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系統流行病學調查就下的結論並不可靠。

而且當時的病例數那麼少。

別因為這些,讓孩子暴露於危險之中。


在此前,兒童被認為是「不易感人群」,卻被一些謠言散布者解讀為「兒童不會感染」,誤導了很多家長!!!

就在今天,廣西自治區衛健委發布通報,河池市新增 2 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其中一位患者,年僅 2 歲,是至今年紀最小的確診病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疫情當前,如何保護好孩子至關重要。

我和 @丁香媽媽 把後台收到大量的諮詢信息,整理出其中流傳最廣的幾條謠言和家長最關心的 9 個問題,聯繫專家統一作了解答,希望能給焦慮中的你一些幫助。

同時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遠離病毒,健康地度過這個春節。

關於新型肺炎這四大謠言你別信。

謠言一:新型肺炎只傳給大人不傳染給孩子,嬰幼兒很安全

目前已有兒童感染病例,全部年齡段的人都需要做防護。

「不易感」≠「不會感染」,別拿命去賭。

雖然從目前的流行病學和認知來說,新型冠狀病毒對兒童、對年齡比較小的人來說確實不易感,但也不能排除兒童感染的可能性

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表示,在 1 月 22 日晚,上海確診的 9 例病人中有 1 例兒童。

他認為兒童不易感染的原因可能有多種:

第一種是這種病毒不太容易感染兒童,但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數據可以說明

第二種則是因為成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病原,特別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最早的源頭是在海鮮市場,而兒童平時並不太會去市場、出差、應酬等,直接被感染的機會就降低了。

而老年人、孕婦、嬰幼兒等免疫功能較差的群體,一旦感染,發病可能更快更嚴重,更需要重視預防。

假期還是要做好防護,不要帶著孩子東跑西跑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圖片庫

謠言二:奧司他韋、板藍根等藥物可以用來預防新型肺炎

不能預防。並且至今還沒有相關藥物問世。

1. 板藍根

迄今為止,和板藍根有關的提取物研究,無一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也就是說,即使是對預防流感病毒,板藍根也沒有被證明有預防效果,更別說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了。

2. 奧司他韋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冠狀病毒。

而奧司他韋是治療流感的特效藥,作用靶點與流感病毒相關,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其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臨床療效。

即便之前臨床上現有的「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藥物」,比如奧司他韋和連花清瘟等,也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具有臨床療效。

目前的治療方法,是防止病人的病情持續加重,治療以對症、支持為主。

在武漢同濟、武漢協和同時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診療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要避免盲目或不恰當的抗菌藥物治療,尤其是聯合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因此傳統的抗流感藥物並不能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而且隨便用藥還會造成一定的健康風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圖片庫

謠言三:益生菌、乳鐵蛋白可以增加抵抗力預防新型肺炎

無稽之談,都是騙人的。

目前,益生菌和乳鐵蛋白提高免疫力的證據還有待商榷。

就益生菌來說,雖然有研究提示補充益生菌對提高免疫力可能有效,但是證據還不是很足。

用益生菌提高免疫力,無異於「大海撈針」,效果來得有些虛無縹緲。

而乳鐵蛋白,雖然存在於免疫細胞中,並不能夠說明其一定能起作用。

乳鐵蛋白雖然有體外抗菌能力,但體外抗菌能力 ≠ 能抗病毒。

把乳鐵蛋白在體外其抗菌功能,直接延伸到萬能的「提高免疫力」上面,和綠豆能治百病也沒什麼區別。

另外,牛乳鐵蛋白是否完全能夠模仿人乳鐵蛋白,達到同樣的有效性還在研究中。

退一步講,即使乳鐵蛋白在母乳中確實起到了能夠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也不能等於把乳鐵蛋白分離出來後食用仍然有效。

謠言四:服用 VC 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VC 同樣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也沒有抵抗病毒的作用。

普通感冒前,部分人群長期補充 VC 可以縮短病程,造成很多人有 VC 可以抵抗流感、提高免疫力的印象。也有一些人會把補充 VC 當作萬能葯,沒事就給自己補一點。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下,為了安心就大劑量地使用 VC。

但其實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攝入 VC 通常只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並不具備預防和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過度服用還會導致腹瀉、皮疹等中毒現象。

這 9 個問題你必須知道答案

1. 孩子的口罩怎麼選?

通常來講,1 歲以下的孩子不適合戴口罩。

口罩多少會造成孩子呼吸不暢,太小的孩子還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容易導致孩子明明已經很難受了而大人卻還不知道的情況。

病毒當前,保護孩子不受病毒入侵是第一要務,在確保孩子可以接受的情況下,1 歲以上的孩子外出時都應該佩戴口罩,並且家長應注意檢查孩子的呼吸情況。

雖然 N95 病毒防護力最佳,但是透氣度也最差,不適合孩子使用。

一般兒童防飛沫口罩就具有一定防護作用,棉布、海綿口罩阻隔性欠佳,同樣不推薦給孩子使用。

所有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換。不管外科還是醫用防護口罩,口罩變濕或者被分泌物污染就換掉。

市面在售的口罩,按照年齡主要分成 1~3 歲和 4 歲以上兩種選擇,家長要根據年齡選擇合適寶寶大小的口罩。

1~3 歲兒童用口罩

4 歲以上兒童用口罩

佩戴前拉開口罩的褶皺,跟孩子的臉型契合,再緊壓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這樣防護性會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經生病,出現異常煩躁或是異常安靜的情況,最好不要戴口罩,以免給家長和醫生觀察孩子的狀態造成困難。

孩子避免感染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在這段期間避免外出,避免和外來人群的直接接觸,口罩是萬不得已時的選擇。

2. 如何給寶寶物品消毒?

關於如何消滅新型冠狀病毒,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表示,病毒本身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56 ℃ 30 分鐘,冠狀病毒就死亡了。

除了高溫外,乙醚、75% 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劑,還有過氧乙酸等等,這些溶劑都可以有效地滅活病毒。

日常生活中,我們優先推薦 75% 的乙醇(醫用酒精)和含氯的消毒水(一般是指次氯酸鈉「84」這類無機消毒液)擦拭地面、傢具等。

乙醚這類物質在生活中較難取得,而過氧乙酸因為氣味較重,不建議在家裡使用。但是因為使用濃度低,效果足夠好,如果有條件,公共場合還是應該建議使用。

對於孩子的常用物品,奶瓶、奶嘴等耐高溫的,可以浸沒在湯鍋中煮沸超過 30 分鐘或蒸汽蒸 5 分鐘,就可以完成消毒。

不耐熱的玩具等物品,可以通過用酒精棉擦拭玩具表面的方式消毒。

孩子的衣物或者毛絨玩具,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清洗,來達到消毒的效果。

使用消毒產品時,務必要避免沾到孩子的眼睛和嘴,消毒後也要盡量靜置一段時間,讓刺激性物質揮發充分後,再與孩子接觸。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圖片庫

3. 如何給寶寶洗手?

一般來講,用流動的水和香皂洗手 15 秒,可帶走手上 90% 的細菌,持續洗 30 秒(和孩子一起唱兩遍生日快樂歌的時間)可將手上 99.9% 的細菌全部帶走。

所以,不管到什麼時候流動清水沖洗 + 香皂的方式都是首選。

普通香皂和殺菌香皂在對抗冠狀病毒方面,殺毒效果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有時候,不合適的抗菌成分還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比如,兩種被美國 FDA 拉入黑名單的 「三氯生」「三氯卡班」。

做到有效的手部清潔要遵循以下 12 個字:勤洗手、半分鐘、流水洗、要擦乾。

具體步驟參見下面的「 7 步洗手法」:

洗手結束後,家長要幫助孩子檢查是否徹底沖乾淨肥皂泡,再擦乾雙手,以免潮濕的皮膚滋生病原菌。

4. 怎麼選擇寶寶免洗洗手液?

出門在外,可以選擇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者消毒濕巾救急。

武漢同濟醫院感染科主任寧琴醫生提到,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和乙醚,乙醚和75% 的酒精可以有效滅活病毒。

挑選兒童免洗洗手液時,要確保洗手液酒精含量至少要超過 60%,70%~80% 消毒效果更佳,並且在有條件的時候,儘快用香皂和水洗手。

除此之外,給孩子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 幼兒必須在家長的看護下使用;

②按照產品說明書合理用量,一般不超過 1 元硬幣大小(直徑約 24 mm);③ 雙手揉搓直到手部乾燥,大約 20 秒,注意指縫、指尖等部位都要充分覆蓋到;④ 注意看護孩子不要吃手、揉眼睛,以免酒精中毒;

⑤ 保管時,務必將免洗洗手液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並且遠離火源。

5. 帶寶寶出門怎麼防護?

少出門比什麼都好!

如果必須要出門,盡量打車或自駕,少乘坐公交、地鐵等人員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路程近,步行是最佳選擇。

大人和孩子都要戴好口罩,保證及時更換的同時,不要用手觸摸口罩外部,以免病菌轉移到手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圖片庫

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產品,在孩子觸碰外界後及時消毒,消毒徹底前盡量避免孩子吃手、揉眼睛、鼻子。

到家後要及時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為寶寶更換外衣褲,大人也要一起更換,避免接觸中將病菌傳遞給寶寶。

6. 寶寶飲食有什麼要注意?

前面提到的,專家表明病毒本身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56 攝氏度 30 分鐘,冠狀病毒就死亡了。

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食物要徹底煮熟,尤其是肉類和蛋類。

並且,生熟食品要分別用兩塊切菜板和不同的工具進行處理,盛放生熟食物的碗也不要混用 ;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都要洗手;做好飯菜後洗完手再去接觸孩子。

另外,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唾液傳播,所以千萬不要將大人吃過的東西給孩子吃,也不要直接用嘴吹涼孩子的食物,這些過程都有可能在不經意中將病毒傳染給孩子。

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全家實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7. 孩子發燒咳嗽怎麼辦?需要去醫院檢查嗎?

孩子出現發熱和咳嗽不用過度緊張,疑似病例要同時符合這兩點才能被納入。

① 流行病學史

  • 發病前兩周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
  • 或發病前 14 天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

② 臨床表現

  • 發熱(部分患者可無發熱癥狀);
  • 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學特徵(胸片或 CT 上看有肺炎);
  • 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如果沒有滿足這兩條,就可以按照普通的呼吸道感染處理。

當孩子發燒時,3 個月以下的寶寶,直接去醫院交給醫生處理。

3 個月後的孩子,精神狀態不太好的時候,可以服用退燒藥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6 個月以上的孩子還可以吃布洛芬(美林) 。

當孩子咳嗽時,一歲以下就是要保證液體量(奶量和 / 或水)的充足。大於 1 歲的孩子,還可以吃 2~5 mL 蜂蜜來緩解咳嗽。

8. 必須帶孩子去醫院,如何做好防護?

大的原則是能不去就不去,一定要去的話,如果沒有高危接觸史,兒童醫院或者綜合性的醫院兒科門診都可以。

最好先提前預約門診號,如果只有急診,可以帶上水杯、退燒藥、小毛巾小毯子、消毒酒精棉片、口罩、醫保卡。

同時注意手衛生,去公共場所或觸摸公共設施後要注意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鼻子和嘴。

9. 孕媽媽要怎麼加強防護?感冒發燒了怎麼辦?

孕媽媽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和鍛煉。

盡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衛生,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如果有條件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圖片庫

另外,過年期間減少上門拜年,減少聚餐,盡量避免接觸武漢的訪客。

盡量少出門,遇到產檢等一定要出門的情況,一定要帶好醫用級別以上的口罩,隨身攜帶免洗手液或消毒濕巾。

如果出現了發燒咳嗽,要注意監測體溫,如果有咳嗽、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要做好記錄。

但不要自行用藥,避免掩蓋病情,要直接前往產檢醫院接受分診,醫生會推薦安全性較高的孕期用藥。

如果准媽媽癥狀比較溫和,也沒有肺病、心臟疾病、腎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最好在家中隔離,避免醫院內的交叉感染。

病毒無情,疫情兇險,我們沒辦法站到前線上,但至少我們可以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保護好孩子。

這註定是一個特別的新年,我們會持續為大家更新疫情進展,祝大家新年快樂。

本文經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兒科學碩士 孔令凱、公共衛生執業醫師 李加、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兒科醫師 梁世佳、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碩士 陳韻、日本東邦大學藥科學碩士 徐曉琳、福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李昕、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藥師 劉子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翁若鵬、浙江大學臨床醫學碩士 庄睿丹、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主治醫師 朱好 、復旦大學營養學碩士 李靚莉審核

參考文獻:

[1]澎湃 -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99927

[2] M.weibo.cn. (2020). 國家衛健委:#新型肺炎病毒存在變異可能#.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m.weibo.cn/status/4463479572750191? [Accessed 22 Jan. 2020].

[3] 世界衛生組織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感染預防與控制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during-health-care-when-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is-suspected

[4] 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 冠狀病毒

http://www.chinacdc.cn/yyrdgz/202001/t20200109_211159.html

[5] 丁香園論壇 - 奧司他韋真的可以用來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

http://www.dxy.cn/bbs/topic/42644249?keywords=%E5%A5%A5%E5%8F%B8%E4%BB%96%E9%9F%A6

[6] 新京報 - 鍾南山: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1/21/677199.html

[7] Wiki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9%EF%BC%8D2020%E5%B9%B4%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E8%82%BA%E7%82%8E%E4%BA%8B%E4%BB%B6

[8] Schnadower D, Tarr P I, Casper T C, et al.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versus placebo for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9(21): 2002-2014.

[9] Freedman S B, Williamson-Urquhart S, Farion K J, et al. Multicenter trial of a combination probiotic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enteriti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9(21): 2015-2026.

[10] Niv Zmora, Gili Zilberman-Schapira, Jotham Suez, et al. Personalized Gut Mucos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to Empiric Probiotics Is Associated with Unique Host and Microbiome Features. Cell, 2018; 174 (6): 1388 DOI: 10.1016/j.cell.2018.08.041

[11] Jotham Suez, Niv Zmora, Gili Zilberman-Schapira, et al. Post-Antibiotic Gut Mucosal Microbiome Reconstitution Is Impaired by Probiotics and Improved by Autologous FMT. Cell, 2018; 174 (6): 1406 DOI: 10.1016/j.cell.2018.08.047

[12] 丁香媽媽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I4NjY5OQ==mid=2658219642idx=1sn=ab9cfc713fef7a5ed1bf51b75a156424chksm=816edcfeb61955e86b94fa5fca794ca65070de45a9d99a3ff189a06322dd932e88f5946d1783token=878699999lang=zh_CN#rd

[13] 丁香媽媽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I4NjY5OQ==mid=2658252570idx=1sn=8a1e3311d64b6236d7330cadf28083e3chksm=816e5d9eb619d4888bc7cc35fd275aacca539aaac32642b113955095e789a2cbdf43e9d0c282token=878699999lang=zh_CN#rd

[14] 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antibacterial-soap-you-can-skip-it-use-plain-soap-and-water

[15]https://www.cdc.gov/handwashing/handwashing-family.html

策劃 一赫

責編 洋蔥

編輯於 2020-01-2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openbioxopenbiox?

上海交通大學 生物學博士在讀

一種有限證據支持的可能性:與原始 T 細胞(Naive T cell),特別是 CD8 陽性的原始 T 細胞多樣性及其活躍程度相關。

為什麼是原始T細胞?原始 T 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體在對抗外界病原體或侵襲時所擁有的 T 細胞種類和免疫應答強度。原始 T 細胞和其他造血系統的細胞有個比較大的區別就是,它不依賴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而是通過自給自足的分裂增殖機制。原始 T 細胞庫是在人出生後的前十年在胸腺內生成(10 歲左右)。十年之後,人的胸腺會逐漸退化,原始 T 細胞的生成能力也就逐漸減弱。

Populations of naive T cells survey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total CD8+ T cells and both CD4+CD31+ and CD31? T-cell populations. CD8+ and CD4+CD31+ naive T cells are presumed to originate in the thymus and divide in the periphery with CD4+CD31+ cells, yielding CD4+CD31? cells in t

為什麼是 CD8 陽性的 T 細胞?按照上述機制推測,人體原始 T 細胞多樣性和數量應該是隨之年齡逐漸降低的。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只有 CD8 陽性的細胞符合這個規律,而其他類型的原始 T 細胞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外周血擴增)對自身細胞數量進行調控,從而可以在人的胸腺退化後維持人體 T 細胞的穩態,大部分人直到 65 歲之前都有這個能力。在一些老年人群體中,這個補充途徑似乎會突然減弱,並可能直接造成他們免疫缺陷。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naive T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dynamics of the different CD45RA+CD4+ T cell subsets during ageing.

在某些小孩子體內可能在病毒接觸機體時就已經產生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性 T 細胞,起到了保護作用,從而防止了病毒的擴增和後期嚴重免疫反應的產生。

而老年人除了更低的免疫力(缺少有效的早期抵抗途徑),較差的細胞再生和其他環境抗逆能力則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其預後。

成年人以及老年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減少與外人接觸。

最新的報告表明有少量兒童及青少年感染髮病,但是預後結果還不明確,所以小朋友們也一定要注意防護。

同時,大家都要注意休息,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同時避免那些可能讓身體免疫防禦系統發生故障或者宕機的事情發生(如挨凍著涼,吃壞肚子等等)。不要給病毒有機可乘的機會!!!

其他一些可能相關的問題:為什麼有些腫瘤在老年人特異高發?為什麼同樣的腫瘤類型、同樣的腫瘤分子亞型(如急性白血病中的 BCR-ABL1/Ph-like 亞型),兒童預後一般較成人較好?腫瘤病人的細胞異質性(已證實與病人預後相關)是否與腫瘤細胞產生的特異性抗原種類/數量以及機體應激後產生的特異性防禦強度有關?如果所有治療手段(放化療、免疫治療等)都無法殺死全部的腫瘤細胞,決定病人預後的是否直接由治療後剩餘的腫瘤細胞與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所決定(微小病灶殘留,MRD 已經是白血病中非常重要的預後因子)?

文獻閱讀:

  1. Theo V D B , Borghans, José A. M, Van Wijk F . The full spectrum of human naive T cells[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8.
  2. Mold J E, Réu P, Olin A, et al. Cell generation dynamics underlying naive T-cell homeostasis in adult humans[J]. PLoS biology, 2019, 17(10).
  3. Surh C D, Sprent J. Homeostasis of naive and memory T cells[J]. Immunity, 2008, 29(6): 848-862.
  4. Naylor K, Li G, Vallejo A 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ge on T cell generation and TCR diversity[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5, 174(11): 7446-7452.
  5. Goronzy J J, Fang F, Cavanagh M M, et al. Naive T cell maintenance and function in human aging[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5, 194(9): 4073-4080.
  6. Sprent J, Surh C D. Normal T cell homeostasis: the conversion of naive cells into memory-phenotype cells[J]. Nature immunology, 2011, 12(6): 478.
  7. Jameson S C . Maintaining the norm: T-CELL homeostasis[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2, 2(8):547-556.
  8. Takada K , Jameson S C . Naive T cell homeostasis: from awareness of space to a sense of place[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9, 9(12):823-832.
  9. Chi, Hongbo.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mTOR signalling in T cell fate decisions[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2, 12:1095.
  10. Caroline S. Jansen, Nataliya Prokhnevska, Viraj A. Master, et al. An intra-tumoral niche maintains and differentiates stem-like CD8 T cells[J]. Nature, 2019
  11. Suman Kumar Vodnala, Nicholas P. Restifo, et al.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tumour-infiltrating T cells[J]. Nature, 2019. DOI:10.1038/d41586-019-03670-6
  12. Zamora AE, Crawford JC, Allen EK, et al.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generate abundant and functional neoantigen-specific CD8+ T cell responses. Sci Transl Med. 2019;11(498):eaat8549. doi:10.1126/scitranslmed.aat8549
  13. Yamamoto, T.N., Kishton, R.J. Restifo, N.P. Developing neoantigen-targeted T cell–based treatments for solid tumors.Nat Med25,1488–1499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596-y

更新 | 新增參考文獻(2020-02-24):

  1. Wang Z , Zhu L , Nguyen T H O , et al. Clonally diverse CD38+HLA-DR+CD8+ T cells persist during fatal H7N9 dise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1):824.
  2. Wang, Zhongfang, Wan, Yanmin, Qiu, Chenli,等. Recovery from severe H7N9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response mechanisms dominated by CD8+ T cell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6:6833.
  3. Human CD8+ T cell cross-reactivity across influenza A, B and C viruses[J]. Nature Immunology, 2019.

更新 | 新增參考文獻(2020-06-09):

  1. Mazzoni A, Salvati L, Maggi L, et al. Impaired immune cell cytotoxicity in severe COVID-19 is IL-6 dependent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8]. J Clin Invest. 2020;138554. (COVID-19 patients showed decreased numbers of circulating T, B and NK cells, and exhibited a skewing of CD8+ T cells towards a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senescent phenotype)
  2. Liu P, Zheng J, Yang P, et al. The immunologic status of newborns born to SARS-CoV2-infected mothers in Wuha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0].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0640-0. (Except for the low level of CD16-CD56 cells, the count and 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 CD3, CD4, CD8, and CD19 were all in the normal range.)
  3. Zhang X, Tan Y, Ling Y, et al. Viral and hos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OVID-1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0]. Nature. 2020;10.1038/s41586-020-2355-0. (Lymphocytopenia, especially the reduced CD4+and CD8+T cell counts upon admission, was predictiv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4. Chen R, Sang L, Jiang M, et al. Longitudinal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COVID-19 patients i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1].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0638-2. doi:10.1016/j.jaci.2020.05.003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D8+ T cell and lymphocytes count was found in survivors but not in non-survivors.)
  5. Liao M, Liu Y, Yuan J, et al.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bronchoalveolar immun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2]. Nat Med. 2020;10.1038/s41591-020-0901-9. doi:10.1038/s41591-020-0901-9 (Proinflammatory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were abundant in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9. Moderate cas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highly clonally expanded CD8+T cells.)
  6. Grifoni A, Weiskopf D, Ramirez SI, et al. Targets of T Cell Responses to SARS-CoV-2 Coronavirus in Humans with COVID-19 Disease and Unexposed Individual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0]. Cell. 2020;S0092-8674(20)30610-3. doi:10.1016/j.cell.2020.05.015 (Using HLA class I and II predicted peptide "megapools," circulating SARS-CoV-2-specific CD8+and CD4+T cells were identified in ~70% and 100% of COVID-19 convalescent patients, respectively.)


一種有限證據支持的可能性:與原始 T 細胞(Naive T cell),特別是 CD8 陽性的原始 T 細胞多樣性及其活躍程度相關。

為什麼是原始T細胞?原始 T 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人體在對抗外界病原體或侵襲時所擁有的 T 細胞種類和免疫應答強度。原始 T 細胞和其他造血系統的細胞有個比較大的區別就是,它不依賴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而是通過自給自足的分裂增殖機制。原始 T 細胞庫是在人出生後的前十年在胸腺內生成(10 歲左右)。十年之後,人的胸腺會逐漸退化,原始 T 細胞的生成能力也就逐漸減弱。

Populations of naive T cells survey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total CD8+ T cells and both CD4+CD31+ and CD31? T-cell populations. CD8+ and CD4+CD31+ naive T cells are presumed to originate in the thymus and divide in the periphery with CD4+CD31+ cells, yielding CD4+CD31? cells in t

為什麼是 CD8 陽性的 T 細胞?按照上述機制推測,人體原始 T 細胞多樣性和數量應該是隨之年齡逐漸降低的。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只有 CD8 陽性的細胞符合這個規律,而其他類型的原始 T 細胞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外周血擴增)對自身細胞數量進行調控,從而可以在人的胸腺退化後維持人體 T 細胞的穩態,大部分人直到 65 歲之前都有這個能力。在一些老年人群體中,這個補充途徑似乎會突然減弱,並可能直接造成他們免疫缺陷。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naive T cell differentiation
Cell dynamics of the different CD45RA+CD4+ T cell subsets during ageing.

在某些小孩子體內可能在病毒接觸機體時就已經產生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性 T 細胞,起到了保護作用,從而防止了病毒的擴增和後期嚴重免疫反應的產生。

而老年人除了更低的免疫力(缺少有效的早期抵抗途徑),較差的細胞再生和其他環境抗逆能力則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其預後。

成年人以及老年朋友們,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減少與外人接觸。

最新的報告表明有少量兒童及青少年感染髮病,但是預後結果還不明確,所以小朋友們也一定要注意防護。

同時,大家都要注意休息,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同時避免那些可能讓身體免疫防禦系統發生故障或者宕機的事情發生(如挨凍著涼,吃壞肚子等等)。不要給病毒有機可乘的機會!!!

其他一些可能相關的問題:為什麼有些腫瘤在老年人特異高發?為什麼同樣的腫瘤類型、同樣的腫瘤分子亞型(如急性白血病中的 BCR-ABL1/Ph-like 亞型),兒童預後一般較成人較好?腫瘤病人的細胞異質性(已證實與病人預後相關)是否與腫瘤細胞產生的特異性抗原種類/數量以及機體應激後產生的特異性防禦強度有關?如果所有治療手段(放化療、免疫治療等)都無法殺死全部的腫瘤細胞,決定病人預後的是否直接由治療後剩餘的腫瘤細胞與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所決定(微小病灶殘留,MRD 已經是白血病中非常重要的預後因子)?

文獻閱讀:

  1. Theo V D B , Borghans, José A. M, Van Wijk F . The full spectrum of human naive T cells[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8.
  2. Mold J E, Réu P, Olin A, et al. Cell generation dynamics underlying naive T-cell homeostasis in adult humans[J]. PLoS biology, 2019, 17(10).
  3. Surh C D, Sprent J. Homeostasis of naive and memory T cells[J]. Immunity, 2008, 29(6): 848-862.
  4. Naylor K, Li G, Vallejo A 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ge on T cell generation and TCR diversity[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5, 174(11): 7446-7452.
  5. Goronzy J J, Fang F, Cavanagh M M, et al. Naive T cell maintenance and function in human aging[J].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5, 194(9): 4073-4080.
  6. Sprent J, Surh C D. Normal T cell homeostasis: the conversion of naive cells into memory-phenotype cells[J]. Nature immunology, 2011, 12(6): 478.
  7. Jameson S C . Maintaining the norm: T-CELL homeostasis[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2, 2(8):547-556.
  8. Takada K , Jameson S C . Naive T cell homeostasis: from awareness of space to a sense of place[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9, 9(12):823-832.
  9. Chi, Hongbo.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mTOR signalling in T cell fate decisions[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12, 12:1095.
  10. Caroline S. Jansen, Nataliya Prokhnevska, Viraj A. Master, et al. An intra-tumoral niche maintains and differentiates stem-like CD8 T cells[J]. Nature, 2019
  11. Suman Kumar Vodnala, Nicholas P. Restifo, et al.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tumour-infiltrating T cells[J]. Nature, 2019. DOI:10.1038/d41586-019-03670-6
  12. Zamora AE, Crawford JC, Allen EK, et al.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generate abundant and functional neoantigen-specific CD8+ T cell responses. Sci Transl Med. 2019;11(498):eaat8549. doi:10.1126/scitranslmed.aat8549
  13. Yamamoto, T.N., Kishton, R.J. Restifo, N.P. Developing neoantigen-targeted T cell–based treatments for solid tumors.Nat Med25,1488–1499 (2019).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596-y

更新 | 新增參考文獻(2020-02-24):

  1. Wang Z , Zhu L , Nguyen T H O , et al. Clonally diverse CD38+HLA-DR+CD8+ T cells persist during fatal H7N9 diseas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1):824.
  2. Wang, Zhongfang, Wan, Yanmin, Qiu, Chenli,等. Recovery from severe H7N9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response mechanisms dominated by CD8+ T cell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6:6833.
  3. Human CD8+ T cell cross-reactivity across influenza A, B and C viruses[J]. Nature Immunology, 2019.

更新 | 新增參考文獻(2020-06-09):

  1. Mazzoni A, Salvati L, Maggi L, et al. Impaired immune cell cytotoxicity in severe COVID-19 is IL-6 dependent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8]. J Clin Invest. 2020;138554. (COVID-19 patients showed decreased numbers of circulating T, B and NK cells, and exhibited a skewing of CD8+ T cells towards a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senescent phenotype)
  2. Liu P, Zheng J, Yang P, et al. The immunologic status of newborns born to SARS-CoV2-infected mothers in Wuha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0].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0640-0. (Except for the low level of CD16-CD56 cells, the count and 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 CD3, CD4, CD8, and CD19 were all in the normal range.)
  3. Zhang X, Tan Y, Ling Y, et al. Viral and hos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OVID-1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0]. Nature. 2020;10.1038/s41586-020-2355-0. (Lymphocytopenia, especially the reduced CD4+and CD8+T cell counts upon admission, was predictiv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4. Chen R, Sang L, Jiang M, et al. Longitudinal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COVID-19 patients in China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1].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0638-2. doi:10.1016/j.jaci.2020.05.003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D8+ T cell and lymphocytes count was found in survivors but not in non-survivors.)
  5. Liao M, Liu Y, Yuan J, et al.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bronchoalveolar immun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12]. Nat Med. 2020;10.1038/s41591-020-0901-9. doi:10.1038/s41591-020-0901-9 (Proinflammatory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were abundant in the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9. Moderate cas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highly clonally expanded CD8+T cells.)
  6. Grifoni A, Weiskopf D, Ramirez SI, et al. Targets of T Cell Responses to SARS-CoV-2 Coronavirus in Humans with COVID-19 Disease and Unexposed Individual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0]. Cell. 2020;S0092-8674(20)30610-3. doi:10.1016/j.cell.2020.05.015 (Using HLA class I and II predicted peptide "megapools," circulating SARS-CoV-2-specific CD8+and CD4+T cells were identified in ~70% and 100% of COVID-19 convalescent patients, respectively.)


不是不易感,只是與成年患者相比,兒童COVID-19的臨床表現可能較輕。

近日Pediatrics期刊提前上線了一篇題為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143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in China的文章,報道了中國兒童COVID-19流行病學特徵。研究人員分析了2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2143例18歲以下的患病兒童。

其中34.1%的病例通過實驗室檢測得到確診,其餘根據兒童的癥狀、胸片、驗血以及是否接觸過新冠病毒感染者,被歸類為疑似病例。

截至2020年2月8日,在該研究中納入的2143名兒科患者中,只有一名兒童死亡,大多數病例是輕度的,兒童感染的危重病例比例(5.9%)比成年感染病例比例(18.5%)少。這表明,與成年患者相比,兒童COVID-19的臨床表現可能較輕。

多個國家的兒科專家表示這項關於兒童COVID首次回顧性研究工作提示我們應對兒科感染患者做好準備。科學家們也正在努力明確為什麼如此多的兒童在感染病毒後癥狀較輕,這種特徵也出現在SARS和MERS流行中。

他們也對兒童COVID-19的流行病學特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提出學齡前兒童和嬰兒的病情可能由於免疫系統不成熟而加重。也有表示兒童以前還未接觸過病毒,因此無法進行有效的免疫反應。

關於兒童COVID-19比成年癥狀輕的解釋也有多種說法。

有的稱SARS-CoV2的受體ACE2在兒童中的表達不高,或者以不同的形式表達,病毒無法進入細胞進行複製。

另一個理論是大多數兒童的肺比成年人更健康。成年人很可能在多年的生活中更多地暴露於污染,或者受基礎疾病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受損。

專家們說,兒童的免疫系統也可能不像成人免疫系統那樣迅速啟動以攻擊病毒。醫生髮現,受感染的成年人遭受的一些嚴重損害不僅是由病毒本身引起的,而且還包括在人體器官中的劇烈免疫反應,導致破壞性的炎症。

紐約時報報道此篇文章

撰文 | 雪月

製版 | Blingbling

參考文獻:

Dong Y, Mo X, Hu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143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in China. Pediatrics. 2020; doi: 10.1542/peds.2020-0702

發佈於 2020-03-20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小肉丸子麻麻小肉丸子麻麻

前兩天我看了一篇有關蝙蝠為什麼是病毒庫的文章,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繁殖變異不會影響蝙蝠的健康,其中提到了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代謝率非常高,而細心的家長應該發現了兒童心跳很快,應該整個代謝率都比成人高,所以我推測兒童的生理特徵比成人更接近蝙蝠,所以受冠狀病毒影響較小。

如果有錯誤歡迎大家指出,我只是一個生物愛好者,並不是專業人士。


前兩天我看了一篇有關蝙蝠為什麼是病毒庫的文章,冠狀病毒在蝙蝠體內繁殖變異不會影響蝙蝠的健康,其中提到了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代謝率非常高,而細心的家長應該發現了兒童心跳很快,應該整個代謝率都比成人高,所以我推測兒童的生理特徵比成人更接近蝙蝠,所以受冠狀病毒影響較小。

如果有錯誤歡迎大家指出,我只是一個生物愛好者,並不是專業人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