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价格,现在生产的全幅镜头,有没有哪家在同焦段比较时画质超过蔡司的镜头?(除过徕卡)


这个问题问得没意义啊,每家镜头都是有好有坏,直接说牌子那就是耍流氓了。。。单说技术,适马跟蔡司压根不是一个层面的,可这也不耽误适马出个牛哔闪闪的两斤半的40 1.4呀,画质爆炸,买不买随你~

蔡司也一样,有素质变态规格变态的头也有奇奇怪怪的头,另外蔡司产品线跟日厂的区别蛮大的,很多同规格镜头定位实际上不一样的,不是很好比。直接对比的话,徕卡m和zm系列重合度应该算最高的,现在在产的zm的素质大部分是不比m头差的,老头的话蔡司一般要更好,有些老的徕卡广角甚至直接是蔡司和施耐德产的。。。单反的话,反正只要带apo的都是同时期同规格里数一数二的,另外广角普遍强,其他就看脸了。。。

大概就是这样~

对了,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蔡司的镜头对非球的使用一直是极克制的,日厂早期一点的镜头则普遍相反。最简单的例子,可以看看腾蔡batis系列,除了85和135,和蔡司全家风格都是天壤之别。。。。

这个应该算是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思路,非球多可以很轻松地搞定像差,简单说就是一个字锐,跑分也可以很容易拿到高分,但是非球的很多副作用是需要更深入的体验才能感受到。。。


蔡司的心思八百年前就不在摄影镜头上了,医疗,工业之类的才是蔡司的大头。


135画幅上,蔡司不计成本堆料的三款Otus镜头依然是大光圈镜头光学素质的巅峰。但蔡司的其他系列在产135画幅镜头,光学素质上不能说比佳能、适马等日系厂商有优势,只能说各有特色,互有胜负。

在个别焦段上,蔡司的在产产品光学素质已经落后佳能、适马等厂商,比如超广角,我曾经亲自对比过蔡司15/2.8和适马14/1.8,后者光学素质领先前者一个时代。

不过正如其他人回答所说,蔡司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摄影镜头上,很多镜头设计还是沿用二三十年前的老旧设计。如果考虑电影镜头,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考虑小光圈(f/2.0及以下),便携性更好的镜头,徕卡在产的SL镜头素质不输蔡司Otus


私以为,宾得67 75 2.8这颗镜头比蔡司ct80 2.8好,无论是锐度还是色彩,当然这个镜头存货量稀少能买好几颗ct80,但是我觉得宾得67 100 4比75 2.8还好。

还有个人无脑吹东蔡的50 1.8真的笑死,那颗镜头先不说品控,就算是后期的手动头都不如,更别说小痰盂三代这样的自动头。


天下武功出少林,蔡司就是少林。


什么是「好」?什么是「画质」?

锐度高?角落解析度?

Bokeh渲染?颜色还原?

无紫边?低畸变?无暗角?

最清晰、能数到毛最多、Bokeh最大最圆,就是最好的镜头么?

(思考题。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至少索尼APS-C上,对蓝标好感越来越差了。

索蔡16-70/4锐度基本不如G 18-105/4

蔡司12/2.8和三阳12/2.0比,即使相同光圈下优势仍不明显

蔡司Loxia 35/2(全副)全部情况下被和三阳35/1.2(残幅)吊打,锐度高很多,畸变小很多,色散少,散景更平滑,真的是全方位吊打。

索蔡24/1.8和三阳21/1.4对比全面劣势,锐度,畸变,色散,散景等等,都是三阳好点。

其他的高级货没玩过,不过就从这些来看来,对蔡司没啥好感。

据我了解,对于任何一家现代光学大厂来说,不计成本和对焦的话做个Otus/莱卡这样的镜头都没什么难的,关键是你的品牌有没有把它卖出去的B格。这些商业镜头都是产品,需要在画质,外观,生产成本,品控,市场等多个领域之间做到平衡,画质差绝大多数情况不是因为做不好,是在不牺牲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做不好,故意牺牲了一点画质而已。

就说手里这颗Loxia 35/2,画质虽然被吊打,但是这镜头很明显不是主打画质的,整体无非球面镜,手动对焦,很明显的是个怀旧文青,B格产品。而且颜值,用料,做工都是吊打三阳。再考虑到这种镜头的销量,画质上不那么锐就无所谓了,又不是不能用,拍出来反而有老镜头的韵味,又可以记录EXIF信息,拿来玩挺好的。相比之下三阳这品牌没名气,听起来山寨,来自不是日本不是德国缺乏B格,整体都是大塑料,外观设计不存在,正面刻字能同时用5个字体,就算请了设计师估计也早就吐血气死了。就这样的产品,光学设计不下点成本还怎么卖?难道像国产一样拼低价吗?


除了徕卡让人想笑

有,要看具体镜头型号参数

提名七工匠281.4M,同价位无敌手(废话),也就镀膜欠缺一点


蔡司镜头的色彩过渡、影调过渡、高光和暗部细节的保留程度、在有限条件下像场的平整度等等一些因素,才是蔡司镜头在现代依然能够屹立于顶级民用镜头之巅的根本,而这些东西是很难在后期上得到弥补的。锐度、畸变、暗角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当然会是佳能尼康适马这类二三流镜头厂商去追求的东西,毕竟绝大部分普通用户和媒体测评也只会去考虑这类指标,眩光可以目视评比,但蔡司镜头的抗眩光,大部分是可以忽略遮光罩的。以及任何科技产品,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的道理。本人仅拥有过4颗蔡司镜头,对比我拥有过的其它30多颗非蔡司的二三流镜头,理解相当有限,但一定比很多没有拥有过的人要深刻一些。


目前消费级的135镜头蔡司只能算玩票,Otus系列还是可以的,蔡司真正的实力体现在asml光刻机镜头上


蔡司的高端系列otus系列和与索尼合作的distagon结构镜头,价格较高,素质确实比其他日本厂家的好。

至于中间的milvus系列和一些batis系列镜头,和佳能,尼康的同类产品差距不大,在锐度等一些指标上被适马吊打。

至于touit系列和classic系列,个人觉得纯粹是情怀产品,镜头素质和当今的其他新产品相比没有优势。


提徕卡简直意义不明。蔡司是个眼镜厂,不制造镜头(很久以前)。很多蔡司镜头蔡司只是设计


来看看蔡司和副厂适马在85定的表现对比。机身同为大马三,光圈同为F/1.4

蔡司全幅旗舰Otus85
适马85ART

知乎上传图片有压缩,可以自己去Sigma 85mm f/1.4 DG HSM Art Lens Image Quality看看对比。中心和环形区的差异不太明显, 边角素质则一目了然。不过蔡司的色散控制确实更好些。评价镜头的因素有很多,只是对于数码时代的摄影镜头来说解析度更重要一些。

价格方面,Otus刚上市卖三万,现在两万,手动头。85ART一直就是五千多,自动头。

50ART不如Otus55,我认为原因是2014年发布的这款镜头制造工艺不如2016年发布的85ART成熟,实际上2018年发布的105ART素质也和85ART难分仲伯,都是极好的。蔡司目前的水准能否继续稳固龙头地位?期待新产品给大家看看。

这也算是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个缩影。


个人觉得 蔡司镜头不管是以前的或者现在的日蔡 一定要和日产头比较 都是在耍流氓。日产几家的头和蔡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的 个别头蔡司超过了徕卡 但徕卡总体还是比蔡司好的。除了徕卡 只有老的梅耶 施耐德 可以和蔡司是一个阶梯。 福伦达现代头除了价格没什么优势。很长一段时间用过梅耶35/4.5 东蔡 潘泰康35 50 135 zm35/2。 目前只用m50/2(虎抓)zm35/2.8(因为小巧)个人用过的这几个头都不是贵的也不是最新的镜头其中最便宜的东蔡50/1.8 不客气地说吊打一切岛国50定焦。

以上为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求同存异 理解万岁 没时间参与无意义的争论。


取决于你是否相信索尼大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