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良心會痛吧


和幾個醫生聊過這個問題。分幾種情況:

1. 絕大多數私立醫院,是莆田系之類的,他們看重的是「銷售能力」,而不是也不需要「技術水平」。去了不受重用且被排擠,此類醫院也不會給醫生多高的報酬。並且好醫生良心上也無法接受去此類醫院。

2. 中美宜和,和睦家,丁香診所這些,良心上沒問題,收入高,工作輕鬆。問題是,人家要求也高啊!堪比一些頂級三甲的要求了,甚至這些地方的一些醫生也是頂級三甲出來的。我不是替他們打廣告,前兩者挂號費1600元每次,不是面向大多數工薪階層的。

3. 如果沒多大的事業心且想輕鬆的工作,其實有個好去處,有錢的大城市的社區醫院。如滬寧蘇杭的社區或街道醫院,錢如果給夠了是可以去的。有些社區醫院雖然名為社區醫院,但是有的血象分析儀,X光機,這些都有。不過去了這種地方就談不上多大的發展了。


尖子醫生不願去,因為捨不得各種名利,目前醫療界名利和話語權都還在集中在公立醫院裡。

中等醫師不敢去,不知道私立醫院深淺,私立醫院早就被同行和媒體黑的夠嗆了。比如諾貝爾獎剛頒發給免疫抗癌治療,而魏則西事件就是免疫療法無效案例而已,沒有任何一種抗癌療法是全效的或者說高效的,有效就算不錯了。

末流醫生更不敢去,濫竽充數慣了,到了私立醫院,立即暴露。

私立醫院興起絕不是莆系所為,有兩大背景而已。只不過莆系趕上了這班車,原罪都由莆系承擔了。

這兩大背景都是看不見的國家經濟槓桿,

一國家想少花醫療教育錢,就得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遂開放醫療教育市場。

二是歷史原因,建國初期國庫沒錢,周相讓企業辦社會,代替政府職能,於是工廠辦通勤車、職工醫院、子弟學校、託兒所,其實全部都是政府職能。

等到朱相接手主政時,面臨大面積國企崩盤下崗,只能全面糾正企業辦社會,自1993年,大量職工醫院剝離,尤以東三省老國企居多,那時的莆系醫院,總有東北口音的醫生,之後就是全國各地廠礦醫院醫生分流到了莆系醫院,沒有醫生是開不了醫院的,廠礦醫院的醫生沒有辦法,那時也只能去民營醫院棲身。

莆系醫院就是在這兩大背景之下興起的,沒有名氣,只有大量打廣告才能生存,廣告成了莆系醫院生存的唯一手段。莆系醫院只是民營醫院產業鏈的下游,上游是葯械廠商和廣告商,葯械廠商拿走產業鏈10-20%,廣告商獲利占產業鏈的50%,人工地皮成本占產業鏈10-20%,莆系大概只能獲利10-20%。

也就是說,魏則西們花的20萬救命錢,至少50%被百度競價掙走了,魏則西事件後,百度先把髒水潑向wujing二院,後來改為罵莆系(不會被河蟹),義憤填膺的鍵盤俠們想不到,應該噴的是獲利最多的百度競價。

後半部分算歪樓了,不過也有助於答題。


在我老師眼裡,科班出生的都會去公立醫院。發展前景比較好,對於年輕醫生來說。一般只有退休的老主任或者有豐富經驗的醫生才會去私立醫院。溜


都是政府制定的政策逼的

民營醫院,沒有政策優勢,醫生職稱,基金,學術地位都受影響,並且在醫保,設備投入,地皮等等上都遠不如公立醫院,而定價卻一樣的,你讓民營醫院怎麼發展?只能兩個極端:要麼貴,要麼騙人咯

政府真正要支持民營醫院發展,就絕對不是現在這樣


在私立呆過,目前回公立了,總體來說,目前私立醫院以盈利為主,技術差,還有很多莆田系的坑蒙拐騙。


私立醫院除了莆田系,大多定位很高,那麼招聘的標準很可能就是副高及以上,能在公立醫院做到副高的醫生,一種是年輕但想在專業領域有所發展的,那公立醫院的平台顯然要更好一些,另一種是四十多了資歷到了升的職稱,想想已經工作這麼多年了如果離開體制,退休以後就是普通的養老金了,之前都白熬了,會覺得可惜吧。

以上都是我的猜測,個人看法,只和少部分副高、正高討論過,所以可能片面。


不管私立醫院如何,就三個字,不穩定!


公立醫院,在政府里擔當重要的一些科研任務,擁有無形的行政資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便利,而且想要提高技術或者去國外交流公立醫院有絕對的資源。除了和睦家此類醫院外,其他私立醫院就沒吸引力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