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帶閨女去醫院檢查視力,醫生要求除了睡覺一直都戴,現在現在……懵了

但是,看近放鬆,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摘掉眼鏡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應該發現,我們在看遠看近的時候,瞳孔大小是不同的。

這裡有一個概念叫做,近反射三聯動,調節、集合、瞳孔縮小,受副交感神經支配。

從理論上來說,正視眼的人在看近的時候是需要調節的,而調節會帶動集合,調節和集合同步這纔是眼睛該有的狀態,如果調節和集合不能同步,那麼就有可能會引起包括隱斜視在內的雙眼視功能異常,從而引發視疲勞,調節力下降低等問題。

在調節該工作的時候,摘了眼鏡讓它去放鬆,這就相當於特定距離下偷懶,雖然是舒服了,但是調節和集合的關係會被打亂,調節性集合就沒法工作,最終導致的問題就是調節力下降,雙眼集合能力也會下降,現在很多人出現的視功能障礙,就與看近不戴眼鏡有很大關係,還有很多人換了新眼鏡不適應,也是因為長期配戴度數不合適的眼鏡,或者長期不正確戴眼鏡有關。

而且從近視欠矯正(度數不足、或者不戴鏡)的近視發展速度來看,欠矯的近視進展會比全矯更快

而對於是否可以摘掉眼鏡,也是要分情況的

看近的時候近視度數增加了,這主要還是和近距離用眼有關。而且可以推斷如果給這些人測量了視功能的話,大概率都是存在調節滯後的情況,這也是近視眼普遍存在的問題。

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可以看近的時候不戴眼鏡了,我之前有總結過一篇內容,有關看近的時候是否需要戴眼鏡,也是區分人羣的,有部分人可以不用帶,而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戴。

所以,看近是否需要戴,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明白的,而是要根據戴鏡人的具體視力、視功能情況來考慮,只有所有參數符合,纔可以看近不用戴眼鏡。比如:內隱斜、高ACA、調節過度等情況。

我真是服了這些新聞報道,前面讓陶教授說,然後他們自己再鼓搗一個總結,搞得好像是陶教授說的似的。

而且就算不管上面這些參數,單純的度數高了,你讓別人怎麼不用戴,500度的裸視範圍只有眼前20釐米,不戴眼鏡都快懟臉上了。


不請自來,我也認真的看完了視頻,以及很多網友的評論。

覺得蠻可惜的。

因為現在不要戴眼鏡的觀念得到了很大的傳播,所以我在這裡就不侷限於提問者提的問題來回答,不侷限於兒童近視要不要一直戴眼鏡,或者說兒童近視看近處要不要戴眼鏡這單一問題。

回答的比較寬泛,面會比較廣,可能不太扣題,大家將就看。

這個視頻得到了極大的傳播和轉發,起碼估計直接影響了幾十萬人的佩戴眼鏡習慣。

這說明瞭目前國內的眼視光專業人才極度的匱乏稀缺以及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才會由一個眼科醫生(眼疾病方向)來科普看近處要不要戴眼鏡這個問題,這個純視光領域的問題。

社會上極少數人知道眼科醫生和視光師的區別,陶勇是眼科醫生,他的專業是從事為眼底疾病和葡萄膜炎的診治,以及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抗青光眼手術,玻璃體切割和扣帶術等,是一位看眼科疾病的醫生,廣受好評的醫生。

然而他這次接受採訪的內容是眼視光領域的問題,這並不是他的專業範疇,整個實驗非常的倉促和不嚴謹,不科學,漏洞百出,結論更是簡單粗暴。

如果是其他的眼科醫生隨便說說就算了,由於陶勇在網路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被砍事件),並且被貼上了「良知」的形象標籤,這大大的增大了他的說服力和可信賴程度,造成這個錯誤實驗,錯誤的結論得到廣泛的傳播,至少影響了幾十萬人的佩戴眼鏡習慣,而且大多數還是高度近視,甚至是超高度近視

不僅僅是對廣大佩戴眼鏡人的視覺健康造成了潛在傷害,對眼視光領域也是一種「重傷」。

我仍然相信陶醫生的人品和醫德,懷疑整個劇本都是小編牽強編造,然後自己瞎編寫的稿子,怎麼奪人耳目怎麼來,怎麼能獲取流量和關注就怎麼來,但這也僅僅個人猜測,如有冒犯,還請原諒。

我在和大家說下,眼視光醫生(視光師)和眼科醫生的兩個概念,近視、遠視、散光、老視、低視力、雙眼視覺異常、驗光配鏡、接觸鏡的驗配、近視眼的防治、斜弱視的治療、雙眼視覺異常的治療,這些都是眼視光領域的範疇,而不是眼科眼疾病醫生的範疇。

視光師主要針對眼球的光學屬性進行各種幹預和矯正和訓練。

眼科醫生主要對眼球組織疾病進行治療和幹預。

雖然他們有小部分是有交叉的學科,但是他們的知識結構工作範圍是不同的。

由於現階段我國的眼視光領域發展長期落後,沒有足夠的視光師從事相關的視光領域工作,很多眼科疾病醫生就完全代表了權威,但是由於他們的視光學知識不足,從事視光學相關的工作時候有時也捉襟見肘,低級的視光學錯誤也在眼科臨牀經常發生,比如這一次。

回歸正題,我認為這次所謂的實驗,和相關的視頻報道有如下幾個錯誤,或者叫矛盾。由於我知識有限,我就講幾點視光領域幾乎沒有爭議的觀點。

權當拋磚引玉,歡迎更多專業的朋友提供更好的觀點。


一、看近處一小時不會造成度數增加。

這裡要搞清楚一個概念,就是配鏡度數不等於實際屈光度數。現在很多中高度近視的人在配鏡的時候都會考慮長期的看近,度數可能會適當欠矯正一點。

所以你取掉眼鏡的時候驗的度數那是客觀屈光度數,並不是看手機一個小時漲的度數。

稍微有點判斷能力的人都會知道,短短看手機一個小時就會增長75度近視,這麼誇張和不切實際的數據我懷疑是編輯朋友提前設計好的,為了製造一個恐慌的結果,從而襯託後面的所謂數據,絕對不是客觀的事情。

完全是為了劇情需要。


二、近視度數的增加不單純由於睫狀肌的疲勞引起的。

其實近視的發生和增長從來都不是某單一因素決定的,近視成因和增加是多重疊加因素影響的,非常的複雜,其發展機制至今沒有完全絕對的搞清楚。

目前國內外科學家進行了很多的動物模型實驗,提出了各種假說和推測,包括遺傳學說、調節學說、形覺剝奪、生化基礎、視覺信息與基因表達、屈光要素、環境學說以及病理性近視。甚至營養和睡眠可能都會產生細微的影響。

這個實驗把複雜的近視成因簡單的歸為睫狀肌疲勞是非常誤導人的,會給人感覺只要睫狀肌不收縮了近視度數就不會增加了。

這個和十年前說青少年只要配漸近片度數就不會漲了有什麼區別呢?

視光領域內各種實驗和經驗都證實了,大多數的孩子看近減低度數(或者不戴眼鏡)對緩解近視增加是沒有幫助的,有些甚至會加快近視的發展,只有少部分內隱斜、高AC/A、調節亢奮的青少年是有緩解幫助的。

在相同的用眼環境下,兒童和青少年近視充分矯正,維持一個清晰舒適輕鬆的視力對近視防控是有幫助的,度數的增長也是相對較慢的。

那些不戴眼鏡,或者降低度數配眼鏡的青少年近視度數漲的相對更快。

這已經是整個視光界達成的共識。


三、片面認為看近不戴眼鏡會讓眼睛更舒服

此視頻裡面一直要求證的觀點就是看書看手機不要戴眼鏡,不戴眼鏡就眼睛就舒服了,睫狀肌就不用收縮了,度數就不增長了。

人眼在看近的時候,除了會調節、還會內聚、還會縮瞳,眼視光專業稱之為「三聯動」。

人眼看近時候,三聯動的很好配合直接關係到眼睛的疲勞程度,也就是舒適程度,尤其是對於那些中高度近視的朋友,我認為近視200度以上看近處就不要取掉眼鏡了。

雖然200度的近視看近處,取掉眼鏡,比如看書看電腦不戴也看的清楚,但是由於近視原因,眼睛看近處幾乎不動用任何的調節,造成兩眼的集合功能減弱(不調節就不能帶動眼睛內聚),調節和集合完全失調,更容易使得眼睛向外偏斜而發生斜視,或者是大量的外隱斜。

只考慮睫狀肌一項,並且讓它和近視增長直接掛鉤是非常不全面的,也不知道陶勇醫生是真的不知道,還是這個新聞小編斷章取義,為了節目效果,故意片面理解。

中高度近視(200度以上)為了保持看近的正常距離(40CM)以上,為了保持調節和集合的平衡,為了讓眼睛更輕鬆,看近處一定要戴,不要取掉眼鏡。

讓中高度近視取掉眼鏡把臉埋在手機上看?????


四、哪種情況看近處可以不戴眼鏡?

並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樣,所有戴眼鏡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同的人即使度數一模一樣,她的眼睛各方面參數都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的眼睛情況各不相同。

根據實際檢測的眼睛各方面參數來判斷看近處要不要戴眼鏡纔是最科學的,最客觀的,而不是把所有戴眼鏡的人都看成同一個樣本。

對於度數低的朋友,一般近視在200度內,可以考慮看近戴不戴的問題。

但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科學,而不能是憑感覺或者說聽某某朋友說。

第一種情況:對於調節力差,調節靈活度不夠,看近外隱斜,集合功能不足的近視朋友,看近處一定要戴,而且不要人為的降低度數。有條件的可以搭配調節訓練。

第二種情況:對於調節亢奮,調節緊張,調節痙攣,看近內隱斜,集合過度的近視朋友,看近處可以不戴眼鏡或者降低度數。

那很多朋友會說,這個太專業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眼睛是哪一種類型啊。

建議有條件的去專業眼鏡店、視光店、眼科視光中心去做一個視功能測試就知道了。

雖然現在測個視功能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是根本沒有測過的,那有沒有一些經驗法則可以參考呢?

有的。

沒時間去做那麼詳細眼睛檢測的朋友,根據我平時的經驗,我給個大概的意見,之所以說是大概,是因為這些也是經驗法則,不能保證百分之一百的準確。

絕大多數近視人羣的眼睛情況都是第一種,即調節滯後加外隱斜,雖然戴於不戴都能看的清楚,但是戴上眼鏡以後,眼睛也調節了,眼位也內聚了,調節和內聚比較平衡,總體來講對眼睛利大於弊,戴著吧,沒啥壞處。

對於度數比較低,比如近視100度以內的朋友,我認為不管他的眼睛是第一種情況,還是第二種情況,因為引發的變數非常小(近視100度以內),帶來的潛在調節和內聚失調的影響很小,不戴眼鏡鼻子還舒服點,感覺還更自在點。

可以不戴。

所以,我覺得可以戴,也可以不戴,以自己感覺舒適作為判斷,自己決定,看你自己心情,要是哪天上課看黑板忘了取下來,也別擔心會不會度數增加,因為,你的變數真的非常小。


五、長期近距離的環境會讓度數增加。

我特別心疼那些中高度近視的朋友嗎,當他們看到這個新聞,以為自己終於看到了曙光,看到了正確的方向時候,在看書看手機都把眼鏡取了,而且肆無忌憚的看書玩手機,因為他們怒定不戴眼鏡度數就不會增加了,不戴眼眼鏡就不疲勞了。

這是有名氣的眼科醫生說的,而且是在中央一臺的節目裏說的,不值得任何懷疑。

中高近視的朋友,請你現在取掉眼鏡,把頭埋在手裡面前感覺一下,這種幾乎要鑽到手機裏的距離難道真的能讓你舒服嗎?

雖然我上面說的調節啊、集合啊、高AC/A啊這些專業的名詞你看不懂,但是我講的這一點你肯定懂。

不需要你有專業能力,你可以用自己的感覺判斷一下,這種臉貼著手機屏幕的感受舒不舒服?

近視度數的增長和長時間近距離的看近有直接,或多或少的關係。

你有沒有仔細的想過,像你這樣臉都幾乎貼到手機的距離,幾乎已經到達微距的距離。

其實它纔是促使你眼睛度數增長的一個重大因素。

下圖是2007面楊智寬眼科教授和幾位眼科專家所做的研究,他們讓猴子天天看電視,它也可以成為近視眼。

另外一個研究是把猴子關在籠子裡面,讓它喫很小顆粒食物,整天在小籠子裏,最後這個猴子也變成了近視眼。

這說明持續性的工作與視近環境,會引起度數的增加。(此段話引用於楊智寬教授《近視眼的成因及防控對策》)

視近環境越近,會帶來眼軸的增長

如果一個人不戴眼鏡長期看東西保持微距狀態,不僅會加重眼睛內聚的負擔,而且由於距離超近,反而會讓眼睛更加的適應微距環境,甚至度數增加。

維持度數不增加、緩解度數增加的兩個關鍵因素是距離時間,而不是取掉眼鏡把臉埋在手機上看,還安慰自己,專家說了這樣不漲度數。

對於視頻裏實驗說的900度近視取掉眼鏡看手機的樣子,讓我質疑其真實性,以其實驗的嚴謹性:

真正的,真實的近視900度取掉眼鏡,需要放到這種距離才能看的清:


最後,我以陶勇醫生說的話提醒大家,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的玩手機看書。

近視兒童要常戴眼鏡,絕大多數看近也需要佩戴,極個別看近不要戴的要去專業視光中心檢查,不要憑感覺判斷。


結合雙眼視的檢查結果更有信服力,在臨牀角度看,那個實驗也是不具備權威性,從光學機制到生物學機制,從過度調節學說到眼球內穩態學說也說明瞭我們的視光一直在努力,多場醫院培訓也是發現眼科醫生具備了眼病技能但並不具備雙眼視技能,正如對症下藥,關於視光領域的東西還是得交給視光醫師/視光技師,哎,任重而道遠。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複雜的。要辯證分析和處理。

第一種情況,如果雙眼視力不偏,近視度不高,三百度以內,可以在看遠時戴,看近時不戴。

第二種情況,偏視,一定要盡最大時間量去戴。不然差的更差。

第三種,有散光復加近視。也要儘可能戴。

第四種,有斜視的,摘掉斜視更嚴重,也是不能摘的。

第五種,中度、高度近視不要摘。近視了,既影響看遠,看近也和正常視力的人不一樣,一尺距離也不一定清,越高越不清。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亂指揮。

第六種,質量差的眼鏡,戴上是有害的。能不戴就不要戴了,不戴一年可能近視長100,戴了可能長200。

第七種,如果超近距離讀寫習慣改不掉,無論眼鏡質量怎麼樣,讀寫時戴鏡近視度都會增加很快。

第八種,習慣己經很好了,眼鏡也不錯,無論近視度多高,不摘也沒有問題。有時,我會在配鏡後告訴家長,這個眼鏡不摘沒有問題,兩個月查一次視力就知道了。

以上幾種情況這些年我都有非常多的研究。希望大家參考。


這個新聞的視頻目前已經超過800萬次觀看,接近10萬次點贊,1萬多次轉發。

說實在的,想爆粗口。

斷章取義對大家的誤導可能不比謠言小。

想爆粗是因為這種誤導帶來的影響,就像題主一樣行業外的人摸不著頭腦,而且一大羣視光科普者努力白費。

這個新聞和視頻不僅斷章取義,而且也在偷換概念,這肯定不是陶醫生的初衷,只是被加工完呈現出來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先來說說這個新聞的視頻中的內容。

近視眼因為眼軸的增長,在看近的時候因為增長的部分在光學上剛好代償了調節,所以看近的時候不僅能看的清楚,而且也會少用或者不用調節,眼部肌肉動用的力量也就更少甚至不用。

這就是陶醫生說的關於睫狀肌的問題。

這種少用或者不用在主觀上可以感覺更放鬆,大腦也喜歡省事啊,但是這種省事不一定是好事。

問題不在於用不用,而是怎麼去用。不近視的人看近和近視的人戴鏡看近一樣,都是用正常量的調節。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導致的疲勞感,本身也是身體的一種反饋信號

有句話叫用進廢退,調節的少用或者不用會導致相關的視功能障礙。很多人視功能不好就和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戴鏡相關。

視頻中兩名近視患者先是戴眼鏡看1個小時電影,然後測量屈光度,發現近視「增加了」,這個增加是睫狀肌長時間的緊張導致的,和我們平常說的假性近視是一個概念。

更確切的說是屈光度增加了,而不是近視增加了。

這和我們常說的真性近視(軸性近視)差了十萬八千里,一個是可逆的,一個是不可逆的。在充分的休息後,這種因為近距離用眼導致的屈光度增加只要在充分的休息後是完全可以回來的。這個在視頻中也提到了。

如果看兩個小時甚至更久的電影,這個屈光度改變的還會更多。

平常工作以近距離偏多的人,工作一天會發現下班的時候戴眼鏡明顯沒有早上清楚,但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可能就回來了。

對於兒童青少年,只有在很長一段時間連續的這種近距離用眼才會帶來眼軸的增長,這個纔是近視度數的增加。成年人這種改變相比兒童青少年要不明顯的多。

接著,第二次試驗同樣的兩個人不戴鏡看1個小時電影發現這種屈光度的改變基本沒有。

這想說明什麼?什麼都說明不了!

怎麼不把正常的人,也就是不近視不戴鏡的人拉進來對比啊。我們得用正常的基線去做對比啊!

正常人,用手機連續看一個小時的電影也會和近視戴鏡看電影的人屈光度變化一致,連續看了1個小時電影屈光度也會增加。

比如,以16分的成績剛跑完5公里,怎麼可能讓肌肉和心跳立馬回到正常的水平。剛跑完步需要慢走或者慢跑一會,都知道給身體一點緩衝的時間,怎麼就不能給眼睛一點緩衝時間?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青少年,一直都在強調盡量避免長時間連續性的近距離用眼。

言歸正傳,這個新聞還是涉及近視眼鏡怎麼戴的問題。這真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平均每天都能收到類似的邀請,換湯不換藥。

判斷好不好,我們總得用一種標準去作為衡量,或者說要找到一個基線。

這種標準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羣體,不同的眼健康,甚至不同的需求下,是不一樣的。

兒童青少年最常用的標準就是哪一個對近視的控制更好。

關於佩戴普通的單光框架眼鏡,對近視的控制是沒有作用的,至於一直戴和偶爾戴,哪一個近視的增加更快,找了幾篇和題目相對貼合的文獻。

類似的研究有但是都是回顧性研究來分析一直配戴和偶爾配戴對近視增長的影響,不戴鏡或者間歇性配戴不僅會損害個人視功能,還會影響個人教育、生產力、獨立性,在道德上是不允許的。

1989年芬蘭中部中心醫院使用文獻調查了眼鏡和調節對近視進展的影響,將240名輕度兒童兒童分為3組,近視進展隨訪3年。三組分別為連續使用足矯的負透鏡、僅在看遠配戴足矯的負透鏡、配戴下加光+1.75D的雙光鏡。

結果為左眼看遠使用組的近視進展明顯高於連續配戴組,右眼兩組間沒有差別。結論為:不能通過減少雙眼間的調節或者不戴鏡閱讀來減緩近視發展。

這一點,近些年雙光鏡或者漸進多焦點眼鏡對於近視控制的研究中,相比單光鏡,雙光鏡或者漸進多焦點眼鏡對於近視控制的有效性有統計學意義,沒有臨牀意義,已經得到驗證。

21年前新英格蘭大學也做了類似的研究,對43名近視兒童進行了隊列研究,分為全天配戴、看近戴、看遠戴、不戴鏡四組。

研究顯示四組間近視進展沒有顯著差異。

2015年,北京同仁醫院、首都醫科大學、河南安陽市眼科醫院、北京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前瞻性觀察近視欠矯對近視進展的影響。

研究顯示眼鏡欠矯或者足矯沒有表現出近視進展和眼軸增長的任何差異。當然還有很多研究顯示近視欠矯會加快近視進展。

關於單光眼鏡其他的配戴方式,足矯還是欠矯、不矯正(不戴鏡)對於近視進展的影響目前是沒有明確的說法的,大多數研究和主流醫學上更傾向於不矯、欠矯、間歇性配戴(分情況)對近視控制並沒有好處。

成年人近視控制的需求相對就要弱的多。更多的是考慮用眼的舒適性。

對於兒童青少年以及沒步入老花的成年人,近視眼鏡怎麼戴,是一直配戴還是可以間歇性戴,不僅要從度數上考量還要根據眼位,視功能情況去做考量。關於這個方面 @視光師金鑫 老師答的很詳細了,不再贅述。

近視一族這個概念太大了,有近視100度,500度,1000度的。有10歲的,20歲的,50歲的。有外斜視的,內斜視的。視功能上有集合不足的,有調節不足的,有集合過度的……太多了。

大家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也許別人看近不戴鏡一點問題沒有,但是對於你恰好是相反的。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光明的前途是一樣的,眼部健康情況很可能不一樣。張華、李萍、你都是近視400度,李萍和你看近不戴可以,張華可能就完全不行。

所以,具體怎麼去戴鏡還是要聽視光醫生、視光師建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