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19歲,雖然還在讀書還在象牙塔,但是對未來極其迷茫,甚至有點厭世。想知道是我幼稚,還是年紀大點也這樣


25馬上26,讀研做畢業項目,學歷和業務能力職業規劃決定以後的路走多遠。同齡人也在忙工作或者考試。工作能力不好沒定下來沒錢去談結婚談繁殖都是扯淡都是累贅。


96年,今年剛好25,在一家不好不壞的公司,干著不好不壞的工作。

窮,在上海到手六千多工資,扣除房租和日常的生活費,支撐不起什麼大額的消費,更別提孝敬父母,所幸父母對我要求不高,他們都是農民出身,在工廠和工地做著非常非常辛苦的工作,在他們眼裡,兒子只要能脫離賣體力的工作就行了。

單身,日常宅家,社交活動並不多,聽著別人說這無用社交的話,但實際上呆在這也沒做太多有意義的事。

六點前能下班,太閑了於是學了點吉他,不指望能夠驚艷眾人,只是為了取悅自己,向自己證明自己還不是個完全的廢人。

學歷挺重要的,真的真的很重要,它影響了你有沒有面試資格,影響了你的底薪和起薪,影響了你未來的晉陞道路。專科出身,現在在自考本科,沒有辦法,這是我能選擇的最好的方式之一,順利的話今年能拿證,但是學位證能不能拿到不好說,因為英語成績不好。也許工作三年後拿到學歷,緊緊是到達別人的起點而已,甚至還沒有到達,畢竟全日制跟我下班後花一小時學習所取得的證書,含金量不同也是應該的。

出了學校之後,最大的改變就是,承認自己不是個天才,那什麼當年努力一下就能更好的話都是糊弄自己,在學校所做的看似特立獨行的事情,代購、擺攤、開店什麼玩意的,當年覺得自己很牛逼,現在來看,價值並不高。別人對你的誇讚是毫無成本的,開心下就好,但要是認為自己真的天下無敵了,那事就大了。很多事情,靠努力是沒法實現的,做不了第一,就儘可能做更好的老二。

之前在公司一個部門呆了兩年,按照正常規律,該到了升職的時候了,疫情在家呆了幾個月,回來的時候,部門解散了,換了另一個部門,不喜歡,儘管領導承諾了年底可以往上挪個半級,但是如果討厭一份工作,多拿幾百塊錢工資也沒有任何意義。後來因為在公司的徵文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給我調到了人資部門,其實也差不多,都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事情,人資在公司中的地位確實不咋地,有一身牛逼的技術,或者能直接創造收益的部門,話語權都會高很多。

剛畢業那會,天天下班了就打遊戲,上班也就坐在辦公室,身體肯定是不太健康的,現在有時候會去拳館學泰拳,效果還是很明顯,精氣神好了很多。人吶,還是得運動,身體最重要。

以前總覺得,自己的能力撐得住更高的責任,更高的薪資,但是機會一直沒來,我不確定是自己真的能力不夠,還是沒有到達引起質變的那個點,又或者領導最看重的不是能力。開始有點質疑自己,但是又有些不甘心。大概就是自認為有無限的能量,但是又沒法靜下來去雕琢,而又不是很甘心,於是偶爾也會逼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哪怕是三分鐘熱度,有這三分鐘,總比沒這三分鐘好。

理想,其實不怎麼想了,想著想著就容易降低理想的高度,只想著過好當下,四月份自考完成,準備去學習一下設計相關的技能,肯定能派上用場,但是能不能換來更多,不敢確定。反正吧,取悅自己最重要,做一些事情,告訴自己還在努力,還在學習,還年輕,還有機會,這樣能讓自己不那麼喪。

我覺得吧,每個人對生活的定義不一樣,有的人覺得能有個輕鬆的工作養活自己,下班能玩玩遊戲喝喝酒就足夠快樂,有的人覺得自己應該站的更高,撐得起車房和所有的野心才過癮,這都無可厚非,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身體很重要,快樂很重要,能讓自己一直快樂那就太棒了,甭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曾經也有很多長輩給我很多建議和經驗,自己在當時只是嗤之以鼻,後來都是一個個的教訓讓自己長記性。

好好讀書吧,這事最簡單,性價比最高,最重要的是,書讀多了之後,我們這些人寫得這些話,你看了起碼有分辨的能力。

祝好


馬上要二十七了。現狀嘛,就是鹹魚一條。心態嘛,能健康活著就夠好了。


大學,真的是一個學習的寶地,提高你廣度和深度的最好地方。


現狀就是:對世界報以期待,對未來充滿希望。

其實討厭這個世界是很常見的事情。

現在,你可能是這種心態:因為迷茫,所以不知道未來該怎麼做。因為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而迷茫。

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其實打破這個死循環,要靠自己並不容易。

所以最好有個人可以帶著你去走出這樣的圈子。例如找個開朗的朋友,模仿下他的做法,最主要的是體驗你所沒有而他卻擁有的體驗。這個是重點。

不要覺得這個體驗對自己可能不太合適,不要畏手畏腳,你先去體驗,然後再評價是否適合自己。等到你覺得合適的時候,再停止體驗或者做些改動。

所以,說了這麼多,就一點:

對我來說,人生就是多去體驗,誰讓人生的終點都是一樣的呢?體驗更多的東西,體驗讓自己快樂的東西。

挺喜歡一個觀點,你可以參考下:

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