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長輩)學了佛,每天都念經打坐,但我感只學到了大道理,每次我一跟他意見不統一,他就說戒貪嗔痴,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責我。我每次和他商量東西他都會挑著自己想說的事情說,委託她辦事情得說好幾次才去,要聲音稍稍大一點就化身怒目金剛,把我逼急了又笑嘻嘻地說你這中了嗔,這樣感覺學了佛對周圍人很麻煩。還有,他在家打坐的時候我們都不敢走動怕打擾他,這樣看學佛真的很麻煩


一定看完這個視頻,我覺得對這個問題來說是個不錯的答案。


這位題主的遭遇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

誠然,很多人學佛後會希望身邊的人一起跟他學佛,最自然的就是去挑身邊人的毛病問題。貪嗔痴這個最容易用上,發怒就是自己金剛怒目,看人家怒了,也就是人家動了嗔。其實大家都是一樣,並無二致。

他以他的眼光和標準看其他人,其他人何嘗不是一樣以他們自己各自的標準看別人呢?感覺麻煩就正是因為跟自己內心想做的不吻合嘛。

我們很多煩惱都是因為對他人有不實的期待,希望以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對方。其實,在矛盾和分歧出現之前,最關鍵的就是一個「自我」。「自己要這樣那樣」,「我認為要如何如何」。其實我們可以放下一會兒,從對方的角度來感受,不必要認同,但可以包容接納。因為我們都是凡夫,還不是聖人。

對於題主也好,題主家學佛的長輩也罷,這道理應該是同樣的。希望題主能跟長輩和睦相處。


大學有大用,小學有小用。

大處有大用,小處有小用。

一般來說,家裡的老人信佛,大多不是精研佛理、依正法勇猛修行的。這是「小」學。大多是知道了一些佛法名相,最常犯的是【法鏡外照】。

所以會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

而我們自己,算得上是「精研佛理、依正法勇猛修行」嗎?捫心自問,也算不上。所以我們也是「小」學。如題主這樣在進行問題描述的時候,何嘗不是升級版的【法鏡外照】?

法師開示:

學佛,是以佛法為鏡,照亮自己內心的無明、黑暗與染污,不是當做一個手電筒到處去照別人,否則不學佛還好,越學佛煩惱越多、越重。法鏡外照,是學佛後最容易犯,也危害最大的一個誤區。

「佛法告訴我們,不能xxx,但我家人正在xxx,他太不如法了~ 他修得不對啊,真替他捉急!」

你作如是想,你的家人也作如是想。

修行不是修別人,正是修自己。面對家人的種種造作,做考驗想,擴大自己的心量。以前我面對某某事的時候會生氣,現在我還能再心平氣和一些,我進步了。當你進步的時候,你身邊的一切都會隨著你進步。世界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鏡中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就上面的文字而言,有人會感覺心心相印,有人會覺得是雞湯。文字就在那裡無二無別,不同的是每個人的心。

最後再回點一下主題,假設:家人不學佛,會不會更好?會不會少很多麻煩?

呵呵,╮( ̄▽ ̄)╭ 大家的貪嗔痴水平就在那裡,只不過以不同的事件表現出來而已。即便沒有學佛這個載體,其他的出口多得是。而且,會恣意增長更猛烈。


謝邀。

學得好的人,都是自責:我不對,我的錯,我對人不夠好,我態度不好,我應該多替人著想,我太貪心了,我起嗔心了,我應該好好管住自心...老指責人明顯是學得不對。


用就有用,不用就沒用。

現在附佛外道很多,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誰知道她學的是不是正法。不知道她是修什麼法門的?受的是什麼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