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


在武漢疫情面前,讀了詩詞,你現在就會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如果沒有,那麼很遺憾,你只能一遍遍重複,「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雖然有足夠的熱忱,但遠不如詩書中的閃光那麼感動人心


關於古詩詞,我想到的是葉嘉瑩老先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葉先生說過如果還有來生她還是要去教古詩詞。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人這一輩子啊一轉眼就老了,但是她願意一直站在這個講台上,哪怕九十歲了,她也要將古典詩詞對於生命的感動傳遞給每一個學子。而今她已九十五六歲高齡,依然不辭辛勞地傳播古典文化之美,把一個又一個不懂詩的人接引進門。

正如葉老先生自己所言:「我們在大時代的戰亂變化之中,真是身不由己。把你漂到哪裡,就落到哪裡,都不是你的選擇。」在一篇文章中,她提出「弱德之美」的概念。說詩詞存在於苦難,也承受著苦難,因此是「弱」的。但苦難之中,人還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這是「弱德」。她說自己一生沒主動追求過什麼,面對不公和苦難只有儘力承擔,她極其堅韌,「把我丟到哪裡,我就在那個地方,盡我的力量,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古詩詞教會我們的,真是太多太多。因為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里,已經很難感受到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氣了。

流光容易把人拋啊。


謝邀~

我從初中開始喜歡讀古典詩詞,高中開始自己撰寫古詩詞

現在是某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中文系)在讀。

簡單說說我的想法:

============================敬畏分割線========================

正如題主看到的上面的分割線一樣,由於自身的喜愛和憧憬,我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文學向來是高山仰止的態度,為什麼要讀古詩詞?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無非用兩種方式:

①通過舉例和簡單解析,盡量闡釋一些古詩詞的美好。人都是愛美的,都有審美能力和愛美之心,或者說都有附庸風雅的向好的態度,於是可以經過一番嘚吧嘚說告訴大家:這麼美的東西,你說為什麼要讀?假如這個過程說的時候文筆還不錯,還有那麼些美的意思,說不定還是高贊回答。此,不失為一種方式。

②是用一些短小且看似玄妙的話空談「為什麼」,或類比,或投機取巧,我不否認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直觀的讓一些人明白詩詞的好處,而且比我這種長篇大論在短時間內要有作用得多,但是我覺得不是什麼本事,或者說,起碼我沒有、普通愛讀詩詞的人沒有能力用極其凝練的語言讓大家明白詩詞的好,即使真的說出了一些十分有味道,含義深刻的話,那麼不失為兩種情況:一是裝了一次文化人,二是裝了一次「悅牛人」。所以我本著盡量把這個問題問答清楚的態度,啰嗦一些詳細地說讀詩詞的原因。

當然了,我的語言如果說不清楚,那十成中有一成是我的原因,剩下九成都是因為詩詞確實太高深太美妙,我無法說清楚,有時候到了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狀態下,只能依靠讀者們自己的感悟了。

我看題主問題描述中提到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我不知道是不是出於功利的角度來讀詩詞,我的理解是:我不否認讀書學習給人帶來的實質性的生活的好的改變,但是我更願意從審美的角度來對美好的、我喜歡的東西進行理解和感悟。

詩詞的起源云云我這裡隨意說一下,因為我不知道題主或者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有沒有了解一些,我覺得我還是啰嗦幾句,在宏觀上對「詩詞」這種文學文體對大家有一個簡單的介紹。

首先,我知道題主所說的「詩詞」應該基本上指的是狹義的「唐詩宋詞」之類,很正常,我想到「詩詞」兩個詞,首先也是想到這些,因為這個是大眾接受最多的,也是最成規範,藝術成就也是較高或者說最高的

(ps:如果有朋友看得起我在這裡想和我論述一番,歡迎評論,但我懶得回。此文中涉及的文學理念觀念都不做解釋,不是我不尊重大家的看法,而是我不贊同在我的表述已經較為嚴謹外的想法,看官們都很聰明,不必在我評論下告訴我,謝謝)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如今的「詩詞」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出現的,但是在早期,人類活動和人類審美活動剛剛萌芽的階段,「詩歌」就是文學的全部,這在全世界範圍都是通用的,以前研究文學的學問不叫「文學(藝)學」,而叫「詩學(品)」,從文學起源的角度來說,最早的「杭育派」詩歌就是文學,即人們在勞動中喊出的勞動號子,然後慢慢發展成為有一定規範的、系統化的詩詞,這些作品最早可能是經由人們收錄編輯成冊,最典型的是孔子編的《詩經》,讀過詩經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描寫的題材基本上都是勞動生活,這是因為早期詩歌都是勞動中來,而且是用來唱的,其中很多的重章疊句、反覆之類,也都是因為唱的需要。

而後漸漸地,詩歌不斷發展不斷發展,並且由於生產力的提高,我理解得通俗點:更多的人吃飽了,可以真的在勞動之餘寫一些其他東西了,社會分工也越來越明顯了,而後就有了其他更為豐富的文學體裁,這樣,詩詞就從「一家天下」變為「天下之一家」,與其他文學體裁同屬於文學的分支,到了唐宋,詩的繁榮,詞的繁榮,這就是後話了。

——————以上是從文學起源的角度來論述了一下詩詞的地位,這是詩詞在文學中的地位,其實這個問題在審美的角度來說,與一些「文學有什麼用?」「多讀書有什麼用?」「讀書多和讀書少有什麼區別」等問題有十分接近的地方。但是既然題主點名是「詩詞」,那麼也自然在共性的好處當中有其獨特的地方。

共性之處是文學、是藝術、是審美意識形態對於人和人類社會的作用,通俗一些說,大約是「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等等,當然這話說得比較顯得那麼裝x,不接地氣,或者說不夠具體(功利)。但是確是實話。寫到這裡我好像無法從作品的角度來說,於是我決定從一種人的能力方面,是接受論也是發現論的角度來回答

讀詩詞,能夠很好地提高人的幾種能力:

①提高中國人的語言文字能力。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怪我把這個小標題寫得太大,要是按照這個標題寫下去,不是幾百篇論文就可以解決的,於是我舉一個小例子:成語。成語是「已成定局」的語,雖然從廣義上來說,或者從局部成語的角度出發,它的意義仍然會發生變化,比如「對簿公堂」,包括在一些現代語境和網路平台的變化。比如「上下其手」,「人艱不拆」等等,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意義還是比較穩固的,就比如不能把「罄竹難書」來形容雷鋒同志做的一大堆好事一樣,有些東西定了就是定了,這就是文學的穩固性,當然這裡僅僅只是從成語情感傾向(褒貶)方面來簡單說的。跑遠了一點,我這裡說成語,是為了和大家說,很多成語來自於詩詞,比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中「紅杏出牆」,比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等等,詩的言語本來就有其十分獨特的「蘊藉」的特點,通俗點說就是「很有味道不能三兩句話解釋清楚」的特點,所以詩詞本來就是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詩人一些感情的總結和凝練,那麼從詩詞中出現的成語就跟不用說了,並且大家要知道,我們現在的成語基本上都來源於古代,古代的文體就那麼多:詩詞曲賦散文小說。而詩詞又是其中十分重要且主要的部分,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是。那麼能夠讀很多的詩詞,理解其中的意思,那麼在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或者有了一種感情之後,就可以更好地表達出來。就想之前的一個段子一樣:某人沒讀書,去長城登臨有感,只能說「長城啊真tm長」,但是有人卻可以「不到長城非好漢」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致如此。

②提高人們觀察、想像,以及了解自己的能力。

觀察和想像是了解世界,我覺得人生在世,無非和兩個世界打交道:一是外部客觀世界,一是自己的內心世界。體會,思考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活著的意義,或者是咱們通俗說的:活的透亮,而不是迷迷糊糊。這也是哲學思考的終極問題之一,就不做詳談了。我想說的是,在我們看到一首首詩詞中表達的一些細膩的情感的時候,是否發現:哇!世界原來是這樣!還可以這個角度去看!欸?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原來我當時是這種感情啊!嚶嚶嚶怎麼我表達不出來呢!這些以來是由於好的作者高超的觀察和表現世界的能力,二來最主要的是我們都是「人」,普通大眾和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都是人,人的生活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可是人對於外物的感受是會相似的,簡單些理解,人都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這些就註定了平常人與詩人詞人,包括作家藝術家之間,就是感受和表達的能力不同,這種能力,通過一些審美活動可以訓練,繪畫雕塑音樂都可以,詩詞更是如此。多讀一些詩詞,慢慢就會發現和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共鳴,就會發現自己活得更加真切更加有味道。

——————暫時分割線——)————————

題主的題目太大了,說不完的,要是答案萬一火了,我再接著和朋友們交流,如果想看我的詩詞,可以評論,我後來發。

——————正文分割線————————————

是的,其實以上都是廢話,正文就一句話: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我也抖個機靈)

———————假裝火了再更——————

應題主之邀,發幾首自己不成器的詩詞。這個確實歡迎批評,因為自己也還在學寫。

前些日子腳崴了寫了一首:

風雲跋涉幾成塵,

落魄行囊笑此身。

但有前程忖度好,

不如卻做蹇行人。

剛入夏時候,寫給我太太的

春歸春去夏來遲,

可愛良晴覓小詩。

昨夜長更敲寂寞,

青梅酌取渙相思。

農曆四月時候 ,遇到點小挫折:

夜涌陰漩幾道波,

滄溟源處起閻羅。

惟將敕下天河水,

一洗人間鬼魅多。

今年三月一首七律:

春風百草正新鮮,

漫擲詩情費舊箋。

浪蕩豈因難度物,

逍遙原是愛偷閑。

窩居僻地一千日,

為有翻身九萬年。

笑問庭前蒼囀鳥,

嚶嚶躍向幾重天?

秦淮河懷古兩首,今年年初

(一)

千古悠悠儘是情,

六朝煙雨到江寧。

獨來不見秦淮女,

玉樹無聲空後庭。

(二)

清槳隔橋聞水聲,

橫波趁晚映長燈。

畫船縱是當年體,

孰與琵琶付一生?

詞一些懶得找了,後來再說,我估計大家看了後就沒興趣看我的詞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我看來,讀詩詞,是一種體驗美的方式。

或朗誦,或輕讀,或默念。

甚至不需要讀懂,因為詩詞的意境是很容易進入的。

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如「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確實能夠很容易的感到一種滋味,自詩中幽幽而來。

詩詞帶著千百萬種不同的感情,就有千百萬種不同的品味


因為喜歡,有個心靈的寄託,就好比有人信仰宗教一樣。


歌以詠志


因為喜歡,因為可以暫避塵世,因為可以求個內心清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