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搞什麼有時都會感到孤獨


當然會。首先是孤獨的概念問題,這個詞從古至今都在,可見其有貫穿歷史的永恆命題的意義。但不同時代,藝術家的孤獨感來源並不完全一樣。在古代,對這個問題更偏向於一種外部理解,即藝術家與知音,或藝術家與立言,藝術家與自然…在現代,問這個問題則更多指向了內部,即主體的孤獨。感到孤獨和搞藝術似乎沒有必然聯繫,但現代藝術的自我反思性確實會讓人更深刻地意識到主體、主體與世界,主體間的平面化與破碎、疏離。我覺得每個人其實都是孤獨的,絕對的理解和溝通並不存在,即使被理解溝通了也不代表去除了孤獨。這是藝術家的孤獨感與大眾的孤獨感所能匯通的一面。但對孤獨進行藝術化處理感覺會好承受一些,這樣看的話,藝術家的孤獨有美感的一面。此外,孤獨大量成為藝術家表現的對象,是一種現代現象,現代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建立在現代主體意識的基礎之上的。人走向孤獨是一種必然,甚至可以說,主體再度向客體和其他主體敞開是建立在主體深入理解和認同了主體之孤獨的前提下的。如何從普遍的孤獨中恢復人與人的聯繫溝通應該說是藝術家重要的命題,但很多時候這種努力在藝術中是通過絕望而不是溫暖的面貌表現出來的,所謂否定美學便部分地含有此意。因此,藝術家的孤獨並不純是美的享受和對象(有些瞬間會是),而是美的受難。


會有的吧。左腦比較開心,右腦比較悲傷(好像是積極腦,消極腦。總之就是這類意思。),所以科學家多數活得久,藝術家有不少早死的。不過有那種看開放下入世的藝術家比較養生。感情動多了活不長久,情深不壽嘛。科學家,藝術家,普通人都不會只用一部分腦子,這裡只是說它會側重於左腦或右腦。怎麼說呢,高傲獨特的靈魂,很難和光同塵。特意翻書找到了之前看過的一句話(出自曹子策的催眠術與心理治療),如下:個體顯意識幅度越寬,越能融入集體顯意識,越窄越難融入,極端自我者,則與社會存在極大矛盾,若無法妥協,則以消滅對方為告終。很多搞藝術的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吧,因為很普通的就不能很藝術……

有點累了,思路不太清晰,憑感覺寫,只是表達個意思。小白一枚,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還好,我畫畫的時候喜歡把電視開著,或者聽著東西,雖然不知道放的啥,但熱鬧吧


如果是真心喜歡,不會。反而自己和自己玩的很開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