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 能做的是讓你覺得自己還能幹,不能做的是讓你覺得自己很能幹。(多麼符合大齡碼農的心境啊)

BSD 可以當門祖傳手藝,FreeBSD 和我同歲,但我相信等我孩子能打醬油時,我還能教他「最佳實踐」。而在別的某些系統/發行版本中,可能到那時候我連看個 IP 都不會了,畢竟屆時 systemd v10086 能一鍵發射衛星並在掉入大氣層崩潰時用量子通信把 log 寫進二進位文件里...

但另一方面,這種保守治療也確實讓 FreeBSD 死忠錯過了很多,或增加了不少麻煩。買個新電腦先看著零件查驅動這種事兒就不說了,經常的心情波動才煩人:哇 NVIDIA 居然有官方 GPU 驅動!誒沒有 cuda ... 哇阿里雲居然有 FreeBSD 鏡像,誒不能自己 update... 哇 zfs 真好用!誒 rebase 到 Linux port 了...

另外樓上提到的 pf 包過濾最好換用 OpenBSD,我記得 FreeBSD 的 pf 分叉後在獨立維護但並不活躍。


我自己能想到的:

路由

包過濾(PF)

網站

代理伺服器

網路存儲

科學計算

視頻/音頻點播

編程

系統/網路維護

圖形桌面

瞎折騰


基本上現在很少單獨一個OS能搞定所有事情。大部分情況,解決現實問題都是各種系統結合的一種狀態。

FreeBSD的網路應用,zfs等讓他適合應用於存儲領域。另外bhyve雖然發展慢,但是也可以跑虛擬機。

可以看一下我的專欄:

NAS DIY之家?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基於FreeBSD的折騰。


Linux 能做的,這東西都能做;Linux 做不了的,這東西也能做。

FreeBSD 現在主要是因為學院派,對外部介入的抵制性很強。

這導致很多商業需求的東西,官方加入的還是太慢。而且不是強制性的開源,第三方修改也不會輕易的放出來讓大家一起用。

導致現在感覺似乎 freebsd 已經成了雞肋了。


如果有個樹莓派,可以試一下aarch64。

官方很早就支持64位了,超級好用,程序編譯成64位後性能提升很高,不過golang不支持FreeBSD+arm64(更新:1.14已經支持了)。

==============

好吧,我收回,把伺服器從樹莓派2 freebsd 11.0遷移到樹莓派3 freebsd 12.0的時候折騰了不少時間。

bug1:

loader.conf載入模塊不生效,雖然載入到內存,但是依賴不會自動載入,還要手動載入依賴,否則不會生效,現在看,是因為多了libalias沒有手動載入,也可能是我安裝模塊後沒有更新引用,這個應該不算bug。

bug2:

樹莓派的網口要等到識別了設備之後才會出現在系統中,然而,在服務netif啟動的時候網口還沒載入出來。。所以手動指定地址無法成功,workaround是把netwait的require刪除,然後給netif添加依賴netwait,同時指定netwait_if等待ue0

bug3:

tun設備關閉後不會自動刪除了,close後要來一發ioctl(sock, SIOCIFDESTROY, ifr),這個也不能算bug了。。不過,不close直接ioctl會卡住等待。。port手冊里也沒提到。

暫時就這麼點了,新的loader真是一言難盡啊,不過把forth改成lua還是很棒的。


目前來看,對 conda支持不好,其實是anaconda公司沒有去做freebsd下面的支持.

進而導致無法常規安裝torch,這樣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應用有點受限制

當然可以 在linux兼容模式下安裝conda和torch。


能做一部分linux也可以做的事情,做的也不如linux。其他的都做不了


去看handbook,寫的很明白了


freebsd 適合做NAS

openbsd 適合做軟路由


同樓上某位仁兄所講,Linux 可以做的 FreeBSD 都可以做,反而 FreeBSD 可做的 Linux 未必。

FreeBSD 入門肯定要難於 Linux,但是系統非常完整,至於 FreeBSD 的先進性來說也非常超前 jails / dtrace / zfs 等等,也跟進了 drm2 / wayland 等圖形技術,在 FreeBSD 發布以後性能也有很大的提升,如果 Linux 打了那個 CPU 補丁完全不是 FreeBSD 的對手,FreeBSD 更適合做網關、存儲、流媒體伺服器等,要穩定可靠的運行就用 FreeBSD,Linux 跑容器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補充:FreeBSD 現在的迭代速度非常快,吸納了很多流行而實用的概念,期待 FreeBSD 社區回暖。


伺服器平台啊,因為比較學院派,所以會少很多新軟體。很多說bsd穩定,但是穩定性這個沒有一定壓力是跑不出來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