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就不是因果不空了,一切不離因果。


沒有,只是有些事件超出人類理解能力範圍,所以看上去好像違背了因果關係


應該是不存在的。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因為因果關係原則內在包含著先後的時間順序,因在前,果在後。因為時間是不可逆的,所以因果關係無法被顛倒。第二,因果關係是人類認識這個世界的基礎。如果不承認因果關係這一預設的話,那人類就沒辦法得到任何一種理論。如果出現了明顯違背因果關係的例外事件,那麼人類往往會再重新提出一種理論,來把這一事件解釋進去。

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過一種範式的理論。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們任何一種理論都是基於一些預設所開展的研究,每一種理論都有其解釋的範圍,如果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無法解釋的話,這一種理論就逐漸的失效,會被另外一種理論所取代。比如說我們在天上看到一個奇怪的東西飛過。一些宗教會將其解釋為神靈顯跡;科學家會解釋為自然現象;神秘主義者會解釋為外星人降臨。這些理論都可以自圓其說,但有的理論解釋性更強,說服力也更強。

也就是說,出現違背因果律的例外事件,並不奇怪,有時反而是一件好事。有助於我們認識到現有理論的局限性,從而提出一個新的理論,把這個例外事件解釋進去,從而提升人類的認識水平。


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因果關係,是人們沒事做,非要把許多事或事件放在一起攪合,攪啊,攪啊,然後從中找規律,你說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事,總會找出一些規律的,特別是那個叫科學的老大,什麼事都要他摻合,硬要說宇宙是從一個點爆炸...

有人說:講因果是佛教是迷信。可是大家都相信一句話:「沒有無來由的愛,也沒有無來由的恨」。其實,這說的就是因果關係。我要說的就是:如果世界上沒有了因果,那我們首先應該推倒的不應該是寺院,反而應該是中國科學院。科學是尋究什麼?就是尋究事物發展的規律。規律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事物發展的某種因果性。化學家把一種物質和另外一種物質歸在一起變化出另外一個新的物質。比如科學講普遍性,這一次做是這樣,下一次做還是這樣,再一次做也還是一樣;你做是這樣,我做是這樣,中國人做是這樣,外國人做還是這樣,很少有例外,這就是規律。有因就會有果,這是自然的法則。上中學的時侯數學解題點三個倒三角的點代表因為,點三個正三角的點代表所以。因此,簡單地說,因果指的是事物的起因和結果。

  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各種現象之間是普遍聯繫的,因果聯繫是現象之間普遍聯繫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果聯繫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聯繫,沒有一個現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發的;而當原因和一切必要條件都存在時,結果就必然產生。所謂原因,指的是產生某一現象並先於某一現象的現象;所謂結果,指的是原因發生作用的後果。原因與結果具有時間上的先後關係,但具有時間先後關係的現象並非都是因果關係;除了時間的先後關係之外,因果關係還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即結果是由於原因的作用所引起的

  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因果之中,這世界是由二元組成的,就是說世界上不存在有一個事物是獨立存在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組成的,都是由種種的事物聚合而成的,也就是內因和外因所組成,內因是條根本,外因是條件。

  因果不代表佛教,但佛教的基本道理是從講因果開始,佛教對因果的理解有很獨到的地方。佛陀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樣如實的、真實地去理解這個世界,佛教教導我們這個世界的根本的教理是什麼。釋迦牟尼當年說過一個問題:這個講台是由坐在這裡講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那些個條件聚合而成的。假設我們坐在這裡,把這個——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聚合這個講台的那些種種條件,都一個一個剝脫掉的話,剝脫到最後是不是會剩下一個不以這些條件而獨立存在的桌子的本性呢?這是佛教最根本的問題。釋迦摩尼在當年就斬釘截鐵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沒有,一張桌子無非就是你坐在這裡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那些條件的聚合。而聚合這張桌子的那些條件依然又是被種種條件聚合的。緣依然是緣起。就是說桌子是緣起,椅子是緣起,房子是緣起,燈是緣起,地球是緣起,太陽是緣起,宇宙是緣起。我們的思想是緣起,我們的理論是緣起,我們的感情是緣起。緣起就是一切事物的因,這是佛教的根本的道理。緣起,用現代的一個辭彙來替代的話,叫條件。一切事物都是因條件而存在著的。釋迦牟尼來到這個世界,他所講的哲學道理,就是與其他學問最根本的不同。佛陀說:我們世間千千萬萬的眾生在這樣一個娑婆世界裡,有苦有樂,但是苦多樂少。我們為什麼會存在於這樣一種生命狀態,就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如實的了解,是因為無明,也就是糊塗,看不清是世界的本質,對事物的本然狀態了解模糊,才會以這樣一種糊塗的認識使自己墮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生生世世的因果循環中

  因為我們無明,所以才不能達到如實認識世界的狀態。人是可以從無明變有明的。因為雖然我們今天是無明的,但是我們每一個無明的眾生內心,心靈的深處都有一點覺性,都有去如實了解世界的一點可能性,都有去看清自我、認識世界的一點靈性。這點靈性佛教叫般若,就是過去,渡過去。所以佛陀把我們無明所障的眾生生活的這樣一個苦多樂少的世界,叫做此岸。佛教說一切的事物都是緣起的,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緣所生,當把產生一切事物的這些緣剝除掉的話,它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本性。所以佛陀說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空的。佛教叫空門也就這意思。佛教講空、自信空、這個感覺是空,這肉體是因緣和合的。把和合這個肉體的種種條件剝除掉之後,你會發現,肉體也是空。照見五蘊皆空,就把這世界分為這五類,色、受、想、心、識,人之所以現實生活有種種的苦、惡,苦就是痛苦,惡就是災難。之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痛苦跟災難,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照見五蘊皆空,看什麼什麼都不空,也就是執著與一種情緒,在這無明當中生活。一切遷流著的,變化著的,因緣和合的有為法,都是無常的,就是沒有不變化的,當我們有覺知了解了生命存在的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不再是煩惱叢生、不能自拔了。

  因果並不是佛教的專屬而是對待世界和一切事物的一種認識和價值觀,有了這種認識和對生活的理解我們在遇到事情就不會執著,不會想不開,而是找到事情發生背後存在的體,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一切我所能看到的事物都是我們內心的透射,這也是萬法唯心,心就是一個人的所思所念,動機的緣起,所以一切外在的發生都是內心的投射也就是人行為的反映。因果相循,無因則無果,有因才有果,大多數的人都只注重結果。這是由於因是潛在的,隱藏在過程之中,不引人注意,而果則是顯現的,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每一個人都有對世界的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對世界的理解之中,一切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識所顯現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重要的是不敢承當。我們反過來看因果,,為什麼有因果,這個世界說道極處,,都是自己的心所顯現,包括因果,。因果不是物上的因果,是心上的因果,是能上的因果。一切事物有因一定有果,但是這個因果的主動權操在你的心中,是我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價值觀.。

  人的改變體現在因果的循環中,現在看到的結果都不是當下所造成的,今天的結果都是過去的對待。抱怨現在毫無用處,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只會帶來下一個悲痛傷心的果。前車之鑒在於追溯本源,探求前因。結果是實實在在,能看到、感覺到的,它是顯意識,是表相;而原因是潛意識,是真正的源髮狀態。物極必反,否及泰來。生活中有些人本來擁有成功的事業,但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彷彿過眼雲煙般,一切都消弭無形了。很多時候是由於他們做的事情違背自然原理,其出發點往往只是為了一己私利,並沒有幫助他人的意願。財富來自福德的積累,缺乏良好的願望很難擁有長久的成功;其次是太淺薄亢奮以致過於急功近利,為眼前的利益興奮,得意忘形。和諧是自然界的不二法則,打破了平衡,必然意味著失敗。就象有的父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包袱,孩子會反叛甚至消沉,很難有所成就;妻子對丈夫要求過高,丈夫會離得更遠,家庭的和諧被破壞,家族的能量被消耗。但凡超過事物本身的界限,都只有接受事與願違的苦果。還有就是因為不夠專註,內心修鍊不夠。如果一個人能夠全心專註於所做的事情,就能夠接通右腦中的潛意識,從而產生一種心像,直覺會告訴他如何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狀態。一個三心二意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了解了因果使我們終於懂得了:一個人的得到在於必須對他人有所幫助,我們施予的越多,我們所得的就越多。我們應當成為宇宙傳遞活力的渠道。宇宙處於不斷尋求釋放的永恆狀態之中,處於幫助他人的永恆狀態之中,所以它總是在尋求讓自己能夠最好地釋放的渠道,這樣才能做最多有益的事,能夠給予人類最大的幫助。

  人的一生似乎很漫長,其實分解出來,也不過是由一長串的因果關係鏈組成的。不管是哪一個「果」,都會有相應的「因」。而原本的「果」,反過來又成了「因」,從而導致其他的「果」,而這些「果」又成了另外的「因」。因果關係鏈環環相扣,如果中間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會斷開,無法運行。掌握了因果關係並正確地利用它,你將會受益無窮,反之必受其累。


什麼都有例外。


比如隨機事件?當然前提是你認同這個世界上真有隨機事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