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兩個人帶寶寶,寶寶今天為止61天了,過兩天老公就要去外面上班了。後面就白天我自己帶晚上跟我媽一起帶,我媽白天上班的,她很喜歡抱寶寶 每次去開店前都要來抱一會,每天晚上從店裡回來也要抱很久,雖然我一直自己帶 給她吃奶換尿布哄睡 但是我很少抱寶寶,還我媽抱的多,這樣寶寶會跟誰更親一些呢?


我剛剛生下來我也怕寶寶和我不親,我那個時候防著我媽媽防著我婆婆,天天怕他們多抱一會兒寶寶就會多喜歡他們一點。而且我寶寶除了前兩個月是月嫂帶著比較固定,後面就開始我帶著,婆家娘家來回跑。哪個媽媽有空就跑到哪個媽媽家一起帶孩子,因為疫情我也沒去上班,白天一直和孩子粘在一起(白天睡覺一般都是我陪著睡覺)。兩個媽媽就照顧我讓我晚上休息晚上他們帶(我哄睡了就交給他們)。我就瘋狂知乎百度孩子和誰會親,有的說晚上誰帶著睡覺會和誰親,後面我也不管了 。親就親吧有人晚上幫我帶孩子多好。

結果到了七個月,呵呵,可能我媽媽比較像我,他還是要我媽媽的,我婆婆就完全不要了,凌晨兩點都要爬起來找我,找不到我就哭,婆婆喂她奶寧死不喝,倔得很。找到我了躺在我旁邊一會兒就睡著了,為此我婆婆很傷心=_=辛辛苦苦幾個月晚上餵奶換尿布說不要了就不要了絕情渣女。要我媽媽的前提是不能聽到我的聲音,有時候我在客廳幫忙暖奶咳嗽一下他的小耳朵聽到了。我媽媽也控制不了她。

這麼親我挺慘的,生病了誰都不要就要我抱著她一個夜一個夜的熬。其實我婆婆我媽媽對她很寶貝很寶貝。然而他還是最愛我這個有點嫌棄她的媽媽。而且我女兒是瓶喂的。一天就親喂一次。也能這麼愛我簡直不可思議。

她還挑人,我和我媽媽,他要我,我媽媽和我爸爸,他要我媽媽,我爸爸和鄰居,他又覺得我爸爸也不錯。很好笑,七個月就很勢利,誰帶她出去玩他和誰關係最好,他平時很嫌棄我爺爺,但是我爺爺如果開門要出去遛彎了他就對我爺爺笑啊笑,一回家就翻臉不認人,不要我爺爺了(我爺爺每次都說她利用好就結束了,感情終究是錯付了)。有一次她在遛彎我在旁邊走過,他就哭了老遠就要找我,抱著她玩,她肯定知道了原來媽媽也能出來遛彎的(因為我懶每次陪她出去玩都不是我)我都會在家等他。

這是我女兒知道我做的輔食感動的都熱淚盈眶了哈哈哈哈

我可能不是個合格的媽媽,我媽媽給我女兒買了身奇醜的衣服(我婆婆我媽媽覺得超美,老人都喜歡喜慶的顏色) 我覺得好搞笑啊,鞋子穿了我小時候的。我都笑死了以後長大給他看。這真的是同一個娃~


我家孩子一個8歲,一個6歲了,也是我們夫妻自己帶的。

我很理解新媽媽的心情,我也很在乎孩子跟我親不親。

但我個人的經驗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和誰比較親是一個變數。

比如小年齡的時候,血緣要佔一些比,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爸爸或者媽媽工作很忙,平時都是姥姥帶,但是晚上爸媽一回家孩子卻只要爸媽抱。

小年齡的寶寶也會特別親哄睡的那位,比如有的保姆帶了半年,每次都是保姆哄睡,那和保姆就會很親,保姆走了小寶寶的吃喝拉撒都會出現一些變化,非常不適應,也是這個原因——很親哄睡的那個人。

因為和「給她做吃的、換尿布」等這些事情比起來,哄睡和孩子的關係會更直接,更密切,更有眼神接觸,氣味更熟悉,更容易產生依賴感。

等孩子大了就不一樣了,能交流和玩耍了,孩子會和那個最願意花時間陪她玩耍的人親,哪怕錢都是另一個人掙,飯也是另一個人做,但是孩子會最喜歡那個願意走進她內心世界的人。

到那個時候 ,玩耍,做遊戲,聊天,同理心理解她的非常規做法,都會和孩子變得親密。

如果你有時間和她完成這些事情,有心去做這些事情,那永遠不需要擔心孩子和你不親哦。

希望可以幫到新媽媽。


只要是真心的疼愛,寶寶最後一定會跟你親。

其實一說到寶寶和誰親的話題,一定避不開這個理論:關於嬰兒的依戀(attachment)發展。

嬰兒最初是無差別的喜好所有身邊出現的人,然後逐步的開始發展處明確的依戀對象,而形成依戀關係的關鍵,是穩定一致的互動。

但是這不是一個零和遊戲——不是寶寶和婆婆親了,就不會和媽媽親。每一個照料者之間不是競爭的關係,而是相得益彰。越多的人給寶寶關愛,寶寶會覺得自己越安全。

接下來展開說一下關於嬰兒的依戀(attachment)發展的四個階段[1]

第一階段:出生—2個月

無社會性

在這個階段,嬰兒對於環境中的任何人都會有相似的反應(盯著看或者伸手夠),很少表現出抗拒行為。注意,這時候的嬰兒對於陌生人是不會特別害怕的,只要陌生人臉帶微笑,嬰兒也會流露出愉悅的表情。

第二階段:3個月—6個月

關注熟悉的人

這個階段嬰兒的依戀狀態沒有分化,嬰兒對人類普遍有偏好,任何人的關注都會讓TA感到快樂。但會有一些熟悉的人有更親密的反應,比如會更大聲的笑,渴望有更多身體上的接觸。

第三階段:6個月—3歲

主動尋求親密

嬰兒直到這個階段才開始形成真正明確的依戀對象,而它通常是母親。TA們喜歡圍繞在母親身邊活動,當與母親分離時會表現出抗拒行為,而母親回來時則表現出喜悅,這就是所謂的分離焦慮(seperation anxiety)。

除了分離焦慮,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會出現陌生人焦慮(stranger anxiety)——當遇到陌生人時,不再像很小的時候那樣會笑眯眯的看,而是非常警惕的盯著陌生人,或者更為常見的是轉向母親,躲在她的身後或者抓緊她。這也說明孩子在有差別的對待TA所面對的不同的人。

第四階段:3歲以上

合作行為

在這個階段之前,孩子是無法理解依戀對象的意圖的。比如說,媽媽和寶寶說「我一會就回來」,寶寶是不會理解的。但是3歲之後,寶寶就會開始能理解家長的意圖和計劃,所以當面臨分離的時候,也會更願意配合等待而不是持續的哭鬧。

寶寶的依戀對象不是唯一的,就好像我們會愛父母、愛朋友、愛自己的伴侶一樣,每一種愛都同樣珍貴。寶寶的愛就更加純粹了,他會愛媽媽,愛爸爸,自然也會愛照顧他陪他玩的婆婆/奶奶。

從寶寶的角度來看,婆婆/奶奶給了她很多良好的互動,讓他感覺到了安全和愛。而題主和媽媽歸根到底都是母親,她愛孫子和你愛兒子,其實都是出於母親的天性。

如何讓寶寶和自己更親,這裡多肉給寶媽們2個小建議:

1)要和孩子建立起穩定一致的合作關係。

這需要父母對孩子發出的各種信號(比如語言、表情和行為) ,能夠及時感應並準確做出回應,不能因為孩子淘氣或做錯事情而喜怒無常,並始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總會在TA需要的時候出現。

2)要和寶寶經常進行描述性對話。

把你的思考和行為過程,全部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耐心解釋給TA聽。

比如要給孩子換尿布了,比起直接把孩子抱起來快速換尿片,你可以先逗逗孩子,然後輕聲和他說「媽媽看到你的尿片臟掉了,現在我要給你換尿片了」,之後每做一步都把自己的動作說出來,這樣讓孩子有一個預期,孩子會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印象,有助於增加安全感。

只要能夠讓寶寶感受到安全和愛,寶寶就會和照料人越走越親。所以,不要過度擔心「寶寶和誰親」,只要是真心的疼愛,寶寶最後一定會和你親的!

以上。


hello,我是@多肉小姐,母嬰電商選品師,2個孩子的敗家寶媽。

略懂育兒但超懂剁手,從育兒科普、好物推薦到避坑指南,媽媽們關注的好東西我都會分享~

快點關注我吧我的小可愛們!

參考

  1.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Jacki Watts, Kate Cockcroft, Norman Duncan (Ph. D.)


根據我的經驗,誰控制了孩子的吃和睡,寶寶就跟誰更親。

也就是說,白天誰帶無所謂,重點一是堅持母乳親喂,二是每晚自己帶睡,孩子自然離不開你,跟你親。


先上結論:跟媽媽。

我家情況是這樣的:女兒以喝奶粉為主,母乳瓶喂為輔,親喂只有在她哭鬧的時候起個安撫作用,9個月不到就斷奶了。白天我媽和我婆婆輪流來我家帶,晚上我兩自己帶。我女兒又高又壯,我抱不太動,所以抱的不多,只有她吵著要我抱的時候抱一會兒。每天晚上在兩個媽回去後,我老公洗澡的那段時間,會單獨帶她玩一會兒。晚上哄睡,包括半夜醒來餵奶再哄睡,還有早晨醒來洗屁股都是我老公一個人乾的。

就這,她還是跟我最親,看到我就不要別人,我不在的時候就要兩個媽,兩個媽也不在也才能讓爸爸爺爺外公抱。但是檔次分的很清楚,一旦出現優先順序更高的,就撲過來了,除非優先順序低的繫上了腰凳(她知道繫上腰凳就是要帶她出門了)。

所以我媽就一直念叨太神奇了,奶也沒怎麼喂,抱也不太抱,怎麼就跟我這麼親呢!我老公一直罵她小沒良心,這麼盡心儘力伺候,居然跟爺爺外公一個待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