆知,藝術家的智商是要普遍低於科學家的,但他們又是怎麼愉快地合作的呢?這裡的愉快這個詞是重點,既對藝術家來說,也是對科學家來說。我很想知道排除智力方面的差異,能夠使他們聯結的和諧因子究竟是什麼,藝術家如何非常自信地要和科學家合作?科學家又如何體諒藝術家的某些硬傷以至於最後兩人能肩並肩愉快地站在領獎台上以合作者的名義領獎?我們都知道,交流是需要理解和內容的,排除智商之外,又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被共同愉快地體驗並交流的而雙方又無法相互察覺的。其實這個問題,連我自己都覺得愚蠢,或者換一種問法,智力高的人是如何在心裡寬容或壓根就沒自覺地想要寬容智力比他低的人的呢?我都不知道把問題放到哪些標籤下,希望大家及時調整補充。


關注點不一樣。

你和那些比你傻的人交流合作的時候,你的關注力完全放在他們身上。

而我,一般是開啟「多線程」,也就是分心幾用。比如你可以一邊在回想昨天看的書的內容,一邊和他們說話。

30歲之後我都是這樣的,因為很少有人跟得上我全力運轉的速度了。既然他們跟不上我,我就去想點別的。這樣我就不會覺得他們卡頓,相反是他們覺得我走神。

由於你的關注點在你想的內容上,所以你也就會有足夠的耐心和他們合作了。——事實上你壓根就不介意他們的反應了。


一般人就比聰明人差了嗎,孔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合作交流上這是性格問題吧。兩個急性子的人,不分智商,照樣會掐起來。你也說了是聰明人,既然如此,為何不多做一些,多付出一點達到一種愉快的交流呢。你的話貌似是處在中間那個尷尬的地位。聰明人懂得很多,比較懂得照顧啊,控場等等。一般人呢就會讓自己舒服啊,然後沒別的了。做不到像聰明人一樣,就安心做個一般人吧。


謝邀

玩伴與合作夥伴是兩回事

合作夥伴的智力不夠 會影響到你的利益 自然會不愉快。

初中高中同學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合作夥伴 沒有利益衝突 所以可以愉快的做玩伴

玩伴更重要的是心性 品質 而不是智力 如貓貓狗狗小孩子也可以做玩伴

至於說絕頂聰明的人 他能利用所有人為他服務 人盡其用 蠢人更容易為他所用 如果一個自認聰明的人被蠢人所氣 說明他還夠聰明 奈何利用不了蠢人(這段話不夠友善 很多人接受不了)

譬如你很聰明同蠢人合作 第一你可以換人 第二你可以利用蠢人 安排蠢人 指揮蠢人。 第二點如果你做不到說明你還不夠聰明。

萬物皆非我所有 皆為我所用

同聰明人交流思想 利用安排指揮蠢人

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

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當然還有聖人的做法

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把蠢人們都當自己的孩子看

以上思想出自論語 與道德經


不傷害聰明人利益的情況下

畢竟,與己無關,真正的聰明人懶得杠

首先,在沒有切身利益的時候

其次,在無所事事的時候

最後,在你情我願的時候

當然了 這是對於一般人

如果聰明人和一般人是心裡的朋友

那就很好了

聰明人想帶著普通人走向優秀

普通人想讓聰明人帶自己走上優秀


題主您知道什麼叫求同存異么?

懂了就好 不懂也沒關係 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