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創造力不可能比成年人強,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

很多人對創造力有誤解,以為胡思亂想就是創造力。創造力必須要有序!創造所需要的過程必然是,

第一,混沌無序

第二,服從秩序

第三,改進秩序

孩子大都停留在混沌無序的狀態,在沒有深入學習的情況下,所謂的創新其實都是胡思亂想。此外,鼓勵孩子創造力的這套說法源自歐美的快樂教育。

可是歐美業界的大牛,有一個是一個都在很小的年紀接受了系統的訓練,以最頂級的師資來給他們開蒙。1968年13歲的比爾蓋茨就開始學習basic 編程,數周花費3000多美金。

1968年,蓋茨與他湖畔中學的同學保羅·艾倫(Paul Allen)利用一本指導手冊,開始學習Basic編程。當時該校擁有一臺PDP-10計算機,其使用時間的年度預算資金為3000美元。僅僅數周內,蓋茨和艾倫便花光了這筆預算。

今天,有幾個家長能讓孩子13歲就開始學習數據挖掘?有誰能夠調度3000多美金兩三個周的資源給孩子發展興趣?如果你沒有這種財力和能量給孩子創造這種條件,千萬別鼓勵他們創新,因為那會讓他們一輩子都在胡思亂想中逃避現實。


不講故事講創造力,回顧兩次工業革命,一次蒸汽革命一次電力革命,都是基於成千上萬次的物理科學 生物、化學、數學等實驗之上纔得到微小的改良和創新。

你看這裡面有小孩子嗎?

多回顧歷史,真實的歷史。看看過去英國的科學研究院,特斯拉的成就就是基於枯燥的實驗得來的


孩子的創造力比成年人強嗎?這個爭論感覺無法得到結果,一方認為成年人強,一方認為孩子強,為什麼要拿孩子和成年人比呢?

其實這樣做比較的原因在於,我們發現孩子們經常會有一些讓成年人覺得千奇百怪的想法,或者說是異想天開的想法;我以前在學校工作的時候,學校的廣播站開了一個欄目:奇思妙想;當時投稿太踴躍了,讓我措手不及,又不想找其他老師來幫忙看,生怕弄丟了某位同學的想法,印象中有一個三年級的小姑娘寫了一個想法,希望能有一件自發熱的毛衣,這樣冬天就不用穿的厚厚的了;因為這個小姑娘有點胖,冬天穿上棉衣就圓滾滾地,所以她就希望有一件這樣的衣服;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她當然沒有寫出來具體這件毛衣是採用什麼原理來啟動開始發熱,她只寫了自己的想法,其實這就是一顆種子,隨著她的學識增長,她也會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或者找到更合理的解決辦法,這就是創造力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這個欄目放在成年人羣裏,會不會有人投稿,我相信沒有幾個人來投稿,為什麼?因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來實現這個問題,肯定是沒有實現的方法,然後自己就否定了,也就不會去投稿了,看上去是不是成年人的創造力不如孩子,其實是成年人的畏懼心理輸給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孩子們而已;

我們成年人需要去學習孩子的這個膽大的精神,無論實現與否,我們可以先有這個想法,具體的實現方法可以一步步去琢磨,不想去想,纔是最可怕的;有了想法,再去逐步實現,這種研究探索的精神,不在於有沒有結果,而在於我們敢不敢去做,敢去做的人才敢想。


當然不可能,任何人學會如何學習本身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一般的成年人都做不到,孩子相對成人唯一的優勢就是知見障少,但是利弊同源,知見障少的原因是知識少。而知識總量達不到基本閾值,根本談不上創造力。


創造力本身不會比成年人強。

但是產生創造力的條件的確比成年人要好。

因為思維慣性和制約最小,小到幾乎沒有。

這是後天很多人努力都很難突破的。

而唯一的缺點只是孩子們的天然劣勢——不懂規則。

如果單獨分離出孩子們的「不受制約的創造力」,和成年人的「遊戲規則」,組合在一起,那一定會很奪目。

不過事實上這並非科幻,這個組合正是很多在此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們所追求和踐行的。

很多偉大的商業奇蹟,正是依賴用「沒有規則」去「改變規則」才一改身位,超車、突出重圍進而拔得頭籌。這就像是左右手,缺一不可。

尤其那些以創造力為生命的行業,比如創意行業——我從事多年的行業,不具備以上提及的兩種要素,很難想像能夠為客戶品牌帶來市場競爭力,也就沒有一個創意公司生存的基本前提…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創造力已經不需要對其太多討論,需要討論的也只是「什麼纔算真正的創新」…扣題原因這個不做深入…

而我不能同意創造力是物質條件堆砌出來的,物質堆砌的還是知識,是眼界,它還是「遊戲規則」。

以及我不能同意對孩子創造力的不鼓勵不提倡,相反,沒有理由不提倡不鼓勵,還有什麼能比這個人生階段所擁有的純粹、不受制約更珍貴的東西?

盡情享受你的「不受制約」,因為「各種制約」很快接踵而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