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說法:為什麼現在的觀眾總是能輕易就能識別齣動畫在製作上面的好壞呢?比如哪個番經費不足,哪個番經費爆炸……

是因為以前的業界競爭壓力沒那麼大,動畫製作水平趨於一致呢?

還是說隨著作品總數的增多觀眾總體的閱片水平提升了呢?

還是說其他的原因?

明明以前看番的時候基本都不會去討論動畫製作方面的問題,多數都是討論劇情方面的。


前半句:隨便翻翻以前老番表,現在還看得見的也是十中無一,業界黑是一直黑,現在世界交流密集了大家都知道它黑了而已,尤其是TVA

後半句:整體畫面複雜度全民水漲船高,動畫製作分好多個層面不好簡單談一不一致,但我確定片面關注【動起來的畫】尤其是拘泥於【動】也就是日本在特殊歷史和社會條件下強調的【sakuga】太婆羅門了,以後的觀眾只會越來越追求爆米花,插畫Live2D都比簡單飛沖爆有前途

當然複雜飛沖爆肯定是好的啦,但是那是藝術家的領域了,有的看是福氣沒得看也沒脾氣。誰都知道生瀨范義啊冷軍啊這些畫的好,真拿起筆來立馬cxk。

作品總數的增多在【加速度】和【速度】上都已經放緩甚至下降了,只是絕對數量上還存在一些慣性,尤其是電視動畫的生產本數在2020後應該就會有肉眼可見的衰退,當然動畫電影隨著你名點火帶來的勃興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個也說明了大電影銀幕盈利的資金運轉模式就是要比深夜TVA簡單有效。(日間TVA八仙過海,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不好但原因大多不在盈利模式上)

總體閱片水平:

以前10個人看動畫其中3個不懂裝懂1個真懂;後來100個人看動畫其中10個不懂裝懂3個真懂1個開始幹事了;現在1000個人看動畫其中100個不懂裝懂10個真懂3個開始幹事了

你覺得小白和不懂裝懂的多了,那確實是多了;你覺得真懂的有愛的多了,也確實是多了,看你

以前的動畫還都是1年、半年甚至若干年制呢,天生就是講故事大於視覺荷爾蒙

再就是以前國內看動畫的那都得抱有好多好多複雜情緒。我那會找幾個宅友跟tm地下工作者一樣的,有功夫談東西當然要談最直接宣洩感情,第一遍觀賞的時候了解最深的【劇情方面】啦

而且以前學畫畫的才幾個人,現在美術類愛好者討論的環境比以前那是又大又寬哦


說那麼多,不如簡單噴。就業人才基本共通的那幾個隔壁行業,人用戶付費意願付費能力全都碾壓,敘事信息密度 沉浸感 性刺激荷爾蒙全都攆著你屁股上來,明明該靠藝術家卻非要搞成工人市場結果兩頭不討好的動畫有個屁未來哦


當一個觀眾看到一個特技特別酷炫的鏡頭,然後在說經費爆炸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觀眾並沒能正確識別出哪個地方經費不足,哪個地方經費爆炸。

很多人以為「經費不足」的意思是:

同一家動畫製作公司,如果你給它兩倍的錢,那它就能給你兩倍的質量。

而實際上這裡的意思往往是:

如果資方肯出兩倍的錢,就不用找這家公司了。

所以,現在很多人在說經費如何如何,其實和說影碟銷量如何如何,幀數如何如何並沒有什麼區別,看起來「專業」一點。


單說「經費」的話,是他們瞎說的。說個在知乎上必然挨噴的話,你以為給JC錢多了,《一拳2》就好了么?

所謂的經費,製作委員會各個都參與那麼多作品,他們難道不知道一話TV需要多少錢么?大家都吃大鍋飯,誰心理沒數啊?為什麼有差別,因為畫師們強弱,這行就是個踐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領域,你強做的東西就好,你菜就沒有任何辦法。

的確,JC有工期緊的問題,但是以目前JC的狀態,會找到當年在《炮姐》那麼刷存在感的阿部望嗎?不好意思,你那麼個分包的方式,人家不可能來;那些L/O的水準,阿部望會對著這些東西畫嗎?

松本理惠在《血界戰線》第一話搞了一萬多張,不是因為骨頭社經費充足(骨頭社一期壓根不在委員會,就領個製作費),是監督授意,加上底下人能夠完成。

日本TV動畫攤下來的費用大家都差不多,作畫崩壞要麼是L/O菜、要麼是畫師菜、要麼是製作進行(或者P,A-1的《Qualidea Code》因為米澤圭亮菜)菜,跟經費本來沒太大關係。

別拿特例說事兒,mappa《巴哈》本來就是cy獨資,人家經費隨便燒。劇場版預算相對充足,同樣是cy投的,《岡花》井上畫了四本原畫集,那是真有錢。但是個例能說明什麼問題呢?TV動畫不吃大鍋飯了嗎?既然領的製作費用都差不多,為什麼你崩我不崩?自身實力和對作品的愛說話啊。

我寫下如上問題的目的不是為了噴誰,我只是想說,不要用資本、經費來衡量一部作品中畫師和公司製作的水平,這不是一個理解動畫製作的正確方式

真要比經費,那就比TV和劇場,這是真實的經費差距,大手基本都去劇場版了。人家原畫師就這麼點產能,自然給盈利模式更出色、預算更充足的劇場版了。TV和TV比經費,就別五十步笑百步了。

TV動畫已經強弩之末了,等國內先審後播正式落地的時候,再看TV動畫,尤其是深夜動畫什麼狀態。

除了重新剪的《GTO》和冷到不行的《DOUBLE DECKER!》,日升多久沒做TV動畫了?

要不,再看看京都?


?以前不會討論動畫製作?隨便幾個例子,pa社的花開,tari,在作畫上的輿論於當年有如如今的京紫,見過播出期間幾千字的作畫鑒(chui)賞(bao)文章。南家的二季畫風三集畫崩一直被人詬病。新房風不契合的幾部作品一直被吐槽畫面毀原作。骨頭社的打鬥是2018年才開始被稱讚的嗎?涼宮裡的兩首歌的作畫,八月分鏡教學,奈葉的跑步名場景。最起碼eva64秒定格總是夠有名了吧,這個都二十幾年了。

對動畫製作的討論一直都有,也許只是題主在最近才開始接觸。

另外以前動畫製作質量的。只是動畫業界變遷罷了。前幾個季度其實也只是幾個公司工期同時出問題的恰好的時間點而已,4月開始已經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作品的。但本世紀頭五年,真的是作畫崩壞重災期,那時候有些作品,原書使妹非妹在他們面前都只是個弟弟。不過就是那時候字幕資源有限,基本一般的崩壞作品都沒人做字幕也就是了。


我作為國內三維動漫的從業者,來答一波。

現在動畫觀眾所說的「經費爆炸」,甚至他們可能都不知道經費都用在什麼地方,可能還以為很多東西是砸錢就能砸出來的。就好像生產線一樣,一倍的價格出一倍的質量,兩倍的價格出兩倍的質量。

但是顯然不是。

很多人提到國內動漫總會不可避免地提到曾經的大鬧天宮,那些是「經費爆炸」的例子嗎?

是的。曾經的人力費用可能不高,但是集結的全都是精英。一些人甚至自降工資只為完成一部佳作,才有了從前的經典作品。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生活中處處都是貸款,每個月都要恰飯的。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員工,工資是首要的目的。

動畫的經費,主要是人力費用。這是指關係到動畫質量的費用。其他的什麼宣發費用不在其列。

如果某部動漫的一集,老闆讓你們一周做出來,那麼所有的導演、總監、編劇、原畫師、人物模型師、場景建模師、分鏡師、動畫師、渲染師、後期特效師、剪輯師、音效師、配音演員等等所有人的工資×(一周),便是這一集動畫的主要經費了,當然其他一些費用,暫時忽略不計。因為決定這一集質量的經費,主要就在這一部分。

那麼如果,這一集本身很長,需要兩周的時間才能達到一個較好的標準,怎麼辦?

那麼一周的時間加班加點趕出來的東西必定有很多漏洞,包括建模不精細、場景不精細、人物表情僵硬(因為生動的細節來不及做)劇情拖沓、灌水等等等等,到觀眾這裡的反應,當然就認為是「經費不足」了。

畢竟兩周才能達到標準做出來的東西,一周就趕出來,節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老闆省了一半的工資不用發,甚至加班費也不用掏,美滋滋。

但是,同樣的情況下,如果用兩周的工資,依然讓這個團隊一周就做出來,是不是經費就足夠了?

很多人會想,這群人就算一周七天再怎麼加班,趕出來的東西還是那個質量的吧,也達不到觀眾要求的「經費爆炸」的標準啊。

這也沒錯。不過還是小看了我們中國人的苦幹精神。

外包啊。

把工作量直接分出來一半或者更多,交給幾個外包公司,只要團隊里分出來一兩個人手把控一下質量,達到標準就行了。一周不但能趕出來一集,而且效果還是有保證的那種。

這種情況下,經費越足,就能找視效越好、水平越高的外包公司,作品的水平也就直線上升了。(很多外包公司是很拚命地,甚至說是賣命的)

但是。

並沒有多少大老闆願意往裡砸錢的。商人看的是盈利。

大多數情況下依舊是盡量壓低的、普普通通的工資。

你會發現有的公司會高薪聘一兩個大佬,然後讓他們帶著一群剛畢業的實習生做。

省錢。。。

當經費越高,能聘請到的原畫設計師、美術概念師、建模師、動畫師等等師,都會是高手、大神級別,做出的動畫質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所花的時間成本,也是巨大的。藝術是需要深究的東西,有時候甚至要千試萬試。這些都包含在「經費」之中。

前段時間的《白蛇》,經費就在這些地方,這也是它的質量比起很多動漫要獨一檔的原因。

如果某個動漫平平無奇,但是某個鏡頭出類拔萃,能讓人大呼刺激的,大家當然可以稱呼它「經費爆炸」。

因為這樣一個鏡頭跟普通鏡頭相比,可能要付出一個動畫師幾倍幾十倍的時間。佔比的經費就當然要更多了。

所以,請不要吝惜大家的支持和讚美,為優秀的國漫加油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