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先說結論,做傢具可以賺錢,而且還挺有利可圖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賺錢,一些品類的行業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將中小競爭者逐出市場。

一、以2018年上半年43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為例,大部分公司保持規模與凈利潤雙增長,說明行業空間大,盈利空間也大。

二、床墊是其中收智商稅最狠的,也即最為有利可圖的細分品類

大家比較熟悉的國內外品牌,我也做了一下數據研究,多數毛利潤在40%以上,甚至一些高端品牌可以做到50%。

實際床墊的加價率一般是在5~10倍,也就是很多20000元的床墊,耗掉你一個月的工資,其實出廠價也就是不到4000塊錢,是不是有點吐血;我當時做這個品類的時候,用出廠價給很多朋友供了貨,拿回去一對比,說我2500元的床墊,怎麼跟他之前買的20000元的沒啥差別,其實就是這個加價率的問題。

我們拿喜臨門的幾個產品毛利率做個對比,就發現這個差異還是相當大的,當然你可以說喜臨門做其他品類沒有品牌附加值,但因為這個引起的差異其實沒那麼大。

數據來源:2016年財務年報

對比一下其他品類,可以看出,床墊是一個相當有利可圖的SKU,什麼原因呢:就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里,必定跟床事有關。

皮一下,其實我要說的不是這個,床墊是一個可以講很多故事的產品:

  1. 是使用時間最長的傢具產品——佔用了你8小時的睡眠時間,可能還有若干min的其他活動;
  2. 睡眠體驗是很多客戶的痛點——每個人都期望有更好的睡眠;
  3. 床墊的內部構造有科技含量——結構、配方、用材等方面,可以讓人聽得雲里霧裡的。

所以很多時候銷售人員會不停地忽悠你:錢應該花在最寶貴的三分之一時間上,各種吹噓對睡眠質量的提升,對骨骼發展的幫助,最近好像還加了很多黑科技,還監測睡眠,自動調整彈簧回彈力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噱頭)。

不過你總會被銷售說的賣點擊中,我也認同你應該選擇更好的床墊,畢竟睡起來差別太大了,好的床墊有一種整個身體被托住的感覺,好像是在雲端。

三、床墊規模工業化產品的屬性,且極具規模效應

從床墊廠家來說,床墊其實是一個標品,跟你家是公寓還是別墅,裝修是什麼風格,沒啥關係,只要有床就可以配,所以床墊具有很多其他傢具想都不敢想的規模優勢和標準化生產,所以規模越大,出貨量越多,理論上cost down可以永無止境,省下來的最終都轉化為企業的利潤。

這個出貨量會有多大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現在已經9102了,馬上就到2020年,國家規劃的是60%的城市化率,實際目前也超過59%了,對應的城鎮家庭數量和床墊保有量是這樣的:

可以看出來,單個家庭擁有的床墊大概是1.5張。

如果我們按照這樣家庭戶數增長,現有床墊每10年更換一次,那麼對床墊的需求量有多少呢,我又算了一下:

另外一點是,我們的床墊平均價格這幾年一直在往上漲,大家更捨得在床上多花一點錢了,這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嘛:

初略算一下,2020年,單是一個床墊的市場規模是886億,2021年正式步入千億時代——1034億元。

四、行業不可避免會進入洗牌階段,品牌和規模會決定你最終能不能在這個行業里存活下去。

再對比一個這個行業里,中美行業集中度的差異,不難看出,未來行業集聚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很多中小企業將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會淡出市場。

所以,單獨說做傢具生意的人有錢嗎?這個問題有點彆扭,只能說這個市場有很多機會,但是競爭的門檻也會越來越高,賺點錢都不容易。


我做家具行業八年,聽過身邊很多老闆的故事,有好也有不好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幾個。

1、昨天還相見,第二天就聽到噩耗,這個傢具老闆很有錢,但去世那晚喝酒了,然後突然腦梗死了,人間不值得

2、生產傢具給其他人貼牌,一開始也做的生活水起,身價雖然不多但幾百萬還是有的,後來有個大經銷商跟他說一起進一批機器回來做木質傢具,他負責生產,那個經銷商負責賣。沒想到把機器買回來,銷量非常差,導致後面賣廠還債。最後跑到其他傢具公司做起了打樣師傅,不要相信任何人

3、家中五六輛車,每天7點起床,12點睡覺,除了工作就是出差,雖然賺的盆滿缽滿,但除了工作心無旁騖,不是所有人都是你們想的光鮮亮麗


這個問題得先看你有錢沒錢?然後再來看別人跟你比是一個什麼水平。你如果溫飽剛解決,那麼別人能做生意,無疑是有錢的,如果你是馬雲一類的,那麼別人做什麼生意,可能也是沒錢的。

整兒八斤說:一個二三線城市,在紅星美凱龍或者居然之家開個4-5百平米的傢具店,起碼一次性投資要5-6十萬以上,不算租金,租金每月6-7萬,店員工資。你說有錢沒錢吧。有錢吧,也許他要等客戶交了定金才有錢進貨,沒錢吧,他不可能開得起這個店。所以還是看,你說的有錢是個什麼概念了。


只要他是開了傢具店,那麼兩種結果

第一他很有錢,

第二他欠了很多錢


解釋一下:

1. 有些人靠技巧套路--騙

2. 有些人靠辛勤勞動,節約成本--攢

3. 還有些熱靠技術領先,戰略領先--智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