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沒問題,特效也沒問題。

事實上,圍繞這部電影(乃至小說原著)的爭議,主要是劇情。小說還簡單點,因為大多數人也不會覺得看完一篇小說暈暈乎乎是多大的問題。電影則不然。就算是奔著蒙觀眾去的,起碼主創方自己要把這事弄清楚。不然從編劇到導演都是昏的,演員就沒法拍。主創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拍的東西,硬拍出來,也不是電影,而是行為藝術。所以為了把表世界和里世界這兩條線捋清,又加了若干人物和事件。但這些後加上去的,實在是浮雲。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淹沒了真正的劇情。

另外就是,結尾是被修改過的。這電影好歹也是賀歲檔,不好意思大過年的給全國人民添堵,所以硬改了個大團圓結局。

其實小橘子沒找著。

但這也不關小橘子的事。她的存在在任何一種介質里都是意向。她不改變任何事情,也不推動任何事情。她叫小橘子小橙子小菜子小讓讓子什麼的,都無所謂。我們要說的是這個「我",或者說,電影里的關寧。實際上這是這篇小說或電影里的唯一一個人物。一個在6年(9年)前丟了孩子的父親。

角色是很多,人物總共就只有這一個。

也沒有什麼表世界或里世界,兩個都是里世界。路陽生怕大夥看不懂,還特意在開場就給關寧加了個沒羽箭的絕技。你們家真實世界裡石頭能扔出巡航導彈的效果。

6年(9年)前,小橘子丟了。」我「辭了職,關掉手機,獨自一人走上尋找小橘子的道路。但在原著小說里,」我「提到小橘子已經是全部九章里的第七章。」我「去接受刺殺小說家這個任務的目的很簡單,賺一大筆錢,然後去北極看熊。

去北極看熊這個線索在原著里相當重要。但在電影里表現的並不充分,雖然關寧在幻覺中確實也看到了北極熊。但這個意向很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我們還是先來想像原著中的」我「和電影里的關寧。這不是一個人。電影里的關寧始終是緊繃著的。第二場里,關寧從高坡上醒來,緊接著就開始撿石頭暴打人販子的汽車。這個特異功能其實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關寧為什麼這麼憤怒。

你說廢話,人家孩子丟了。

這當然是很大的痛苦,而且如果正常人碰上這檔事。誰的第一反應也是弄死他丫的。但是,但是,但是,這是第一反應。而關寧這條路已經走了6年,」我「走了9年。為什麼我一直強調這個6或原著中的9呢?因為,這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即使是最強烈的痛苦,在很多年之後也足以將人的反應折磨成不一樣的東西。

比方說,想去北極看熊。

電影里雖然沒有這一段,但另外加了一場戲,就是屠靈剛把關寧領回總部的時候,給關寧五張照片。關寧當時就懵了。因為即使電影里的關寧始終緊繃著想找到小橘子。他發現他居然認不出哪個是小橘子,他記憶里的永遠是走失之前的那個很小很小的三歲小橘子。而小橘子現在在哪裡,變成了什麼樣,他完全不知道。

而知道這個答案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小說家。

小說家路空文這個角色,是最容易被繞懵的點,尤其電影把小說的題目也改了,改成《弒神》。其實在小說里這個意向更明確。它叫《心臟》。所以說為什麼關寧要去刺殺路空文,而且李沐一直說只有關寧才能殺死路空文。

這個答案很簡單,因為路空文是唯一一個還看得見小橘子的人。

換句話說,路空文和關寧,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不同意識。當然李沐也是。

只有一個人物。

9年前,一個父親,他的孩子走丟了。他就辭了工作,關掉手機,找啊找,找啊找。直到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丟掉的人。看原著你會注意到小說家還有他媽,還有不固定的球友。而」我「沒有任何固定的聯繫。上一次接到妻子的簡訊是九個月以前。在這個過程中,他起初一定是十分憤怒,十分痛苦,但最後一定會變成十分孤獨,十分疲憊。但他還在堅持。越堅持,憤怒和痛苦越會蛻變成琥珀一樣的東西,堅硬而隱秘。他會本能的去嘗試忘卻,嘗試逃避。

去北極看熊。

但同時他其實根本不可能忘掉小橘子。

所以這些被他刻意逃避掉的意識,變成了小說家。只有在小說家的小說里,小橘子還活著,還在成長。赤發鬼把京城分割成十三坊,互相吞併,越來越少,這也是一個隱喻。

這就是為什麼,只有關寧才能殺死路空文。

因為只有關寧親自殺死路空文,他才能自己斬斷對小橘子的最後的記憶和愛,他才能蛻變成另一個人,淡定的去北極看熊。

而李沐,或者說原著中的老伯,則是」我「這個意識的主體。

為什麼小說家的小說能夠作用到李沐身上。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個人,小說家不肯忘卻,他的痛苦就必然會反映到主體。

總共只有一個人。

這個父親已經精疲力盡了。他想放下,但他心裡還在記掛著他的女兒,他已經接近崩潰,所以他只能強行抹去他記掛女兒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刺殺小說家。

小說家的小說能直接作用李沐,而關寧能接著小說家寫小說。這些都不是特異功能。而是他們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不同意識。《刺殺小說家》這整個故事,就是這個父親腦子裡的事。原著里也沒老伯什麼事。」我「沒有刺殺小說家。相反,」我「作為父親的意識被重新喚醒。

所以有些人看了原著,更加懵逼,甚至認為雙雪濤把里世界寫得很糟糕,《心臟》寫得很差。其實這當然是不重要的事,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小橘子是主角。只有這一點是真實的,其他的東西,都不重要,都是意向。

」我「作為真實意義上的父親把小橘子弄丟了。雖然他一直很痛苦,但完全沒有能力保護她。所以作為」我「意識的一部分的小說家,在自己的故事裡又捏了一個分身去保護小橘子。這就是電影里的空文或者原著故事裡的久藏。久藏,他父親久天以及赤發鬼的故事,相當無厘頭,也不合邏輯,其實這不需要有邏輯。因為這已經是第二重里世界了。我們以為空文是里世界的主角,其實主角永遠是小橘子。十三坊互相吞併,地方越來越小。等到吞併完成,小橘子就失去了最後的立足之地,就只有消失。所以一定要在此之前找到小橘子,打敗赤發鬼。赤發鬼在 很久以前受過重傷,但他不但活了下來,改變了天下的規則,還把自己包裹成一尊神佛。這也是意象。包括電影里的大眼睛。

至於什麼販賣兒童集團,看起來有點現實觀照,其實倒是幌子。不要被它們帶到溝里去。雙雪濤的小說從來也不著意於講一個特別具體和堅固的事。

有的時候,你得後退一下,眯起眼,才能意識到你正在看著什麼。


今年再次因為疫情和任務的原因,被迫在單位原地過年。休班的間隙,一個人實在無聊,就獨自走進電影院,想跟著人群蹭蹭「年味」。因為在公安系統,看到「刺殺」兩個字就覺得更有代入感,而且看宣傳片的特效也不賴,於是果斷就選擇了《刺殺小說家》。電影的劇情和特效有多好已經有很多知友寫過了,裡面爸爸的角色卻讓我更著迷。

一、爸爸找小橘子

一個人販子,打破了男主角家庭的寧靜,讓男主角妻離子散並踏上了尋找小橘子(男主角女兒的名字)的不歸路。

自己作為一名人民警察,本就對人販子深惡痛絕,而且現在還是一名孩子的父親,更能體會到一個孩子對父親到底有多重要。

劇中男主打開人販子貨車後備廂時,裡面全是被拐騙來關在鐵籠中的無辜孩子,看到這一幕再想想現實中還有那麼多遭遇可能更慘的孩子及家庭,無論是作為父親還是警察,都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特別重:

護佑孩子一生的平安,可能遠大於任何其他事:可以不給孩子報補課班,不去學特長,可以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就是不希望看到出現意外。

電影中,孩子被拐後的男主苦苦尋子6年無果,而他的經歷被自己經常使用的一款「神燈」APP所記錄並上傳給該公司的幕後老闆,這名老闆就想利用男主迫切找到女兒的心情來幫助他完成刺殺一名小說家的任務:按照老闆的說法,這名小說家正在寫的一本書中的內容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生命安全,所以願意以男主女兒的信息換這個小說家的命。

如果我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不知道會如何抉擇:畢竟面臨重新讓孩子回到自己身邊和一個無關人員死活的選擇時,很少有人會理智的做出判斷,這足以說明親情對一個人的份量。

而隨著劇情的推進,男主再次偶遇人販子時得知,自己的女兒可能早已不再人世,開始變得絕望、抓狂。

說句不中聽的話,我甚至幻想過自己的孩子丟失的場景,無論我怎麼想,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所以每次和孩子出門,我都謹慎再謹慎,眼中除了孩子別無他物。

天無絕人之路,當男主跟小說家深入接觸後發現,自己孩子丟失的時間剛好和小說動筆的時間相同,而書中的一個小女孩也叫小橘子,這樣的巧合讓男主重新燃起了找回女兒的希望,並放棄了刺殺的任務,轉而保護小說家順利完成這部作品:他寄希望於這樣過於奇幻的事情上,真的是為找到女兒拼盡一切了。

老闆為了讓任務順利完成,接連派出其他殺手,雖然男主為了讓女兒「復活」拚死保護,但最後小說家還是被刺入院。走投無路之際,男主孤注一擲,將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幫助小說家完成了小說的結尾,而最終,小橘子(猜測)也隨著新一天的來臨而出現在了醫院的樓下。

小橘子的「復活」是對男主堅持不懈尋女的認同,更讓我看到任何困難在父愛面前都是「紙老虎」,只要還有一口氣,哪怕挖地三尺也要有一個結果!

二、小橘子找爸爸

劇中另一部分描寫小說內容的情節里,小說主角空文在復仇路上遇到的小女孩就是小橘子。書中的小橘子是一名「孤兒」:父母早年的某一天外出尋找食物,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小橘子一個人頑強的在亂世生存,只為有一天能和自己的父母重逢。

於是空文帶著小橘子一路披荊斬棘,見到了赤發鬼(小說中的反派大BOSS)發起複仇之戰。實力的差距讓兩人命懸一線,這時候小橘子通過笛聲不斷的呼喚最終喚醒了被赤發鬼抓來當鎧甲傀儡沉睡多年的爸爸。

當橘子爸爸登場的時候,影廳全場都沸騰了:在一個奇幻武俠神話背景下的世界裡,居然冒出來一個拿著藍光加特林的重甲騎士!這突如其來的違和一幕卻沒有讓我感到有什麼突兀:因為這最後決戰的一段正是現實中的爸爸絞盡腦汁想要扭轉戰局創作而出的,想要打敗赤發鬼,就必須有足夠強大的武器和武力,小說中的爸爸越威猛,就越能證明出現實中的爸爸舐犢情深。

有意思的是,決戰時的爸爸一邊和BOSS對戰一邊高喊著:「爸爸給你打妖怪!」場面既搞笑又讓人覺得安心:遇到危難的時候,沖在最前面的一定是爸爸!

縱觀整部影片,在各自的「主場」里,父女都深信能夠重逢,並全力向另一方奔赴,甚至直到最危急的時候都沒有放棄過的念頭,「重聚」的信念始終縈繞在彼此的心間。如果換做是我,應該也會如此吧。

三、為什麼一定是男主角關寧去刺殺這名小說家?

有人可能會納悶:直接換一個武藝高強的狠人動手不就行了,為什麼非要讓關寧去殺呢?會不會有些刻意?

作為一名父親,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就是唯一的:非關寧不可。

一方面,幕後老闆通過技術手段了解到了他已尋女6年,毅力非凡,只要向他透露一點關於小橘子的信息,關寧就不會輕易放棄,甚至乖乖聽話,畢竟對他來說,女兒就意味著全部。只要老闆利用好這一點,再通過人為干預製造關於小說內容的信息差,當刺殺完成時,老闆就可以順利甩鍋,讓外界以為這是一個為了尋找女兒不擇手段甚至失了智的父親在遷怒於一名無辜的作者:誰讓他寫的書中小女孩的名字和自己女兒的名字一樣呢?

有這麼完美的替罪羊,沒理由錯過啊!而且老闆還可以通過資本力量運作,讓關寧消失也不一定……

另一方面,哪怕沒有老闆的介入和干預,關寧在最開始就看到原版小說的情況下,可能過不了多久也會主動找上門來:畢竟書中人物不僅和自己女兒名字一樣,就連描述的場景都和自己夢境極為相似,任何人遇到這樣驚人的巧合必定會有一探究竟的心理,自然就不排除雙方接觸後發生矛盾,然後關寧想要通過極端手段干預小說的進度,從而達到創造奇蹟、改變現實來找回女兒的目的。

拋開扣人心弦的劇情不說,《刺殺小說家》的特效真是看得我相當過癮,細節刻畫的也到位(比如關寧跟蹤小說家的時候唇語那句「這不是SB嗎」真就是xswl),而且打戲也很出彩,特別是大冪冪打戲的利落勁兒出乎我意料的棒。

雖然著急回去上班沒來得及看最後的兩個彩蛋有些遺憾,但《刺殺小說家》讓我在節日中享受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重新回顧了自己跟孩子的溫情時刻,讓我內心和孩子的紐帶無形之中又緊密了一些,而且以後我可能會更加關注防拐騙方面的信息和能力的提高,畢竟於公於私我都有足夠的理由要做得更好,以減少更多家庭面臨這方面的風險甚至悲痛。

人間的親情、不屈的信念,

或許這就是《刺殺小說家》所要傳遞的價值吧。


春節檔群雄並起,但質量稂莠不齊,《刺殺小說家》究竟能不能打呢?

《刺殺小說家》雖然現在票房不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的對手,甚至有被《熊出沒》反超的風險,但片子本身,確實有值得一看之處。

本文有劇透。

1

《刺殺小說家》是個奇幻故事,這個奇幻點就在於,小說世界和現實世界能夠互相影響糾纏。

男主關寧原來是個銀行職員,六年前丟了女兒小橘子,然後著了魔找女兒,找著找著,工作、老婆、房子,都沒了。

結果就在他找到人販子的時候,人販子跑了,留下一車孩子,他被當成人販子抓走。

此時有個神秘女人屠靈把他救走,告訴關寧只要跟著她走,就能找到女兒,還說出他總在夢中見到虛幻城市的秘密。

屠靈救走他的原因,是因為屠靈的老闆要關寧做一件事,殺死一個小說家,路空文。

路空文,弱雞小說家,快三十歲,沒工作啃老,每天就是寫小說,一事無成。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小說里的時空,似乎能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去影響現實。

在這個時空中,男主空文和姐姐被世界的統治者赤發鬼追殺。姐姐為了保護空文,被赤發鬼的手下殺死,於是空文決定去皇都報仇。

赤發鬼感受到了空文的報仇之心,舊傷複發暈倒。而就在路空文直播小說講到這一段的同時,老闆也突然在發布會上暈倒。

老闆找來關寧的原因,是因為赤發鬼和他的命運產生了奇妙綁定,他不止一次被赤發鬼影響,再讓路空文寫下去,說不定就把他寫死了。

所以老闆就讓屠靈監視關寧,在小說完結前,親手把路空文殺死,以此為條件,幫他找回女兒。

但就在這個過程中,關寧逐漸接觸到了路空文,兩人產生了交集,屠靈也發現了新的真相。

2

導演路陽代表作是兩部《綉春刀》,在近幾年的國產武俠里,算不錯的水平。

雖然《刺殺小說家》的異世界設計和打鬥戲段落,也帶有俠的元素,但對於導演來說,這麼大量的特效,是頭一回。

片中有現實和小說兩個世界,所以一大噱頭就是視效,為了把異世界的概念強化,搭建了17萬平方米的實景,搞了不少大場面。片子光特效,就做了兩年。

最後成片效果,也不錯。各種流體毛髮,絲滑;幾個戰鬥大場面,驚艷。

《刺殺小說家》雖是靠特效取勝,但演員演技也在線,尤其雷佳音的男主。

從《黃金大劫案》到《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演過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這部戲裡他的角色是個殺手,也是個想要找到女兒的失落中年男人。

差點掐死人販子的段落,他的表情、動作、狀態等等細節,情感爆發張力夠強。

楊冪近年在《我是證人》《消失的子彈》中,表現也還行。

這次角色立住了,和雷佳音也是自《綉春刀2》後再合作。但這片不同的是,男女一號倆人不僅沒談戀愛,關寧還被屠靈暴打好幾次。

董子健從《少年派》到《大江大河》,演技日漸提升,這次為拍奔跑動作戲,瘦了四十斤,也挺拼。

他分飾少年空文和小說家路空文兩角,也演出了兩個角色不同的氣質,少年空文的初出茅廬,小說家的頹廢味兒。

大反派老闆,由借著「接著奏樂接著舞」蹦迪出圈再火一次的于和偉出演,他把大資本家角色的那股邪性,演出來了。

3

《刺殺小說家》核心在於兩個世界交互影響的設定,這也是片子最精彩的一點。

虛擬小說世界影響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又影響小說世界,現實與小說兩個世界互為因果,相互糾纏。

宿命、因果、真實、虛假,這些東西扭結糾纏在一起,讓這部電影在瑰麗畫面、奇異故事的基礎上,內核有了升華。

《刺殺小說家》有原著,是同名短篇小說改編,收錄在作者雙雪濤的小說集《飛行家》里。

他的另一本代表作《平原上的摩西》,也在影視化的路上,由劉昊然、周冬雨主演。

《刺殺小說家》原作行文、人物行事,其實有點村上春樹作品的林少華譯本的風格。

但電影和短篇小說比起來,變化很大。

首先豐滿了人物、情節和視覺效果,短篇小說是比較單薄的,電影拓展了原故事的維度和細節,敘事更加完整。

這就相當於把一個朦朧、抽象的寓言,具象成一場視覺盛宴;以原書糙礪的現實隱喻,改換出一個精細的魔幻世界。

影片還給現實世界的角色加了特異功能,關寧有扔石頭超強力量、超強速度的能力,這讓刺殺相關情節更具可看性。

屠靈是電影性轉出來的,原書中這個角色是個男人。不過換成女性,也給關寧尋找女兒的線索又加了一層互文,給最後屠靈的立場轉變增添合理性。

甚至女兒小橘子這塊兒,把拐賣兒童、有社會意義的副線加重。

《刺殺小說家》原書奇幻含量很低,除了小說能改變現實的設定和赤發鬼,實際上兩個時空都很貼近現實。

但電影用大致的世界框架,做出了種種奇幻化的細節,並且把重頭放在視覺體驗上。

《刺殺小說家》還對原書結尾進行大幅修改,讓高潮更符合影視化要求。

原書結局晦暗不明,沒有給出答案,而電影做了浪漫化的處理,算是開放式的大團圓。

《刺殺小說家》的小說,是作者筆下的世界;書中的人物,都來自現實的投影。但小說和現實中的世界、真實與虛假的界限,在逐漸模糊。

關寧相信小說世界,以小說去嘗試改變現實的時刻,是電影高潮。

《刺殺小說家》的浪漫之處在於,將小說和現實夾雜。

兩個時空、兩條故事線的設計,受篇幅限制,有些東西沒講透、沒清晰交代,懸念設置高,但解答就顯得草率。

總體看,《刺殺小說家》應該是春節檔畫面最給力的片子。如果你想在喧鬧的春節檔選擇真正有光影沉浸感的片子,它還是不錯的。


《刺殺小說家》:寫小說不能改變現實,但堅持可以

今年春節檔中我最期待的電影,是最早定檔也是上映前透露信息最少的《刺殺小說家》——此片的設定和模式在國產電影中極少出現,所以,這種嘗試也最有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

雖然影片沒能達到我預期中的驚艷,但也絕沒有令人失望,我願意為它的努力做出好評。

《刺殺小說家》的特效出類拔萃,劇情方面富有奇情與巧思,其融合兩個世界進行交互敘事的特色,為觀影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和層次感,可與此同時,影片在「觀影體驗有效轉換」方面欠缺一些力道,令其整體水準打了折扣。

即便如此,影片還是完成了這個奇思妙想的故事,並在天馬行空過後貢獻了平凡而踏實的感動。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請酌情閱讀。】

先拋一個結論:《刺殺小說家》的特效已經達到了國產電影的「頂流」水平,甚至連「一流」的謙詞都可以不用。

僅以赤發鬼來說,這個反派BOSS應該是迄今為止做得最好的數字虛擬角色:縱向對比,可以參照前兩年《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里的惡鬼幻象,同是泰坦巨人的形象,本片里赤發鬼的優化做得太棒了,幾乎找不到後期製作帶來的生硬感;橫向對比,則可以參照同一團隊的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一些近景和動作鏡頭裡的僵硬、簡陋等問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不光是角色,《刺殺小說家》中那個虛擬世界裡,除了部分真人演員外,其餘一切都是靠特效無中生有的,從皇城到廢墟、從焚天火龍到紅甲武士等等不一而足,不說以假亂真吧,卻也相差無幾了。另外,現實世界裡幾位異能人士似真似假的「動作戲」也增添了不少類似的趣味性。

看完影片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儘管距離好萊塢頂尖工業化水平還有距離,但國產特效的差距真沒那麼大了,至少已不是肉眼可見的鴻溝。

當然,誇獎影片特效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我作為非專業的觀眾,就在此點到為止。

而且無不惡意地說,每當有人使勁吹一部新片的特效時,往往意味著其他方面不行……那麼,下面就來聊聊《刺殺小說家》的故事。

影片的根本性矛盾立足於現實:男主角關寧苦苦找尋被拐走的女兒「小橘子」整整6年,在他瀕臨絕望時,跨領域巨型商業集團「阿拉丁」出現在他面前,並承諾可以找回他女兒,條件是去刺殺小說家路空文,而目標路空文和他十分相像,同樣陷於一段6年來都無法解開的「魔怔」

世上一切恩怨情仇往往都離不開人的執著。丟了孩子確實無比痛苦,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像關寧這樣,在失去工作、妻子以及正常人生活後,像條瘋狗似的追著人販子跑,倒是路空文這樣寫小說寫「廢」了的人時有出現……

原本大家可以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攪局者阿拉丁集團大老闆李沐的出現——他想殺路空文,是因為對方小說《弒神》里諸多情節都影射了自己骯髒的發家史(大反派赤發靠殘殺結拜兄弟久天上位,對應李沐殺害了合伙人,即路空文的父親),以及不光彩的目標(赤發殘忍嗜殺,成為掌控世界的「神」,李沐功成名就,也想做壟斷一切的人間之神),還會導致自己犯病(???),而選擇關寧去行兇,是因為他的遭遇、能力和夢境,能夠成為最完美的殺手和替罪羊。

小說情節真的能像扎娃娃那樣,影響到一個人的健康乃至生死?純屬扯淡,這不過是李沐的心魔作祟罷了。

倘若李沐問心無愧,他大可不必在乎loser路空文寫什麼東西,正因為心中有鬼,他才會把不可名狀的恐懼感和負罪感都歸咎到路空文的小說上,直至動了斬草除根的殺心,哪怕這個大孩子根本不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刺殺小說家》存在的一個問題:實際上,現實世界和小說世界之間是沒有關係的,所有看似巧妙的關鍵節點都是由「巧合」來聯結的。

關寧夢到的城池和小橘子,《弒神》中越干預越要殺赤發的劇情走向等等,都有點強設定/強行解釋的意思,就算我們可以用「李沐畫蛇添足」和「影片風格特殊」來解釋兩個世界互為因果的故事發展,如此多的巧合還是顯得不夠高明。

影片還有一個毛病,即使用(殘留)了大量小說式的「意識流」的表現手法——和漫畫、小說這類需要讀者主動進行一定腦補完成故事理解的載體不同,動畫、影視等故事載體,觀眾更多是被動汲取信息,《刺殺小說家》在這方面並沒有充分完成相應的轉化,往好處說叫「有個性、留白」,往壞處說就是「不抓人、缺根弦兒」。

這就導致了觀眾必須能夠接受且十分投入這樣的調調,才能夠理解並欣賞影片的故事(比如李沐的所作所為和其他人物的一些行為邏輯,要多腦補才可以明白),難怪有些人會認為「劇情不夠,特效來湊」,這恐怕也是《刺殺小說家》無法獲得廣泛讚譽的主要原因。

除去上述的缺憾,影片其餘方面都做得不錯,比如人物塑造和性格轉變。

像屠靈這個角色,人設很簡單也很典型,表面上是阿拉丁集團的CIO,其實是替養父李沐干臟活的黑手,童年時被父母拋棄的經歷,令她格外憎惡關寧這種丟了孩子的家長,讓她負責刺殺行動最合適不過,可也正是關寧的鍥而不捨與李沐的窮凶極惡,才讓她轉念反水、完成救贖。

更令我喜歡的,是《刺殺小說家》立意的最終定位和落地:堅持做一件看似徒勞的事也許是無用功,但堅持不懈這種品質卻能帶來收穫。

老實說,路空文就是個不入流的網路寫手,寫了6年都沒出頭不冤枉(關寧最後補的結局更是爛透了),但若是沒他的執拗,也不會引來心虛的李沐自爆、還債——可以預見,路空文和他母親能夠獲得一筆足以財富自由的賠償,今後哪怕他繼續做個廢柴小說家,至少也是個衣食無憂的廢柴小說家。

更妙的是關寧的柳暗花明,他的執著換來了人販子的伏法和李沐的青睞,進而在刺殺過程中從拾荒男孩口中聽到了屬於他和女兒之間的歌謠,並最終在守護住小說里的「小橘子」之後,用這份希望贏回現實里的小橘子,迎來了父女團聚。

《刺殺小說家》那句「只要相信,就能實現」標語,並不是隨心所欲、言出法隨般的妄想,而是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的信念

【也歡迎關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


我有時候想,在這個原創性彌足珍貴的時代,那些有原著小說可供參考的改編電影,到底算不算走了創作的捷徑?

今天去看的電影《刺殺小說家》,改編自雙雪濤同名短篇小說。要想評判《刺殺小說家》究竟改編得如何,我們就必須和原著小說的設定和情節進行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我並不打算裁定二者之間孰高孰低,文學小說和商業電影本來就是兩種迥異的載體,文學作品中很多堪稱精妙的處理技法,放在商業電影中也許就顯得突兀和不知所云,反之亦然,我將對此一一展開分析。

強動機與弱動機

在電影《刺殺小說家》中,關寧的女兒遭到拐賣,他六年來歷經千辛萬苦、尋找無果。財大氣粗的李沐找到他,聲稱已經有了他女兒的下落,但條件是,讓他去殺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說家路空文。關寧眼看團聚在望,當然只能接下任務,退無可退,這就是強動機。

而在原著小說中,「我」同樣失去女兒,人生無望,主動接下律師發布的刺殺小說家任務,準備掙一大筆錢,去北極看北極熊。

是的,你沒有看錯,他就是打算看熊,看完以後的事還沒考慮過。相較於關寧為了救女兒而殺人,「我」為了看熊而殺人當然就是弱動機。

不過,這裡所謂的「強弱」,並不帶有褒貶之意。

對於文學作品和文藝電影來說,弱動機的主人公完全不構成什麼問題,例如《罪與罰》中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他殺人也僅僅是為了驗證「偉人與虱子」理論。

然而,對於商業小說和商業電影來說,如果主人公的行事動機不夠鮮明或者不夠有說服力,往往足以摧毀整部作品。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人公的動機強弱,已經成為文學作品和商業作品之間一條看不見的分水嶺。

電影《刺殺小說家》顯然對此心知肚明,除了關寧以外,另一個在電影中被賦予強動機的角色,就是小說家路空文。

原著中的路空文,寫的那部神奇小說叫《心臟》,說的是十九歲的久藏在母親臨終時,得知父親被赤發鬼所殺,由此進京復仇。

乍看之下,電影除了將《心臟》改成了《弒神》、把久藏改成了空文,似乎並沒有多大改變。

事實上,電影對路空文關鍵性的改編,來自他與自己小說主角的映照關係。

原著中路空文映照自我的核心,是母親。他並不認識雇兇殺人的「老伯」,赤發鬼也是隨便一寫,現實中的他寫小說掙不到錢,只能靠母親養,小說中久藏腦子有點問題,幹啥啥不成,也是靠母親養著;現實中他母親跛腳,小說中久藏母親去世,是被磨盤砸爛了腳。雖然她口口聲聲讓他殺赤發鬼為父報仇,但久藏對父親全無印象,反而認為母親為了逃避赤發鬼追殺,受苦受窮沒錢修磨盤而死,他要殺赤發鬼為母報仇。

簡而言之,原著中路空文寫作的動機,包含對母親的歉疚和補償。

而在電影中,路空文映照自我的核心,是父親。少年空文的父親久天與赤發鬼曾是好友,為了反抗其暴虐被殺;路空文的父親曾是李沐的好友兼創業搭檔,卻死得不明不白,如今李沐名利雙收,而他們母子度日艱難,路空文對此無能為力,只能在小說中尋求寄託。

簡而言之,電影中路空文寫作的動機,同時包含了對母親的愧疚和對父親的懷念。

電影對這個部分的改編,不僅使少年空文和路空文的故事線形成強烈的互文關係,也同時解答了兩個關鍵問題:為什麼路空文筆下的赤發鬼會影響李沐?以及李沐想要雇兇殺掉路空文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見,電影針對角色動機的改編,既補充了原著的留白,也加強了已有元素的融合,由此作為推動情節發展的強大動力。

角色的增刪與懸念伏筆

原著小說中作為「老伯」代言人的「律師」,在電影中改成了神燈集團的CIO屠靈,除了替幕後老闆傳話以外,還在與關寧的接觸中慢慢轉變,形成人物弧光,而她改變的契機來源於她的黑暗過去,這部分也是電影新增的,豐富了人物形象。

另外,電影中還增加了一個名為黑甲的角色,這種實時吐槽、還能單打獨鬥的活盔甲,是很有意思的設定,不僅緩和了《弒神》世界沉鬱的基調,還貢獻了片中最瀟洒凌厲的武戲。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對於紅甲武士這個角色的處理。

在原著中,小說《心臟》的最後一節,也是整部作品的最後一節,久藏面對強大的赤發鬼無計可施,一個從沒出場過的紅衣人被小橘子吹的曲子召喚出來,成為強有力的幫手。

由這樣一個憑空出現的強力角色,來幫助主角突破他無法處理危機,在短篇文學作品中並沒有多大問題。然而,《刺殺小說家》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如果將這個情節照搬,那就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機械降神,是難以令觀眾信服的。

所幸,改編後的劇本對此處理得可圈可點。我們可以看到,紅甲武士早在久藏入城後不久就出場了,並且為了解釋這個角色出現的合理性,電影增加了一系列原著中沒有的設定,如赤發鬼親兵隊、宵禁制度等等。

與此同時,還利用紅甲武士的特殊設定,增加了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夕陽屋頂追逐戰,並且解釋了空文能夠輕鬆穿過親兵陣的原因,讓主角與赤發鬼單挑的原著情節保持一致。

此外,原著中的現實世界並沒有超能力的設定,而電影在現實世界增加了超能力者的對戰,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兩個世界中武戲的力度和可看性。

原著中一筆帶過的13區對戰,在電影中細緻呈現出一場冷兵器時代的白翰坊和燭龍坊大戰,無論是孔雀戰鼓轟鳴,還是飛龍空襲助陣,都進一步發酵了帶著狂歡意味的戰場氣氛,令人印象深刻。

事實上,相較於原著小說的文學性和含蓄性,電影《刺殺小說家》在這個雙線敘事的框架下,用文學的骨撐起了商業的皮,將人物和相關元素打散、重構,並以電影獨具優勢的視聽效果和頂尖的視效水平來呈現,新增的部分也都能夠自圓其說,算得上成熟的改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