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鑽研各大平台的入駐要求,一些太野雞就跳過了,主要看幾個比較靠譜的。

然後發現壹心理對入駐諮詢師的諮詢時長是1000+小時,但對督導只要求累積接受60h以上個體督導或120h以上團體督導,這就有點令人費解了。

轉換一下,相當於說平均做15~20小時的個案再去見一個小時的督導。但對新手諮詢師來說,高頻督導幾乎是必需的,一周見一次是比較正常的頻率,這還是只是個體督導不算團體的情況下。1000小時諮詢數對應下來至少100督導時長吧。

所以不知道這個標準是怎麼制定出來的。

還有一個的話,是機構的入駐證明,也就是作為諮詢師,你是否是在機構裡面任職的。

這兩份材料,還有補充的一些證件能夠驗證,才准許諮詢師入駐。

總體來說,我認為壹心理對於入駐諮詢師的要求還是挺嚴格的,上傳的證件也是一堆,除了個案證明、督導證明、機構任職證明以外,還得加蓋機構公章,並附上營業執照,否則將不得入駐平台,這點我比較滿意,人家還是非常正規的在做事。

關於督導時長,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對於不同流派的督導時長和要求是不一樣的,那麼時間的長短也有所不同。

精神分析、動力學派的督導相對來說次數會頻繁一些,認知行為流派就不是很多,像我的話會是一星期或者兩個星期一次,根據自身的諮詢進度和安排來進行督導,平時我還是會以自己的諮詢工作為主。

不過我這裡說一句客觀的話,就是督導時長這個東西,不能完全判斷諮詢師的水平,督導的時間長不代表諮詢師的水平就很高,只是說明這個諮詢師在學習、也有老師在指導技術,至於學的咋樣,能力好不好,不能僅憑督導時長、個案時長來判斷諮詢師的能力。

要證明諮詢師是否有水平和能力,還是要看他的諮詢態度、諮詢設置、諮詢目標以及對於諮詢倫理的遵守,這不是僅僅只靠時間堆積出來的,還要看實戰的水平和經驗。

除了能力不是以時間長短來判斷之外,諮詢效果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比如這個諮詢師在面對抑鬱、焦慮來訪者群體裡面有成功的經驗,整個過程和設置都有成功案例,在諮詢里能夠掌握大量的工作經驗和體會,並有自己的心得與感受,能把整個成功的案例過程完全地呈現出來,並有實證數據,才能說明這個諮詢師確實有這個水平。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關於諮詢效果的有效評估,這裡面涉及諮詢倫理以及保密原則,諮詢師不得透露諮詢中的任何細節,做得好的案例,也不能在網路以及公開的場所公開,因此這就加大了對於諮詢師的評判難度。

因此我覺得,對於諮詢師督導時長的要求之外,判斷諮詢師是否正規或者可靠的有一個判斷方法,就是現場讓其敘述諮詢過程的設置,整個過程是怎麼安排的。

比如第一次主要工作是做什麼,目的是什麼,第二次、第三次你的安排又是怎樣,這裡面如何對你的諮詢工作進行設置,另外對於諮詢效果的評估,該怎麼樣進行。到了長程諮詢,中間到了第十次諮詢以後,又是如何進行的。

假設諮詢師能夠從頭到尾,把過程說的很清楚,沒有任何含糊,這樣的諮詢師相對來講就比較靠譜一些,因為設置這東西沒有任何虛假,它完全是諮詢師在工作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做成功的案例,自然會有其固定的程序和標準,絕不會光憑嘴巴說一句「哦,來訪者已經好了」就可以敷衍過去。效果怎麼好的?如何有效,這些都要有實證,沒有實證驗證你的工作,那麼就沒有可信度。

而且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的群體,設置都不一樣,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等表現,諮詢的過程都是千差萬別的,更不用說各大流派之間的技術特點了,諮詢里使用的大量方法,全是諮詢工作的專業表現。

諮詢師有沒有經驗,只要問設置和安排即可,比起督導時長、諮詢時長,入駐考核如果能加這麼一點進行補充,效果會更好,就會更加科學一些。


嘿,這問題,夠直接。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無利益相關,也不針對具體平台。只想就事論事,簡單說下看法。如有冒犯,望煩告知。

先給出結論,在諮詢初期,充足的督導必不可少,至關重要,至少要2-5年。

一言以蔽之:督導行為是行業,教育,治療關係上的融合體。

理由(1):督導是保護來訪者的第一道防線。

督導的「「包含的是監督,督促的意思。諮詢師也有自己的盲區,尤其是對剛剛執業的新手比較容易犯錯,在覺察力和洞察力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Ta們有可能存在無意識作出對來訪者有害的諮詢行為,這時督導的存在就能夠降低這種風險,提供一個更廣闊和更專業的第三者視角審視當下的諮詢關係,在有害行為沒有擴大之前即時止損,給予諮詢師指導和反饋,成為預判者。更別說是當諮詢師存在故意傷害來訪者,違背倫理守則的時候,督導可以履行監管義務並向有關部門彙報,成為行業的監督者。

沒有人是聖潔不犯錯的,難道我們都要等到來訪者受到傷害以後四處投訴,亦或投訴無門嗎?

理由(2):沒有人從學生立馬變專家。

不得不承認,有的人天賦異稟,華佗再世,一生下來就能妙手回春。但在現代社會一個事關健康的行業,執業者是需要在足夠的實踐中去接受專家指導和繼續訓練的培養,鞏固和發展已習得的理論知識,技術知識。在掌握知識後,曉得如何結合來訪者具體的生活背景和社會情境,運用理論和技術。

當然了,也可以不需要太多督導,「在實踐中去檢驗真理」嘛!那諮詢師的養成過程就變成要拿大量來訪者當作自己練手的工具。我想這樣做除了損害來訪者的福祉外,效率也忒低了吧。作為一個亟需優秀執業者的行業幾時才能培養出一位成熟且能夠獨立執業的諮詢師啊?

理由(3):沒有人學完一種或若干種流派方法就能接待有五花八門問題的來訪者。

這個理由無須多言吧。看抑鬱症的不一定會看自閉症,看自閉症的不一定會看人格障礙。但是不同的督導是可以幫助你學習不同的技術,服務不同人群的。

有的人說,我只看物質成癮的來訪者,其他問題的我就轉介。是,可以轉介,但起初因為物質成癮來諮詢,結果諮詢一段時間發現是夫妻親密關係出問題所導致的,你對夫妻治療一無所知就可以在中間直接轉介?這叫拋棄,是違背倫理的。

接下來分析題主說的具體情況。

事主已經在底下回答了:他們的標準已經是行業里比較嚴苛了,小時數只算是門檻,是其中一個錄用條件,也說了要同整體行業一同發展,接受不同意見。說明他們也是意識到了這個諮詢小時數和督導小時數之間存在矛盾。再說一遍,只針對這個時間比例,不針對平台,說點看法。

為什麼個體督導小時數是60?一年有365天,52周,每周接受一次督導,緊急情況加上額外的督導數這個數字就差不多是60。 為什麼團體督導數是120?因為團體至少有兩個諮詢師一個督導師,所以小時數翻倍。那團體督導如果有5個人呢?也就是你手裡可能有10個案子,但是每周只有25分鐘的時間,每個案子講2分多鐘?5個人還算好的,我見過一屋子人的,大夏天也沒具體數。所以督導數在這裡的潛台詞就是,「至少要接受一年的督導」。

據我所知,包含中美諮詢師,一般情況下,一個私人執業的新手諮詢師,在最開始的半年,每周有1-5個來訪者,半年到一年,每周有5-15個來訪者。我們假定不好的情況下,第一年前半年1個來訪者,後半年每周5個來訪者,諮詢數150小時,督導數50小時。最好的情況下第一年前半年新手諮詢師每周都能有5個來訪者,後半年有15個,那就是諮詢數500小時,督導數50小時。那麼第一年私人執業諮詢師小時數是在150-500的區間內,是遠遠夠不上1000小時的標準的。

說到這裡,有邏輯的看客應該能自行分析這個時間比例了。其實這反應的就是我國心理諮詢行業的現狀。在當前發展階段需要有,一定資質,立刻上崗,數量旁大 的諮詢師群體來滿足社會需要,但由於更高級別督導群體的缺失,無法滿足數量龐大的諮詢師群體的督導需求,造成目前這種比例失調。這種弊端就變相地由來訪者承擔了,就說到這兒吧。

另外講兩句督導。大家除了要監督諮詢師,還要多多關注督導啊,成為督導的標準是什麼?督導的能力,責任,義務,是否是來訪者的第一道有效防線。督導是如何指導你的諮詢師的?你的諮詢師如果在接受督導,有沒有給你Ta督導的聯繫方式?多問問這些問題,可能才能督促和規範行業發展。

最後,昨天聽了個講座叫做《如何識別有害和不充分的督導》(Recognizing and Responding to Harmful Inadequate Supervision: Starting the Conversation)。講座提到被督導者在遭遇不合格的督導時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來訪者。希望我們也可以多關注這類話題,而不是還停留在討論需不需要充分的督導這種層面的問題了。


有興趣另一個關於「督導」回答的看客,請移步:

如何看待壹點靈排名前十的諮詢師被督導現場勸退??

www.zhihu.com圖標


利益相關

很感謝題主對壹心理的關注,諮詢師的質量考核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很願意和大家分享我們的入駐要求定製的標準。接下來我們將從3個部分來回應一下是否科學這個問題~

01

關於督導時長要求是否科學的問題

我們想,這也許可以從 2個方面 進行參考和評價:

1. 相較於目前國內同類心理諮詢平台,壹心理的標準並不算低,基本與幾大頭部平台持平。從入駐通過率的角度來看,也是嚴格於一些線下獨立機構。

2. 而統計我們平台已入駐諮詢師的平均督導時長是遠超入駐設置的基本門檻的。

當然了,我們必須承認,心理諮詢是一個精益求精的行業,諮詢師的成長需要規範的培訓、豐富的個案經驗、系統的督導指引,還有諮詢師接受個人體驗的成長。

這樣專業化的諮詢師成長體系是壹心理以及更多同行都在努力的事情。心理諮詢行業在國內總體上屬於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成長階段。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標準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3.0版本詳情可見 ↓ ↓ ↓

02

壹心理諮詢師入駐標準3.0版

壹心理諮詢師的入駐標準考核是由多個部分構成的,除了個案時長、督導之外,還包含了受訓時長等其他因素,共計有8個大點,具體可以看:

1. 前提條件

申請成為壹心理平台入駐諮詢師需要同時符合以下3個前提條件:1.1 執業資格擁有法律要求的執業資格。需持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註冊系統諮詢師,註冊系統督導師,婚姻家庭諮詢師,心理治療師資質或港澳台及海外法律認可的執業資格等。1.2 學歷要求1.2.1 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1999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至少提供1999年12月31日以前的全日制大專學歷證書,以及現有最高學歷/學位證書。1.2.2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1999年12月31日及以後取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至少提供1999年12月31日及以後的全日制本科學歷/學位證書,以及現有最高學歷/學位證書。

1.3 倫理培訓

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至少接受12小時的倫理培訓,需提供相應的培訓證書。2.不同學歷申請者所需其他要求2.1 學歷為非心理學專業的本科及以上的申請者2.1.1 符合12.1.2 專業培訓諮詢師需要不斷地受訓及自我成長。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完成至少一個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系統長程培訓,為期不少於 2 年。短程的工作坊和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考試培訓暫不算作內。2.1.3 諮詢經驗一定的諮詢經驗是亦是專業水平的保障。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付費個體諮詢小時數 不低於1000小時。2.1.4 接受督導經歷

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 累積接受60h以上個體督導或120h以上團體督導,督導證明需註明督導師簽名及聯繫方式。另外,如若諮詢師從業不滿5年,應繼續接受督導,需要註明正在督導的諮詢師姓名及聯繫方式。

2.1.5 個人體驗如果你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需要你正在接受個人體驗,或者已經有 超過100小時 的個人體驗。如果是其他取向的諮詢師,平台對於個人體驗無要求。請在申請中標註自己的諮詢取向。2.2 學歷為心理學專業的本科及以上的申請者2.2.1 符合12.2.2 專業培訓諮詢師需要不斷地受訓及自我成長。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完成至少一個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系統長程培訓,為期 不少於1年 。短程的工作坊和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考試培訓暫不算作內。2.1.3 諮詢經驗一定的諮詢經驗是亦是專業水平的保障。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付費個體諮詢小時數 不低於800小時 2.1.4 接受督導經歷

平台要求入駐諮詢師 累積接受30h以上個體督導或60h以上團體督導 ,督導證明需註明督導師簽名及聯繫方式。另外,如若諮詢師從業不滿5年,應繼續接受督導,需要註明正在督導的諮詢師姓名及聯繫方式。

2.1.5 個人體驗如果你是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師,需要你正在接受個人體驗,或者已經有 超過100小時 的個人體驗。如果是其他取向的諮詢師,平台對於個人體驗無要求。請在申請中標註自己的諮詢取向。3. 新晉諮詢師付費個案量 超過500h不足800h 且學歷為心理學專業的本科及以上的申請者,若滿足其他基本條件可提交相關資料申請平台新晉諮詢師,待符合轉正要求(見6.新晉諮詢師轉正)後可入駐為平台正式諮詢師。4.滿足以上條件的申請者,可進入專業面試環節滿足如上條件的諮詢師,壹心理將安排專業面試。面試官由壹心理認證資深諮詢師擔任,包括國內註冊系統的專業督導師、海外受訓職業的諮詢師、國內從業經歷豐富的諮詢師。面試分數計算方式全面透明公開:【面試結果總分=面試官打分*70%+平台專業組打分*30%】將從心理諮詢專業技能、個人素質考察、諮詢倫理道德和綜合形象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分。面試總分需達到 80分以上 的優秀水平,才能進入到第三輪入駐考察環節。5.通過面試入駐環節的申請者,即可進入入駐考察環節此環節期間需要完成平台特定的專業培訓和學習,通過專業組工作人員的考核後才能成為壹心理平台新晉諮詢師或正式諮詢師。6.新晉諮詢師轉正新晉諮詢師入駐平台半年後,累積付費個案時長超過800小時,且在平台接單超30單,即可申請轉為平台正式諮詢師。轉正需要提交一份來自壹心理平台的預約用戶,字數在1000字左右,諮詢時長6-8次的個案報告。具體要求詳見平台申請入駐相關頁。提交個案報告後要可參加壹心理轉正面試:由壹心理專業側工作人員作為面試官,採用微信視頻方式,用時30分鐘。面試通過即可轉為平台正式入駐諮詢師。7、網上入駐需要提供:1) 學歷證明(必須)2)倫理培訓證明(必須)3) 法律要求的執業資格證(必須)4) 個案小時數證明(必須)5) 培訓證明(必須)6) 督導證明(必須)7) 團體輔導小時數證明(非必須)8) 相關論文和書籍(非必須)8、平台諮詢師推薦不作為硬性入駐指標,如有本平台諮詢師推薦請提供推薦證明,可作為加分項考慮。

而除了上述資料審核之外,平台還會對入駐諮詢師進行面試審核,由資深諮詢師作為面試官從倫理、專業勝任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審。從資料審核到最終入駐,平均通過率不超過2%

03

每年定期綜合情況考察年審

除了入駐審核外,平台每年都會對所有入駐諮詢師進行年審,考察諮詢師在當年的綜合情況,對於存在問題的諮詢師酌情進行要求督導、學習、下架等處理。

關於年審的情況,也可以參考平台今年的年審總結《只為優秀的2%:壹心理諮詢師年審經驗談》。基於知乎官方的規則,在此我們不適合放相關外鏈,只放一下我們年審維度及重點的示意圖。

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通過文章標題去搜一下看看哈~

我們也期待在未來能有更多國家政策的指引,在業內形成更多的行業共識,向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其實,早在這個問題出現之前,我們就曾相關問題採訪了樊富珉、王建平、趙旭東、仇劍崟和徐凱文老師等多位業內知名專家。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搜《壹心理 x 行業大咖 | 從困境到出路,我們離理想還有多遠?》來看看。

最後,也非常感謝問題下老師們和小夥伴們提出的建議,我們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好的改變。

世界和我,愛著你。


壹心理諮詢

更多專業的心理學文章和回答,請關註:壹心理 - 知乎

感恩一路有你,如果喜歡,歡迎 點贊 收藏 評論 3連擊哦 (〃▽〃)

編輯於 2020-07-1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Miss prejudiceMiss prejudice雙相患者,堅持長程諮詢

謝邀@離歌笑

壹心理的要求中,個督團督時數都過少。心理諮詢如果不是在督導下進行的,基本等於裸奔。

一般個督與個案時數,1:10才是比較正常的比例。提問up主的說的很對,1000個小時的諮詢個案,100個小時的個人督導才是比較合適的比例,即諮詢師一周一次去見自己的督導。

至於團體督導,基本上是十個上下為一個團體,進行督導。每次團督,只會報一個諮詢師的個案,也就是好幾個星期,才會輪到諮詢師報個案。壹心理的團督120個小時,就以6個人小組的比較小團督,也就是除以6,也就僅僅20個小時,實際個案被督導。


壹心理的要求中,個督團督時數都過少。心理諮詢如果不是在督導下進行的,基本等於裸奔。

一般個督與個案時數,1:10才是比較正常的比例。提問up主的說的很對,1000個小時的諮詢個案,100個小時的個人督導才是比較合適的比例,即諮詢師一周一次去見自己的督導。

至於團體督導,基本上是十個上下為一個團體,進行督導。每次團督,只會報一個諮詢師的個案,也就是好幾個星期,才會輪到諮詢師報個案。壹心理的團督120個小時,就以6個人小組的比較小團督,也就是除以6,也就僅僅20個小時,實際個案被督導。


很好的問題哦!我不評價這個平台,我只說諮詢師。靠譜的心理諮詢師,諮詢時長和督導總時長的比例接近2.5:1。這能保證諮詢是在正確的方向上,這是負責任的諮詢師的態度。

我建議諮詢師個體督導和團體督導持續堅持。這是因為,個體督導通常會持續跟蹤1,2個來訪,這會讓諮詢師有一個整體的視角看來訪,以精神分析為例,諮詢師要密切注視來訪的自體感,潛意識流動,移情狀態。

這是為什麼,同一個來訪的不同時期需要用不同的技術甚至不同的流派。

團體督導是讓諮詢師多見案例,教會諮詢師如何評估,針對不同的人格,如何工作。如果說個體督導是用顯微鏡工作,那麼,團體督導是教會諮詢師用望遠鏡看來訪。

還有,同輩督導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前提是,大家有同一個流派的系統受訓背景,有各自的個體督導師。那麼,同輩督導中,每個人會帶入自己的視角去理解來訪,也會把從不同的督導師那裡學到的本事帶進來。持續下去,每個成員相當於間接接受了幾個督導師的督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84195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提供心理幫助:

微信:dmyxinli


我個人認為持續督導對一個諮詢師的成長很有必要,我也一直在不停接受督導,並且我有不止一個督導。我也覺得督導是比培訓更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是一種實踐中的學習。其實去參加水平更高的培訓,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去認識更好的老師,有機會的情況下,把他們圈成自己的督導。

當然這個行業內,有一種風聲會說,「還需要督導就說明你是新手、你不夠成熟、你自己沒能力獨自工作」。對此我是持反對意見的。如果說不督導就能證明自己成熟了,那成熟簡直太簡單了不是嗎?事實上是:做得不怎麼樣的諮詢師可能很快就認為自己學夠了,因為他們定義的「成熟」就是一個止步不前的東西;而做得還不錯的人,他們希望自己的手藝能夠精益求精,總是有繼續成長的動力,更願意在這個方向投資自己,所以他們定義的所謂「成熟」是一個更高遠的目標。

當然作為網路平台,准入標準得和行業現狀結合,也和平台的定位結合,太苛刻也會坑很多人。這個標準在國內的大環境下不算太低了,再苛刻的話,水至清則無魚。

並且,平台是一個生態系統。這個不是行業內的人可能不太了解。作為網路平台,諮詢中介業務,只是其中的一個業務板塊,各大平台都有別的生存業務,比方說賣課。所以,諮詢師這個群體,對平台來說,不一定是「員工」,也可能是「客戶」,明白嗎?如果標準太高,人就會跑到競爭對手那裡去了,平台就沒法做大。所以這裡面有需要平衡的地方。

目前國內靠譜一點的平台其實就只有簡單心理、壹心理、KY(現在KY諮詢業務板塊已經轉讓給了溫州康寧醫院,換了個名字在經營)。 平台做得太商業化當然會增加來訪者的選擇成本,但如果搞得太陽春白雪、沒有錢賺,就很容易被玩死。好的平台玩死了,對來訪者和諮詢師都不是好事情。


團督的存在我想是1+1大於二的配備,諮詢師參加團督在其他的案例里也是可以看到類似的問題,例如關於防禦機制的發現以及處理,動力學的分析、評估、個案概念化(個人動力取向)我參加很多團督,感覺收穫很大,可能會在一個或者幾個點上鏈接到我的個案。當然在個督里收穫會更有針對性和連續性。

在說點個人感受的,個案督導確實經驗豐富,但是我們對個案的現場感覺和督導時表達給督導的,以及督導理解的,還是有差別的。我們可以借鑒督導的經驗,同時也需要理解在和個案工作的互動感受。這些都是增加我們的專業經驗。所以我個人覺得問題不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